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7篇)

daniel 0 2025-07-31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写作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宋濂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争取学有所成。学习后,我受益匪浅。

宋濂读书刻苦勤奋。他年幼就喜欢读书,因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还自己亲手抄书。在寒冷的冬天,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可他仍不懈怠偷懒。但是现在,有些学生不是没钱买书,而是有了零花钱就去买吃的,买喝的,上网吧,泡歌厅……也就是说,他们把钱都花在了吃喝玩乐上。如今,他们也根本用不着像宋濂那样去抄书,却还一个劲儿地埋怨学校下发的书本多,怕书多了读不过来,把自己累坏。这岂不悲哉!宋濂求学时的学习生活条件艰苦。出门求学,行深山巨谷,受穷冬烈风,穿缊袍敝衣,食粗茶淡饭,他却一点不在乎,也从不跟那些富家子弟同学攀比,认为只要有书读,能学到知识就足以感到快乐了。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现在一些学生。有的.学生到学校里根本就不想着读书,老是与其他的学生比吃赛穿,唯恐在这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对学习成绩落后于人倒满不在乎。先前提到的那些不把心思花在学习上的学生跟宋濂几乎成了截然相反的一类人。这样下去,如此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实在是难。

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谨遵宋濂的教诲,把宋濂当做我们的学习榜样,刻苦读书,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上的艰难困苦,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终于明白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作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3

上周,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赠序。讲的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幼时到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学完整篇文章后,我的感触极大,作者的求学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其中一小段让我最为感动。

文章的部分内容是: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把自己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刻画的很是细致,而这段主要是要告诉我们,对待老师我们要持以尊重的`态度,对于学习,要持以虚心,实事求是,不懂就问的态度。

俗话说:好问是成就知识之基础,知识是成就未来之基础。对于学习,我们就应该勤学好问。

读小学的时候,我记得老师对我们说过:“问问题,不是代表你愚蠢,而是代表你虚心;不懂装懂,那叫做虚伪。不仅这样,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啊,我们都不愿做一个虚伪的人,不仅这样,我们对于学习还应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有“火烧眉毛,快灭火”的想法。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竞争,你就的落后,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知识不分大小,但分多少,无论是平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还是大知识,我们都要有想要钻研它的欲望。同时,我们也不能骄傲,必须抱有谦虚的态度。宋濂写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不就正表现了他谦虚的品质吗?

对于老师的批评,我们也应该抱有:有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于老师的讲解,我们要耐心听讲,不能老师讲东自己想西,因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狂妄的表现,同时,也是愚昧。

这篇文章对我的感触极大,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学习上和师生关系上的道理。谦虚,好问,实事求是,这是学习的必备素质。尊师,懂理这是做人的道理。

装懂,就是虚伪;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4

今天,我刚刚学完《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它让我受到很大的感受和启发。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所讲的是宋濂的求学经历,他家里穷,不能买书,而且求师艰难,生活比较艰难,不能穿好的,新的'衣服。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愁吃,也不愁穿,更不愁求学。即便有自己的衣服,但是学校一连发了三套校服,分别是夏季、春秋季和冬季的校服。我们在学校里住宿的条件非常好,一日三餐也一样,但有时候中午排队时,午饭都没有了。就算没饭了,而且可以吃自己买的东西来填饱肚子。如果饿了,吃比不吃要强多了,才能有力气去写作业,去思考。而宋濂却只吃一日两餐,和我们的饭菜相比,我们可以随时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不够再去拿。

在学习上,我们不如宋濂刻苦,在各种课本上,我们既不花钱,还可以有助学金。就算有钱可以买书,买东西,但是,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好学,诚信守用,不怕困难,就怕不敢面对困难。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要认真预习,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书。学会语文最基本的是要多看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我们从外地来到这里是为了在这里能够得到好的发展,来到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迈开第一步便是考大学的机会率会很高。不迈开双脚,在短的路,永远无法到达。虽然这三年的时间很短,但是不刻苦学习。无法达到到实现的梦想。我们要坚持不懈,保持自己的水平,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总会到山顶的那一天。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5

一天我翻开《历代散文选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简洁清新的词句所吸引。“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我深为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尚能借书,“手自笔录,”而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比他们好,既无冻馁之患,又无奔走之劳,更应嗜学。

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们学习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却强调其他客观原因,如家里无人辅导、手头少书、时间太紧等。而宋濂青少年时是如何学习的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宋濂不顾天寒冻手,坚持抄书。遇到问题,跑到百余里之外,请教别人。我们今天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学校问老师,可以查参考书,也可以同学之间讨论,即使到老师家中去,总也不至于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见,学习要靠自己的勤奋。

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条件比别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是不对的。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再差也无法与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样刻苦学习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如车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他们都是家境贫寒,学习条件极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们今天的条件和他们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们学习成绩再不好,谁之过?正如宋濂所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看来,搞好学习比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奋。高尔基说得好:“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起来的就是劳动再劳动。”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吸取前人的好经验,循序渐进,学习再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6

他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文学大家,他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不仅如此,他还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很受欢迎。他是谁呢?他是—宋濂。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磨其心志”。而宋濂恰好验证了这一句话。宋濂自幼便好学,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书看;便常常从别人家里借书看,遇到好的文章便抄下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能准时的把书归还。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他看。所以,宋濂看了很多的书。

从中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

宋濂到了中年以后,更加热爱读书学习。他在外地求学时,他的吃穿不如别人,他的舍友都穿着绸制华美的衣服,但他仍然乐于其中。同时,宋濂面对老师对他的责骂,闭口无言。看到老师开心时,又拿着经书去向老师请教。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能达到宋濂的那个样子吗?

现在的我们面对老师的责骂,有的大打出手,有的.和老师顶嘴,还有的辱骂老师。唉!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先进,但是古时的人们、学生尊重老师。现在的学生比父母;比吃穿;比谁家有钱。尊重老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像宋濂一样,刻苦努力学习。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想立足,就必须养成‘讲诚信,尊重老师’的好习惯。‘不攀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是一种好品质。

宋濂用自己的经历去勉励后一倍的人,也勉励了我们大家。他希望我们能像他一样优秀。我也希望大家能像宋濂学习,学习他那优秀的品质和他那高尚的人格。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篇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好像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挫折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尽管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是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终于知道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 下一篇:抢酒记优秀作文(整理33篇)
    上一篇:读后感的作文(4篇)
    相关文章
    1.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五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五篇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初二(1)班陈雨彤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合上课本,我反复回味着刚读完的《送东阳马生序》,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送东阳..

      daniel 0 2021-09-13 10:52:36

    2. 心灵的武装胜过躯体的武装——读《

      心灵的武装胜过躯体的武装——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心灵的武装胜过躯体的武装——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我以前在书里读到过宋濂,知道他是文学家,“青田四贤”之一;然而从..

      daniel 0 2021-08-18 04:18:33

    3.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记录著名思想家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开始面对古文我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看了翻译,理解了其中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31

    4.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00字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读后感4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这是讲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惊人事迹。 一九四一年,七

      栏目名称:读后感 0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