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读后感
《哈利·波特》读后感
欢迎收听实验好声音,我是来自七(17)班的胡馨予。伴随着和煦的晨曦,微风轻拂书页,我轻轻拿起那通向魔法世界的钥匙——《哈利·波特》。于我而言,J.K.罗琳所写的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它更是一部经典传奇。全文魔幻神奇,书写了哈利·波特孤独而又绚丽的成长经历。哈利通过在霍格沃兹六年的历练,凭借着母亲和众人的爱,他最终打败了被称为“最强黑巫师”的伏地魔,成为巫师世界的救世英雄。
在这六年里,他不断地努力着,改变着,尽管遭受了马尔福一群人一次又一次的诬蔑,但他还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相信友情,相信爱,义无反顾地站在他爱的人身边,共渡难关。诚然,六年的生活里,哈利经历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承受的劫难,自己最爱的人也在伏地魔的手下相继死去,先是好友赛德里克,再是引领他走入魔法世界、保护他胜过一切的邓布利多校长,最后是为他赴汤蹈火的小精灵多比。在常人几乎没有感受过的“生死就在一瞬间”发生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带着所有人寄予的厚望,面对痛苦,一次又一次站起,勇往直前,为魔法界寻求光明。
在本书中,有一个曾是伏地魔的得力助手但令我非常愤恨的角色,他便是斯内普教授。食死徒,后又担任斯莱特林的院长、魔药课教授、黑魔法防御课教授,最后甚至接替了邓布利多,成为了霍格沃兹的校长。那双眼睛冷漠昏暗、深不可测,使哈利时时怀疑他是伏地魔安插在霍格沃兹的间谍;除此之外,斯内普还在各种课程上让哈利陷入难堪,甚至在最后“杀死”了邓布利多,种种龃龉使他沦为了哈利以及众多读者最讨厌的人物之一。可谁知,在他冷酷无情的外表下,是一颗火热的内心。不善言语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让哈利明白了这一切——他是如此无微不至地关怀、保护着哈利。恍然大悟的我敬佩斯内普教授的勇敢,他冒着生命危险,担任着世上最危险的职务——碟中谍;我叹服他的强大,靠着大脑封闭术,不留痕迹地骗过来自伏地魔的摄神取念。
这一生,他为邓布利多,为哈利·波特,为霍格沃兹,默默地做了太多事。他应邓布利多的请求杀了他,保护了马尔福的灵魂,成了大家仇恨的对象。可又为了保护大家,他成了霍格沃茨在伏地魔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着一位又一位同事的死亡,又或是自己也不幸丧命于纳吉尼的毒牙之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斯内普才终于卸下了一生的伪装,向哈利坦白了自己对于莉莉从未褪色的爱意,为此,他甘愿承受所有人的误解,付出惨痛的代价。他凝视着哈利那双与母亲如出一辙的翡翠眼眸,只为临别时,再看看这双自己爱了一生的眼睛。
与之相比,还有这么一个人,让我至今深感厌恶——他总是利用他人的信任与善意,来换取自己活下去的机会。没错,他就是小矮星彼得。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两颗门牙如兔子一般别样的大,右脸侧的一颗痣异常别致。看似人畜无害,却利用哈利父母给予的信任与帮助,给伏地魔提供线索与途径,最终助推了二人的惨死;之后,又凭借自己与韦斯莱家的多年交情,来换取哈利一行人的丝丝怜悯,保全自己苟延残喘的性命。谁曾想,看似胆小如鼠的面孔之下竟隐藏着一颗自私自利、毒如蛇蝎的心。
环顾四周,反思自己,我们都时常落入鼻子上方的这双眼睛的陷阱。可再明亮的目光,恐怕都难以穿透一张又一张或善意或恶意的面具。正如一句电影台词所说:“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来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外观与实情有时隔着天堑,所幸,我们还有一只眼睛,它不为人们所见,也不为世事所欺,它长在内心深处,静默地洞悉人来人往、风云流转。
-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读后感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读后感周云珍
最近,通读了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赵国忠教授主编的《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受益匪浅,颇感良多。
如何评价老师,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 -
《柳林风声》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它装帧精美,画面丰富,在我的书架上很醒目。酷暑里的一天,我在书架上偶然翻到这本书,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眼球,接着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开来,这本..
-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4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4篇《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一
按照毕淑敏的观点,“情感居室”的敞亮程度“爱”与“恨”的比例问题。“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假若恨比.. -
《新选组血风录》读后感
《新选组血风录》读后感-陌生又熟悉的味道《新选组血风录》读后感-陌生又熟悉的味道
原创 Jimmy Lee
《新选组血风录》是由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所做,是日本武士小说的代表作。.. -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原创 宋丞轩
18至19世纪,在奇妙的昆虫世界里,有无数的秘密人类还未解知。但一位昆虫学家的出世,为我们打开了那有趣、充满神秘的昆虫大门,突破了人类对昆虫.. -
《小石潭记》读后感 作文3篇
《小石潭记》读后感 作文3篇苏培杰丨《小石潭记》读后感《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一篇著名的散文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在小石潭记游玩的整个过程,有声有色的描述了小石潭记..
-
《蝇王》读后感
《蝇王》读后感《蝇王》
从烈焰中寻找清凉
翻开历史沉重的书页,阿谀奉承是不免的、虚情假意是不免的、热情追捧是不免的。
一次次称颂与赞扬陶醉了人们,直到戈尔丁的《蝇王》..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魏心睿 邵晨昊 朱舸
在“微微摇晃”的傍晚唱起歌
“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梨者,离也。”
这本名叫《活着》的书,却反复讲述着死亡与离别。
在夏天刚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