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有感
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有感
作者:杜平在明白格律和模仿对于创造的关系之后,朱光潜先生在本章谈的是天才和人力的关系,用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诫我们: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涌,才有灵感。
在一般人看来,能不能创造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聪明人自恃有天才,用不着下功夫。迟钝人说自己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作者以曹操祖宗和后裔没有大的成就和莫扎特、莎士比亚的生活时代为例,认为“天才”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
朱光潜先生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也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来的。牛顿、康德、贝多芬、王羲之、杜甫等人的实例就证明了人力的重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所谓“灵感”就是杜甫所说的“神”,“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据杜甫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
灵感有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爱因斯坦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明代的张溥,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还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录斋”。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二十六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踏踏实实用足功夫,笔下才有神韵,心中才有灵感。灵感可以映射出一个天才,但天才的背后一定是下苦功夫磨练心境、意志、技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当我遇见夏洛克——读莎士比亚《威
当我遇见夏洛克——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有感(一)引
“上帝梦见了他的世界,就像莎士比亚梦见了他的戏剧。”——博尔赫斯
初读《威尼斯商人》时仅十一岁。除了对莎翁戏剧的.. -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
读《原来我这么棒》有感看过《原来我这么棒》这本书后,高小瑜一直印在我心里,久久不能抹去。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很纳闷,作者为什么说真正的自信是从肯定自己的优点开始的。.. -
读《桃花源记》有感
读《桃花源记》有感廖芷宁:读《桃花源记》有感
陶渊明心中有一个桃花源。
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源远离了那时候.. -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有感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有感原创 徐晨雷
在俄国沙皇时期,农民往往是被欺压的群体,势利眼让他们麻烦一个接一个,达官贵人玩弄他们的性命,法官眼里只有金钱,那些自认高尚,聪慧的.. -
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
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金航民
今天,我在图书馆里的《西游记》里看了一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唐僧四人在取经的路途中因为白骨精而闹别扭,之后唐.. -
大道无垠 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余秋
大道无垠 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余秋雨《行者无疆》有感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
-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四年级(24)班 刘奕冰
2020年的春天,因为延迟开学,除了线上学习,我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现在我已经读了五本书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宝葫芦的秘密》。.. -
读《挑山工》有感
读《挑山工》有感今天,我读了《挑山工》这篇文章。故事主要讲了挑山工登泰山时,走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用的时间却比游人少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