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有感
读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有感
靳乐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初与此词相识是在高三一节自习课里,刚做完一整套理综卷的我翻开了一本语文素材来放松一下,偶然间读到此词,却像多年未见的好友一样,感受到了重逢之喜。
在我看来,一手好诗或一本好书,你在一瞬间认可它,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你和它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当我读到“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时,我想到了我自己在写语文作文时矫词造句为了写而写下的情感,不禁感叹,文人有时就是可以用几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写下我们说不出来的心情。紧接着,我又读到了下一小阙,“欲说还休”一词真实的表达出了词人心情的复杂,想要说出却又有所顾忌,想要发泄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与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中“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有异曲同章之妙。
细读此文,此词写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他在带湖居住期间,到博山浏览,却无心赏玩,一想到壮志难酬,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便写下此词。上片中,稼轩回忆自己少年时期风华正茂,凭栏远眺,认为凭借自己满腔壮志豪情与复国的胆识才略,赶走侵略者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不知“愁”滋味。词的下片,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深,逐渐看清了南宋政权软小与懦弱的真面目,“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可谓识“尽”了愁滋味,后一个“欲说还休”紧接下文,抒发忧国之愁在南宋时期是犯大忌的,因此稼轩转言天气,以一句“天凉好个秋”结束全文,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心凉不满,也暗示了南宋的形势动荡,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
读《垓下歌》有感
读《垓下歌》有感王心怡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简单又简短的小诗歌.. -
读《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有感
读《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有感杜昱含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 -
我心中的平凡世界—读《平凡的世界
我心中的平凡世界—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吴胥霖
我们每个人,生就平凡,如同尘埃般微不足道。这或许是平凡原本的模样。
《平凡的世界》一书,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佳作.. -
纵使曲径,心亦向幽——读《题破山寺
纵使曲径,心亦向幽——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有感《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常建与大多数失意诗人一样“高才而无贵仕”,于是“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
-
性本爱丘山——读《桃花源记》有感
性本爱丘山——读《桃花源记》有感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
-
读《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有感
读《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有感代梦
《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是元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令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讲述的东.. -
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读《灰尘的旅
奇妙的微生物世界——读《灰尘的旅行》有感作者:穆佳良
在美文中,你会沉醉,手不释卷; 在音乐中,你会陶醉,沉浸其中;在科技中,你会惊奇,赞叹不已。而在微生物的世界里,常常会让你目瞪.. -
读《红岩》有感
读《红岩》有感张文桐
利用延迟开学的时间,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感受很深。
这本书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本书主要讲了在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人在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