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5篇)

daniel 0 2022-09-07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篇1

说起《瓦尔登湖》,其实早在高中的时候就有阅读过。在高中繁忙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之下,书中美好风光和淳朴的田园生活实在是令我向往。现在大学重新翻阅这本书,仍给我心灵的滋润。它仍然具有哲学的成分,但并不像《苏菲的世界》一样晦涩难懂,他给我们启示的,是生活的哲学。

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梭罗他隐居了。不,他并没有,他只不过是体验了一番农村的淳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文明的发展;已经是有了相当规模的了。他“逃离”到了距离城市16公里外的郊区,亲手搭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这真的是足够的乡村化了,因为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现在的新老住宅都是村民们携手或者自己亲手搭建的。我也曾经参与其中,所以我非常能感受到梭罗笔下的小木屋是多么的具有平民化气息的。

令人向往的,无非是他笔下的生活了。湖泊,树木,还有淳朴的村民们。湖畔的风景作者是用了一定的笔墨的,我的老家门前也有一口大湖,每每读到作者描写湖的段句时,总能够让我想起我的老家。梭罗的屋子设施极其不完善,区块功能的分类也很不健全,不明显,现在国内的农村大多也是如此呀!他的木屋从不会上锁,也没有门栓,甚至向大众开放。有人“到访”他的家时,屋内的设施及食物可是随意的使用和摄取。设想民风不淳朴他会有如此尝试?当然与梭罗“逃离”的哲学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并没有刻意的去保护他的财产,别的动物进来乱捣一通,他也只是感慨一下。高三,与现在大学的感慨也一样,那里的生活太美好了。

这样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保持洁净呀。这样说貌似我上升的有点快了。但是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我的体会就是这样。城市与农村的差别真的是太大了。不幸的是,农村人民内心的纯洁正在被一点点的蚕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农村本是我们融入自然的最好窗口,但……哎……“瓦尔登”越来越少了。我还是留念我小时候的农村。那里的生活可谓是笔下的一大特点,它是我最留意的,淳朴的生活让人们不虚标,懂得知足。最主要还是品味生活的过程,感受上天的馈赠。反观现在有时间就聚会泡吧来宣泄工作上早出晚归的压力,一瞬狂欢,便跌落低谷,之后又再觅高潮的生活,湖畔生活真的来的健康,自然,舒服,淳朴的多。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篇2

清晨,追随着透过云端的晨曦,踏上寻访梦境中的"瓦尔登湖"的旅程。

1845年,梭罗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活开始舒伸了。他在那里亲手建造了一座小木屋,独居到1847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心灵沉静下来,发现自己的心在阅读时远离了纷繁的都市,随着梭罗走近了自然,生活的一切用最简朴的方式进行。太多的感官欲望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物质,虚荣的东西,所以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可能并不是每天都能进行一番思考的,渐渐便迷失了。也许作者的行为在人们眼中很可笑,偏偏要放弃近代文明带来的方便而隐居,但这时才真正地把欲望削弱到最朴实最基础,而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

感谢梭罗,让我明白寂寞如此美丽。曾记得一个假期,居住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一个午后,一杯香茶,透明的玻璃窗,暖暖的微风,一个人的下午,安静得如此真实,心灵在沉淀。唯有心远,地自偏。远离了纷繁的都市,我可以静下心来阅读,写作,亲近自然。我享受着寂寞的幸福。

我要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在这本书里,我寻找到了答案。书中说:"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贱,你必须面对它,生活它。"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人们大谈奢饰品,大肆炫耀,物欲像一只八爪鱼占据着人们的大脑和灵魂,而我,想少一点物欲,多一点清爽,多一些心灵上的自由。

我们当然不需要像作者一样,到瓦尔登湖,自己建一个小木屋,但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多探索自己的内心,在浮躁的现实中丰富自己的内心。我们都是独立的人,都可以按照内心真诚的指示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从梭罗辽阔丰盛的精神可以领悟,获取的实在太多,徜徉在这种安静的文字里,在文字中寻找原始,宁静而致远的景致。《瓦尔登湖》在文字间穿透的,正是如水般温柔的恬淡。把恬淡带给读者,弥补我们的寂寞。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篇3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杯香茶,在冥冥之中给你带来心里的喜悦,以及精神的解忧!一本好书也如同一架天桥将丽和成功之路联系在一起,更好更便捷的通向你理想的目的地,一本好书更如同一位尊师一位益友,带你在人生的路上心走得更顺畅,在带你在人生的路上为你指明缺点,照亮未来,照亮那通往成功的路!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便是梭罗写的瓦尔登湖了,这本书虽然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太新奇特的地方,不像中国的那些科幻小说,比如三体一般名字就恢弘大气,其实这段代表了一种梭罗的人生观,在平凡之中也可以用聚美,在平凡之中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未来。

端详书的封面,便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自然的田园之美,那书中,描写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意境吗?错了!书中描写不纯粹是作者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写照,更是他的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以及对混过社会的不满,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夜孤舟,孤舟上坐着一位老翁,在四周,鲜美的桃花源里,他正品尝着这一棵棵桃子,也看着这一朵朵绚丽的桃花,仿若在天地之间,只剩孤舟蓑笠翁一般,独钓寒江雪错了,应该是独钓着桂花一般美好的景致吧!

瓦尔登湖这本书中也孕育了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作者说,真正的美并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因为付出的美更是你感受到了这美是来之不易的,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美并不是丑儿丑也有可能转化成美,因为丑的物体它执行的是外表丑,而他的心灵,这些人是看不到的,只有慢慢的品味,慢慢的体味,才能真正感受到她那一颗纯洁而高傲的心灵。

细细的品读瓦尔登湖,也会感觉世界变静了,周围变静了,一切一切都变得安静了起来,仿佛是夜里你在沉思,人生在短暂品尝,乡民一再端详那一颗星星,微火在,点点的草原上,迸发出!虽然为不起眼,但足以引起人,对于来深思考和启迪的,一点点,火光。

慢慢的合上书,闭眼,满满是哪娃儿?灯湖,的景色以及梭罗头脑中,那深邃的却又富有哲理的语句,这就像一盏明灯,虽然,他没有多么高贵,多么豪华,却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指明灯!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篇4

诗人荷尔德林认为:人,应诗意地栖局在大地上。的确,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在梦的留白处轻轻点上一枚朱砂,让生有所息。一箪食,一瓢饮,举杯邀月,踏雪寻梅,诗意的生活清瘦,缺潆洄着生命的真谛。

简朴生活

当机械的轰鸣携来工业时代的脚步,当纸醉金迷的生活侵蚀人们的内心,追名逐利、物欲横流,这便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众生百相——浮躁、贪婪。梭罗并没有随波逐流,反而警醒:“虽然有众多的奢侈品包围着我们,倒不及野蛮人的种种安逸。”简陋的木屋,小小的床,陈旧的书桌与零落的稿纸。在那杳无人烟、人迹鸟声俱绝的瓦尔登湖畔,梭罗以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回归自然、诗意栖居。修小船、搭篱笆、种植、嫁接、勘测,大雨滂沱时缩在木板下烤面包,幽静森林中独自建房子、搭烟囱、做家具。不被金钱所奴役,不受世俗之烦扰,无水无电、缺衣少食,物质的简朴却更能将心境涤荡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当肉体的欲望被扫除出身,这时你会发现,去湖中洗浴是如此舒心,在深林中安坐是如此惬意,才能触摸到阳光的温度、聆听到花草的细语,才能如梭罗所言,“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凌利。”

回归自然

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瓦尔登湖,沼泽上低飞的鹰隼,漪澜下游憩的鲈鱼,还有那蓊郁绵延的群山,平坦柔滑的沙滩,万般景色,都如铺陈开的被薄纱笼罩的旖旎画卷。梭罗立于湖畔,看杜鹃飞来,点破一湖碎银,望白鹭归去,踏残满地落红。

“我喜爱我的人生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林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这便是梭罗所享受的自然生活——或漫步在树枝翻起重重松涛的松林里,或泛舟在水波漾起点点琉璃的湖面上。与兽为邻、与鸟相依,枕一湖碧波秋色、倚一树郁郁青青,聆听鸟语呢喃、水石琮铮,好不惬意。春赏花、夏纳凉、秋登山、冬扫雪,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似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蛙声鸟啼中,梭罗诗意地栖居在瓦尔登湖畔,用清亮到透明的灵魂,去触摸自然的吐息。

扎根土地

着眼当下,人类进化得愈健全,却离生之养之的土地越远;古人虔诚地躬伏下身子低头劳作,现代人缺以淡漠的姿态凌驾于土地之上。这时,梭罗呼喊道:“回到自然中去吧,与土地息息相通!”“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梭罗返璞归真、自给自足,诗意地栖居在瓦尔登湖畔,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建房、锄地、开阡陌;种植、施肥、拔稗草。种豆、捕鱼这些辛苦的劳作,于梭罗而言,不只是维持生计的手段,更是一门生命的学问、一次灵魂的洗礼。

庄子有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间,而心意自得。”弯下脊背、面朝黄土,像是庄严的献祭——每一份耕耘,收获的不只是满仓金黄,更是为人的自尊与满足!

邀君于夜深人静、万籁无声时,吟诵这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瓦尔登湖》,在生命的罅隙,望朝暾夕月,草长莺飞,如贫匮伶俜却恣睢风雅的梭罗,诗意地栖居。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篇5

1845年,拿了一柄斧头的亨利大卫梭罗,孤独地跑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小木屋。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天地中,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瓦尔登湖》。

瑞士的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瓦尔登湖》正是一个纤尘不染的心灵境界。它静,太静了。只有在红日斜坠的黄昏以后,平静躁动,心情神澈,开卷展读,才能渐渐地进入这一奇妙王国,直至心神皆醉。

梭罗崇尚实践和脚踏实地,于是他从基本的“经济篇”开始,最终以“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的日子结束,在他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散发着大海的气息与木叶的清芳,也透露出心底的洒脱与恬静。梭罗散漫的文笔,不但能从猫头鹰的号叫、康科德的钟声、田野与溪流中揭示出永恒的真理,而且也能将松鼠、山雀、鹧鸪的活动变成诗化的哲学。无论白昼“大地生长豆荚”之时,或是冬夜“临湖畔听冰裂”之际,梭罗总能带领我们轻松地穿越“议论、偏见、传统、幻想和表面现象的泥泞沼泽”,跳上我们称为现实的坚实地面。一切景物描绘,优美细致,清丽动人,像湖样晶莹,如松般苍翠,掷地仿佛可叮咚作响。尤其是对湖四周景色的描绘更是令人倾倒,简直是写下来的幽梦了。

梭罗不是万事不关心的闲云野鹤。强烈反对奴隶制度、强调公民不服从权利的他,早已成为引导无数人穿越荆棘、登上理想彼岸的行动与精神的导师。在《瓦尔登湖》中,跟着梭罗,能懂得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感受到春天与黎明的朝气蓬勃,也会不知不觉在他的炽热信念中融化。

一生如此,“简单而寵郁,孤独而芬芳”的梭罗,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这一本独特的绿色经典,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难得的静静的书。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翻译徐迟先生的译笔优美传神,与全书风格契合无间,奈何徐迟先生也于前年驾鹤西归。品着这满纸烟霞,想着梭罗、瓦尔登湖与徐迟,亦不乏“亦幻亦真难取舍”之感了。

  •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4篇)
    相关文章
    1.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4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1000字篇1《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

      daniel 0 2022-09-07 19:45:00

    2. 西游记小学生读后感400字(8篇)

      《西游记》小学生读后感400字篇1放下《西游记》,我就犹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电影。有懦弱而又诚心向佛的唐僧,有嫉恶如仇、重情崇义的孙悟空,有集贪,懒,色,馋于一身的猪八戒,有..

      daniel 0 2022-09-07 18:39:00

    3. 童年读后感初一话题作文700字(5篇)

      童年读后感初一作文700字篇1当我看到《童年》这本书时,我心想:这一定是因为高尔基在童年时候,有一段非常美好的记忆,并希望与别人共同分享,于是写了《童年》这本书。通过我的认..

      daniel 0 2022-09-07 17:33:43

    4. 朝花夕拾读后感及感悟600字(4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及感悟600字篇1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这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鲁迅先生不只说的是猫,常常会代指一些人。鲁迅先..

      daniel 0 2022-09-07 17:33:00

    5.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8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篇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朝花夕拾》的书。我这本书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他随感式的风格给中国现代作家的散文写作带来很大的..

      daniel 0 2022-09-07 17:00:45

    6. 童年读后感(2篇)

      关于童年的读后感篇1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后深有感悟,明白了,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像阿廖沙一样,从小就遭到了种种苦难,父亲早逝,母亲离去,舅舅吵分家,好..

      daniel 0 2022-09-07 17:00:00

    7. 活着读后感400字(8篇)

      活着读后感400字篇1夏日午后,一位老人,一头老黄牛,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活着就好。从骄奢_逸的纨绔子弟到白发苍苍种田为生..

      daniel 0 2022-09-07 16:27:43

    8. 菊与刀读后感想(4篇)

      菊与刀读后感篇1在拜读了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后,让我对日本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本书是作者受托于美国政府,为研究对日政策而展开对日本人的研究并最后著书出版,所以在..

      daniel 0 2022-09-07 1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