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初一作文(精选19篇)
乡情初一作文篇1
打小到现在,我就一直居住在那个老地方。十多年过去,我见证着我家周围的变化。有人说它闭塞脏乱,于是邻居不断变换着;有人说它环境优美,于是纷纷买房迁来。这便是我家的住所——煤史村。
煤史村座落在火车站铁路线北侧,据说以前因煤渣堆积地而得名。拾荒人,越聚越多,渐渐就搭棚居住了下来。所以,当这里后来盖大量新房时,破旧的老房子似乎在述说着历史,展示着历史,与新房同时竖立在同一片蓝天下。说它脏,是因为旧房里住着的人,喜欢用煤生火,即使有液化气,用得也不多。于是这些家家户户到处是废弃的煤渣,路上随处可见,十分脏乱。
煤史村的乱是道路。每到下雨天,原本凹凸不平的路面就积满了水。汽车、自行车行驶过去,便溅起泥浆,路人惟恐来不及躲闪,纷纷远离;而那些旧房子里的小孩,就聚集在水坑边扔石子,看见行人被溅,就坏坏地笑着。这儿大都是外来人口,说着各种各样的杂乱话。修车、卖油条等等各种各样的摊贩应有尽有。而路边似乎成了垃圾站,人们肆无忌惮地把吃完的瓜皮果壳随手一扔。
终于没过几年,这里通了公共汽车。马路也变宽了许多。这里居住的人,也好象一下子改变了许多。公共汽车,也好象把新的空气,一起带了进来。渐渐地,这些年来,有人说它开始变美了。
说它美,现在的煤史村已经看不出旧模样了。宽阔的道路、蔚蓝的天空、绿化优美的小区、还有那30层高拔的楼宇……,一切都变了!环境变好了,空气清新了,居民也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晚上,彩灯四射,流光溢彩。不远处,新火车站客运大楼已露出雄伟身姿。
我生长于此,成长于此,我感受到它的变化。我更加爱着我的家乡。
乡情初一作文篇2
乡情,像一杯芳香四溢的奶茶充满浓郁;像盛夏午后的阳光如此强烈;像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那般温柔。故乡,不必是繁华的都市,只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小城,就能给我一份难以割舍的乡情!
故乡是记忆里最美丽的地方。一栋栋高楼建起,道旁婀娜多姿的柳树随着春风的吹来抽出翠绿欲滴的嫩芽,曼妙的身姿在温柔清爽的风中摇曳,公园里飘荡着紫丁花淡淡的清香,大片的薰衣草也开成一片浅紫色的花海,花香中弥漫的是浓浓的乡情。
乡情在春天。阳春三月,春风袭来,吹散隆冬的寒冷,吹醒冬眠的梦。春天,也是故乡最美的时节,果树都绽开了满树的花朵,梨树穿上了高洁的白裙,桃树像是害了羞的少女,又或是抹上了淡淡的粉红色的胭脂,风中飘着花香,那不是玫瑰妖艳的芬芳,而是淡雅的清香。树下站着手拿棉花糖的小女孩,裙摆正是那花瓣的颜色。阳光透过花朵映射出的光斑照在草地上,是午后静谧的美好,浓浓的乡情无非是这美好中的愉悦。
乡情在田间。金秋时节,秋风瑟瑟,硕果累累。高粱像喝醉了酒的老汉涨红了脸;稻谷被沉甸甸稻穗压弯了腰;玉米咧开嘴幸福地笑着,露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不远处,一位农民伯伯穿着已经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挽着裤脚,露出一截粗壮黝黑的小腿,直到夕阳映红了他的背影,他才开着装满玉米的四轮车向青烟袅袅的村庄驶去,他的家人,一定已经为他热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他吃饭呢!浓浓的乡情,无非是忙碌一天后和家人一起聊聊天的幸福。
乡情,是儿时傍晚在广场和父母一起吃香味四溢的烤鱿鱼时的满足,是过年时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放鞭炮的乐趣,是晚饭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家人分享学校里的趣事的幸福。浓浓的乡情,是心中永远忘不掉的温暖情怀!
乡情啊乡情,常在心间!
乡情初一作文篇3
许是太过想念,不同于往常的酣然大睡,我坐在车中,轻摇至眉下,仅留有一双眼睛的距离,随着车速的加快,我猛地意识到:我的家乡变了,变得不再是我的“家乡”。但是,万物变迁,乡情不改!
微风轻起,扬起一层层柳帘,村口的石桌上,几位已至花甲的老爷爷正在进行着“殊死搏杀”,而围观的群众似在指挥,亦或是仅为围观。此前泥泞的乡间小道此时连痕迹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坦的油路,平坦开阔,通至千家万户,连为乡村冷暖。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物变迁,低矮的窑洞都被裹上了五彩的外衣,似乎又长高了。曾经的乡村摘掉了它“脏,乱,差”的标签,又复戴上了“净,齐,美”的标签。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扬起的尘土告诉我,美中不足之处,便是那条河流早已污浊不堪,想是它太过自信,盲目接受人们的“爱”,但却并不知道,这“爱”是没有尺度的。
令我欣慰之处便是那浓浓的乡情不改。住久了城市,习惯了一个人,即使是邻居,也无话可谈,那偌大的繁华的城市留给我的只有“冷”。而在这里,我的故乡,随着乡村发展越来越好,在国家政策之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的热情高涨。东家拉我吃饭,西家送我鸡蛋,怕是全村人都快来了吧。……结束了乡民们的热情,母亲已为我做好了菜肴,我狼吞虎咽地吃着。但仍能感受到这顿菜肴不一般的“温暖”。接下来的几天,我仍然流连于亲戚家,每至一户,踏至家门,透明玻璃窗,绣花锦缎帘,大理石地板,洁白粉饰墙,为何自己仅几年求学之余,竟如此变化之大,估是自己虽回到家乡,却也总少出门的缘故吧。万物变迁,日新月异,惟乡情不改,亦惟乡情不减。
“开轩画场圃,把酒话桑麻”,皎洁的月光下,一群人坐在院中乘凉亦闲聊,说的不只有东家长,西家短,更多的是未来,更多的是家乡,亦大至国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乡情,感受到了温暖,没有两人交面时的漠视,没有人际交往的错杂,鸡毛蒜皮之事也可成为一家人幸福的定格。乡村变了,变得路更宽,树更绿,楼更高,天更蓝;变得风更暖,雨更凉;变得人更亲,心更近!
人的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但真正会使人停驻幸福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家乡。也许它变坏,也许它变好,但要坚信,万物变迁,但乡情不改!
有的地方,注定了你只是个过客,而只有家乡,才注定你永远是个孩子,因为有家,有人,有乡情。有着万物变迁的旋律,有着乡情不改的根基。
乡情初一作文篇4
古有唐朝“诗仙”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今有世界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曾在海外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看来,古今中外,无一个游子能过躲得过家乡的魂牵梦绕。
我的家乡是位于山西省东部的寿阳县,这里没有江西云雾缭绕的三清山,没有杭州浓妆淡抹的西湖,更没有三亚意境优美的落日。但是在我的心中,我的家乡好不逊色于其他地方,这里有质朴的人民,肥沃的的田地,清澈的蓝天……哦,对了,这里还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寿阳县北部山区,地理位置优越。方山,正是因为它四面方正而得名,又因为它主峰形似蝙蝠,晋魏时被赐名神蝠山。看来它的历史也很古老呢。这儿景点百余处,尤以“方山十景”。山秀林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2.7%。到处都可见到充满绿色的一派生机。在这儿,山峻、林幽、石奇、泉清,风光秀美;寺观、庙堂、楼阁、碑碣等景观瑰丽。漫步在小路上,眼前到处都是一派生机,深吸一口气,花草的清香顿时沁人心脾,所有的烦恼都被一阵微风吹到了远方……
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的故乡也在寿阳县的赵家垴村。1947年10月19日,阎锡山匪军和复仇队袭击寿阳县太平乡的赵家垴村时,尹灵芝因保护公粮和群众转移,不幸被捕。年仅16岁的她,为了父老乡亲,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坚持。在穷凶极恶的敌人的各种严刑拷打的,拒不说出埋公粮的地点和共产党员名单。“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是她说的最后说两句话。事隔66年,让我们再次缅怀这位女英雄。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寿阳,我爱你!
乡情初一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天水市秦安县的一个山沟里,哪里景色怡人,瓜果飘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记忆也渐渐丰满和清晰起来。
那棵又高又粗的老槐树,是我童年最好的玩伴,抱抱那棵老槐树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了,我一有时间就和姐姐一起去老槐树那里抱住它,尝试将手拉到一起,但每一次都会失败。我们在她身上蹭呀、爬呀、滑呀,她都像位慈祥的老者,宽容的放过我们,我们和她的情感最深了。
现在,我或许能抱住老槐树了,可我却身在他方,没有时间回到故乡。哪棵老槐树啊!每逢五月就会开花,槐花很香,是洁白的,像极了祖祖辈辈在山沟里生活的老百姓,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棵树上的一朵花,尽情的绽放着自己,用他们洁白而纯朴的心灵诉说着昨天,憧憬着未来。
难忘啊!久别的老槐树,难忘啊!家乡盛产的苹果和蜜桃。曾记得,我们常常爬上低矮的果树,嬉闹玩耍。春天我们在果树上玩捉迷藏;夏天我们在果树上晒太阳;
冬天我们在果树上打雪仗。大家总是盼着果树结果,每到秋天果树结果时,我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去,挑一颗最大的苹果,那个甜啊!那个脆啊!令人百吃不厌。现在我又想吃家乡的苹果了,我又想爬一爬果树了。可是,我又怎样才能回去呢?
想念啊!家乡的山;想念啊!家乡的水;想念啊!家乡的人。我还能回到家乡抱一抱那槐树、爬一爬那苹果树、桃子树吗?我还能回到家乡,无拘无束地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吗?我真的还能回家乡,过那种朴实的日子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
那怡人的山水,那诱人的果,那纯朴的人,你们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牵挂。
乡情初一作文篇6
忘不了,无论何时,身在何处,永远忘不了我的家乡,忘不了那做梦都能使我笑醒的泥土房!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子。清晨,这里是最有韵味的。掩映在茂密繁盛的古树中的泥土房,伴随着山间缭绕的雾气和白云,流露出安静温婉的魅力。因为偏僻,这里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似乎都与外界无关,只顾倾吐着大自然的各种心情。
从山坡上走下来,放眼看去,一排排整齐的泥土房,一间紧挨着一间。虽说是泥土房,但是在泥土造的外墙壁中还是会掺入些石头。每间泥土房都会有几根木头做的柱子,柱子下还有一个石墩。每间每户都会有阁楼,在阁楼上,推开窗户,往下看还有瓦片有序地摆放着,以便下雨时,不会积水。进入泥土屋里,还得跨过门槛,可小时候腿短跨不过,因此总是踩在门槛上,再跳入屋内。有时候被阿婆阿公看到还会挨骂,说不能踩在门槛上,要长不高,也不够尊重祖宗。走进里面一看,方桌,大木橱。再往里走,土柴灶里两个大锅,烧饭烧菜都得用柴。还有木头做的楼梯,直达阁楼,那木楼梯又陡又窄,所以小时候我从不敢一个人走。
还记得儿时,在泥土房前的院子里,和小朋友嬉戏时,总能听到野猫安详地坐在瓦片上,像婴儿一般发出叫声,有时东窜西窜。这一秒还在大伯家的阁楼窗户上,下一秒就已经跑到了阿公家的瓦片上。
泥土房里的空气,夏天凉快潮润。昏暗的堂前,阿婆坐在小椅子上纺线,一只手摇着手柄,一只手舒展开来,手臂不够长了,线还在拉长。泥土房给我的感觉,冬天温暖稳重,黄昏的蜡烛,将漫长的冬夜点亮。我趴在阿公的腿上,听着屋顶瓦片上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眯上眼,一不小心就香香地睡着了。
泥土房是农村文化的载体,遗憾的是,它们正在渐渐地消逝中。人们住进了砖瓦盖的新房,泥土房也因无人居住而相继倒下,我不知道以后,我该如何和下一代叙说儿时的故事。泥土房,承载的是无处安放的缕缕乡愁,在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人眼里,它并不象征贫穷、没落,而意味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如手如足的兄弟之情,人情味浓的乡里乡情。泥土房是乡人幸福的最初根源。故土沧桑巨变,我们欢喜出发,何时能够重新抵达?
我希望为许多这样充满回忆的老屋和老村呐喊。在这农业文明日益萎缩的当下,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许可以还原过去的乡村图景和诗意的生活,让我们缓下脚步,等一等我们的记忆。
那一方乡土,何时崛起?那一思乡愁,何时放下?
乡情初一作文篇7
让叶眷恋的,是那地下的根。——题记
古今多少年,家乡这个字眼,总是牵动着游子的思绪。一首首充满浓浓乡愁的小诗,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家乡总是最美的,她是我们的根!
我的家乡没有高楼大厦,却有小桥流水;没有风景名胜,却有田园风光;没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却有自己的宁静幽雅。
我的家乡是美的。不必说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也不必说那怪石嶙峋的奇山,单单是那五彩斑斓的田园便会让人驻足叹赏。春天时分,百花齐放,园里的景色总会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夏天到了,高大的竹子会让你霎时因它的坚贞不屈而肃然起敬。秋天来临,虽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我家乡的秋天依旧是美不胜收。那金黄的稻谷被一阵阵的秋风吹拂着,像是一片金黄的大海在涌动。果树纷纷举着早已成熟的果实,等待着农民的收割。
家乡的物产是丰富的。凭着地理优势,家乡最盛产的便是水稻,家家户户都能够安居乐业。不必说那各种各样的野味,也不必说那香甜可口的水果,单单是那数不胜数的海鲜便让人惊叹。家乡临海,海产销售是家乡经济的主要来源,养育了数万人的生命。
家乡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必说那丰富有趣的皮影戏,也不必说那雅俗共赏的正字戏,单单是那节奏强烈的英哥舞便让人为之赞叹。家乡的英歌舞曾得过许多奖项,让人为之自豪。
家乡的人是善良的。人人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无私地为别人奉献,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信任危机”。
啊,家乡!你的美丽和富饶,你的文化和善良,无不让我们为之自豪。
家乡,我今天为你而自豪,明天我将会为你创造荣耀。
乡情初一作文篇8
我的家乡有许多特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家乡的蔬菜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种植的蔬菜并不多,常见的也就茭白、茄子、西红柿和黄瓜豆角罢了。
茭白是家乡人民最常有的蔬菜之一。春天种下,温暖的微风和煦的阳光下,茭白慢慢地长大了,抽出的新芽是白绿色的,很嫩,嫩得似乎能掐出水来,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娃娃。
随着桂花飘香,茭白渐渐成熟了,成熟的茭白足有两米多高,她们挺着大肚子,像一个个孕妇。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农民就全副武装———踩着高筒鞋,拿着一把镰刀去收割茭白。而我们这些孩子,自然也是不会闲着的,带上我们玩耍的工具,去茭白地里玩泥巴,剥茭白叶。直到现在大了,我常常怀念这些天真烂漫的时光,怀念茭白地里的欢声笑语。
收割下的茭白自然就是如何让它变得美味了,茭白做法多样,能炖能炒,加点辣椒粉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每年第一回吃茭白,总是让人特别期待,全家都围在圆桌前,欢声笑语,期待着茭白大餐。茭白炒肉丝,我最爱的一道菜,肉丝的韧劲和茭白的香甜融合在一起,入嘴爽口,简直是人间美味!
家乡的黄瓜,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碧绿碧绿的瓜,身上仿佛穿了一件带刺的铠甲,悬挂在弯曲的藤蔓上,随风摇摆着,似乎欢迎着大家来采摘。
夕阳西下,人们也各自从田地里回来了,回家,烧饭,洗漱,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而孩子们去捉蝴蝶,玩蚕都是常有的事情。蝴蝶停在花上的时候,停一两秒钟,孩子们便蹑手蹑脚地去捉蝴蝶。从故乡人种菜的道理里,我懂得了什么是乡下人,什么是乡情……
我爱家乡的蔬菜,爱乡间的欢声笑语。
乡情初一作文篇9
人们对于自己的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无关贫瘠与富饶。正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在外的游子,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这时的人和树是一样的,都会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故乡。不管你身居何方,这条根始终索绕你左右……
——序
乡味
每个地方,总有一些特色美食令人回味。譬如我的家乡,一种叫做“糍粑”的小吃远近闻名。
糍粑,也称土豆泥,家乡的糍粑之所以闻名,主要是比市面上卖的劲道得多。首先取淀粉含量高的土豆去皮,清洗后放在锅中蒸熟,此时的土豆已经又黏又软了。
奶奶总是将刚出笼的土豆放在青石板上凉一会,待到不那么烫手了,我总会取一个两个喷香的土豆放于口中,这时糍粑制作也正是时候了。
只见奶奶先用木榔头将土豆压碎,再压着前后在石板上滚压,几个来回,土豆成“泥”了,具有了一定的粘性,等到石板上所有的土豆粘在一起,这时该爸爸上阵了。
爸爸接过榔头,高高扬起,用力地砸下,榔头在谈笑间起起落落,不一会,爸爸从土豆泥中拔出榔头好像越来越吃力了,我一边暗想爸爸太缺乏锻炼了,一边忍不住抢过榔头。可是,不是砸偏了,就是从土豆泥中拔不出榔头,狼狈极了,看样子还是要爸爸出马呀!所有的土豆泥在不停的捶打下中间开始出现大的气泡,如脂般光滑的时候,糍粑便做成了。
家乡人把糍粑成形过程称为打糍粑,是不是很形象呢?打好的糍粑,浇上奶奶早已调好的汤汁,放入菠菜,油辣子,光是“色相”就让人垂涎欲滴,吃上一口,“香味”更是没得说。
然而这般美味,一年才能品尝两到三次,怎能不让人想念?家乡饭菜,在我看来都是美味,因为有亲人的味道……
乡情初一作文篇10
我的故乡就在柯桥,那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在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集市,里面有不少玩意。柯桥有最美的母亲河,“瓜渚湖”,他那清澈见底的的湖面,在中午闪闪发光,波光粼粼好像撒了不少金子。
我的故乡是最美的,那理由不少柳树,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柳絮飞扬,几条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杜鹃鸟在他要上唱歌的时候,湖水也歌唱着,好似再给柳树伴舞。
我小时候最爱我的就是坐在塑料桶里,背靠着桶使劲用脚踢桶,每踢一次,就会移动几步,真像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一样,在里面玩,是不会疲劳的,只会越玩越有劲,有时还用屁股撞,这样可以加速哦!如果真的疲劳了就躺在桶里,睡一会儿,继续玩,不管玩多久都玩不厌。这种快乐比电脑强几十倍,电脑又费眼力,又会中毒,说难听点简直是一个废物。
我的故乡真美啊!在我心中故乡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当我想起了它,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我时时刻刻怀着它。但我又不禁想起了故乡那些玩意,小时候我把桃花的花瓣收集起来和小伙伴们比谁做的“颜料”,最鲜,最艳。那么哪个人就胜出,于是我用勺兜乘花瓣,再在里面加点水,然后使劲的挤啊挤,每当挤出一丁点,就更加使劲了,不过五分钟,大家把用花瓣挤出来的“颜料”来展示,伙伴们都想成为最后的胜者。
故乡的一切一切在我脑子里已经成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时时刻刻怀念着它。
乡情初一作文篇1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这不,我们班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情交流会。
晚上,我打开电脑,查到了许多关于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并让妈妈帮我选了几首比较好的,反复的读背,然后,认认真真的背诵给妈妈听,在背诵的时候,我感到我仿佛就是那位诗人,正在异国他乡,泪眼朦胧的遥望着自己的家乡……
第二天,的第二节课是语文。乡情交流会开始了。首先是一、二两组,他们唱的是《七子之歌》,听着,听着,大家跟着轻轻哼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成了大合唱,我们好像感到流浪海外的赤子想念自己的家乡,恨不得马上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最好笑的是冯玉川、徐欣背诵时,他俩上台时我们本以为他们能表演一场好节目,可是当诗背到一半时他俩却忘词了,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登上讲台的同学,有信心十足的“老手”;也有胆颤心惊的“新手”,真是形态万千,有的面红耳赤,有的抓耳挠腮。一会儿,轮到我们组做准备了,我既高兴又紧张,心里不停的说“我们一定行,一定行!”终于,轮到我们组上台了,我的心情格外紧张,我连续做了几下深呼吸,顿时放松了许多。我背诵的时候尽量使自己的表情自然,口吃清晰。我背第一句是“枯藤老树昏鸦”接着宋淑卿背诵“小桥流水人家”,再是刘艺涵背诵“古道西风瘦马”,然后伊天背诵“夕阳西下”。最后我们一起背诵“断肠人在天崖”。台下顿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这时,我的心情十分轻松,同时有一份甜甜的喜悦。
乡情是一杯酒,思念越久越醇香;乡情是一首歌,从古唱到今,从未停息。
乡情初一作文篇12
我思乡,思念家乡的山。春天,山上的树枝发了芽,嫩绿嫩绿,带来生的希望;夏天,山上一片墨绿,虽称不上妖娆,却也有一份大自然的朴实;秋天,山上的树叶一片片落下化作一只只金蝴蝶,翩翩起舞;冬天,山上一片洁白,成了冰雪的天地。
我思乡,思念家乡的水。春天,刚刚融化的小溪带着一丝凉意流到远方;夏天,许多小鱼、小蝌蚪在这里欢快的畅游;秋天,孩子们把用纸叠的小船,放到溪里,让流水把他们送到远方;冬天,水面上又结了冰,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冰面上滑冰。
我思乡,思念家乡的草。春天,小草像一个害羞的少女,缓缓地,慢慢的,犹豫地探出脑袋,好半天才探出全身,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夏天,小草的颜色,由嫩绿缓缓地变成了翠绿,孩子们把它拔下来,做成麦哨,那清脆的哨声响彻山谷;秋天,我们把快干枯的草拔下来,做成草垫也是个不错的打算。冬天,把干枯的草埋在地下,来年是很好的肥料。
我思乡,思念家乡的枇杷。冬天,枇杷树不顾寒冷,努力吸去营养,好结出果实奉献人类;春天,枇杷树早已挂满了绿珠般的果实,那么惹人喜爱;夏天,枇杷金黄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仿佛为枇杷镀了一层金,黄中泛红,摘下果实,轻轻咬开,酸中带甜,可口极了!
我思乡,思念家乡的山、水、草、枇杷,思念家乡的人、小吃、朋友和孩子,思念家乡!
乡情初一作文篇13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穿越时空隧道,2035年,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巍巍的大别山脚下——河南省桐柏县。
哇!好漂亮!没想到二十年未见,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家乡的小平房都换成高楼大厦了,楼房前,绿茵茵的草坪干净整齐,美不胜收!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路,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真是一处“天然氧吧”!许许多多的变化让我目不暇接!
来到了我伯伯、姑姑们家,原来住的小平房不见了,变成高楼大厦了。咦?它们怎么没装防盗门?我轻轻一碰,门就“叮叮当当”的响了起来,哦!原来他们装的是隐形识别防盗门!走进屋子,哇!好漂亮,伯伯、姑姑们住的是5室2厅的房子,家具都是实木的。装修之豪华呀!和原来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叮叮当当”门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吵醒,我睁开眼一看,哦!原来是一场梦!
也真是最近伯伯姑姑们常打电话,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回家去看看,我也很想去看看,可是由于父母的工作太忙,没时间,打算明年再回。
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家乡的山会更青,水会更绿,天会更蓝,环境会更好!
乡情初一作文篇14
夕阳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青翠欲滴的树林披上了迷人的晚霞,我伫立在窗前,思绪纷飞。回忆像一寸寸温暖祥和的阳光照射进我的心灵。
寂静的时光,平静而又祥和,深绿色的青苔,斑驳岁月的老墙,坑坑洼洼的石板镌刻着时光的履痕,阳光照射大地,给人一种舒适的温暖。
阳光如水一般流泻,我带着以往的童心,又一次来到这个乡村,来到这个小院,来寻找隐蔽在点滴中的情感,在这一个小小的乡村中,外公承载着我对这片故土所有的感情。
我又一次来到小院里,在以往听力很好的外公很容易听到我们的脚步声,赶来迎接我们,那时我也会来一个欢快的拥抱。但这次并不如我想的那样,而是当我们走进屋门口后,他才将那呆望的眼神转向我们,步路蹒跚的走过来,然后乐呵呵地把我们迎进屋。如今外公已满头白发,满脸的皱纹也如一根根琴弦。近几年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一直在变着,但不变的是外公对我的爱,看着外公那忙里忙外的身影,我的心倏的一下明白了,外公老了,原来那个慈祥的外公真的老了。
我又与外公去我们常去的油菜地,而我又一次快乐的融入其中,油菜花的金色花边如同日出时分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荡起一阵阵轻波。那扑面而来的清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而那久违的乡村如同一条船在这大海里游行。
夕阳西下,天空渐渐灰沉,我大喊着外公,可他并没有回应,以往总是外公喊我回家,可这次。我终于在一棵树下找到了他,他靠在大树下安然的睡着了,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大叫了一声,将外公拉了起来,他笑呵呵的起身然后把我领回家。
外公真的老了,但他对我的爱却没有少。在我心中,总有一种思念萦绕在我脑海,此刻我明白了,那是我对家乡的一种情感,一如那挥之不去的乡情,总是在不经意间触碰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乡情初一作文篇15
家乡,总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它孕育着我们。我爱我的家乡!我们一家只有到了过年期间才能回到老家,所以这使我更加珍惜在老家的时光。
家乡的空气是新鲜的。比起城市灰蒙蒙的天空,家乡的天空显得格外湛蓝;比起城市满是雾霾的空气,家乡的空气显得格外干净;比起城市随处可见的口罩,家乡的口罩显得格外稀少……每每回到家乡,我都会拼命的多吸收一点家乡的空气,家乡的每一寸土壤,家乡的每一棵小草……
家乡的星空是美的。在城市,每一处景物都显得十分压抑:小草们翠绿的衣服上被沾满了灰尘,无精打采;夕阳耀眼的光芒失去了云朵的衬托,让人觉得有些单调;小河里活蹦乱跳的小鱼也找不到了踪影……更别说星空了。在夜晚,星星也没有了活力,早早的藏起来睡着了,不让人发现。家乡的星空可不是这样:小星星们每天都仿佛被打了鸡血,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黑夜的衬托下,它们是那么亮,那么多,美得让人不敢相信。
家乡的人是亲切的。城市里,人们都在忙碌中度过,行去匆匆,就算是不小心撞到了对方,还没等我道歉,他却早已没了踪影。但在家乡,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人们相互遇见,不管认不认识,都会先给对方一个会心的微笑,然后再打个招呼,认识的再熟悉一下;不认识的相互了解一下……总之,不会径直走去。
我的家乡,让人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认识了自然,是我最好的归宿。我爱我的家乡!
乡情初一作文篇16
我的故乡在沅陵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居住着张、李两姓的几十户农家,村子不大,但却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远远望去,森林茂密、翠竹葱茏。那里的人们祖辈耕种着层层梯田和山坡地,他们勤劳、简朴、善良,相依相扶,自食其力,共同维护着和睦团结的家园。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祖先在那里安家落户,据说是看上了村子里的那股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泉水的流量很大,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不仅养育着本村一百多口人,也吸引着方圆数十里德乡亲,这泉水夏天冰冷刺骨,可是一到冬天它又变成热情的“温泉”,所以它身边一年四季都有许多人在那里洗菜、洗衣服、挑水,他们说说笑笑非常热闹。
更有趣的是在泉水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它把这个村子分开成东西两半,夏天人们把溪水当做天然“浴池”,天气炎热时,男人们跳进水中,美美地享受一番,尤其是我们,总是找些水浅的地方,像小青蛙那样游泳、玩水,日子久了,都被晒成“非洲小黑人”了。当下雨或是水里泡累了,我们就钻进横跨在小溪上面的那座石拱桥桥洞去休息。
我爱那里的山,我爱那里的水,更爱和那里的小朋友玩耍,因此每当放暑假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到故乡。度完假又总是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乡,并与小伙伴们相约,来年再相会……
乡情初一作文篇17
我的家乡在离城市25公里,我们都不是经常去,所以过年时都要去的,这一转眼就到了过年,我们又可以回家吃杀猪饭了。
经历了一段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家乡,啊!我不禁感叹道,家乡几年来一直没有变,山山水水都没有改变,就连那几只小狗也还是那么乖,我们吃完饭后座在院子里,看着家乡,家乡的风貌似都认识我们,一直用凉爽的风犒赏我们,吹得我们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时间。
第二天,我吃了奶奶现做的一碗面条,爷爷在外面活动活动头他那身老骨,我看着上一年小鸟筑的鸟巢,回味着那故乡的味道。
乡情初一作文篇18
故乡,这个令人亲切万分的词语,对我来说,包含了婆婆久违的厨艺;包含了游子的日夜牵挂;包含了分别的朝思暮想……离开家乡已有6年之久了,虽然时不时地能载着满心的欢喜回去一两次,但这毕竟是寥若晨星。
小时候,故乡还是一个小村子,没有高楼林立,也没有车水马龙,唯一有的,是山里人那挥之不去的乡土气息。
村子里有一条清粼粼小溪。春天,小溪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咧开嘴乐了,她伴着我的甜甜的笑声,唱起了欢快的歌儿,载着我的梦,哗啦哗啦地流向远方。溪水清澈见底,使岸上茸茸的草、婆娑的柳、吐蕊的花倒映得格外真切。两岸的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灿灿的,彩蝶翩翩,一片明艳,生机勃勃。
家乡不紧风景如画,而且一到盛大的节日就热闹非凡。
大年三十的晚上,村子里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如潮水般涌了出来。路旁的树上挂满了村民们精心制作的花灯,瞧,有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有调皮机灵的小猴子,还有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栩栩如生,形态万千。“放鞭炮咯!”我欢呼着,只见爸爸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导火线,火吱吱地响着,沿着导火线迅速地燃烧着。这时,异常安静,大家都用手紧紧地摁住了耳朵,突然,“嘭”地一声,烟火像龙一样窜上了天空,一刹那,“开”出了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在水蓝色夜幕的衬托下,又宛如碧波荡漾的大海里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随着“哔哔剥剥”的响声,大地都颤动起来,人们似乎也被这喧闹所感染,顿时一片欢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欢声笑语久久地回荡在村子上空……
故土·乡情,这千言万语也无法道尽的深厚情谊,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乡情初一作文篇19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纯净,爱它的平静,爱它的脱俗。家乡如一首清淡的小曲,总能让我感受到它的安适与舒心;家乡像一幅朴素的画卷,总能让我陶醉并迷恋其中。
小时候,我时常到河堤上,春风微拂,繁花嫩叶便轻轻摇晃,于是,我踩着软软的天然地毯飞快地跑来跑去,如南来回飞的燕子,至今那甜甜的一幕仍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秋天,村子左边的枫叶火了。大人们时常带一卷竹席铺展树下,聊天、打牌、下棋,人们舒心的欢笑之声穿过浓密的叶子点燃室中那片蔚蓝。
仍记得,那是我常坐在院子的花坛边画画,而外婆坐在旁边为我织冬天的衣物,我时不时的抬头望着外婆道:“外婆,太阳是啥颜色的?”外婆告诉我是红色的。我疑惑的说:不应该是黄色的吗?“外婆笑了笑又低头织毛衣了。我却并未停止,一会让外婆看我的画,一会指着蝴蝶对外婆惊叫。外婆也时常被我扰的打错针,却并不怪我,反而宠溺的道:“你这调皮的小丫头。”快乐的时光如流水穿过指尖。
家乡有外婆更有热情的乡邻。
我从房顶跌落时,外婆没有在家。我只觉得自己像折了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动,从未感到的惊恐和无助,我重重的撞击在地面,从腿传来钻心的痛,血如妖艳的蔷薇花热烈绽放。邻人闻声而来,见到这情景,二话不说急忙送我去了医院,我看着那陌生又熟悉的脸,泪水又模糊了眼睛。经过治疗,我一如往年欢快的燕子。
心里又充满了以前那种美好,温馨,噢,我可爱、热情的故乡人!我迷恋的不仅是风景更有你们朴实的精神。
悠悠家乡情,水一样的纯洁,火一样的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