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精选12篇)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1
《草船借箭》是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一篇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祥的故事。可对于这个故事,还在读小学的我也只能浅薄地从中悟出这样道理:诸葛亮好厉害,能想出如此妙的计策;周瑜好不厚道,竟这样陷害诸葛亮。自从这个故事选入了这学期语文课本,我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
《草船借箭》,只要是有一点文化的中国人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将计就计,说只用三天。诸葛亮巧用东风和大雾,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和鲁肃的憨厚老实,拨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可要是没有点深层文化的人,也只是浅显地了解了解罢了,并不能悟出真正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颇有才干的能人,可为什么诸葛亮就能名垂千古,被后人称赞,周瑜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令人唏嘘的惨死呢?
周瑜对于诸葛亮的情感就是“羡慕嫉妒恨”。周瑜乃是孙权派去和蜀国联盟一起攻打魏国的大都督,而诸葛亮是纯纯正正刘备麾下的宰相。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二虎又同时在一个山里,那小肚鸡肠的一方,必定惹起事端。而另外一方,明明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干除掉他,可是他选择的是宽宏大量,将计就计。这一点,就能看出周瑜和诸葛亮的区别:周瑜是小气的一方;诸葛亮是大气的一方。周瑜遇到比他自己能力强的人,就处心积虑地想将他除掉;诸葛亮则愿意与任何人平起平坐,同舟共济,共商大计。一个小肚鸡肠,一个宽宏大量,谁会笑到最后呢?果然,他俩后来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诸葛亮成为刘备麾下权力最大的丞相,而周瑜则被他气得直吐鲜血,带着满腔的愤怒和遗憾离开人世。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一样聪明机智,但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的人士大有人在。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够与任何人,无论是比自己身份卑贱的下人,还是比自己能力强、位置高的领导,你都愿意与他共同进步,一起学习、工作,原谅他曾犯的过错,坚守你自己的职责,你才能笑到最后。而小肚鸡肠的人,只能默默地出生,不愉快地学习,满腔怨言地上班,后悔地老去,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宽宏大量和小肚鸡肠,我们选择哪一个?
我相信,我也坚信,我们选择前者。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2
一本好书给了我一个世界,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引导我成长。读了《草船借箭》这本书,让我大开了眼界。
《草船借箭》是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出自罗贯中之笔。本文讲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故意刁难让他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但周瑜故意不给材料备齐全,没想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三天后有大雾,到第三天拂晓,果然大雾漫天,诸葛亮把二十多条草船绑在一起,向曹营驶去,还一边击鼓一边喝酒。曹操中计了,因疑雾中有埋伏,只好让军士放箭。诸葛亮见大雾已去,目的已达,就让返回了。周瑜见后,自叹不如诸葛亮。
我读完后,让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知天文,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他才能信誓旦旦地说能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他晓地理,清楚河面的宽度,才能让船调头,令两面受箭;他识人心,知道鲁肃一定会帮他,知道大雾漫天,曹操一定不会出兵,只会放箭。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尽管周瑜想陷害他,他都可以镇定地完成任务。
而我就跟诸葛亮相反,他遇事镇定,而我呢,遇到一点困难,自己不想办法,就想着要妈妈帮我。记得寒假时,老师要我们做手工,当时我想用纸做一朵花,剪着剪着,觉得太难了。我又决定用纸做一只猫,当我摆上纸,又不知从哪儿下手,我急得哭了起来,还是妈妈帮助我,我才做好了手工。
读了《草船借箭》后,我知道了:遇到困难,要镇定,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只要我们面对困难,敢于担当,充分发挥才智,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3
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天,周瑜问诸葛亮;“水战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弓箭。周瑜说军中缺箭,想请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只说三天就能。并当场立下军令状。他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周瑜故意让军匠延迟并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
诸葛亮请鲁肃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船用青草幔子遮住,并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说自有妙用。但不能让都督知道。
鲁肃果然照办。前两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并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但诸葛亮很放心。
果然,曹操只吩咐弓弩手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草把子已经插满了十万多支箭。曹操上当。
鲁肃告知周瑜借箭经过,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4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以公事为借口,委托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只箭。诸葛亮不但答应了,还立下军令状,如若三天造不好,敢受军法处置,并请周瑜三天后到江边取箭。诸葛亮走后,周瑜吩咐鲁肃,不给诸葛亮备齐造箭的材料,想为难他,同时还让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见了鲁肃,问他借了20条草船和数百名军士,并请他保密,鲁肃答应了。回去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鲁肃帮诸葛亮准备好了船和士兵,等候他的调度。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上船,趁大雾漫天之际,命令士兵将20条船连接起来,驶近曹营。并一字排开,擂鼓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不敢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江中放箭。很快船的一面插满了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另一面受箭。
天渐渐亮了,诸葛亮让插满箭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得知上当后,要追也来不及了。
20条船靠岸时,周瑜按诸葛亮的要求派人来取箭。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听了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5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便怀狠在心,想害死诸葛亮。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下子就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但他从大局出发,不与周瑜斤斤不计较,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更加佩服诸葛亮,我们应该多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面临周瑜的威胁时临危不乱,学习他对付曹操时机智、果断。再回过头看看我自己,我经常是遇事慌张,碰到一点困难就烦躁不安,也不肯去静心想一想,所以我经常遭遇失败。今后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都应该以诸葛亮为榜样,面对困难时沉着、冷静,多用智慧去打败它,再大的困难都不在话下了!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6
《草船借箭》写了诸葛亮知天时懂地识人心,顺利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后有大雾,察看水流知道船回来是顺风顺水,还了解鲁肃是个老实人,曹操生性又多疑,不会出兵追赶,所以能借箭成功,因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就拿部队来说吧,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大到部队的严格训练,小到一个学生的学习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打有把握之仗。
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把书都放在桌上。例如上美术课要把水彩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准备好;体育课时,我们要穿运动鞋,要做热身运动……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上好课,学好本领。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部队平时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考试前要全面复习。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篇(*)
光阴似箭,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寒假,妈妈也给我送上了假期礼物一本《三国演义》。
我一打开书就被里面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给吸引住了,由其是我感受最深的那次诸葛亮草船借箭了。
文中讲的是周瑜不服诸葛亮的才华,限他十天之内造出十万只箭,结果诸葛亮仅用三天时间还不用任何造箭所需的材料,只用了二十只草船和一些稻草人还有几张大鼓,就着天气一举骗得曹军十万多只箭,气的曹操哇哇大叫,这一切周瑜看看得目瞪口呆心服口服,从此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华了,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不服,更加重用诸葛亮了,还让诸葛亮帮他统一天下。
读完这一章后我的感受是,要知道你厉害有比你更厉害的,俗话说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太自以为是,最终也只有落得羞得无地自容的份了,还有,不要一见到困难就屈服要努力面对,也许会做的很好,就算做错了事也要知错就改,亡羊补牢。
最后我想说:虽然我喜欢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也喜欢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但我还是更喜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特别是草船借箭里的诸葛亮因为它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7
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军师,最近几日对赤壁的曹兵老来骚扰我们,使我们损失惨重,究竟有什么办法来对付呢?将军大可放心,我愿带兵攻打便是。诸葛亮说。你一个文文静静的军师领兵打仗,别戏弄我吧!周瑜说。不信。诸葛亮说,那我们来打赌。周瑜说:好啊,如果我输了,我这个大将军就让贤,诸葛亮说:请您为我准备三千个士兵,三十条船,十门大炮,若不成功,我愿军法处置。好!周瑜下令,笔墨伺候。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后,就回去了。周瑜心想:你这个诸葛村夫,这下看你还能玩出什么把戏。诸葛亮回到军营,鲁肃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对诸葛亮说:你啊你,这回又要干什么啊?三千个士兵怎么能与曹操强大的兵力相抗衡呢!不是没有可能。诸葛亮接过话茬说,我们可以用计诸葛亮把计划从头到尾讲给鲁肃听,鲁肃听完,笑着说:这倒是一条妙计啊!
第二天清晨,江面上大雾弥漫,三千个士兵全副武装乘三十条船向北岸驶去,离曹营二百米时,诸葛亮下令士兵大声呐喊,杀声震天,对岸曹操的士兵听到喊声,急急忙忙向曹操报告:诸葛亮带兵杀过来了!有多少人?曹操问。士兵回答:江面上有雾,看不清。曹操一听,心想:这个诸葛亮又想骗我放箭。他以为我又会上当受骗吗?曹操传令下去,说:敌人喊声越响,我们越装作听不见,不要再上当受骗。诸葛亮的船离曹军一百米时,诸葛亮站在船头指挥:炮手准备,开炮。诸葛亮命令一下。轰轰轰十门大炮一起开火,炮弹在曹营爆炸。曹操的士兵哭爹喊娘的,乱成一团。这时,诸葛亮又下命令:冲啊——士兵们拿着长矛长枪,挥着大刀就像下山的猛虎,冲向曹营,见到曹兵就杀。曹军顿时乱了阵脚,抱头鼠窜,四散而逃周兵放火烧掉了曹军的粮仓,火光冲天。这时,刮起了北风,火势趁着风势向曹营蔓延开来。曹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只好狼狈地逃跑了。可他的大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不到一万。诸葛亮站在船上,摇着鹅毛扇,不停的笑着。这时,太阳出来了,江上雾气也散了,鲁肃按照诸葛亮的吩咐,把周瑜带到北岸来。周瑜见曹操被打败而逃,一阵狂笑,突然口吐鲜血,一头栽倒在地,就不醒人世了。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8
前几天,我读了草船借箭的故事以后,觉得对我很有启发。
故事开始,东吴和蜀国结盟,刘备派诸葛亮前去帮助孙权。曹军逼近,东吴的周瑜说我们要和曹军在水面上作战,可是我们缺大量的弓箭。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他威胁诸葛亮,要在10天内造出10万只箭,否则军法处置。诸葛亮早就料到了,他说我只用3天就可以造出来,还立下了军令状。
第3天到了,诸葛亮料到晚上会有大雾,假装去攻打曹营,曹操疑心病很重,不敢出兵,命令士兵放箭,诸葛亮的船上扎满了草人,箭射上去就会扎住。最后,草船上扎满了密密麻麻的箭,诸葛亮满载而归。
为什么有的人有嫉妒心而不能容下比自己优秀的人呢?那就是怕别人高自己一筹。当别人有了成绩,受众人尊敬时,有嫉妒心的人就会去讥讽、造谣、甚至伤害他人,这是一种多么愚味无能的表现啊。
嫉妒心这个东西很可怕,它会使人迷失自己,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9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里面诸葛亮的处变不惊、足智多谋,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阅读完整篇文章的感受吧。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因为周瑜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他便借公事之便,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除掉这个心腹大患。而诸葛亮明知周瑜想陷害他,却答应了,并将时间缩短为三天。周瑜又惊又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后来,诸葛亮用大雾天气和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成功地“借”到十万支箭,又利用水流方向的优势,顺利返回。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成功借到箭,除了他机智过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有勇气。你看,他和鲁肃两名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即使加上部分士兵,在曹操的百万大军面前,也如蝼蚁站在猛虎跟前一般。当时鲁肃可吓破了胆,但诸葛亮却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他的勇气令我佩服!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火和硝烟,有勇气、敢于直言,仍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精神和品质。对此,我深感惭愧。几天前,老师布置了超多的作业,让我们把识字表每个字组两个词写在纸上。我们明知道作业量不合理,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回家默默地写起了作业。我硬是写了两三个小时才写完。之后我又浏览了一下家长微信群里,虽有家长“反抗”,可他们却是找班干部,让班干部报告老师,但班干部也没人敢反应。第二天,老师向我们说出了“真相”,原来老师是用这件事在考验我们,看看我们遇到不合理的事时,会不会有勇气提出自己的意见。结果,即使是错误的决定,大家也照做不误。想想真是可怕,如果每个人遇事都缩在后面,缺乏面对权威,敢于直言的勇气,那我们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又靠谁来维护呢?
一个人,想变得更完美,有两样必不可缺——智慧和勇气,这两样相互依存。无勇多谋,有再多意见也不敢提出;有勇无谋,提出的意见也毫无建设性,所以我们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10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赶超人家,而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嫉意,总想害死诸葛亮。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军法论处。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还十分狡猾阴险。然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因为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收到众人尊重和戴爱的时候,这种人不是探究别人取得的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
上星期,我认真阅读了从新华书店送书下乡时买的《三国演义》,反复看了其中的《草船借箭》,我不由自主发出这样的感叹,同时也想起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华爷爷可以说是知识渊博,名扬天下了。可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算数考试常常不及格。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经过刻苦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此后,华爷爷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又发现并推荐了陈景润叔叔,去摘取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华爷爷的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学习啊!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妒忌的心理我不是也有吗?
那次,我我过生日,我的同学陆羽童也来我家里玩,打一进门槛,妈妈就在一旁直夸她漂亮:脸蛋长得红萍果似的,眼睛又水灵灵的,一定是个乖孩子,我可喜欢极了,我们家美玲可就没你长的标致哟……在一边的我脸长得通红通红的,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妈妈也真是的,为什么不想想我的感受呢?在那么多同学面前这样说,我到学校以后会怎么样呢?难道我真的长得那么丑吗?这一连串问号不禁让我嫉妒起她——陆羽童。
陆羽童的成绩还不如我,为什么我就没人夸,我真的比她丑吗?我怎么没发现呢,从此,我就天天照镜子,想办法让自己漂亮一点,而我,也渐渐嫉妒起陆羽童的美貌了。
不仅是美貌,我对成绩比我更突出的同学也存在嫉妒。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去分析原因,找错在什么地方,以便脚踏实地地学习,相反,却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下次考试中也出个大差错,好和自己的成绩扯平……
我读《草船借箭》明白了妒忌这个东西,害处是非常大的。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11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组成的,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关公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空城计、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心胸狭窄的周瑜见到孔明比自己还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让孔明十天造十万只箭来,如果孔明办不到就杀了他,这已经是非常难办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认为三天就能做出十万只箭。因为足智多谋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预算到三天只后会大雾漫天,而且孔明胆大心细,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玩成用兵,不费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万只箭,因此轻松的摆脱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觉得自己神机妙算,从而自叹不如。
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个优点:巧筹备、识人心、懂天文。
巧筹备:孔明叫鲁肃备二十只小船,每条船上要有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千余个草包分布在两边。孔明知道这样的装备,箭一定会穿不过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只箭。
识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狭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刘备的力量很弱,要借用东吴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与周瑜明着翻脸,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与周旋,摆脱了周瑜的暗算。他还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老实、善良,不会有小心眼,就叫鲁肃去办这些事情,最合适不过的。而且,孔明还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孔明的心胸宽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之歪传作文篇12
经过思考我总结出诸葛亮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他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谋划。他熟知气象知道三天内必有大雾熟悉地理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还能顺风顺水。他知己知彼深知鲁肃为人忠厚所以敢请他帮忙。他知道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压阵。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谋划周密巧妙安排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完成了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诸葛亮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现代的小学生应努力增强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博学多问责任全面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面前从容应对。倘若仅有丰富的知识而心理素质不好也难于胜任各种工作。
二、先做准备。你想如果诸葛亮没有事先想好怎样对付曹操的对策他会这么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吗?会匠心独运用计从曹营借得十万支箭顺利完成任务吗?由此我想到成绩好的同学他们除了个别是反应快以外多数是做了预习做了准备的缘故。
三、做人应该宽宏大量我们不要因小事和同学闹矛盾更不要看到别人才干比自己强就产生妒忌之心。要向他们虚心学习探究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像周瑜那样采取卑鄙手段来达到超过别人的目的是愚蠢而无能的表现。
四、做事要有巧妙的安排。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遇事不三思而后行做事没有条理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办好那种幻想扬名天下又不采取周密行动的人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从小就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要幻想别人出个大差错好让自己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
总之我们要从诸葛亮的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