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执的作文(4篇)
争执作文5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吵架了。为什么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下午放学妈妈接我很早就到家了,我想先打羽毛球然后在写作业,妈妈说:现在有风,球会不听话的,过会儿没风了再打吧。在妈妈的劝说下,我决定先上楼写完作业在打球。数学很快就写完了,接着写语文,妈妈看语文作业多就主动要求帮我读,这样可以写得快一点,眼看3课的词语马上就要写完了,妈妈把“一转眼”读成了“一眨眼”,我很生气就哭了起来,因为我不想在作业上留下该的痕迹,还有,我非常想打羽毛球,可语文还有很多没写,就有点着急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马上道歉,尽可能地安慰我,我根本听不进妈妈说的话,一边哭一边说:我恨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尤其最恨您。妈妈说:对不起,下次妈妈一定认真。可我却说:对不起也没用。妈妈坐在我的旁边仍然耐心的说:错了可以改一下,这又不是什么致命的错误,而且,你以前不是也经常改错吗,既然妈妈已经道歉了,就应该原谅,男子汉要学会包容。可我还是不依不饶,就好像一只红了眼的小狮子一样乱叫。妈妈看我这样终于忍不住了,好像一头发怒的大狮子,阴沉着脸,瞪着眼,狠狠地熊了我一顿,我一看大狮子急了,也不敢再说话了,接着写作业,妈妈也不再理我了。写完作业我坐在那很内疚,知道今天说的话太过分了,本来是妈妈帮我,我却伤了妈妈的心。
我很快就和妈妈和好了,主动找妈妈道歉,妈妈抱着我,我愧疚的趴在妈妈身上哭了。妈妈没再说什么但我知道了,妈妈永远是最爱我的人,还有不是什么事情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要知道感恩、包容别人。
争执作文700字篇2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甘。鹬日日:‘今日不雨,明日不……’”晚饭后,我学着古人,倒背着双手、踱着方步,大声读着文言文版的《鹬蚌相争》。
今天,我们学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经过一番精读和认真的思考,对这篇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成语故事来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元末明初交界之时,朱元璋在建国时,封了许多大臣爵位,如汤和、李善达、常遇春、徐达等,可作为朱元璋侄子的朱文正却爵位最低。凭什么呀!朱文正心中不服气,更是憋着一股火,终于,朱文正叛变了,朝廷更是一片混乱,而此时的朱元璋一门心思地与朱文正周旋,而敌人王保保则抓住这个空档乘虚而入,率领残元军占领了大片土地。从这件事情来看,朱重八是鹬、朱文正是蚌,而王保保当在就是那渔翁了。
还是明朝。在朱棣造反期间,朱允炆皇帝与朝廷一位武将纠缠不清时,朱棣则看准这个机会,抓住时机,迅速出击,是后的结果只能是成功!从这件事来看,鹬是朱允炆皇帝、蚌是那名武将,而渔翁就当之无愧地属于战神朱棣了。
再说一件发生在现在的事。两个商贩正在为争生意闹得很不愉快,渐渐地,由暗中较劲上升到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正在两人为抢夺生意的事纠缠不休时,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离他们不远处,另一名小贩支起了摊子,很快,他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真诚的微笑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时间不长,这里生意越来越红火。而那两位为争生意煞费苦心的小贩只能两败俱伤!很明显,从这件事来看,谁是鹬、谁是蚌、谁又是那得利的渔翁,大家一看便知。
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做事情一定要抓住重点,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清、耗费精力,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如果把精力用到主要的、重要的方面,结果就会大为不同。
正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争执作文600字篇3
唉,有些时候真的挺搞不懂我妈的脑回路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虽然是母女,可是总是看对方不顺眼,就是看她哪里都不对的感觉。有些时候我就是会莫名其妙地和我妈吵起来,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想,我们可能是磁场不合吧,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就是忍不住的脾气烦躁起来了。情绪非常的不稳定,反正对她实在没什么好感。哪怕我们之间有着最亲密的关系,可是就是这样,似乎隔了一条心,可能真的是磁场不合吧。很多时候,我也想尝试着和她好脾气好言语的和她交流,和她相处,可是发现就是那么难。哪怕我很想心平气和的和她谈一次,可是每次谈不到一半总要翻脸,有些时候,我自己都会觉得特别奇怪。好像和她之间总有着说不完的矛盾,无法化解掉,让我无厘头的开始觉得心烦。唉,感觉自己就是没有办法和妈妈好好相处啊。虽然说母女没有隔夜仇,可是有些时候就是觉得相处特别的难受。
不过我想,只要我学会让步,学会着去体谅母亲的艰辛和不易。局面应该会开朗很多吧。每次我要生气的时候,我就想着母亲为我们这个家贡献了那么多,看着她日益发白的头发,看着她脸上的皱纹,我突然就沉默了。是的,我怎么能这样呢?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可我还总是不理解她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辜负了她的苦心,有些时候想想,真的是很过意不去的一件事情啊。虽然和妈妈相处的不是很愉快,但我想我可以尽力去和她相处的愉快的吧。
发生了争执,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去化解这种矛盾,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更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的。
争执作文600字篇4
争执对青少年一直都有益。孩子们可以在与他人的争执中,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自我。
母亲:早就告诉过你,不要再跟他混在一起了!
儿子:他又不坏,为什么不可以?
母亲:他学习不好,你这次没考好就是他拖累的。
儿子:你太武断了!不是跟你说过了吗,那是我没复习!
母亲:这样的坏朋友能给你什么好影响?
儿子:你没资格说他坏,学习不好怎么能否定他的人格呢!跟你说不清!
类似的争执恐怕家长和孩子都不会陌生,与父母争执不休对青春期孩子来说简直司空见惯,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会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可最近研究却颠覆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据英国《观察家报》3月17日报道,亲子之间的争执非但不会疏离彼此间的感情,反而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密切亲子关系。
该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霍姆斯对此解释道,争执其实也是加强亲子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争执可以关系功课、服饰、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且一定要够激烈,太冷静的讨论则起不到相同效果。
“争执对青少年一直都有益。孩子们可以在与他人的争执中,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自我,如‘我现在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做得好不好’等等,从而逐渐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霍姆斯还指出:“不同意见的碰撞,会让他们学会社会认知技巧,以及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时的理性分析能力。”
同时,孩子在争辩中,为了占据上风,就要不断地把有理的一面展现出来,于是他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不断自问“我对吗”。他们也会为了揪住父母的“小辫子”,来重新考量父母的想法。其实,这就是个反省的过程,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也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