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的对话作文(精选5篇)

daniel 0 2024-01-06

与历史的对话作文篇1

悠悠岁月,时光流逝,转眼间几千年过去了,时间先生从陪伴元谋人时期一转眼走到了我的眼前,我祈求时间先生带我来一场穿越时空。时间先生告诉我参观过去,但是你不能改变历史。

于是我和时间先生来到了赤壁。我亲眼看到了孙权和他的大臣们,还有诸葛亮、鲁肃等人在大堂里议事。多数大臣都同意投降,认为投降是上策。我立刻就告诉他们不能投降。可他们好像听不见一样,于是,我就问了时间先生原因。时间先生说:他们看不见我们,也听不见我们说话。最后孙权采纳了诸葛亮、鲁肃的意见“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如果孙权没有采纳正确的意见,今天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我和时间先生又来到了齐桓公时代,看到管仲快要去世的一幕。管仲临终时的忠告齐桓公不听,最后还是重用竖刁、易牙、开方,落得个尸首腐烂却不能入殓的下场。

之后,我们又看到了许多人物,比如:周幽王,如果他能听一听忠臣的谏言,不以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又怎能会落得个无人救援的地步?还有马寅初,如果能听一听他的人口论,我国的人口又怎么会像今天这样需要严格控制?

看到这,我真为自己身为这些庸人的后代而感到遗憾和惭愧。而如今,我又感到自豪!因为近代的领导英明果断。

以领导人为代表的党中央和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都要反复思考,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听取党内外的不同意见。正因为如此,才让我看到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我感到深深的欣慰。

这次的时空之旅让我体验了中国发展之神速。我相信,中国在这样的领导下一定会腾飞起来的!

与历史的对话作文篇2

愿和平长久的日本同龄人:

一衣带水的朋友,好吗?

同龄人,把我的祝福带给家勇三郎和东史郎,愿健康属于他们,也属于你们!

家勇三郎和东史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敢于面对历史,敢于正视现实,敢于为地下游荡的屈死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冤魂伸冤。

难道他们的行为不令你拍手称快吗?

难道他们磊落的胸怀没有激励你吗?

难道他们花白的发是欺骗少年的谎言吗?

——不!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他们是想让血写的历史再一次在阳光下暴光,他们是想让世界上像你、我、他(她)花一样的少年不在让血染红刺刀;所以,他们才敢在高悬明镜的法庭上振臂一呼,他们才敢于对黑暗进行揭露。日本的有为的、有理想的、有抱负的同龄人,请你们走进他们的阵营吧!因为家勇三郎和东史郎敢于和历史对话,是对历史、对自己负责的人;有胆、有识的朋友,当你们和他们一起呐喊的时候,你才知道:

什么样的人不是奴隶,什么样的人才是国家的主人。

教科书也好,屠杀的事实也罢,那些无德、无耻、无脸、无心的人是可以篡改的,但是他们改不了世界人民爱国、爱和平的心!

与历史的对话作文篇3

一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无数朝代,长河中不知流逝了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中人们受到启发和感慨,又到底是怎样的感慨呢?只有去与历史对话了。

与历史对话,我已听到历史悲风中发出的阵阵悲鸣。

刘邦,项羽垓下大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后。项羽兵败如山,率领残军一直退到乌江边,刘邦军队汹涌而至,逃无可逃。唯有一叶轻舟可渡乌江,可项羽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叹气说:“非战不利,此乃天也。”说罢在江边自刎而亡。

楚汉之争长达四年,这四年他与刘邦斗智斗勇。从最初的稳操胜劵到最后的自刎江边。这种痛彻心扉有谁体会过?他是楚霸王,骄傲如他。他是楚霸王,他怎能败在一个地痞流氓手上?江山不在了,美人也不在了,尘世间再无留恋,为何不能任性一次?放纵一次?

与历史对话,我已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激荡出的不灭星光。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用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王者霸业。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臣,公瑾是也。

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早年与孙策是挚友时,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又效力孙权。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与历史对话,我已看到历史潮流中的丝丝隐逸。

陶渊明是魏晋时重要诗人。他性格豁达,崇尚自然,放荡不羁。因家境贫寒,29岁时才走上仕途,每次做官时间都很短。几番出世入世后终归于田园。

他蔑视权贵,重视个人情操,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他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以超然物外的隐逸之心,为后世的士大夫们筑了一个“巢”,成为他们灵魂的休憩之所,避免了虚伪与丑恶的精神家园。

与历史对话,方知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与历史对话,方知生命长度有限,宽度不限;

与历史对话,方知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

与历史的对话作文篇4

当我们看向历史,追随并探索时,不难发现,在时间漫长的涓流之中,一处发声,总能带动几声回响。而这回响背后,是文化的传承。

回响总是在一种坚毅而不失温和的声调下开始的。当我远眺林语堂纪念馆时,心中不甚为意。心思早已融入重重叠叠的香蕉林之中,密密的香蕉叶下,一串串青中渗黄的小香蕉早已约走了我的魂。我便一步一步向着林中走去,将要与林语堂纪念馆擦肩而过时,忽然一座青铜雕像从林中突起,林老含笑着让我过去。

步入红白相间的小楼,并无华丽的檐头雕刻,亦无辉煌的殿堂大厅,仅有几处花草,几张对联。仿佛两位老友相约,一抬眼,他如约而至,“呦,你来啦!”我顺着林老的招呼声,进入展览大厅。

见到了角隅处几本老版的林老著作,思绪一下子拉到了以前。父亲也是爱书之人,也购有几本先生的著作,幼小的我曾因书中涉及的“妓女”,“战争”等字眼,拒绝看先生的书,父亲摇头,带走书与时间。我懵然独立,而于林老伏案著书地再见之,心中由然一种淡淡的惆怅。父亲也曾立志于学,以应先生之号召,奈何命运多舛,只能寄愿与我。往日的严格,想必也是希望我成为像先生一样的人。我已从展厅走出,脑中却仍回荡着一种温润的声调,它牵引着我向旁边的语堂书吧走去。

书吧里漾着一种别样的氛围,民国的设计,满屋的书,几扇大窗用柔柔的白纱罩着,似乎向我低语:慢慢欣赏,少年郎。

我沿着书柜,轻步慢移,生怕惊扰了店中像我一样仰慕先生的学子。书柜中有先生的书,也有别人写先生的书,这其中又有一种极缓极缓的语调,诉说着另一个故事。那这个故事又是什么呢?心中依旧茫然,只得一步一步走下去,我的眼前浮过先生翻译的中国古代诗文,以及中英文字典。我仿佛抓住了什么,又向前走,脑中浮现起了先生曾在清华园执教的解说词。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先生所做的,正是用尽自己的力量去传承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这不是我心心念念想做的吗?亦是有这般心愿,先生才为我们立著这么多的书籍。那一刻我顺着先生的呼唤,成为他的回声。

离开这书香的小屋,在先生林立的著作中拾得简单的一本,其中却有我的心中的回响,弥久不息,弥久不忘。

与历史的对话作文篇5

“大风起兮云飞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动人的诗歌、严谨的史书、迷离的传说述中,一段段历史被传承下来。回顾历史,我们唏嘘不已,我们激情澎湃,我们对它褒贬不一。我想我们需要对话历史,以史明智,以史为鉴。

历史需要英雄。秦末,陈胜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六国残余各自为王。天下呼唤英雄,楚霸王破釜沉作战巨鹿,刘邦巧避锋芒入主咸阳,秦汉相争,霸王叹息“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至此中国归于统一,刘邦创立四百年之强汉,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我们不仅要问“英雄为何是刘邦”刘邦出身卑微,品行不佳,就连他的老父亲也不看好他。其实不然,刘邦虽谋少去多勇,刘邦在天下纷争之时,不是去投奔有实力的诸侯,而是自立为王,高举义旗,这是何等之勇,在鸿门宴上,刘邦也能临危不乱,尽显帝王本色。刘邦爱美人更爱江山,项羽灭秦后,大封诸侯,如果刘邦从此享受荣华富贵,又怎会与强大的项羽一争高下,所以刘邦志气高远。历史需要英雄。我们对话历史,不禁会问“怎样成为英雄呢?”,历史给我们回答是:历史需要英雄,而英雄需要有良好的品格,要有英雄般的志向,要审时度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则昌,逆则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倍受屈辱,我们回想历史,不禁会问“这是为何”。用大刀长矛,对洋枪洋炮;用儒家道德,对天赋人权;用君主专制,对民主共和。失败在所难免。工业革命,世界走向统一,我们却闭关锁国,尽做天朝上国之美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西方思想大为解放。八股取士,大兴文狱,中国思想万马齐喑。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统治欧美各国。重农抑商,加强君主专制,自然经济走向衰落。中国正在逆势而行,不可避免会遭受“滑铁卢之役”。历史给我们的回答是:要紧跟时代,落后就会挨打。

历史不能被改变,我们对话历史,不是为了欢想去改变它,而是要吸取教训。历史需要英雄,历史的潮流要紧紧跟随,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应把握这两点,努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 下一篇:四年级日记下雪了字(6篇)
    上一篇:入队仪式作文(精选4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