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草畔作文(精选19篇)
游百草畔作文篇1
今天阳光明媚,金色的太阳光隔着透明的玻璃窗射到屋里,有点刺眼但很暖和,我该做什么呢?于是我叫妈妈和姐姐带我去中南百草园玩。
我们去的很早,大门还没开,我们边吃早饭边等了一会。大门开了游人很多,挨挨挤挤的都走进去了。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群顽皮的鸽子,它们在喷泉上石头上嬉戏。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们径直来到了动物园地,这里的动物可多了。狐狸妈妈挺着大肚子,它长着尖尖的头,一身橙黄色的毛,一副狡猾的样子。奶牛们叫着,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马儿真乖,我们用手去摸它那棕色的毛,它温顺的一动也不动。听妈妈说它的毛还可以做琴弦,我想这么好的马儿,不应该喂它点草么?于是我们买了一些草,去喂马。它可会吃了,一下就吃完了。
我们又来到鸵鸟的身旁,它的嘴尖尖的,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鸵鸟的脖子很长,但翅膀却很小,妈妈说这就是它不能在空中飞的原因,但它跑起来很快。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一般适合生活在沙漠中。
这时姐姐叫到:“快看,好漂亮啊!”我们转过头,只见一只孔雀开屏了,那张开的羽毛就像一多彩色的花,真美丽。羽毛上面有许多小圆圈,像是一个个小眼睛。我们不停的称赞它的美丽,它好象一点也不谦虚,更神气十足了,抖了一下身上的羽毛,像在向我们显示它的美丽。谁是早晨的钟?当然是野鸡了,它跟家里的鸡可不一样,它的羽毛是五颜六色的,有浅绿色,金黄色,红色等等,合在一起显得格外漂亮。
我们又来到了最可爱的小熊猫旁边,它坐在竹子丛中,贪婪的吃着竹叶,它那笨笨的样子是那么可爱。它有着一副天然的“眼镜”,黑乎乎的,架在它那大大的脑袋上。这时我又看见一只熊猫在柱子旁边,想要给我们表演节目。说到表演节目,真正的高手要数小猴子了。只见它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很快就爬到了树梢,在上面晃来晃去,我们看着真担心它会掉下来。还有的大猴子在给小猴找跳蚤,时而又给它挠挠痒。我们放了几个香蕉在笼子里,它们都过来抢着吃,可好玩了!
后来我们去划船,虽然有点害怕,但也很有意思的,很快的船就靠岸了。走下船,我们去骑马,它一点也不听我的话,饲养员和它说几句话就好了,真奇怪!过了一会儿,我们都累了,我们躺在草坪上,柔软的小草抚摸着我们,真的好舒服。草坪上也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有滑滑梯,秋千,在草坪旁边的湖中央还有一根巨大的定海神针,它有130万斤重。
啊,中南百草园真是太好玩了,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去中南百草园。
游百草畔作文篇2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感受到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和枯燥。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姹紫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述,这样的百草园无疑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也是儿童的乐园,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句话包含了他对百草园深深的不舍之情。而在描写他到“三味书屋”里学习时,却远远没有像在百草园里那么自由,“我就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就是鲁迅先生每天的功课。鲁迅先生和同窗经常到园里的屋外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日复一日,怎么可能不留恋百草园?这句话体现他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和渴望自由的心情。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起自己的点滴,倍感庆幸!过去,摘桑椹,掏麻雀窝……现在,我们课堂上轻松愉快,书声琅琅;操场上我们尽情玩耍;阅览室我们沉醉书香……也许这就是我们和鲁迅先生的不同之处。
游百草畔作文篇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名著。
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多么优美的排比句呀!
我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突然听见有人叫他,只见有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向他一笑,隐约走开去了,他自然很高兴。但竟然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妖气,一定是碰见了美女蛇了;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唤人姓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人肉的。
鲁迅先生说:这个故事使我觉得做人之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鲁迅先生小时候常在百草园捕鸟、逗蟋蟀、寻蝉、喂蚂蚁——长大了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一句话就从百草园转到了三味书屋,我希望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技巧。
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很会做小动作。有一次,先生说:“人都到哪去了!”大家便一个个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可见先生是多么的严厉!
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的回忆。
游百草畔作文篇4
嘿,终于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快乐在流动,只不过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写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快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游百草畔作文篇5
我正在家专心练字,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两篇读后感没有写,便慌了起来,平静了一会,便开始在那补起读后感。
第一篇文章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于我们学过鲁迅先生,所以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整篇文章不喧哗,没有过多的精彩语句,但是却能反映鲁迅先生的快乐时光,令人向往。
文章一开始就进入主题,讲明百草园是先生的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杆,高大的皂荚树,自红的桑椹为我们呈现一篇生机勃勃的景象。捉虫子是鲁迅先生十分喜欢的一项游戏。在先生的眼中,百草园就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鲁迅先生还听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就过得出的结论便是: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每到冬天的时候,拍雪人、捉鸟雀也给先生带来了不少的童年乐趣。
没有过多地修饰,反而很简洁却又表达的很清楚,这篇文章,真的令我受益终生。
游百草畔作文篇6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起他严肃庄重的面孔。读了《朝花夕拾》后,令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它向我展开了鲁迅的童年之窗,将我带进了鲁迅的童年,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也有顽皮的一面。
鲁迅的童年,是沉浸在灿烂的阳光中的。无味的冬天也藏有童趣,在小小的不玩耍中,充满了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百草园是“快乐”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这些都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
三味书屋是“枯燥”的。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生活。但是,在学习之余,鲁迅先生还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让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又充满了生趣。
看了鲁迅的童年,不禁让我想到我的童年。我们的童年可以说是幸福的。看,我们有有趣的玩具、美丽的洋娃娃……我们当然是幸福的。但我们似乎少了大自然的熏陶。我们一直在接爱父母的关爱,生活在温室中,父母把我们保护的无微不至,然而,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缺乏了对大自然的了解,缺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看着鲁迅先生的快乐童年,羡慕之情由然而生,多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童年啊!
游百草畔作文篇7
看了鲁迅爷爷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鲁迅爷爷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和他上课的学校——三味书屋。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鲁迅故里游玩,亲身经历了一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我和爸爸打着伞,首先来到了百草园。一进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绿绿的菜畦,还有一堵长满野草的矮墙。我走到一口井边,咦,这就是光滑的石井栏吗?我用手摸了摸,嗬,还真有点光滑呢!园中点缀着几棵高高的大树,由于树上还没长出叶子,我就辨别不出它们是什么树,只有皂荚树上还挂满了一颗颗的果实,我还能认出来。爸爸帮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树,可惜没有紫红的桑椹。鲁迅爷爷笔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样一个他儿时的乐园,可现在在我的眼中显得有些贫乏无味,令人失望。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旧的房子,白色的墙,乌黑的门,石板铺成的地。我们又找到了鲁迅读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一块三味书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教室里只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左边的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呢!见证了鲁迅坚持早起不迟到的决心。
鲁迅儿时的乐园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菜园,他读书的学校只是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然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走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我们现在有现代化的公园和学校,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那么,从这里又会走出怎样的伟人呢
游百草畔作文篇8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但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但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老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适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游百草畔作文篇9
读了这篇散文,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便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鸟、到私塾念书……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拥有一双能够洞察是非善恶的眼睛。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笔犀利。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眼睛。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在玩耍中学习。要亲近大自然,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充满活力,这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
玩是我们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被社会接纳。还需要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像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是本城内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才使鲁迅对他十分恭敬。所以,我们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世纪青年,将来才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同学们,请珍惜童年,它一去不回。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游百草畔作文篇10
南宁市星湖小学三(1)班覃玮琪我读完了《神农尝百草》这篇中国神话故事。我深深地被神农为民除害,冒着中毒的生命危险,甚至丧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
相传上古时代部落首领神农为了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教人们分清五谷和杂草,教人们播种,受到人民的敬仰。等到人民生活安定下来后,神农又开始跋山涉水,四处寻找药草,为百姓治病。神农每天走啊走,他翻山越岭,采集草药,他尝遍了个中药草,花草,用它们就了无数人的性命。可是有一次,神农不辛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实在太厉害了,神农还来不及把药草吞进去解毒,毒性就发作了,神农临死前还抱着他那药草。
人们隆重地安葬了神农,尊他为农耕和医药之祖。
读了这个神话,我想到我自己,有一点点疼也要喊“哇哇”,以后我也要像神农那样,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游百草畔作文篇11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游百草畔作文篇12
鲁迅先生真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他在这区区一篇散文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鲁迅描写他捕鸟的时候,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如“扫”、“支”、“撒”、“系”、“牵”、“拉”在曾学过的《风筝》疑问中,鲁迅在描写“我”毁坏小兄弟风筝时,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不仅能够形象生动描绘出情节中人物的动作,更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文章丰富多彩。
在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称绝佳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文字,用一组连词写出了百草园中十多种景物,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抓住形态和色彩写景物;通过声音、动作和形态写动物,栩栩如生,给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觉。后来作者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十分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两大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即符合条理而又不显生硬,这样的过渡无人能比啊!
在鲁迅到三味书屋后,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的枯燥,而鲁迅却竭力从中寻找乐趣,如寻蝉蜕、苍蝇喂蚂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羡慕鲁迅啊,现在的学生哪里还有这份玩的心?绕口的英语,深奥的数学,难懂的文言,复杂的历史虽然这么多的任务都要做,但还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偷点闲,适当放松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时代的回忆中“上点色”。
好好体会一下这篇文章吧!青年人会引起共鸣,中年人会勾起回忆。这大概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妙处吧!
游百草畔作文篇13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知道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摘抄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可以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只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
游百草畔作文篇14
今天早上,我没等爸爸叫我起床但是我很早就起来了。大家一定会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今天要去野三坡的百草畔。由于兴奋4:30我就起来了。
上了旅游车,我一个劲不停的问司机叔叔“还有多长时间啊!”路上我观风赏景,左顾右盼·又蹦又跳。最后妈妈让我老老实实坐着。我只好听话。途中,我们路过一座高大雄伟的大山,山连山连绵起伏。经过一番漫长的等待,我们到达了“野三坡——百草畔”。
下了车,导游说:“大家自由活动,在三点以前集合。解散。”我想了想,还有5个小时,时间很充足。所以我一路上晃晃悠悠的。我们就要开始爬山了,虽说是爬,但就像是走楼梯一样。在5月天还会有冰川,一定很罕见吧!而我们却看到了,而且在冰川的边上还盛开着粉红色杜鹃花,我更加兴奋的向上走去。可爬到冰川那里,我已经累的腰酸背痛。没有心情再去玩冰了。只好休息片刻。继续前行,往百草皮畔的峰顶爬行,到了半山腰,怎么也走不动了,再加上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我头晕目眩无力前行了,可导游说了。在三点之前,必须赶回。我凭着战胜困难的信念,意志坚强的站了起来。柱了个拐棍,凭借拐棍的力量向前爬!突然在路旁的前面,模模糊糊有一个小妹妹不小心摔伤了。我也十分害怕。于是我开始小心起来,不知不觉忽然眼前一亮,一睁眼到了山顶。我双腿一软倒在了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休息了一会吃了点带的食品,补充了一下体力,一看表已1点40分了,于是我们赶忙往回返,到了“蚂蚁道”时一看表已经2:50了,而离停车的也方还有三分之一的距离,所以不得不浪费点资源——坐缆车下去。座在返回的车上,我回忆刚才爬山的情景,真是让人终身难忘,突然又堵了车。这一堵就堵到了晚上10点车才开始移动,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听到妈妈叫我的声音,一睁眼原来我们已经到家了,这一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啊!
游百草畔作文篇15
在汕头市的澄海区,有一座很美丽的风景区,名叫:"百草园。”百草园的风景奇特、美丽、壮观,那里有数不清的果树,看不清的野花。
走进百草园的大门,走几十米路,就来到了一个鱼池,鱼池里有许多条鱼,看!在那钓鱼的人还挺多的嘛!走过去一看,每个钓鱼的人旁边的水桶都有些可爱的小鱼,这些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都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银色的……真是可爱极了,它们鼓着大大的肚皮,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好象在对我说着什么悄悄话呢!
走过鱼池,转个弯就来到了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儿童乐园。儿童乐园里有翘翘板、滑梯、秋千……游戏项目。小朋友们来到了儿童乐园,什么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那边的小弟弟找了一根长长的树枝,骑上一匹用木头雕刻而成的木马,不停地挥动着手里的树枝,嘴里大声地喊着:“驾!驾……”而一些比较娇气的小女孩就坐在秋千上,荡起了秋千。
儿童乐园前面的不远处是一座高大的山,走差不多五十多米就来到了山下。沿着山中间一条窄小的路,慢慢地爬上去,大约三十分钟后,你就可以顺利地到达山顶。在开始爬山时,你会觉得这座山没有什么特点,但是,当你爬到半山腰时,你就会感到空气变得更加新鲜了,栽种在半山腰的番石榴树、李子树……都开花结果了,新鲜得不得了的空气加上果树传来的香味,使人心旷神怡,加大精神努力地向上爬。爬呀爬。终于到达了山顶上,一阵迎接你顺利爬上山顶的微风徐徐吹来,使人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
美丽的百草园,真是旅游的好去处。百草园的美丽景色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吧!
游百草畔作文篇16
将《朝花夕拾》读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这一部分,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生活的地方。
记得文章第一句说了,现在的百草园早就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而在那之前却是鲁迅玩耍的乐园。
这百草园有鲁迅描写的碧绿的草鞋,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直穿向云霄里去。但鲁迅笔下这短短的泥墙根有。油蛉在浅唱低吟,蟋蟀在这弹琴。
鲁迅还总是在这里将何首乌根连根拔起,因为他听说何首乌根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长妈妈还在百草园中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在冬天的百草园中,鲁迅还用他的儿时伙伴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捕鸟。
鲁迅先生将自己玩耍过的百草园化作成乐园,文中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将何首乌连根拔起,听说吃了就能成仙这段。看出了儿童的最大的特点――好奇,由此也知道泥墙坏掉的原因,鲁迅小时候一定是拔了许多何首乌。还有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无一不是孩子们对昆虫们奇特语言的好奇想象。
冬天不下雪的百草园,鲁迅则认为是无味的,雪一下就和之前大不相同了。鲁迅可以在这里补鸟,扫,支,撒,系,牵,拉,罩这一系列的动词,写了如何在雪天进行捕鸟,如张设机关,鸟儿又是如何被捕住的?文字不多,却让人身临其境,这又是一幅充满了无限乐趣的童趣画。
我想,鲁迅小时候一起最深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百草园了,因为这里留下过他的笑声。
游百草畔作文篇17
对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讲非常有趣。的确,初读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趣”。
渐渐地,我感受到了文章的气息,“鲁迅式”的写作手法的确巧妙,我竟有两种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是:鲁迅认为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一样快乐,玩耍有玩耍的乐趣,学习更有学习的乐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鲁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爱恋。
但是,当时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种就是:鲁迅用在“百草园”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封建,从而批判封建的教育。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更相信第二种,鲁迅,这位民主战士不就是用笔当武器,一直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奋斗吗?就手法而言,这种反衬、暗讽的手法更符合鲁迅。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我希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科学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人们回味的。
当然,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方法却让我获益颇多。例如: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不仅细致入微,但却不显得“散”,因为他是按层次描写,使人理所应当的进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种感官,有看到的、听到的还有问到的。正是这样,人们不仅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更赞叹鲁迅先生的高明。
通过读鲁迅的文章,不仅有文学上的收获,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洗掉现代的虚伪,重新听听最真诚、最感人的东西;重新感受人类的智慧。
游百草畔作文篇18
妈妈为我买了一本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翻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书里,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许多孩子的穷苦生活。我们很难了解到他们——一些身无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独自在那繁华、广大的大上海里谋生,要知道那是多么不容易啊!看着他们的生活,我像吃了还未成熟的草莓,心里——酸极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纪本应睡在软绵绵的床上听妈妈给他讲故事,本应在烧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应吃香喷喷的饭菜和伙伴们一起上学……可是,他没有,他没有过这个年纪本该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没有温馨的家,没有挚爱的家人,没有名字……他只有别人吃剩下的残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这多么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口含金汤勺的小公主、小少爷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们却不珍惜,浪费粮食、挑食、不满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们真是太可怜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举旗保卫祖国,发扬爱国精神。我就被震撼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当大鼻子把钱袋拾回给那位学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变得懂事了!于是,我就相信,他们一定能反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我感受到了人间里的爱!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的爱,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爱的河流,他们都为自己的爱起来反抗,为自己美好的生活而竞争!他们流血流汗,他们的遭遇惨不忍睹,他们有多少人失去家,失去亲人,又有多少人大半年也不能回家一趟呢?但是他们坚持、反抗,虽然被“拒绝”时辛酸的一幕使人落泪。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反抗,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他们的努力见证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爱世世代代传承给我们!
我不仅看到了人类的爱,我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爱。
童话中美丽的仙子与鸟儿吟唱,与花朵舞蹈,与小动物们相亲相爱的美丽景象,在碧草如丝的原野画出一道优美精致的风景线,与悦耳的音乐交融,这是多么如诗如画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这真是一种温柔的欢乐的爱。
合上这本书,我久久地感受,藏在书里的,还有在这个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丝滑醇厚的爱。
游百草畔作文篇19
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有一些野草”让我觉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在那时,却是作者的乐园。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子,写出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给人的安宁,鸣蝉、黄蜂、叫天子给人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向往。
这样的一个园,若许多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追打、嬉戏、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个人,也并不会觉得寂寞。因为百草园的乐子能找出许多呢!像斑蝥、何首乌、覆盆子,都能带给“我”无限乐趣,就连冬天都有游戏:捕鸟儿——在竹筛将鸟儿罩住后的那份喜悦,想必是令作者着迷的。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这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惋惜之情。
虽说这学堂很严厉,但先生还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惩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我们上午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并非如此。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作者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的图画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的向往。
这篇文章的文笔十分优美,描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给人以亲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见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园,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乐”字:动物、植物、泥墙根、捕鸟儿、描绣像,无数没有“乐”字。
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