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作文(精选18篇)
登高作文篇1
登高爬山上楼梯,前脚莫嫌后脚低。
人生旅途步步高,万丈皆从平地起。
登高作文篇2
三门县实验小学四(4)班叶一帆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床了,和家人们、邻居们一起去爬山里庵。
为什么大年初一要登高呢?我告诉你们吧!因为大年初一登高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能步步高升,明白了吧!
过了一会儿,我们准备好食物,向山里庵前进!路上,我和小伙伴们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山里庵的山脚下,我们拾经而上,来到了山里庵,这是一个佛教胜地,人山人海,有的在求佛,有的在喝萝卜茶,还有的人在喝羹。我学着他们样,先喝了一杯萝卜茶,再喝了一碗羹,喝着喝着我觉得羹,很好喝,于是,我又喝了一碗,接着,我们又向密林“进攻”。我们走了好长时间,终于来到了密林宫,那是一个道教胜地,可是因为地方太隐蔽,所以人烟稀少。我又在那里喝起羹来,由于刚喝过两碗,所以这碗还剩下一点,于是,我自以为聪明,道“这就是年年有余啊”。大家听了,都乐得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我们的旅程结束了,我真有点依依不舍。
登高作文篇3
正月初九登高节到了,凤凰山真热闹啊!
清晨,妈妈叫醒了还在沉睡的我,说外婆打电话叫我和她去登高。我只好穿上衣服,来到了外婆家,和她一起上山。
我们从北外那边随着人流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小山坡,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外婆也和我一样。我们休息了一会就又开始爬了起来!
后来我们终于来到了凤凰山的公墓.这里是登山人的第一站。只见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歇气的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没地方坐的人干脆就站着喘粗气;小贩们使劲地吆喝着;那些继续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林中穿来穿去,寻求着上山的路。
外婆和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坐的地方,休息了大约半个钟头,我们就准备下山了。可这时要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还有不少人正蜂拥着往山上爬。我正要从一个地方开始下了,外婆却说:“这里下去不好。你看,人这么多,那一年就有一个人被挤下山去摔死了,太危险了。我们走过去再下。”结果来到另一个下山的地方,她还是说人太多,又继续走,继续走……
就这样走了几个地方都没下成山,最后来到了一条小路,只好就从那里下去了。哎!终于要下山了,把我的脚都走疼了.原来还没有结束,没想到这小路上山的人也这么多,一个一个的从山下往山上爬,我们这些下山的人也不好下,人太多,路又太窄,真可谓上山难,下山也难啊!下完山后,山下还有很么多人在往山上走。登山的人真是太多了!
每年这天,我们达州人总是倾巢出动,说是纪念当年登高远送清官元稹,实是亲近大自然——踏青玩耍。
这次登山虽挤虽累却又爽又好玩!还让我明白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两个成语的真正含意。
登高作文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是星期六,为了纪念这隆重的节日,我们一家经过讨论,决定去深圳宝安公园里进行登高活动。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下午三时,我们来到了深圳宝安公园,公园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小车,公园的草坪上、游乐场里、运动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公园里空气清新,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公园的山山坡陡峭,风景优美。远远一望,花红柳绿、郁郁葱葱,美丽极了。我们做好登山的准备后,往山上走去。
登山时,我和姐姐走在前面,爸爸妈妈走在后面。我们走了一段平坦的水泥路到了山脚下,就沿着石级往山上爬。山路被两旁的树木覆盖,走在中间,阴凉阴凉的。爬山的人很多,有的是和我一样往上爬的,有的是迎面而来下山的,不时擦肩而过。我们走到半山时,身体慢慢热了起来,也渐渐觉得有点累,当我们爬到山顶时,已经汗流浃背了。山顶上布满了人,男女老少,应有尽有,热热闹闹,其乐无穷。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宝安城区,高楼林立、美丽壮观。
在山上休息了一会,我们开始下山,下山就显得轻松了许多,但在下山的时候也要小心哦,因为不小心你就会滚下去的。我和姐姐慢慢得走下去。最后成功了。
到了山下,我们还在草坪上玩耍,吃东西。天慢慢黑了下来,我们怀着欢快的心情回家了。
登高作文篇5
佳节重阳刚过,心里还惦念着什么。重阳历史渊远,蕴意丰沛,古人也是奇怪,一个个本该闲适享乐的日子偏偏伤情伤怀,重阳也不例外。“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没了出游赏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断肠的凄凉牵挂;“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缺了“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纵情,满了愁肠百结的旅夜情怀;“遥远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纵目眺望的宏阔,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泽东“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情万丈是一个特例。九月初九,无论如何,都脱不了登高的干系。今年重阳因是周五而错失感受古人习俗的机缘,但错失有时未尝不是一种美丽。重阳后第二天携妻儿登临龙山,领略着别一番意趣。
错失重阳登高的美丽在于心灵的轻盈,不必紧绷心弦惦记重阳,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气充鼻绵绝,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龙山,我并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让自己担着太重的历史文化负压。它在我看来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致也是平常至极,犹如山里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静宁谧。但我还是有必要叙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或来或往,与我们擦肩而过。儿子五岁,欣喜于爬向高处的石阶,雀跃在通往山顶曲折蜿蜒的道上。路两边多荆棘灌木,密密匝匝,绿意仍旧耀眼在秋光里。素淡的无名小花昭示着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确切,人工的铺砌让爬的姿势停留在荒凉的深山密林里。路上撒满了儿子清脆的笑语。不经意的回望摄入心底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路不长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风暖日,绿树薄云,秋天标准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几句心情,跟儿子嬉戏,用相机摄下欢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绝中演绎,一切与重阳无关,一切似乎与龙山无关,任何的文化与厚重在错失与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内存无比宽余。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标总锁定高耸的顶点,那是征服的峰顶,可以敞开襟怀尽情呐喊,四方风景尽收心底。壮哉,当你把山踏在脚下。然而我以为登山不必求至顶。登山而不能达顶者情况有二,一是现实无奈,或因不识去路,徘徊迂回;或因无路可走,荆棘丛生;或是体力不够,前程可望,心余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济共回;或是登临随意,折回无憾;其次,却是兴之所至,兴尽而返。登临是一种历练,一种体悟,征程过半,兴致蓬勃,内心喷薄的情感被激发,再冲顶也不过如此。此种情趣如居山阴子猷,“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是一种潇洒脱俗。兴致的催动可以让人匪夷所思,张岱雪夜湖心亭的痴举让人咋舌,一痕长堤,一点湖亭,一芥小舟,两三粒人诠释着兴致。秉承古人兴致者总有几个迂腐书生,摇首晃耳,在路上吟咏诗句,和清风融日,不亦快哉。然此类人少矣。而我们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缘于第一次登临,前路远近未卜,更是儿子撒娇要我驮行,不登也罢,兴随情终。
登高作文篇6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早晨起床后我帮外公外婆拣菜。我拣得是芹菜。我先把芹菜一段一段地折下来,再把它的茎一点点撕下来。外婆说我拣得真好啊!
中午在太阳底下天气很热,我帮外公端了一杯茶,帮外公捶背。敲敲背,捏捏脖子。外公真开心。
晚上,外婆忙了一天很辛苦。我帮外婆洗脚。我先端来一盆水,再帮外婆洗脚。洗完了再帮外婆擦脚。外婆哈哈大笑说我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登高作文篇7
今天是国庆第二天,又是九九重阳节,我和妈妈决定去爬相对不怎么拥堵的莲尖坪(石大人)。
清晨,我们做足了防晒功课:太阳镜,草帽,雨伞,口罩,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整装待发!
我们沿着山村的羊肠小道一路向前,路两旁亮油油的青桔挂在枝头,弥漫着青涩的桔香,路旁有点杂草丛生,想来应该人迹罕至的缘故吧!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山脚下,抬头仰望远处的山峦仿佛近在眼前,巍然屹立,因为队伍里只有我一个小孩,我就成了“领跑者”。我一路像导游一样地在前面带队,脚步快步如飞,简直停也停不下来,就好像施了魔法,上台阶的时候更是三步并两脚,大人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到了半山腰,山越来越陡,也越来越险,空气也变得异常湿润新鲜,我就做了一下深呼吸,不经意间,传说中的“石大人”突兀地出现在眼前,静静地,仿佛在诉说着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又仿佛在诉说着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又仿佛跟远在温岭的“石大人”遥遥相望,我们的目的地是山顶上的尼姑庵。经过半小时的攀登,两座锃亮的“天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只要爬过这“摇摇欲坠”的天梯,这次登山就成功了!
终于有惊无险地爬上了顶峰,站在山顶,感觉自己很渺小,俯瞰我们的家乡黄岩城更渺小,房屋像火柴盒,一辆辆汽车像蚂蚁爬行,河流像仙人遗落在人间的一条丝带……我不由自主地吟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我们在山顶稍坐片刻,就下山了。为什么人们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和妈妈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因为我们既快速又轻松地下了山。
登高作文篇8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XX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篇(*)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岁。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登高作文篇9
昨天是重阳节,还是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去山上玩。爸爸居然走错路了。本来想去小五台山,爸爸居然开到子午峪了。我们只好将错就错去子午峪了。
我们到了山上,发现山上的人都快“人满为患”了。
我们在山上看见了很多花。有紫色的,这些紫色的花有花瓣又细又多的,有像一把细细的小针的,还有像紫罗兰的;黄色的只有一些野菊花;我还幸运地发现了一朵紫红色的小花呢,这朵小花花瓣是锯齿形的,花瓣中间的颜色稍微浅一些,很好看。
我们还看到了很多蝴蝶。有乳黄色带一个黑点的,有我见过的褐色带斑点的,还有黄色带十几个黑色斑点的。
山上满山遍野都是绿色的树和草,还有很多结满了橙色柿子的柿子树。
这次登山活动很有趣,我希望以后还能去爬山。
登高作文篇10
10月17日是重陽节,我和爸爸、妈妈、哥哥到九连山去登高。
到了目的地,一幅非常壮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只见远处九连山峰高低有致,连绵起伏,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宛如一条巨龙盘曲而卧,这就是知名的九连山。
我登上半山腰,面前的险境更难忘,两山相隔处,一块石壁似摩天大厦迎面压来,就像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相隔处,只见一线天空。这就是九连山出名的一线天山峰。看着这山,我心里突然害怕起来,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不到山顶非好汉!”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不怕疲劳,沿着石阶终于登山了最高的山峰。在山峰高处,才知祖国的江山如此美丽。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登高作文篇11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像盛开的大牡丹,我和妈妈小阿姨等人去山里庵登高,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特别镜头吧!
我们先来到山脚,随着目的地的山路走啊走,好不容易才来到半山腰,这时我的腿已经软的像面条了,我央求队长休息一下。队长同意后我这才歇下来,抬头看看山上、路边的风景,虽然还是早春但大地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好一派春天的气息。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前进,累得我是气喘吁吁,突然从树上掉下一树枝,吓得我半死,因为上次春游的“毛毛上虫事件”给搞的,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好不容易才到了山顶。庵里的阿婆很热情地给我们泡上了红萝卜丝茶,我很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吃红萝卜丝茶呢?妈妈说:“这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这真是一次快乐的登高。
登高作文篇12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登高作文篇13
落叶萧萧,流水潺潺,一席不食人间烟火清静之地,燕雀横飞,蜂围蝶阵,一处远离纷扰之所。
山头,腐化的岩石上,白衣少年,衣袂翩翩,如血的夕阳就缀在那一扭紧锁的眉宇上,双眸忽明忽暗地消失在远处的青山上,很久,很久……思绪随风起,被树枝划成一条条,一段段……
小时候想着长大,憧憬着未来湛蓝的天空和清碧的海水,憧憬着意气风发的年代喊出“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时堆满眼角的.笑容……然而,在一个月散星稀的夜晚独坐庭院,听着树叶瑟瑟的声响,却吟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般孤寂的诗句。
我知道,就在那一刻,一切都已改变,青春的私语爬上心台,像一个迷足的孩子,摔得浑身是伤。是谁在午夜时分唤起你峨眉轻蹙,叹息阵阵,是谁在深夜默念着谁的名字,直到残月西沉……因缘?宿命?错落的过往?我不知道,心已在逝去的时光里一点点剥落,无瑕去追思那种难舍的依恋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只是在万籁俱寂的时刻用文字缝补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借着灯光的影子营造出淡淡的孤独氛围,逡巡,浸泡,沉醉其中。
不思量,却又日益难忘怀,难忘怀,却又故作不思量。矛盾,迷茫充斥着孤寂得落寞的心海,将灵魂抛在绝壁上,跌跌撞撞地行走。几许愁,几多忧,折折叠叠,堆堆砌砌,盈得满目皆疮痍。生命的色泽慢慢潮湿,褪色,落得一纸朦胧的黄。
恨自己为何喜欢勾勒出旖旎的明天,却又不曾去追求那跳动的画面,究竟缺少什么?勇气?信念?还是一双紧握的手?我不知道,回忆支撑着生命的继续,蜿蜒连亘出沟壑道道,悠游其中,痛苦并煎熬着,望尽红尘天涯路,黯然消魂,拾得忧伤缕缕。没有缘由,是与生俱来的,暗藏在体内,到某个阶段便会倾城而出。
夕阳已隐褪层去后,烧得天边妖红欲滴。登高,只愿心随风去,空空地感沉山野中如诗如画的风光,却没想到举趾投足已抖落满地惆怅,像遣留在地的花瓣,被风轻轻托起,翩飞,远去……
为何这般不解风情,总撩得我心意烦乱,难道没有地方能够净化,淡然如此凌乱的思绪……
罢了!罢了!孤独也好,寂寞也罢,都是一个人的事,又何必去打扰别人。思落此处,理理发梢,转身,向山下走去……
登高作文篇14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的“龙山落帽”故事。
登高作文篇15
壬申之秋,九月重阳,秋高气爽,瑞气飞光。和风凝而碧山青,紫云飞而绿水唱。群贤乘兴上路,寻幽觅胜探芳。
聚古刹以唱和,坐草地而流觞。逸兴飞扬,诗赋齐放,高歌雅曲,纷纷登堂。各抒已见,各叙衷肠。
登高峰而举目望,万物明而心抒张。观宇宙之无际,叹人生之渺茫。风风雨雨不断,白云苍狗无常。昔年飘浮他乡客,今日始得故土芳。廿年冤狱,终生难忘,光阴虚度,岂不悲凉?幸得天青日转,日月重光。风骚雅作,始可光茫重放。
笔墨纵横山水秀,荣辱褒眨善恶彰。尽情尽意,尽善尽美,百花齐放,百曲流芳。抒心中无限感慨,记人事苦辣凄凉。
清风沁脾,菊传芬芳。极目驰骋,意气昂扬。值此时刻,怎不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但求天青地丽,何计个人短长。残年余生,不是补天之石,蜡烛成灰,方烬萤火之光。感叹何须感叹,只为略表衷肠。
小子无知,哪敢夸张?伴众老漫游尽兴,共唱和而得此章。佳节良辰,岂可虚度。大好时节,岂无吟唱?呈拙赋表浅见,抒感叹以通畅。望众老赐斧正,以求教于大方。
登高作文篇16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的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的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是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登高作文篇17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床了,和家人们、邻居们一起去爬山里庵。
为什么大年初一要登高呢?我告诉你们吧!因为大年初一登高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能步步高升,明白了吧!
过了一会儿,我们准备好食物,向山里庵前进!路上,我和小伙伴们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山里庵的山脚下,我们拾经而上,来到了山里庵,这是一个佛教胜地,人山人海,有的在求佛,有的在喝萝卜茶,还有的人在喝羹。我学着他们样,先喝了一杯萝卜茶,再喝了一碗羹,喝着喝着我觉得羹,很好喝,于是,我又喝了一碗,接着,我们又向密林“进攻”。我们走了好长时间,终于来到了密林宫,那是一个道教胜地,可是因为地方太隐蔽,所以人烟稀少。我又在那里喝起羹来,由于刚喝过两碗,所以这碗还剩下一点,于是,我自以为聪明,道“这就是年年有余啊”。大家听了,都乐得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我们的旅程结束了,我真有点依依不舍。
登高作文篇18
今天是重阳节,在重阳节有爬山登高的习俗。因此,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家人来到德胜岩爬山。
买好东西,我们一行人就开始登山了。瞧,一马当先的是大表哥,后面紧跟着姐姐和表妹,后面就是我和小表哥了。我和小表哥真是羞愧不已,自己的年龄、个子都比小表妹大、高,竟然爬山还追不上小表妹;但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外公了,今天就是外公的70岁生日了,看他身上背一个大包,手上抱着小表弟,还时不时扶扶外婆,望着外公矫健的步伐,根本不像一位70岁的老人,在我的想像中就像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一路上还有很多人叫卖饮料和食物,还看见了许多人挑着担子往上爬,我心里想,这些人挑着担子,我们一点东西都不拿,两脚都像灌了水一样,很难走动了,他们挑着担子,还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他们当然就比我更累,但从他们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我打心眼儿里的敬佩他们。
在半山腰我碰到了同学朱坚定,从我们的谈笑中,我更加坚强了,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爬上山顶。可能是我的决心打动了老天爷,我们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是向下望,清风徐徐吹来,这感觉真好。
我们下了山,坐在车上,我一次又一次的回头,心想:重阳节爬山登高的习俗还在我们身边流传下去,下年我一定还来。
-
重阳节登高作文整理(8篇)
重阳节登高作文篇1明天是九九重阳节,年段组织学生秋游,段长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原本静寂的学生一下变得兴奋起来,怎么也遏止不住他们激动的情绪。也难怪,不要说学生了,就是我,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