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荷叶的作文(4篇)
《荷叶母亲》优秀说课稿篇1
首先说教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第二说学情:
我校虽然是一所乡村中学,但我们语文组有一个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学生已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一、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三、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第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本课的教时安排为一课时;教学用具主要有录音机。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共有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一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再说我的板书设计:(略)
荷叶的作文400字篇2
荷叶秀快乐的暑假又到来了,炎炎的夏日不能到户外去玩,于是,我就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在我家举办一个荷叶秀。举办节目当然不能缺少演员和观众,我请来了我的好朋友方圆和哥哥当演员我的家人当观众,再让爸爸帮我去荷塘里摘一些新鲜的荷叶,为荷叶秀做准备。
荷叶秀的主编是我,主持人是我的妈妈,婆婆和爸爸是观众,而我们三个则担负了重要的任务,既要做一个小小设计员又要编排出一整套优美的走秀姿势。荷叶秀开始了,主持人开始报幕了,灯光、音乐开始,各种各样用荷叶做成的衣服穿在小模特身上闪亮登场了。多么的漂亮啊!而且还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当哥哥上台的时候“观众们”齐声说:帅呆了。
我和方圆穿着精心设计的服装,在观众面前展现着优美的走秀姿势,还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比如说有:帽子、裙子、披肩、手环等,观众们不约而同地说:好!好!真是一个很棒的荷叶秀啊!爸爸还鼓励我说:以后要多想一些有创意的活动来举办。这场荷叶秀办得很成功,观众们把我们夸得美滋滋的。?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个体大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听读磁带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作者
冰心(1900~),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三、字词积累。
并蒂瑞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斜荫蔽:遮蔽。
四、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结构层次。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2、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探究乐园: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课后习题第二题第二小题]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4,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明确: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5,“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教学重点]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六、课堂回眸。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细读文章,就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七、结束赠言:
1、母亲的记忆是无暇的,她像一本渊博的日记,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2、母亲的目光永远是高尚的,不容置疑,目光中,透露出慈祥。
3、母亲是绿叶,我们是鲜花,母亲用自己无穷的力量为我们遮挡住心中的雨点。
4、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5、母亲,伟大而高尚,她历经世间的苦难喜乐,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就像那奔流向前的河。河,宽广而海涵,她恩赐给大地营养物质,她容纳百川并富足四方。就像那贤惠又勤劳的母亲。
6、岁月如流,日月如梭。母亲就是一条河,河是伟大的母亲,淌过痛苦之河的母亲们终会见彩虹。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终成德才兼备的儿女,回去孝敬生我养我的母亲、回去报效家乡,报效祖国。让我们伟大的母亲,家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八、巩固性练习: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a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2,同学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九、附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散文)
寄寓
荷叶DDDDDDDDD母亲
(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
红莲DDDDDDDDD我
象征
心中的雨DDDDDD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荷叶圆圆》优秀说课稿篇4
《荷叶圆圆》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出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条理清楚,语言优美,富有吸引力,针对《新课程标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表达清楚。”我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并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乐趣,学习识字,理解词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本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染学生体会夏日的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这篇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很合适低年纪孩子的'认识特点,可以采用“朗读表演法”和“引导自读法”来学习此文。
此外,本问内容买一小节都见了一个完整的意思,适合课件制作。为了教训学生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绘的工价完整、具体。我让学生看图说话,并借图扩展思维,培养观察、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让学生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学习本课。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没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接着看图复述内容。第二、三小节以听说为主,第四、五小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仿照课文说一说。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文。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一)诗画激趣,揭示课题
本周的“每周一诗”便是有关荷叶的一首诗。在黑的右侧,诗画相映。教师引导朗读背诵后,激情引入:荷叶圆圆,荷叶绿绿,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跳动的音符。荷叶给夏天的小精灵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荷叶,起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和小鱼们的快乐心情吧。
同时板题:荷叶圆圆
(二)整体感知,掌握字词
我先用配乐范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为了扫清他们阅读时的障碍,我准备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字词的基本功训练。我采用“摘桃子”的方法,老界自学生字词的情况。然后指名分节读课文,进一步读准字音,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词义。
(三)理解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以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他们大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再让他们看课文共分几个小节,然后逐段分析。课文第一小节,我采用了看图读文的方法一带而过,只让学生明白荷叶的形状、颜色,很可爱。第二小节我让学生看课件,回答问题:写了谁?他把荷叶当做了什么:怎样的动作?体会小水珠的快乐心情。边讲边在黑板上贴小水珠图,摇篮的词朵,并板书关键字词“躺”。第三小节同二小节。以上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指导思想。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小组内互相置疑、讨论、交流,并派代表上台汇报学习情况,板书主要内容。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四)朗读表演
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优美,适合分角色朗读,并且通过边沿可以形象的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深更透。因此,学完课后,我请停学们戴上头在组内演读,又选派代表上台表演,有不合适的地方适时知道。学生兴趣盎然,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五)引读背诵
为了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在学习每一小节够,我准备让学生看图或板书,老师引导背诵课文。体现〈课程标准〉中“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全文教学结束后,再全文引读背诵直至完全背诵,有易到难,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拓展思维,放飞想象
教师还要通过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体会荷叶给动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让这些小伙伴多快乐啊!你瞧,又来了两个新朋友,他们会怎么说呢?先给你的同桌说说吧!
联系由易到难,由课件出示
(1)荷叶是小水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是小蝌蚪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是小朋友的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想想说说,尽情表达。者环节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得到了收获。
(七)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与学生练写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习惯。
五、说板书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认识特点,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力求生动、形象,便于引导孩子理解和背诵课文。
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