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英雄个人作文(9篇)
失败英雄作文篇1
在生活中我们努力的往前走,总是要面对失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只能拼尽全力去对付失败。但是有的时候结果却总是不那么如意,我们面对失败不能像想象中的那样站起来,反而会一蹶不振开始颓废,开始放弃自我,开始不相信生活,开始愿意再尝试一次……这一切我们都没有办法去改变,因为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害怕失败,因为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心态不敢面对!
但是你从来不害怕面对失败,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必须要这么做,所以你会从一开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自己所想做的做好目标,面对失败也能拿出解决方案从来不会气馁。也不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而不愿意再继续尝试,你不会害怕面对失败,你害怕的是自己不敢再面对下一次的失败所以你愿意去努力,愿意为之奋斗,你永远都不会害怕失败,你就是你,那个无所畏惧的你!
生活之中失败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面对失败打败他,击败他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收获自己的成功。失败,对于我们来说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下一次的失败,失败固然要面对但我们一定要笑着面对。
失败的英雄个人作文篇2
失败乃成功之母。
——题记
失败了,没关系,至少你已否定了你的一种错误结论,你又向着成功走出了一步。失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利用的好,你就会迎难而上,但如果你因此而气馁,那么你就会真正失败了。
迎难而上
世界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高效的火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有一次诺贝尔和他的弟弟正在做实验,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他和他的弟弟一起被炸上了天,幸运的是诺贝尔摔到了一堆草垛上,而他的弟弟却已命丧九泉。诺贝尔怀着极度悲伤的心情,继续做着那危险的实验。终于,他成功了!
虽然诺贝尔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磨难,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但他终究取得了成功,他没有让失败击倒,而是越来越勇。是无数次的失败让他找了成功。
坚持不懈
爱迪生通过失败发明了电灯的事情想必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详。爱迪生通过三千多次的试验才终于发现了钨丝,是失败让他一步步取得了成功。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总统林肯,可谓是一个失败的“常客”,他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是一个经历了五十余次竞选失败的人,然而他始终坚信自己会成功,并不断总结自己之前所犯下的错误加以改进,终究成了一代名人。
是可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诚然,有了不断失败的积累,成功近在眼前。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只要你稍稍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事,你就会明白了。你是不是时常因为考不好而气馁?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委屈?其实你无需去在意这些事情,因为你正在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失败了,怕什么,失败使你由弱者变为一个强者。没有失败,世界上不会有炸药;没有失败,世界上不会有电灯;没有失败,美国就不会有人记得林肯;没有失败,也更不会有通向成功的路。所以,感谢失败,因为只有它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失败的英雄作文篇3
迈入历史博物馆,视线定格在那把匕首上,沧桑岁月腐蚀它的躯体,却腐蚀不了它的主人的伟大灵魂。
百感交集的思绪化为双翅,翱翔于历史长河上,去寻找那伟大的灵魂。荆轲带着燕国人民的希望,走上那条不归路。他知道这次行动必定凶多吉少,但他还是选择了去完成。在路上,士兵抢掠后放火的浓烟刺痛着他的双眼;骨瘦如柴的农民在田间苦苦挣扎的背影,笼罩在他的心头;寒风刮过简陋的茅草房;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风中瑟瑟发抖的身躯,像阴沉沉的天空,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看,这就是嬴政带来的灾难啊!这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当那把锋利的匕首随着荆轲的手腕刺向秦王时,英雄的形象已在我眼前定格。是的,行动失败了,荆轲的血染红了整个宫廷,秦王为之震撼、为之炫目,于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啸歌述说这位失败的英雄的故事。荆轲啊荆轲,有人说,你傻得不可救药,明知刺杀秦王九死一生,你还是去了秦国!当你血洒宫廷时,我的心颤抖了,为一位虽失败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英雄而颤抖!
失败的英雄作文篇4
“项君之力拔山兮,孤水无奈草萋萋,垓下虽败威尤在,何故弃骓哭虞姬?”铮铮的琵琶声撩动着项羽的思绪,滚滚的乌江水怒号着向他席卷而来,耳畔依稀可听见追兵的呼喊,眼前浮现的是江东父老一张张殷切的脸,他有何颜面去见他们呢?身边生死与共的弟兄也一个个倒下,自己的爱人也为了顾全大局自戕了,自己还剩下什么?自己还拥有什么?只是一条孤苦伶仃的生命罢了,忠于我的和我爱的都弃我而去,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敌人如潮水般压了过来,他明白了,巨鹿和垓下,于身前身后又有何区别,楚河汉界,原本不过一盘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他做到了,他无悔于自己,流着眼泪,含笑举起了手中的剑……
谁说成功是英雄的代名词?我看失败亦英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凄冷的风伴着荆轲斩钉截铁的话在山间嚎叫,是那么凄厉骇人,风拂动着荆轲的衣袂,带着一去不归的豪情壮志,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咸阳的王宫里,他缓缓打开地图,这时,一缕寒光从地图中飞出,直射嬴政心脏,几番较量之后,这位勇士倒下了,殷红的鲜血在金碧辉煌的咸阳王宫里显得格外刺目,国仇家恨未能报,只能用自己冰冷的尸体和一颗壮志未酬的雄心,来诉说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谁用英雄的刀来雕琢成功者?我看失败亦英雄!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发出了这响彻宇宙的的巨响。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倒下了,但谭嗣同的精神却没有倒下,这种为了唤醒民族的觉醒而舍身求法的气节,造就了谭嗣同被世人恒久相颂的佳话。他用自己的鲜血让人们认清了守旧的可怕,愚昧的残忍;他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整个民族的万丈豪情;他用自己的气节掀起了近百年的革命浪潮。这种舍身为民族的气节,这种失败者,怎能不让人纪念、铭记呢?
谁把英雄的桂冠戴在成功者的头上?我看失败亦英雄!
在这个只拥有白色的冰雪世界里,任何一点生命的迹象都是一个奇迹,挪威人阿蒙森既然已经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也就意味着第二批到达者将会变成冰冷的尸体——事实也的确如此,本该在人们的鲜花和掌声中回到祖国的他们,不得不用自己的尸体和潦草的札记来诉说这个伟大的悲剧······
谁说英雄只是成功的形容词?我看失败亦英雄!
失败不可怕,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人的磊落坦荡;失败不可悲,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做事的那份执着与坚持;失败不可怜,只要在失败中没有丢失生命中那股气节与高贵。
谁说“成王败寇”?谁说“败者无英雄”?我却偏要高歌失败者,失败亦英雄!
失败英雄作文篇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题记
今天下午,我们班和245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篮球对抗赛。整场比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操场上洒下了运动员拼搏扣杀的汗水,留下了他们勇往直前的身影,也留下了同学们的喝彩之声。然而,可能是我班运动员技不如人,或者是运气不佳,最终我们在比赛中失利。
但我认为,失败未必便是彻头彻尾的坏事,它同样教给我们很多很多。
失败展示了拼搏
这场比赛,的确打得十分艰难。我们和对班的差距,使每个人手心都捏着一把冷汗。运动员们更是拼尽了全力,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我。他们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张开双臂挡住对方疯狂的扑击。纵使最后已是有心无力,不可能力挽狂澜,他们仍咬牙坚持,拼到最后一刻。最应欣赏的不仅是结果,也应包括拼搏的过程。只要付出了,为成功流汗奋斗了,便是无悔,便虽败尤荣。
中国女排正印证了拼搏的精神。她们在赛场上努力奋斗,永不言弃,这种精神让我们为之震撼,让对手为之胆寒。
失败教给了淡定
只要是比赛,总会有输赢,何必为了一时失利而伤心懊悔?太过一帆风顺换来的只能是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心灵。这次失败使我们学会了笑对困难,乐观豁达,败而不馁。古有刘玄德,以皇叔之尊织席贩履,之后丢徐州、弃新野、奔樊城、大败长坂坡,寄人篱下,颠沛流离。但他始终笑对轻风起,坐看云烟空,从容淡定,终成一番大业。面对失败的淡定是何其重要!
失败寄予了希望
失败之后,我们便可发现与对手的差距,取长补短,吸取教训,努力赶超。这正是一个弯道超车、再创辉煌的最好时机。它给我们的,正是无穷的希望、无尽的动力!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吃尽了苦头,最终尽雪前耻,打败了吴国。他前进的动力,正是亡国之耻,正是那惨痛的失败教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失败还能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
让我们品味失败,汲取教训,奋发努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
失败英雄作文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与刘邦之争,刘邦虽然夺得天下,一统江山,项羽虽然四面楚歌、拔剑自刎、血染乌江,可我认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一个有血有肉,具有大丈夫气概的活生生的男子汉。
为天下社稷,项羽是人杰;为天下苍生,项羽不愧是英雄。项羽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宁可凛然就义也不苟且偷生。刘邦贪生怕死,多次置属下生命于不顾,乃狗熊行为。鸿门宴上,亚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视无睹,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项庄就可刺刘邦于座。但是他没有,不是他不知道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而是他“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项羽重情重义,刘邦却利用项羽重情重义,两次出卖项羽。
项羽是有人性的。他才气过人,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心直口快,豪爽仗义,见伤病士兵,心疼得热泪滚滚,将自己的饮食与之分享;为人恭敬,言语和气;强壮大汉的外表,却怀着一颗仁慈的妇人之心。可刘邦背信弃义,听说项羽要把父亲煮沸,他却坦然地说到:“我父即你父也,不要忘记给我留一碗羹”
项羽是富有真情的。项羽虽地位显贵拥兵无数名震天下,却对自己的美人,包括对伴随着自己打天下的骏马也是如此的富有真情。在被围困垓下,遭受四面楚歌之时,帐篷里,孤灯下,项羽独自饮起酒来,涕泪齐下,悲壮气氛弥漫,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千古绝唱就这么诞生了,透过岁月的隧道,飘荡至今。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仍是英雄中的英雄。他虽然失去了江山和肉体,但却赢回了自己,虽死犹生。
失败的英雄作文篇7
自古以来,成功与失败同在。成功者面对鲜花和赞扬,失败者面对冷眼和嘲讽。失败者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做一个不服输的失败者更难。所以,我崇拜失败的英雄。
自古以来,成功与失败同在。成功者面对鲜花和赞扬,失败者面对冷眼和嘲讽。失败者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做一个不服输的失败者更难。所以,我崇拜失败的英雄。
我崇拜那些身处逆境面对冷嘲热讽,甚至奇耻大辱,仍不示弱,虽历尽磨难,最后成为英雄的成功者。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身为人奴,饱受屈辱,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忍重负,卧薪尝胆,伺机反击,终于战胜夫差,成为称霸东南的霸王。眼前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失败孕育了成功。诺贝尔试制炸药,家人被炸死,自己被炸残废,可算是失败到悲惨境地。但是他最后还是制造出了新式炸药。他的成功推进了人类进步,也说明了失败不是永远的,成功往往来自无数次的失败。
输球不输志,正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写照。在举世瞩目的世乒赛上,我国男队重新捧回阔别六年的斯韦斯林杯,这惊人的成绩离不开他们超强的训练,更离不开他们那种不甘失败,不向强者低头的精神。
我崇拜失败的英雄,因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失败英雄作文篇8
有只狼,刚刚成年不久,他想要抓住一头小羊,却是总是抓不到,往往不是被羊提前发觉,就是自己因为见猎物走远了,心想还是算了。
一天早上抓不到羊的刚成年的狼,灰心丧气的在森林漫步,忽然间,看到前面有一只同年龄的狼在追逐一头小羊。只见那狼追着那小羊在森林里不断的绕圈子,追了很久,那小羊居然甩开了几次狼,可是狼就是不放弃,穷追不舍,一副我吃定你的架势,又过了许久,那小羊居然先体力衰退,速度慢了下来,被后面追着的狼咬着了。
刚成年的狼看得心驰神往,跑了过去去教说:"为什么?我和你都是刚刚成年,我是一直没亲自抓到过小羊,而你却是能够做到,请告诉我。"
"决窍就是你不能持之以恒,仅此而已,要知道我是经历了许多失败,几乎好几次吃小羊无望了,可我却是坚信我自己一定会吃到羊,所以我决不轻易放弃,继续追赶。要成功就要先拥抱失败。"那狼笑了笑说。
刚成年的狼静思一下,些久也笑说:"没错,非常感谢你的教授,要成功就必须要拥抱失败,因为接受了失败才会成功。"下午它就捕获了一头小羊。
失败的英雄作文篇9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从河北来到陕西,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荆轲的事迹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而流传千古的。在《史记》的《刺客列传》里,司马迁描写了五个刺客,他们是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其中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我们发现荆轲竟然是最没有成效的一个,与其他四人相比:曹沫,挟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了被占领的土地;专诸,刺杀吴王僚,成功,自己也被杀;聂政,刺杀韩国宰相侠累,成功,自杀;豫让,刺杀赵襄子,不成,自杀;荆轲,刺杀秦王,不成,被杀。
荆轲刺秦是完全以失败而告终的,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荆轲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及后来燕国遭到秦国的报复,等等。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刺客,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这到底因为什么?
表面看来,是因为司马迁对荆轲的偏重。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荆轲?
这里面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刺客的地位,是由对手的地位支撑的。这也是司马迁的历史观。荆轲之所以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头,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刺的四个人高出一头: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刺客要刺的四个人的总和。更加了不得的是,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变成了秦始皇。连荆轲自己都不会料到的是,他的生命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联系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荆轲的英雄形象是他的敌人秦始皇塑造起来的。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刺秦失败而扼腕叹息,纷纷分析这次行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有人认为运气不好,荆轲刚进咸阳宫,助手秦舞阳就因恐惧被挡在了门外,荆轲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现”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只有活捉秦王,荆轲自己也才有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遁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件事情本身的难度实在太大。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说来说去,是因为大部分人在潜意识里是希望荆轲刺秦能够成功的。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他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甚至滑稽,但我以为这是事实。
我这样说,并没有贬低荆轲的意思,而且荆轲也不是我能贬低得了的。我一直认为荆轲是英雄。荆轲的失败是伟大的失败。历史选择了荆轲,把他推到了赢政面前,其他那些刺客是没有一个见过这个后来成为秦始皇的人的,这已经注定了荆轲的辉煌。
荆轲的英名与成败无关。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寒冷的易水,又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成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他无法预料结果,但敢于向最强者挑战。谁都知道这次挑战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将会一去不复返,就是去赴死的。荆轲自己早已高歌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有人对荆轲有各种各样的分析甚至怀疑,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过他的胆略。当那个号称十三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荆轲还能谈笑自如。当荆轲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是孤独的,然而他并不畏惧。荆轲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知道,当他最后出手时,自己的生命也将完结。荆轲倒下时,咸阳宫已被他搅了个天翻地覆。荆轲显示了人类个体勇力、胆略的一种极致。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