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作文(5篇)
心存敬畏作文800字篇1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无奈的走进教室。
教室如热闹的菜市场,苍蝇猖獗,蚊子肆虐,秧歌队掺和。
同学们似乎全然不知老师的到来,自顾自的讲话,老师的招呼被淹没。我朝讲台瞄了一眼老师,大声吼了一声,教室的喧哗戛然而止。目光全部凝聚在了讲台:老师神情严肃,欲言又止。我快要窒息,教室安静得能听见咽口水声……
课堂进入了正轨,渐渐地枯燥乏味的浪潮袭来,有人恹恹欲睡。“请拿出《学习指要》!”大家精神一震。老师又和蔼地补充道:“接下来评讲作业。”刚刚紧张了一下的神经又松弛下来,慢吞吞拿出作业。老师讲着讲着,一个同学的喷嚏声激起了一池涟漪,有同学开始起话来。终于老师忍无可忍:“纪律委员站起来!”我一脸茫然。“你是科代表,你来讲。”我心想:“讲就讲,有什么难的,我一身傲气的走上讲台”。
下面响起掌声,我也笑了笑。讲到一半,下面乱如麻,我大声吼道:“安静!安静!这是课堂,不是你们用来讲话玩的!”可是安静了不到三分钟,又沸腾
起来。此时我终于能感受到老师的心情,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不知过了多久,下课铃终于响起,我低着头走下讲台,心里打翻了五味瓶。
这次当老师的短暂体验,让我感慨颇多。平时老师课前精心备课,课堂倾心授课,可我们不仅不明白,严格遵守课堂秩序是自己分内的事,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是分内的事,还无视老师的付出,漠视老师的教导。心中没有了规矩,眼中没有了尊长。这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收获知识的机会,更可怕的是丢失了做人的基本。我认为,对待他人不仅要尊重,而是要敬畏。就比如在课堂上,因为要做到敬畏他人,我们不仅明白,要认真对待课堂学习,还明白有必须要遵守的规矩要求,有不能逾越的待人底线。否则,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都没有约束自己的意识,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狂妄而遗恨终生。
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学会敬畏他人,才能明规矩,守规矩,才能有正确的道德立场和起码的道德操守。我们要学会敬畏他人,才能知感恩,懂谦虚,才能珍惜拥有,力求上进。
心存敬畏作文篇2
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稳,是恭敬炎敏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魂因此而升华,心亦幻彩。
敬畏之心,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因为有了敬畏,纵使身居高位也能明晰心中经纬,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国藩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攻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手握重兵,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洗涤掉过去不好的东西,重获新生,才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境界
敬畏之心,是步履从容的沉稳和宁静致远的心态,现代人大多失了敬畏,他们在社会网络上,肆意用道德绑架毒害他人的心灵。他们用最漫不经心的笔触随意的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戾气,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满心浮躁,记得那些对中国女排的声讨吗?记得那些对明星秘闻亮起的眼睛吗?记得在葬礼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吗?庄重的场合少了静,生命的厚度便被削弱,心也浮华起来,当世上所有人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油滑当智慧,那么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它不只是创造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世哲学,心怀敬畏,潜心明志,沉稳,就如修补古籍的高慧云,闲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陈浅优雅。
敬畏之心,是天人合一的超脱和永恒的和谐思想,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在这广阔的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生而如一根芦苇,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浪潮的冲刷下,打磨掉了我们心中敬畏自然的信仰大厦。而中国古典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不会有那愈演愈烈的生态预警,就像余秋雨先生执着追寻的生态文化一样,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知天命而不畏者,狎大人无圣人之言,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才会走向崇高,一路朝圣。
心存敬畏作文篇3
鸟,为什么可以在天上飞翔?人很羡慕,于是有了飞机。鱼,为什么能够在水里游刃有余?人觉得很新奇,于是我们知道了潜艇。人类的先祖,曾经蜷居于洞穴之内,树叶裹身,与自然万物同生共处,与天地万象亲密接触,对自然界充满着敬仰与赞美,对动物界充满着膜拜与信服,对一切生命、生灵充满着敬畏之情。他们和平共处,相互依存。而当我们汇聚了天地之精气,承载了自然之光华,以站立的姿态爬上了生物链的顶端,在走向自我文明的演变中却渐渐疏离了自然。于是,冷血、凶狠、残冷便记录在了人类文明的词典中。
动物以死亡的方式接近人类,人类却以遗忘的方式抛弃过去。在优胜劣汰、适着生存的游戏规则中,人类越来越不信赖自己,以致于彼此之间需要一段段关系来不断地验证与固定。然而,这关系往往太过脆弱,不堪一击,以致于我们徘徊在不断地伤害与受伤的边缘。曾几何时,人类是如此自信:在人定胜天的口号声中,我们削山、填海、围湖、造田,林立的工厂覆盖了田园牧歌,钢筋水泥盘剥了绿色大地,潜水艇开进了龙王的殿堂,宇宙飞船驶向了嫦娥的枕边。人类变得为所欲为,认为自然界不再神秘。可正当人类沾沾自喜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洪水、火灾、地震、干旱、沙尘暴,还有许多来不及取名的疾病,伴随着自然界的种种惩罚不期而至。人,是应该心存敬畏的。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心存敬畏,就是要有战战兢兢的体察心情;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小心翼翼的戒惧意念;心存敬畏,还应该有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因为心存敬畏,我们三思而后行,不再莽撞;因为心存敬畏,我们审时度势,永远谦逊平和。
人类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战胜了自然,而在于不断地克制自己。“人定胜天”不过是人类极其无知的盲目自大,“天意难违”则更是人类懦弱胆怯的搪塞借口。茫茫宇宙,孕育了世间纷繁万物;滚滚红尘,蓄养了人间万千生灵。所有的困惑,不过是人类内心的嗔念所起,事因何起,也能因何而灭。人,是应该心存敬畏的。只有心存敬畏,才可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审视、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够抵制和克服困惑、困难、诱惑、犹豫、踌躇和羁绊。心存敬畏,让我可以和自己对话;心存敬畏,让我们的生命疆域更加宽阔;心存敬畏,让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得以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
心存敬畏作文
中华土地,一片经过千年历史沉淀的文化源泉,文化的步履也便贮存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只要来几个→←有悟性的人一站立,他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奔泻而出,在烟尘里,抹去浮华,独留一分敬畏。
古老——沉默
我曾到过万里长城,望浩浩城墙连绵不绝,悲壮的意志刻在石壁上,沧桑之间透出一个民族扬扬洒洒的英武气。
这样的名胜,总是不缺人们到访的,可真正融身其文化的又有多少?靠在石壁上磕瓜子的,踩在石阶上左蹦右跳的,跨在垛子上自拍的…长城怎不冷然露出某个刀光剑影的历史残影,让裂开的伤口迸出古老的血液来,让那些迷乱的人们为之倾倒?活了两千年的生命啊!古老的长城为之沉默而显深厚,又或许,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
圣威——触犯
我也曾在人头济济之中挤进了故宫,不禁心潮迭起、瞠目结舌。金碧辉煌的宫殿,神圣威严的城墙,风姿无限的雕塑,一砖一瓦、一天一地都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夕阳之下,像是着了龙袍,金黄和赤红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居显出君临万物的神威。而游人们则是迈了轻浮的步伐,不去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只是选了一处较有名或风景较美的地方一靠,合了影,再又舔口舔嘴地走,似乎便有了四处走访的文化人的标签了,于是暗
暗得意、满心欢喜,丝毫没有展现出对历史大器的崇拜,对精神文化的敬畏来。呜呼!在这里,黄袍一挥,满朝文武一齐俯首跪拜,天子的圣威,容不得冒犯!
仙境——玷污
“江作玉罗带,山如碧玉簪”。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便是家喻户晓的“桂林四绝”。作为中国山水之首更是展现出一奇丽无比的画卷。而如今船只发动机在轰鸣地叫着,岸上的人们正嗡嗡地闹着,扔下碍手的垃圾,回首再望还能看见几个大人带着些裸身的孩子在水边洗脚……站在古人驻足过的地方,只望浑黑的垃圾飘在水面,听游人的噪音喧嚣了蓝天。他们可知,桂林山水曾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孕育了多少花鸟虫鱼。迷蒙的云雾是他的轻纱,绿树红花是他的衣裳,漓江的水浸润了眼帘,群峰的岩厚实了臂膀,他的一愁一笑、一颦一蹙缠绵了多少个王朝……这样的人间仙境怎能容得这般扭曲玷污?
其实,文化之旅就是寻根之旅,敬畏文化便是感恩文化。多少诗人在实境抵达,去抚摸中原慈母的白发,回应江南春闺的遥望,安抚湖湘稚子的夜啼……
我不敢对我们庞大的文化有所祝祈,就请敬畏文化,向往文化,为融身,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宝物归属。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人们最后一丝浮躁之气。因为——上千年华夏文明的呻吟,得有人听!
心存敬畏作文篇5
一湖碧水,一树繁花,对自然的向往曾经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然而,当经济发展的巨浪滚滚而来,城市化作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广袤的大地扬起尘埃雾霾,蓝天碧水芳踪难觅,我们的肉体和心灵失去诗意的栖居之地。我们应该反思:人类只是自然之子,面对自然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引以谦卑。
在《走出非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群中间。”不知道为什么,人的欲望会成指数函数似地增长,当我们在都市生活中,高举手中的“回归自然”的压力锅,喝着所谓的纯天然饮料,喷着压出来的橘皮精油,大喊我们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桔子生长的土地已被污染,大米光合时的氧气已不纯净,饮料的成分也满含农药,我们怎敢去狂妄的说我们敬畏自然呢?
常怀敬畏之心,守护生态文明。生态如水,可载文明之舟,亦可令之倾覆。纵观各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山清水秀、田野肥沃之地。正因为有了“生态之兴”,人类才得以创造出灿烂繁荣的文明。然而生态之衰,也带给了这些文明致命的打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最终使得洪水泛滥、气候失调、土地沙化,一个个曾经光芒万丈的文明就这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文明结束了。”人类的文明欲向前演进,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常怀谦卑之心,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在“蚂蚁森林”中有充分体现。自2016年上线以来,“蚂蚁森林”通过倡导步行、绿色购票等“碳减排”的生活方式,鼓励用户参与线上植树活动,累计种植和养护树木超2亿棵,种植面积超过274万亩,实现碳减排1200多万吨。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促使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行的生态观念,还让许多少有时间和条件的人得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践行环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新时代,我们既是乘凉者,也有义务和责任做种树者。虽然受时地条件限制,我们很难身体力行地参与绿化,却可以通过了解生态知识、参与线上绿色公益、日常践行“碳减排”行动等方式,把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一个“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美丽中国贡献点滴力量!
敬畏自然,方能与自然同行。心怀敬畏,引以谦卑。愿我们再见时,花未央,人未老,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