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日记400字(精选4篇)

daniel 0 2024-03-20

24节气日记篇1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如杜甫所吟,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春天的第一首赞歌;是春天的报信者,是农民伯伯播种的欢乐……

今年的立春,虽夹杂着一丝寒气,可春天的踪迹依然可见。

立春,走进公园,眼前顿时一片嫩绿,草儿探出脑袋;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婀娜多姿的柳树长出嫩绿的头发,真是“一碧千里,翠色欲滴。”天地万物哪有不因立春而变得美丽动人?花草树木哪有在立春而不扮得如此多娇?

立春,哪不是小鸟的音乐会?立春的声音,独自彷徨在绿色的青草地上,总能听到鸟儿们音乐会。倚着树,听尽那优美的音乐。黑色晚礼服的精灵那一声声动人的歌声穿透耳膜,扣人心扉。那刚探出脑袋仰望立春世界的小绿芽,是最忠实的观众。立春,因鸟儿的歌声而迷人。

立春,在人们心里,早已将冬天的寒冷化作春天的热情。

24节气日记篇2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24节气日记篇3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24节气日记篇4

又冬至了。

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过罢冬至,夜就会越来越短天就会越来越长;老人们说冬至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到来,边说边念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母亲说冬至小年下,早早地盘好了饺子馅,等着儿女们回家来吃,还一本正经地对孙男嫡女们说:“冬至吃顿饺,不冻耳朵不冻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的感觉在舒心的笑脸中弥漫。“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他们在这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吃饺子,胖嘟嘟的饺子在锅里翻滚,好像是蓬勃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又冬至了,今夜最长。幸好从明天开始,日渐长一丝,夜渐短一分,仿佛于晦暗中得遇君子,仿佛是飘摇中得遇贵人,这份欢喜一天天地积攒,直至九尽春回……

  • 下一篇:种花的日记作文400字(精选5篇)
    上一篇:美丽的爱作文(3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