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6篇)

daniel 0 2024-04-06

诗和远方篇1

我落笔写下青春年华,只是墨色淡了,没能写出未来可期,也没能写出放荡不羁。所以我一生奔赴山海,沿着山间枫叶,沾着海中心弦,落笔写下这似水流年。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当然还有诗和远方。

竹杖芒鞋轻胜马

“竹丈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教室里的朗读声整整齐齐,而我的心绪却早己飘出了窗外。我在想,想祖国的大好河山,想过往的落寞不堪,想未来的功成名就。看着窗外的枫叶落下。又是一年秋天。等我回过神来,一曲定风波唱完。老师的课前训话从不缺席,她说了很多,唯一听进我心里的还是那句:“加油吧,剩下的一个月并尽自己的全力,不要留下遗憾,给三年的努力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又是这样。老师的鸡汤很多,但对我们来说一直都很有用。”冲吗?”我在心里问自己,还没来得及回答时,同桌就已经替我回答了,她跟我说:“冲吧,小A。我们约定好,一起考上梦想高中”。我笑了笑。对她点了点头。是啊,正值青春,谁不轻狂!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班里的大多数人都退步了,而我,便是最严重的一个。我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站在走廊上。看着楼下那些打打闹闲的同学,我不禁感到伤心。此时的我,就像一个失去了翅膀的鸟儿一样,再也飞不起来。没有人知道满分作文网我心中的压力有多大,就像几万斤重的岩石一样,把我压得喘不过气。这时,一个同学向我走来,她说:“同学,没有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吗?”我点了点头。她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笑了笑,“同学,你明白了吗?”我明白了,失败和摧折是我们常有的,重要的是不放弃,相信自己,重拾希望,我会遇到下一个“村”。

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何常不是我心中所想。“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流逝得太快,我心中的诗和远方还没念完,转眼就到了刻毕业的时候了,我本以为我会非常乐观地迎接这一场盛大的毕业礼,但是我做不到。我放不下悉心教导我的老师,放不相伴三年的同学。放不下那个给我鼓励的同学。回首过往,忆起三年往事,泪水不禁在眼睛里打转。不敢相信的是,三年就快要这样过去了。老师安慰我们道:“同学们,我们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可以相见,现在的我们,要尽力冲制中考”。是的,我们要冲刺中考,在那个重点高中相聚。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知己仍在。

停笔后的年华,不再念住。我向往晨曦中的灿阳,望着它的桀骜不驯,心中满是欢喜。辞去过往的岁月后,未来可期的话语时常听起,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盘算着,斑驳壮阔的阳光里,念着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为话题篇2

七月,时值盛夏,碧蓝如水的天空偶有飞雁划过,我终于怀着满心希冀,站在了向往已久的土地上。北京是我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的城市,小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素养不够,等心智成熟一些了却又没有时间过来,现在我的到来算是应了那句“进京赶考儿去”吧。

夜幕轻下,华灯初上,我独自在前门大街上漫步。和预想的喧闹不同,这里的人群虽熙攘,但只是繁华,无关聒噪。偶有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声传来,却也只觉悦耳生动。顺着道儿走,不觉间已经邻近天安门,我调整了一下呼吸,放慢了步伐,徐徐前行。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年间更名为天安门。我是一个酷爱历史,钟爱古迹的人,站在天子脚下,面对已然伫立在身前的天安门,历史的碎片一幕幕涌现,我一瞬间热泪盈眶,心头更是无法言说的震撼。这是政治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民族的象征。

翌日,我来到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处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是明、清两朝的皇城。我们从午门进(因古代总说推出午门问斩,故我们只能从午门进从神武门出。)就到了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外朝,也就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庆典的场所。真是“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呐。我扶着护城河上的汉白玉栏杆缓步前行,用心感受着它的庄严与肃穆,指尖传来的凉意让我不禁痴想:几百年前,是否也有人缓带轻裘的款步走过这里呢?我几乎走遍了这里开放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走遍了曾无数次午夜梦回的紫禁城——这个满是“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牖”的地方。对于这里,我无疑是陌生的,对于紫禁城,又似乎有些熟悉感。这样绝妙不可言的情愫我把它称做情怀。远去的人儿啊,这里依旧青砖黛瓦,却不知故景是否依旧?

我的故乡是长沙——一座美丽繁华的山水洲城,对于故乡,我同样热爱,但她却让我彷徨,每天家里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更是让我无暇欣赏它的美。我惴惴不安,总想挣脱束缚,想要做一些有情怀的事情,想去寻找我生动的灵魂。后来我爬上了景山,这一切的彷徨与不安,在我眼神触及到故宫全景的一刹那烟消云散,我想这大概是伟大的历史沉淀赋予我的气定神闲吧。我享受这种令人心静的满足感。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我们的生活已经千难万险,那就更要勇敢地去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去体会那真正的平静。最后,我想用七堇年的一句话来结尾——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诗和远方为话题篇3

一落清居,一片幽林,一人一笔一书,人生不过如此。

春有花开,夏有蝉鸣,秋有清风,冬有枯叶。我眼中的诗与远方,是遇见。遇见一人;是戏观,戏观一生。

诗,不过是人间百态;远方,不过是行走在未来。

人间百态,人、事、物;人间百感,喜、丧、怒;人间百情,家、友、恋。我眼中的诗是“酒肉朱门臭,路有冻死骨。”的物态炎凉,却亦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勇气与信心。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特色;诗道,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美。诗,是美于意境,是“丑”于现实,是忧于社会,是兴于国家。反影我国古代社会的诗词歌赋,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百姓之悲;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个人忧愁。看出我国大好河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壮之巅。是“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温柔之乡……

行走未来,是展望明天,完成今天,回忆昨天。远方不远,路在脚下。未来又有何妨?是自己的路。远方是梦,未来是现在。你以前有想过今天的自己是怎样。过去的未来是现在,现在的未来将要来,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人生之旅已有了十几年的行程。

诗与远方在我眼中,是佛曰:美哉!我说:美妙。诗与远方是碰撞的情意,思维的火花,诗与远方又或是诗与当下。握住一支笔,翻开一本书,望着一片林,生在一幽居。生活不一定要繁杂、要财富五斗,它可以简单,朴素,美好。

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忧虑,去吸一吸新鲜空气,逐一逐田野,追一追春蝶,踏一踏清水,或这便是我眼中的诗与远方。

诗和远方为话题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一被提出就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成为无数人立志的目标。

可为什么要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呢?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不只有当下的动荡不安,去寻找诗和远方,发现生活的美好,才能使人生更富有意义,使生活不沦为“活着”。

当然,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有个重要的前提是“安身”。只有活着,才有好好生活的资本。怎样得以安身呢?我以为它不止步于苟全性命,它更要求我们有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身处茅草屋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况下依旧忧国忧民,即使难以安身也心系祖国。诚然,我们未处在从前那战火飞扬的时代,但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应该永存于心。

有了生存的资本,就应该去寻找生活的诗与远方了。生活的诗与远方让人能苦中作乐,让人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寻一方静谧的湖,将生活的苟且沉入湖底。只是寻找的旅途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枷锁,冲破禁锢的牢笼。

乐观造就着卓绝,勇敢成就非凡→←,这是人生中不变的真理。霍金说过“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在世人眼中,遭受了莫大不幸的霍金放宽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苟且,造就了他的卓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患有脑瘫却立志成为网络作家的刘晓琳,被渐冻症折磨却转而致力于绘画与慈善的汪玉婷,他们用乐观这把钥匙,打开常规的枷锁。而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困境中,勇敢是冲破牢笼的力量。平昌冬奥会上,滑雪选手伊丽莎白本是一名业余的滑雪爱好者,但她在面对难关与旁人的阻拦下勇敢前进,她的勇气成就了她的非凡。他们向我们证明,要乐观、勇敢,才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诗。

寻找远方,是无数人心之所向,但它要求我们放远眼光。代表着成功的马云说:“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放远眼光越来越成为必需,放远眼光,展望未来,才能看到生活的远方。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吧,不只为了活着,更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诗和远方篇5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诗是生活的纯质地。如果,恰巧这诗和远方是你的心之向往,何不背上双肩包,带上单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远方,有太多的希冀与幻想,有太多的迷茫和探索。或许,也是我永远到不了的地方。但在我的梦中,远方是这样的:蓝天和海风,陪我流浪;那微斜的夕阳,是美丽的衣裳;还有铺满星光的大地,是我儿时的秋千。也曾无数次对远方的日出日落、风雪晴朗作出过太多的假设。终然,并没有再次延伸,时光最后是否会停留我的足迹?!

《燃情岁月》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如果遵照他的内心去活着,他要么会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但无处不在的丛林法则又怎会让人随心所欲,大多数还是归于一种无奈的摇摆罢了。

而我宁愿去相信,让人热血沸腾的诗和远方,有时候只是理想主义者的说辞,更可能是空中楼阁。生活难免归于平淡、重复、枯燥,甚至压力。对于美妙的诗和远方,不过是拿来炫耀大众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苟且,只是这种苟且,你必须认真经历。这样,你才会逐渐领悟到真正的远方的魅力。

现如今,大多数年轻人涌入城市,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打拼,然后成家立业。生活在房贷、车贷以及工作升职压力的笼罩下,满分作文网根本无暇去思考诗和远方的情怀。更严重的是,现在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现象日趋严重,父母正值年老退休之际,做儿女的,你不把精力和业余时间花在对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上,哪有闲情逸致去触碰那些似是而非的烂漫。你的诗就是父母,你的远方就是父母的天伦之乐。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说的也许便是这个道理吧。

如此看来,你的诗,你的远方同样精彩,而且会更加厚重和深情!

人生路上,很少会有从一而终的同行者,能够遇到几个志趣相投的知己走完一段又一段旅程,任凭聚散离合,已属不易。更多时候,我们只是漠然擦肩。父母同样不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只有在或独行或相伴的每一次出发前,不要忘记体会他们的感受和心情,就是一次无憾的旅程!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不可以寂寞。当你在孤独的时候,读几本好书,户外爬爬山,抽空多回家看望一下父母,给予他们更多陪伴。这都是诗情画意中的美,这都是远方风景中的悟!

纵然,每一种生活的滋味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尝,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我们热爱生活的坚定信仰和饱满热情。且将诗酒趁年华,青春的风帆已扬起,而路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要心无旁骛地前行。

诗和远方,我们一直在花香中舞蹈,我们一直在时光里漫步,我们也一直在岁月中燃烧!

诗和远方篇6

荒凉的戈壁滩上烟尘滚滚,寸草不生,矗立在这里的只有孤单的电线杆和偏僻的厂房。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荒漠上升起滚滚浓烟,发动机试车再一次失败。这一声让多少研究人员痛心、无奈,多少天的辛苦奋斗再一次化为灰烬,也无怪无知的孩子认为他们是在造鞭炮。

然而,当他们想到自己做的是让中国卫星从无到有的工作,想到祖国的天边迫切地需要一抹东方红,眼前的困难也就成了浮云。痛苦,忍着;难过,憋着。无论累了倦了厌了烦了,工作都必须做下去。

在《我和我的父辈》这场电影中,孩子的爸爸和妈妈抛弃了对小家的爱只为了奉献祖国这个大家。因为他们知道“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

毛主席曾说:“我要上九天揽月。”电影中的父亲也说自己要上天写诗。正是一代代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中国才实现了上天写诗的航天梦想。1970年4月24日,伴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直入云霄,飞上太空,它的名字叫东方红。在我们的父辈身上,我读到的是光荣与梦想,挫折和哀伤。一代代中国人不畏惧死亡,不害怕挫折,不逃避困难,直面来自外国的挑战。

我的爷爷出生在抗美援朝的年代,青年时的他梦想着能参军。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历经艰险,死伤惨重,但是他们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反而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念,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束光,这束光是耀眼的东方红,这束光支撑着他们,保家卫国。他们用生命在天空中写诗,在他们满分作文网身上我们读懂了“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我曾翻出一张边角有些泛黄的照片,那是妈妈当年在黄河边照的。那时的她,风华正茂。而当我仔细端详着这张照片,却觉得光线是如此暗淡,呼啸的风掀起她的裙角,揉乱她的发梢。在她身后,一团团浓重的黑黄正张牙舞爪地铺染开来,让对岸的行人、建筑和树木通通消隐了颜色,一并暗淡的还有她青春靓丽的容颜……妈妈回想着,不禁感叹如雾霾般的昏黄确实曾经充塞了她的记忆。

然而,再看近几年的照片,目睹照片的瞬间,一切怅惘都释然:遥望长空高爽,红霞醉燃,几只飞鸟披着满身的金黄你呼我唤,不远处茂盛的白杨林里安着它们小小的家园。岸边一对老者缓步相携而来,步履中踏出满足与悠然。江面几只竹筏载着游客沿江游览,他们惊奇的目光、惊叹的神色穿透清冷的空气被一一镌刻。镜头正中,妈妈被眼前的一切深深感染,于是笑意粲然,幸福恰如河水在满幅画面中漾开、晕染……

几十年来,共产党为了这天蓝河清的美丽中国付出了多少?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平凡的生活,活得那样渺小。但正是繁荣昌盛的祖国,成为了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青春逢盛世,爱国正当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极幸生于华夏,必将坚守家国之心,不负厚望,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报以辉煌,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不只有现在的精彩,还有属于我们的诗和远方。

  • 下一篇: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500字(精选9篇)
    上一篇:赠汪伦 改写作文500字(精选11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