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1200字(精选8篇)

daniel 0 2024-04-11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默念着诗句,我发现,我心灵的世界中,不只有自由快乐、父母亲朋,还有你呀,诗词,中华诗词大会!

一米阳光探进窗帘,投下一地碎光影,很美很好。每次吃饭时,我都会观看手机上的“中华诗词大会”,自喻适至与!

诗词大会的舞台,容光焕发。上台选手与百人团的精彩表现让我激动不已,每次城门(百人团答题状况)都牵动着我的心。当讲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屏幕上红旗扬,现场响起胜利自豪的交响曲;讲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百人团选手前的方格映出一幅幅春日的优美景象;讲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温柔委婉的乐声响起,让我深深沉醉,浮想联翩。

第三季选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卖小哥--雷海为。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他上场了!他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但眼神中透露着自信和坚毅。他大步流星走来,灿烂地一笑,向大家挥了挥手,真是彬彬有礼、气质非凡!

他自豪地介绍:“我是一名外卖小哥,在杭州送外卖,这是我每天的工作!”“你觉得辛苦吗?”“辛苦肯定的,但我每次将外卖送到客人手里,他们都很支持我们,觉得我们辛苦了,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会倍感欣慰,工作也有了信心。”

“我在送外卖的路上会看诗词书,等外卖时也看。我每次去图书馆都会把喜欢的诗背下来,回家默写在纸上,有不清楚的再去翻找,一直这样!”听到这儿,我被深深震撼了。他虽其貌不扬,但他那种自信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诗词真的可以使人快乐。董卿总结道:“其实我们的幸福背后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无怨无悔,甘于奉献,海为就是这样的人!”掌声再次响起,董卿支持时镇定自若,气质脱俗,总结得十分到位!

受诗词大会的熏陶,我在家也会和父母玩飞花令:“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总能击败爸爸妈妈,而且能联想诗的意境,真好!

诗词大会让我领会到诗和远方,更让我学到了很多!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2

几千年的文化长廊,诗人一袭长发,白衣胜雪,他们随手撒下一地的花儿,一转眼,却瞬间成为传奇的颂歌,名垂青史。——题记

一青梅易安

只是娇媚,只是婉约。草青色的心事,一如草青色的她,眼底流转着少女的柔情与羞涩。虚渺的眼神,停留在春日的青梅,而粉色的心情,却遗留在——无意间的对视。

只是悲伤,只有婉歌。青铜镜里映照她依旧年轻却不再神采飞扬的脸庞。只有那对勾魂的双眼,似乎还有从远方传来的浓浓的思念,易安……易安……

二乱世太白

当初,怀着青年的一腔热情与抱负来到这里;现在,却只是在酒池肉林中“悲吟”。当初,在奇山异水间漂泊流浪;现在,却只能在战火纷飞中四处奔走。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只是,既然已怀有自己的梦想,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悲伤,只有在地下埋葬,而现在,国家才是归属。什么时候,倒下了,一定要回来,和你一起,被埋葬吧……

三茅屋子瞻

世态炎凉。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是厌倦了,才会回到这里。秋天的风呼号,天色暗淡。要如何,才能归隐得更舒心一些。外面是战乱,此处是悲凉,到底何处才是真正的安身之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世间的痛苦,只由一个人承担就够了。大风呼啸,人心是取暖的法宝。

后记: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精髓。它展现的是一个别样的世界,里面充满人类所拥有的各种丰富的情感。你听,易安在低唱,太白在长笑,子瞻在沉默,汇聚成一曲华丽的篇章。你看,他们,在向我们走来……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3

语云:“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人活着就是受累的,处处顺心事事安,还要这人生有何趣味。然而,偶尔波澜壮阔一番却又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范围。于是,便产生了所谓“苟且”之说法。说到底,不过是那些生活的懦夫为了掩饰自己的渺小所寻找的借口罢了。自然而然,顺其说法,我们讲,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人总在经过之后才会惋惜,感慨人心不古,抱怨世道险恶,也正因有此种.种体会,才能发现诗和远方。此时此刻的他们,或许不若王勃一句“槛外长江空自流”般才华横溢,但他们有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触,他们拥有着一颗“诗心”,不像方仲永那般与生俱来,他们所拥有的是历经世事之后的开阔与坦然。

每个人的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人们心中的这片圣地封闭了起来,让人们变得日渐迟钝,为了名誉和地位而勾心斗角,为了权力与利益而蝇营狗苟。我们忘记了生活中还有诗歌的存在,但在我们心中,诗歌的圣地永远不会消失,它在等待着属于它的春天。于是,在人们开悟的瞬间,内心的诗,便如花树遇春风一般,瞬间开放。

诗与远方,自然,远方,亦为人生之追求。而远方在何处,或许没有人能够回答,也许就在迈出下一步的土地,或许,还在人迹罕至的天涯海角。但因自己的心之所向,固然长路漫漫,却仍历经世之芳华。一念至此,思及远方,不觉莞尔。

许是因为许多人苦苦寻觅而无所结果,有人不免感慨: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所谓远方,不过内心深处的彼岸,或许有人遍迹各地也未曾找到,却依然未曾冷却他对生活的追求。原来,这一切不过一念之差,陶潜所谓“心远地自偏”即是此意吧。

有时,到达远方之后,却又经历了彼时的苟且,种.种压迫下,再度起航,重寻远方。或许,也是在这一次次的追寻之中,人生的价值,才得以体现。最为奇妙不过便是,有时再次寻到的远方,竟是当初的起点。这时,或许能让人有更多的感悟吧。

生活,并不是所谓为其生计而活,不过是屈服于现实的懦弱罢了。要为活着而生,我们追寻,有时穷极一生而不果,而我们,仍然在追寻。

许是红尘喧嚣,谓其“苟且”,倏然觉之,盖存诗共远方。自此,红尘万丈不沾襟,只目眺远方,且听风吟。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4

或许是因为老爸老妈给我取了个这么富有诗意和色彩的名字吧!我热爱写作,崇拜那些用手中的笔书写精彩人生的作家。虽然我写作之路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顺畅,但正因如此,我与写作慢慢建立起了一种缘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美好的情丝。

写作,它曾经犹如大漠虚幻的落日,让我可望而不可及,它犹如大海中肆意翻腾的波涛,使我心生惶恐,而如今,它却像一艘小小的红帆船,载我驶向心灵的港湾。

白头搔更短,浑玉不胜簪

那挑灯夜战的一幕幕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可见,仿佛是昨天的场景。眼前出现飞舞的纸团,耳中响起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的沙沙声和无休止的抱怨。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而纸面上却没有留下任何语句。在寂静的夜里,只有我一人仍在奋笔急书。我无法放下对文学情有独钟的情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稀稀啦啦的小雨唤醒大地,仿佛我也被这贵如油的春雨唤醒。在这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生机的颜色,从远方飘来的橄榄树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这粒迷惘的种子在它的指引下终于冲破土层的禁涸,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沉舟侧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切无奈何都会过去,新生的事物会取而代之,就让以前的梦想会随风逝去一样,留下我一颗对写作充满激情的心。人论美不离心,文论好不离情。在我对写作逐渐了解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是感受最深的,如果没有真情作为文章的灵魂,那么再华丽的语言也只不过是虚有其表。因为好的作品来自于真实与真诚。

曾记得那火红的五月带给我的震撼,奋笔急书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忠贞,曾记得那真情的流露带给我的温暖,静心回忆中体会感恩之旅的可贵;曾记得那突如其来的地震带给我的悲伤,焦虑不安中寄去真诚的祈祷。

我喜欢写作,它让我心中所思化为现实,它将感人瞬间永久保存,它为心灵建起了通向世界的桥梁,我为它的真诚而称赞,我为它的美丽而倾倒,我为它的一切而疯狂。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5

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一味地空想,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一味沉浸在自己所构造的象牙塔中,何时才会到达彼岸?物质的梦丰富多彩,可精神却贫瘠地可怜,这便是庸俗了。知是行之始,知是行子之成。不付诸行动怎会有知识。

曹文轩曾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们只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从未凝视过那大河,就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深入诗人的内心,反过来看,你还不如那些书不一定看的比你多但亲近大自然的人看的更透彻,更能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心情。静看世人,生性如此烦躁,言语如此粗俗,思想如此庸俗。皆为利为来,又逐利而去。表面上,他们跟紧社会潮流,穿名牌,戴名牌,用名牌,吃名牌……..他们随波逐流,一直认为自己处在“最前列”。他们从未停下来,思考过真正的人生,体味过生命的真谛,清算过时间的短暂。他们觉得人生的目的就是盲目地奋斗着,去争取更多的物质来装饰自己的外表,使更多人羡慕嫉妒,也“不甘落后”直接卷入了社会的乱流,漂到不知何处,任凭岁月流逝。到最后或许搏得财富,但自己的一生也赔在当中,自己却后悔莫及了。装的再高尚,再美好,可依旧掩饰不了那肮脏、虚伪的灵魂。

所以,请尽力去让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做个不庸俗虚伪无知的人,探寻我们的本质。只为那份本心,与不物质,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美好,哪怕只是一点点。不过我相信,星火可燎原。物质生活,定是必不可少,但真正使人充实的却并不是它们。

试想,一个人若没有精神世界,即使他地位显赫、家财万贯,但当肤浅流于表面、庸俗显于人前时,将会是怎样尴尬的场面;夜深人静时,他将如何告慰自己空白的心灵?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读书,是为了国家指崛起;明代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为了读书,家境平寒的他,在大冷天,向他人借书,抄写,冬天飞雪弥漫,墨水结冰,依旧坚持,不攀比,不羡慕他人,把读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废寝忘食。美国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她的慈善事业风生水起,她对人生的思考告诉她:我应该去帮助这个世界。”这为她赢得的不仅是众人的尊重与爱戴,更是自己心灵的充实与满足,这样的她,会拘泥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吗?自然不会。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遇到各种无奈和困难,不得已苟且屈从,可是你抬头看看还有诗和远方。诗不只仅仅是一句词藻华丽的诗句,有方也不是指前方的公交车站。你方可以是只一个目标。

一个人一口美食,一个去不了的地方,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我这一美好的向往去推动了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是成长道路上的砥砺,积极的人生如此。但正是因为眼前的苟且,有的人便选择向生活,甚至是生命妥协屈服。他们终日忙碌,只着眼于现在,便失去对生活的向往。电影《无问西东》中所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盲目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盲目似乎代表着没有虚度光阴,让人感受到踏实,可是盲目的忙碌却是自欺欺人,他不是真正的充实,而是缺乏“活着的真实感。

无论我们在任何时候在拥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古语有言“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日。不知小流无以成江河”要脚踏实地,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和抱负。踏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向远方。我们依旧热爱的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的斗士。在我们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一九软生活婆娑大梦日日黄梁,若真的喜欢,那我们别拒绝遗憾。最近读过一本书,书里说主人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见了月亮。是啊,在生命中,有的人见尘埃,有的人见星辰,而主人公,就是那种终其一生去追逐星辰的人。

希望大家在弯腰拾起六便士的同时。还能抬头看看星空,那里有一轮皎洁的月亮,始终照亮着你前行。诗和远方,需要多花些心思才能到达。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6

新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档档节目都获得好口碑。这是荧屏之化的一次拔乱反正,是对人心深处那个“纯真年代”的回归,它让我们看到了浮躁社会的希望和出路,这就是用传统文化救治人心,用文化的“真善美”重铸国民的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之火,印证了高晓松歌词中的那句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或许有人要问,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读那些古董?不得不说,这些年来我们总是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只懂追求实用,心灵渐渐空虚,审美日趋低俗,早已忘了如何诗意地生活。审美是一生的大事,人生不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还须诗和远方。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也可以借古诗词来陶冶一下情操,洗涤一下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也正是其火的根本原因。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精神支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琴棋书画到,《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是我们华夏五千年的骄傲,中华古典诗词博大浩瀚,深邃旷达,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宝库。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灿烂的前天,也有过近代屈辱的昨天,在今天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古典诗词中的雄心壮志,豪情万丈,可以激励我们斗志昂扬,再创辉煌。

现代生活离古典诗词很遥远,当今是网络时代,聊QQ,玩微信,刷微博,点赞朋友圈似乎成了生活的主题,网络也被各类搞笑,滑稽,低俗,作秀旳视频所充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诗词大会》能火,正说明了中国人的诗心词意,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然,再热赞《中国诗词大会》的同时,我们还须指出,古诗词的打开方式不应当止于背诵。仅有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停留于“知道主义”,那是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的。对诗词大会最好的态度,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场大会,看完热闹也就散了。事实上,比起背诵,日常的吟唱,体悟更为重要。

高晓松说得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要创造诗意的生活,不妨从阅读古诗词开始,实在没时间,哪怕偶尔翻翻,体悟一下古诗词之美,也是极好的。

中华诗词,国之重器也!我们要享用与传承并举,让它助我们在长征路上青春焕发,诗意盎然!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7

第一次喜欢上诗,是一年级,妈妈要求我背诗的那个午后。虽是不得已地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还是喜欢上了那首名为《敕勒川》的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每每读完这首诗,心潮澎湃。长短不一的诗句总让我感觉到一种狂放的美感。像是置身天地间,观太阳喷薄而出,鹰桀骜地在玫瑰金的天空飞翔。金色的阳光在每一滴草尖的露水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芒,微风轻拂,草微弯,洁白的羊群随风若隐若现。草原在召唤着我,对草原的憧憬把我小小的心空撑得很大很大。

此后,生活有时会百无聊赖。幸好,有诗带我去远方。

冬天冷得发抖的时候,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就有甜甜的暖意。考前总是很紧张地背书再背书,成绩出来后又很幼稚地产生“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气。细雨如丝的日子,有时就在家里发发呆,一个潮湿的句子不经意间漫上心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想象九百多年前那个少年在漠漠清寒中登上小楼,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晓阴中的无赖。这无赖,竟也可以如此深婉、轻盈,梦幻一般。

生活并非总是风平浪静或者和颜悦色,有时很狰狞。幸好,有诗来抚慰我的心。

总是听不得别人吵架,也很害怕听到。躲在自己卧室里静静听各种声响絮乱繁杂地尖锐响起,有些麻木,又有些想哭。随手翻开唐诗三百首,竟觉得它厚实得有些温度。正巧就翻到李白那一首《行路难》。我读下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低声念着,立刻感到了一阵深深的共鸣:人生,有多少无奈啊!然而,看到了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愣了一下,旋即笑了。是啊,李白何时会感伤到最后?这才是真正的李白啊!我仿佛看见李白白衣飘飘,傲然地踏出困境迎接朝阳的那一刻。咬了咬嘴唇,生生憋回了泪。又念上几遍,呼吸渐渐平稳,心,又鼓起了风帆。扬了扬嘴角,又抱紧了手中的诗,踏上了那拥有万千风景的远方……

生活更多的是庸常、烦琐,有时甚至是压抑和困境。这时,沏杯茶,读一读诗吧!静读一首诗,你将会看到那瑰丽的远方。

诗和远方的话题作文篇8

古诗中的风景是非常美丽的,跟古代的一模一样。可是,时过境迁,古代的风景早已离我们远去,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古诗中欣赏古代的风景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写出了人民虽然因春天的洋洋暖意而变得慵懒多睡,外面的世界却异彩纷呈,处处莺歌燕舞,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出了作者回想昨夜那一场风雨,该有多少春花从枝头坠落啊!而今天下午晴朗,鸟啼此起彼伏,大自然的一切又充满活力,显示着春天巨大的魅力,以及万物强大的生命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可以看出青海湖上密布的战争阴云,使银妆素裹的雪山也暗淡无光,跨过雪山,河西走廊上耸立着一座孤城,从孤城上可以眺望军事要塞——玉门关。

“不破楼兰终不还”,真的是铿锵有力,气壮山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中可以看到咸阳古道上,晨雨湿尘,柳色清新,离别的悲伤气氛载满了古道。

“千里黄云白日熏,此风吹雁雪纷纷。”诗人用千里黄云,昏黄的日光,北风吹雁,飞扬的大雪,描写出了友人董大将去的是一个辽阔而萧索的远方,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悲怆的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堂处柳丝一片翠绿,柳梢上黄鹂欢快啼鸣,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

瞧,多美的景色啊!如果人们不乱砍树木,不乱杀动物,不污染河水,那么,我们的地球还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怀恋古代的自然,想象着那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树一禽一兽,羡慕古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我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感谢古诗给我们送来了美丽风景。

  • 下一篇:读书故事作文600字(精选5篇)
    上一篇:诗歌作文300字(整理5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