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作文例子推荐(6篇)

daniel 0 2024-05-01

知足常乐例子篇1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一万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又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又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风波,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燊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老师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主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剧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却毫不掩饰地说:“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呀、斤斤计较呀,患得患失呀……统统都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知足常乐的事例篇2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说:“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这段话概括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根据音乐的这种规律,音乐欣赏便成为把人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欣赏成为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内容。音乐欣赏将对学生起到“益智、审美、移情、益身心”的作用。因此,能够上专题音乐欣赏课是对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一项最起码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呢?

要想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应解决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

首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十分重要。教师要反复聆听音乐录音,阅读参考书及书面资料,确定该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编写乐曲解说词等。“备学生”也是很关键的。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音乐基础、兴趣爱好等各种条件,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记得我上《京剧行当》这节欣赏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就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京剧剧照和脸谱图片,制作了生动活泼的动画,利用大屏幕播放名家名段。学生虽然对京剧不太熟悉,但也都学习得津津有味。要上课,可千万别忘了“备自己”。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信息。尤其是当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音乐教师就必须去查资料、去学习、去研究,甚至到一些从未涉足的领域去探索。例如,法国一位多年从事美声声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为了满足一个学生对爵士音乐的极大好奇与热情,竟然从头学起了爵士歌曲,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现代爵士音乐欣赏及演唱课。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上好一堂专题音乐欣赏课,需要在专业知识上尽可能的渊博,在专业技巧上尽可能的精益求精。另外,为了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还需要与校方管理人员充分地沟通,确定教学时间,准备好教学场地、教学用具等。

二、课中,即教学过程

在课前几分钟内,学生陆续来到音乐教室。这时候,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准备好,一方面播放优美、欢快的乐曲,使学生感到音乐教室的温馨、舒适与愉悦。上课铃响了,教师关掉音乐,站到教室前面,对学生说:“同学们好,让我们上课吧。”这种问候和开篇,完全可以换成一种有趣的“游戏”,你可以用英语来打招呼:Hello,everyone.Welcometoourmusicclass.Ihopeyouareveryhappyhere.学生一般都会回答:Thankyou!于是一堂专题音乐欣赏课就拉开了帷幕。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或图片打到导入部分。这部分可以是迷人的风景或画面,也可以是精辟的名言或故事。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杭州吗?”一定有学生说知道,然后我说:“古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景色天下闻名,美丽迷人。”这时,我将图片展示给学生,是一幅江南美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千百年来,不知涌现了多少迷人的传说和故事。”大屏幕上出现越剧《梁祝》的画面片断。“相传,那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蝴蝶的爱情故事。封建时代,员外祝公远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中途与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二人同窗共读,相伴三载。祝公远促女回家,在十八里送别的途中,英台托言为妹做媒,向山伯自许终身。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至祝家求婚,谁知祝公远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山伯楼台相会,肝肠寸断。山伯回家后悲愤成疾而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径山伯坟墓,英台坟前哭祭,突然天昏地暗,风雨大作,一声巨响,坟丘裂为两半,英台越入穴中,霎时风停雨住,英台、山伯双双化做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学生此时仍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意犹未尽,我话题一转:“那么,今天我们就欣赏根据民间故事《梁祝》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吧。”

教学主体。这部分内容,如知识点、结构等,最好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以方便展示,尽量节约时间。根据不同的音乐,采用不同的欣赏方法。例如,我在上《梁祝》这堂欣赏课时,采用的是启发诱导法。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大家都说她俩长得很像,性格脾气也很相似,她俩也形影不离,是一对公认的好朋友。正巧那天我见到她俩又穿着同样的外套。当听完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一段后,我同时请这对好朋友回答问题。我对第一个说:“为什么同样的旋律,要用温柔的小提琴和深沉的大提琴轮流演奏呢?”又转向第二个说:“为什么大、小提琴要演奏同样的主题呢?”第一个学生说:“大提琴深沉,像梁山伯,小提琴温柔,像祝英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一定十分投缘。”第二个学生回答到:“梁祝投缘,有着共同的思想,情投意合,自然就会同唱一首歌了。”我马上亮出课件,说:“大小提琴以同样的旋律对答,就像梁祝在娓娓交谈,表现了梁祝二人真挚淳朴的感情。”又比如,欣赏《祖国颂》时,我采用了划分结构法。《祖国颂》是一首单乐章的颂歌,作于1957年,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景色。全曲分ABA三部分。图示如下:

A+

B

+

A

(a+b+c)(单乐段分节歌)(省略再现)

在学习本曲时,我先提醒学生注意本曲的结构。根据课本提示,学生大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全曲的整体结构,而有许多学生对A部分的(a+b+c)很不理解。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把书翻到课本的谱例,分析说:“大家看一看,作品的开始部分是由哪几个声部演唱的呢?学生都说是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来演唱的,开头是四个押韵的乐句。我又问:“朗诵是由什么来衬托的呢?”学生说:“是以女声为主的感叹词‘啊’亲切地衬托的,与前四句的表情术语‘广阔的’不同。我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豪迈的朗诵词一下子就点出了主题。大家看一看朗诵后的节拍和表情要求与前面一致吗?”学生说:“4/4拍变成了2/4拍,‘亲切地’变成了‘跳跃地’。我于是说:“我们重新再欣赏一遍A部分。听到小a部分结束的同学请立刻举手。”音乐响了起来,当四句韵文到了尾声,学生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之后是小b和小c的结束点,情况也同样令人满意。因此,我总结出结构欣赏法是音乐欣赏课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查找结构的同时,也使学生集中精力聆听了音乐,学习了曲式知识,增进了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此法,需要将谱例准备好。

还有情感欣赏法。记得有一次,我领学生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由于第一次到那个班上课,我对学生的状况不很了解。按照常规,教师必须要解释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于是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合唱《小白菜》。《小白菜》讲述的是旧社会一个没了亲娘的小女孩,名叫小白菜,受到后母的虐待,想念亲娘的故事。表现了小白菜孤苦伶仃,盼望亲娘快快回来,过上好日子的思想感情。乐曲采用河北地区民众哭坟的曲调,多用下行的旋律,缓慢悠长,感人至深。”之后,我还形象地表演了一段“哭坟”。这时候,学生见到我的表演很觉新鲜,仍然掩面而笑。听了几遍音乐录音,学生都似乎若有所思了。他们都说:“小白菜真可怜。”于是,我开始教学生唱主旋律,边唱边进行分析。当巩固歌曲的时候,大家唱得是那样投入。忽然,我们听到了哭泣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瘦小的女生。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她的身上。“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想。时间好像突然凝固了,我一时想不起来如何应对这突然的状况。忽然,她的同桌结结巴巴地说:“她,她,她妈刚没。”虽然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清了。小女孩一下子由哽咽变成了痛哭。班里一些爱哭的女生,顿时都忍不住落下泪来,哭出了声。很快下课铃敲响了,我走出教室,觉得眼睛已被泪水打湿,学生对《小白菜》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我想下次上这类课一定要先摸清班里学生的相关情况,在运用情感欣赏法时要注意一定的分寸。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教师往往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例如,根据音乐讲故事、作词、画画、跳舞、朗诵等。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多表扬、多鼓励,并指出不足。一般情况下,这个环节多采用语言来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出一些新花样来。例如:我上《京剧行当》一课时,为了检查学习效果,曾经用电脑的视频存储功能制作了一段声像辨析题,让学生临时组成“小生队”和“花旦队”竞相回答。根据抢答结果,为他们颁发了奖品:两个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的脸谱。课堂内容结束了,学生欢呼雀跃,这岂不是一次成功的欣赏课?

三、课后

教师应解答学生各种问题,根据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提供借鉴。记得一次音乐欣赏课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每次上课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决定欣赏内容,有时所选的曲子学生感到很陌生,不能深刻体会到乐曲的美。于是,我想到了铺垫法。大纲要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就先教唱《欢乐颂》,提到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将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我又安排了清新典雅的《月光曲》,配上生动的动画。学生开始关注、追问贝多芬的事。于是我说贝多芬有很多作品,都非常棒,包括《致爱丽丝》、《英雄》、《命运》等。尤其是《命运》老师最喜欢了。学生马上说:“咱们快听听《命运》,好不好?在学生强烈要求下,我们欣赏了《命运》,我也顺利完成了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总之,要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必须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有趣,教学过程紧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它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行文至此,祝愿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够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祝愿音乐课教学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知足者常乐作文例子篇3

常听有人说,彼岸花美,殊不知彼岸再美,也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境界。彼岸之于此岸,从没有绝对之说,正如此岸之人又怎知彼岸的人们不在驻足远眺此岸之景,对此岸花暗生艳羡之情呢?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是自己曾经几多犹豫后坚定地选择的,既然已踏上了征途,管它是水泥路、沥青路,还是阡陌小道、泥泞之途,都必有一番独特的风景。在我看来,彼岸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永不比此岸的脚踏实地。如果有一天能在一片高地上蓦然回首,定会发现一路行来,自己早已满载而归:眼角是从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上滑落的露珠,唇上闪烁的是凝聚了太阳温暖的微笑,而身边缭绕的芬芳是一片淡蓝色花海送我的礼物。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被艳羡的理由,自己的好,别人羡慕不来,嫉妒不去,何必比这比那,没有由来的在自己心里打下怨结,“使我不得开心颜”;再看耶鲁大学校训:“要无条件自信。”自己的优势或在此,或在彼,我们应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静夜赏月,品一杯香茗,坐在院中老树下的藤椅上,缓缓摇一把芭蕉扇的时光亦不比待在空调房间差;想那苏子泛舟赤壁之上,同行友人感喟世事浮沉不过云烟,生前身后名只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一身干净来,一身干净去。东坡不以为然,捋胡笑曰,看着月光皎洁,碧波荡漾,蝉鸣阵阵,微风习习……自然所赐之多,又怎可用语言来形容呢?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多矣。

有梦固然是件好事,只怕沉溺于梦境的美好而忘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勇往直前,了解自己,珍惜自己,不贪不痴,不羡不妒,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作文例子篇4

俗话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人生有太多的舍不得,但人心的贪欲是个无底洞,成天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无法尽情享受美妙人生,汲汲营营,那生活会非常紧张、痛苦、度日如年。所以要有“舍”才会有“得”,舍去烦恼得到更多的轻松自在,去芜存菁,生活才会过得更加自在、快乐、精采!

喜欢在球场上厮杀的我,考试前总是忍不住到球场上尽情的挥洒汗水,尽情的在球场上驰骋,但换来的结果就是一张张有如烫手山芋、叫我自己看得怵目惊心、惨不忍睹的考卷,以及爸妈“河东狮吼”般的责难。在以往的经验中,我体悟到考试前如果临时抱佛脚是不会获得好成绩的,只有平时养精蓄锐,才能在考试时一鸣惊人!

人的欲望是个永无止尽的无底洞,我们有时不能自我矜持,每每受欲望所纠缠、綑绑,最后跌入万丈深渊而无法自拔。或许,我们应该舍弃某些东西,以豁达的心坦然接受,就让事情随风而去,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舍去一些心爱的人事物,却能得到更多的惊喜,这不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吗?卖菜的陈树菊奶奶,“舍”弃了她平日辛苦卖菜的钱,使千千万万个学子可以有更好的就学机会,她也获“得”了更多的回馈,她的“舍与得”,不就是我们最好的示範吗?

古人告诉我们:“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如果人们不锱铢必较,不贪得无厌,真正实践“舍与得”,把烦恼、悲伤、妄想都舍弃了,把快乐、知识和财富都分享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过得更加轻松自在,也更加充实、美满!

知足者常乐作文例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但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的境况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啊!比如,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玩也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很多乐趣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而他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苏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乐乐。那人又问他:先生,住七楼又有哪些好处呢?苏格拉底说:“好处多着呢!比如说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知足者常乐作文例子篇6

老人们总喜欢说一句话,知足者常乐,实际啊,这句话倒是很有意义,是啊,知足者常乐!人生在世,屈指数不过几十年光景,这几十年,有得有失,有恩有仇,但是,如果我们以仇恨的心面对别人,到头来,只是害了自己,使自己结识了更多仇人,让自己变得心胸狭隘,毕竟,生活是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相反,如果学会满足,对自己周围的人都和蔼些,宽容待人,宽容处事,生活岂不会变得绚丽多彩,拥有更多美好?所以,有时候细细品味,知足者常乐到也是句很经典的话,人,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让自己更加豁达,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毕竟,人学的豁达一些会更舒适不是吗?

工作时难免会看见有人抱怨自己的收入,这时候,为什么不想想还有很多人没有收入,靠低保要饭为生;生活中难免会看见有人气愤与自己的家人,这时候,为什么不想想还有很多人渴望家人的温暖而他们已不在;家庭里难免会看家有人羡慕别人的生活,这时候,怎么不想想别人家凤光的生活也可能不适合你,或许还有人在羡慕你的安逸。

因为不如别人而变得小肚鸡肠,羡慕一点点转换为妒嫉,变得邪恶,而实际上,最后才知道别人的生活也很累,中国还有句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是说这个的吧!

或许你曾羡慕别人比你俊俏,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学习,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幸福。

或许你曾羡慕别人比你优秀,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品德,可能是性格,可能是为人处事。

或许你曾羡慕别人比你富裕,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相貌,可能是学业,可能是能力。

只有消极的人,总往坏方面想的人才会小心眼的嫉妒,换个角度,生活又是一番美好,那时候想想这句古话“知足者常乐”。

  • 下一篇: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3篇)
    上一篇:变形计作文(整理28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