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映初心作文(4篇)
“绿水青山映初心”话题征文2000字篇1
喜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作为一名曾经长期在安吉余村“两委”班子工作的基层干部,为此尤为兴奋,感慨良多。
2005年8月15日,__同志来我们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个科学理念,如今已深植于百姓之心。18年来,指引着我们前行,从“浙”里出发,走向世界。
18年前,我作为余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幸参与和见证了__同志来余村调研的全过程,聆听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首次提出,回忆往事感到无比幸福。
对于“生态”的认识,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的余村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余村人艰难寻路
早在20世纪90年代,余村“矿产经济”正红火的时候,也是余村付出环境与安全代价最揪心的时段。余村人居安思危,也在渴望新的路子。当时余村的党员群众大胆探寻生态经济,建起了湖州市第一家由村级集体开办的旅游项目“龙庆园”旅游景区,成立了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天荒坪龙庆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可谓魄力不凡。
但同时,身处石灰岩矿、水泥厂以及周边化工厂、大理石加工厂等高污染厂矿企业包围下的余村,纵有“匹夫之勇”,却始终难以应对环境污染之困。可谓“有干劲没环境,有思路没活路”。经过几年艰难维持,余村人最终还是回到了老路,继续开矿采石……
2003年,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在浙江省“生态省”和“生态立县”政策的指引下,在“千万工程”的有力推动下,余村人“壮士断腕”,“以时间换空间”,终于下定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
用了三年时间,余村关停了村里所有的矿山和水泥厂;并精心布局“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三区村域规划。
此时,村集体经济已经跌入低谷,百姓收入急剧下降,转型中的余村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切肤之痛”,村两委班子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8·15:余村人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
2005年8月15日是余村人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就在这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__同志来安吉余村调研“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此改变了余村的命运,也为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时作为村两委班子里的“文化人”,我有幸参与了材料撰写、布置、接待安排等准备工作。当时我们整理了余村三年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前后对比的系列照片,以“发展中的余村”为主题,展示在村委门口;更新了余村的村务公开栏;确定了走访的农户、布置了会议室。
当时向__同志汇报的内容是《以“民主法治村”为抓手,建设和谐、优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把村里的想法和做法,非常详尽地写进了给他的书面材料里。在这份材料里,我们汇报了余村按照浙江省委“八八战略”的要求,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抓手,以“公推直选”选举村干部、以“四民主两公开”监督管理村务财务以及通过“三个步骤一个结合”的民主决策办法,关停了三个石矿和一个水泥厂的过程。会议过程中,__同志还分别听取了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的汇报。
原本计划20分钟的村级汇报,变成了将近2个小时的座谈会。
__同志对余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称赞余村民主决策关停矿山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并告诫我们“不要再走老路”,同时为了鼓励余村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这天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在即将离开余村时,__同志主动邀请村干部合影。我们知道,这是他在给我们鼓劲,让我们非常感动。那些场景和细节至今都在我们记忆深处,终生难忘。
久盼的愿望终于实现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想法,要把8·15作为生态日特别纪念。为此,2019年1月30日,我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身份第一次向省人大提交了“湖8号”《关于设立浙江省“8·15”生态文明日的建议》的代表议案,并得到了10名代表的共同呼应。省人大对此非常重视,于1月31日分办给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落实。省生态环境厅于2019年6月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湖8号建议的答复》予以专题回复。
这次全国人大将8·15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呈现了更广泛的人民意志,也是人大代表反映民意接续履职的体现,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必将进一步彰显8·15这个极具意义日子的重大影响力。
将8·15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对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都将发挥起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浙江湖州安吉,时代赋予我们更大的使命担当,在争当模范生、样板地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机遇更是挑战,责任更重,任务更艰。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生态环境保护得更美,把生态经济建设得更好。更加广泛深入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讲好余村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为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不断走深走实发挥自己的一份热能。
“绿水青山映初心”话题征文1000字篇2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答好“自然篇”携手共绘美丽中国图卷,我们时刻行动着。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保护自然,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落地生根、掷地有声。我们从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湿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生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后劲、积蓄潜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自然如同保护眼睛般,就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现给人类积淀的瑰宝,是要我们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讲好保护自然中国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确保环保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从身边人、身旁物、小事点滴中留住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绿水青山映初心”话题征文1000字篇3
谈及代表东方韵味的“中国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我国传统色彩中“出镜率”较高的赤色、竹青、绛紫……当这些色彩在水墨画中层层组合、晕染铺陈开来,世人都会为之啧啧赞叹、惊艳不已:中国色,可以这般,美出境界、美得不可方物。
要让“中国色”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其恢弘大气、嫣然绝美的“风姿”,生态环境是其最佳的展示“画卷”。世界环境日的如约而至让人们对生态环境这一话题进行再次审视和反思,当以怎样的色彩来勾勒和呈现出生态美最本真的“中国色”,让子孙后代都能记得住那最靓丽动人的颜色,都能与美丽家园相伴永远。
厚植“中国绿”,勾勒出生态美最深层的“底色”。在中国传统色谱的2www.huzhidao.com2个主色调中,和绿色有关的竹青、艾绿等颜色就占到了四分之一,为中国画带来了一股清新盎然、生机勃勃的绿色风。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青山、绿水、草湖、田野等绿色“根据地”也是“出镜率”最高的。绿色是大自然最深层的底色,同时也代表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今,让荒山披绿、植被茂密等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也让不少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既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又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通过采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的生态环保举措,在中华大地播撒绿色的“种子”,真正还原和勾勒出生态美最深层的“底色”。
遍栽“中国红”,呈现出生态美最活力的“韵味”。天子朱批、贵胄朱门,宫闱红墙连天阙,古往今来,以赤色、朱砂、胭脂等为代表的“中国红”一直都是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的颜色。而在以丹青水墨为代表的水墨画中,倘若能有一抹“中国红”作为装饰,亦会有“点睛”的妙处,让画面的整体色调顿时变得活泼生动起来。而对于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在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同时,亦可懂得借鉴时下新理念、新举措、新方式,以“点睛之笔”的“中国红”来助力,为早日到达理想的远方提效赋能。譬如,通过采取跨省结对开展扶贫协作项目的方式,实现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通过开启“党支部+地方龙头企业+贫困户”的“链式模式”,让脱贫致富迈上“跨车道”;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建立现代示范生态园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源源不断地为人们创造收益、带来财富,也让魅力“中国红”成为致富路上活力“满格”的“神来之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一种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要绘就生态美之“中国色”,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理想信念,共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进而绘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美生态版图。
绿水青山映初心议论文900字篇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一国之生态文明,正好比建设一家之小屋。房屋建设离不开地基、柱梁与砖石,这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惠民利民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之“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造再高的大楼都要把基础打牢。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是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的千秋大计正牵系于一山一水之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则是我们党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当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创造更优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与青山绿水两不负。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之“柱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柱梁对房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正如绿色发展理念之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生态文化源远流长,环境保护思想自古有之。从“山林茂而禽兽归”,到“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再到现如今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算生态长远账,将良好生态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引资引才的“金字招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环保主体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之“砖石”。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哪来广厦千万间的恢宏?美丽中国是14亿同胞的共同家园,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暴露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回避,每一个环保主体都应当主动自觉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发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主体责任担当,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嘱托,坚定“舍我其谁”的态度,坚持从点滴入手,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