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科学实验作文(整理15篇)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
在流行病期间,我母亲让我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的Stem课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探索潜艇。
开课时,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向我介绍了潜艇的组成部分,即潜望镜、机舱和发电厂。然后,老师让我准备一盆水,我很好奇,准备一盆水做什么?然后,老师让我准备两瓶。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是空的。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把空瓶子放进水里,但瓶子固执地浮在水面上,好像在玩漂流游戏。装满水的瓶子沉到了底部。我很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当我感到困惑时,老师笑着说:“这和浮力和重力有关。当水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上。当水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会下沉。”这是潜艇赖以生存的原则。
接下来,是制造潜艇的时候了。我要一个空瓶子装满水。然后他把一个带螺旋蜗牛的小塑料管扔进瓶子里。正如老师所说,它被称为“水母”。如果我使劲挤压瓶子,水母就会装满水,水母就会沉下去。我放手,水母就会流出水面,水母就会浮到水面。这只“水母”是潜水艇。老师解释说:“当潜艇的油箱装满水时,潜艇就会沉没。你给油箱充气,水被挤出,油箱变轻,潜艇就上来了。“哦,然后我意识到,潜艇就是这样工作的。
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啊!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必须努力学习!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2
这几节科学课,我们做了个科学实验——模拟“火山爆发”。
张智典、龚婉淇、张峻玮和我组成四人小组,我们准备了饮料瓶、面粉、小苏打、白醋、勺子、红墨水和鞋盒作为实验材料,就开始了精彩的实验。
我们先将饮料瓶加半瓶水,放入2/3的面粉,用勺子进行搅拌。刚开始,我们的“厨娘”张智典轻松地将面粉搅来搅去,但过了一会儿就搅不动了,另一名女将龚婉淇前来帮忙,两个人咬着牙,尽量将面搅匀,直到面粘稠为浆状才停止。看着一个个面疙瘩,我们为完成了第一个阶段而喜悦。
第二阶段开始了。我们拿出红墨水,把它灌入面中,染成了红色,像极了岩浆。张峻玮掏出小苏打,正要一股脑地倒下去,我们的“厨娘”制止了他。原来,半个手掌多的小苏打都能和100斤面,要节约资源,可不能乱放。我只加了一小勺小苏打,不一会儿,我们原来的半瓶面糊就被小苏打发酵到了瓶口。呵呵,“岩浆”已经在瓶口蓄势待发啦!
第三个阶段,我手拿白醋,倒了好多,只见那岩浆迅速涌了出来,溢到了鞋盒中。
成功了!我们欢呼着,跳跃着。
实验成功后,科学老师告诉我们:“火山喷发”是因为小苏打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了化学反应,促使里面的物质迫不及待地涌出,也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的奇景。
这可真是次有趣的实验,让我们既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3
如果我问你:“有一种带子,没有正反内外之分,你相信吗?”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对我说:“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东西!”但是,不论你怎么说,这种带子确实存在。
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粘成一个圆圈,粘的时候把纸的一端扭转180°,也就是扭半圈儿,将纸条的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纸圈儿。因为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首先发明提出的,所以这条纸圈被命名为莫比乌斯带。
那些普通的纸条有正反两面,而神奇又有魅力的莫比乌斯带却只有一个面。普通的纸条可以涂成两个颜色,而莫比乌斯带物理怎么涂都只能涂一个颜色。
如果有一个像莫比乌斯带一样的立体空间,让你走在上面,当你刚好走完一圈时,你所处的位置会正好在起点的反面。所以可以证明:莫比乌斯带是不存在内外之分的。
内外不分的莫比乌斯带的生活用途十分广泛:在工厂,好多机器的传动带就是按照莫比乌斯带的原理安装制作的。
如果两个转轮之间按照普通的方法安装普通的传动带,那么永远只能用到带子的一面,而另一面则完全被浪费掉了。还会造成传动带快速磨损,成本也会加倍。但如果按照莫比乌斯带的原理调整安装传动带,就可以均匀地使用到传动带的所有,从而延长传动带的寿命。这种即节约资源又减少成本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莫比乌斯带相对来说要比普通带子结实许多,不相信的话亲自做个手工实验一下吧!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4
我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这是个什么神奇的实验呢?就是把鸡蛋放进醋里,一个星期后鸡蛋壳会不见。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并给我们布置了回家做这个实验的任务。
这个实验太神奇了,我没有亲眼看见,心里仍然抱有疑惑。我半信半疑的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分别是:一个完美的鸡蛋,一个透明的杯子和一瓶白醋。
我先把鸡蛋放进透明的杯子里,然后在杯子里倒进白醋,白醋的量要超过鸡蛋,接着把杯子放在一个角落,仔细观察鸡蛋壳的变化。
我心里想:鸡蛋壳会真的不见吗?一天过去了,鸡蛋远看还是完好的,但是仔细观察,你能看到鸡蛋壳上有一些小小的洞。第二天过去了,鸡蛋壳上那小小的洞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洞。第三天过去了,透过鸡蛋壳已经能够看见里面一层透明的薄膜,透过薄膜你还可以看见里面的蛋黄呢!我继续耐心的等候,等待奇迹的到来。第五天,鸡蛋壳的洞越来越大了;第六天,鸡蛋壳的洞继续扩大。直到第七天,鸡蛋壳完全不见了,只剩下一层透明的薄膜。
我惊讶极了,鸡蛋壳真的不见了,我的实验成功了。可是鸡蛋壳是怎么消失的呢?原来,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和白醋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化学反应,使蛋壳中的钙流失,从而软化,最后完全溶解。
这个实验太神奇了,鸡蛋壳居然能消失不见。在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事情,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你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哦!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5
“嘀嗒嘀嗒”,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家长助教课。这次的助教课可有趣啦!一起跟我来瞧瞧吧。
瞧!林映彤妈妈迈着轻盈的步伐闪亮登场啦,小叮当们都激动得欢呼雀跃起来。可不,映彤妈妈要带我们走进一次快乐的科学之旅行风力小车制作。
首先,映彤妈妈神采飞扬地说起车的历史,从马拉的两轮车、四轮车到人力的车,再到后来的蒸汽机及汽车。可我们满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赶快开始做吧!”终于,每个小叮当分到了自己的材料,大家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动手制作起来。听,教室里真是热闹非凡啊。“啪啪”,这是有人在组装轮轴;“呜呜”,这是有人在调试电池;“乒乒”,这是有人在摆弄电机夹我也小心翼翼将四个车轮装在方形的底座,然后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装上风扇叶、电池盒、直角轮轴等零部件!哇!一辆超级无敌旋风的风力小车正得意洋洋地冲着我笑,哈哈哈。
每个小叮当们都亲手制作了专属的风力小车,一个个零件的拼接,一次次的调试,小车终于转动起来啦!小叮当班级瞬间成了快乐和幸福的海洋,充满了欢声和笑语。
这次的风力小车的科学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车的知识,还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正所谓:“劳动创造幸福”。这节课,小叮当们用自己的劳动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快乐,真好!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6
今天,星期五下午有一节科学实验课,在上课之前我和同学还在讨论,今天会做什么,大家也纷纷猜测,终于上课了老师说做万花筒。
按照材料包里的说明,先把三面镜子拼成一个立方体的三角形。这个非常难,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才能完成。之后,用透明胶固定。
第一步完成后,接着从试验包里拿出万花筒手工纸模板,折好后,在透明薄膜中剪出两个等边三角形,剪的时候这两个等边三角形要比万花筒模板三角形稍微大一点,这个对我来说有难度,一张的薄膜硬是让我剪去了一半,才剪出来,这时有同学告诉我,先要封住万花筒的一面。做完以上几步,我才发现,忘记把镜子表面的保护膜去掉,邻桌的同学看见了纷纷帮助我。
最后把镜子黏在万花筒模板纸上,放入小珠子、彩色纸屑,把另一片三角形薄膜黏在另一面,封住口万花筒就完成了。
我终于做完了,书上说对着光线,慢慢的转动,透过小孔向里看,筒里就会出现美丽的图案,同时筒里的图案就会发生变化。我按照书上说的试了一试,果然如此。原来每一次转动万花筒,里面的珠子,纸屑在透明薄膜中的排列不同,在镜子中反射形成的影像也就不同了,所以才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图案。
这时我觉得科学的奥秘真多,真神奇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科学知识。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7
今天,在我进教室时,就发现桌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和一瓶碘伏,还有一盒火柴,我还以为是谁受伤了呢。
等上课了才知道,这节课要做一个叫《变色的碘》的实验,老师说着就开始做了起来,老师在玻璃杯里倒了少许的水,然后再把碘伏滴上五六滴进去,碘伏开始扩散,像一条条小鱼一样,轻轻一晃,水就成了淡淡的棕色,在灯光的照射之下变得晶莹剔透,美丽极了。老师拿出三四根火柴点燃之后,迅速放到水里头,两者接触的一刹那火柴就灭了,之后迅速盖上盖子,再等了一会儿,杯子里就有了像纱巾一样的烟雾,铺满了整个玻璃杯,薄薄的,若隐若现。
过了一会儿,老师神秘的笑了笑,像刘谦一样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把杯子举起来轻轻地摇了摇,溶液一下子又变成了透明的。我们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很是惊讶。
老师又让我们试,我和几个男生就去了。我先滴了几滴碘伏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我晃了晃,一看成浅棕色的了,这好像我最爱喝的果啤一般,真想尝一尝。这时我一看,一个男生划火柴老是失败,我赶紧抢过来说:“我来吧。”他就给我了,我拿出三四根火柴同时划着,我立即扔了进去,他也迅速盖了盖子,明明玻璃杯里面有烟,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摇他,玻璃杯里的溶液都不变色,我们不服气,换着人摇晃着,但也不能改变什么,到了最后我才知道是碘伏放多了。
今天的实验非常的有趣,只要多观察多动手,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8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着科学,就有许多喜欢探索科学的人,那么就少不了一次次的实验和观察。我上过很多节科学课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做科学实验。
记得有一次科学课上,老师踏着“叮铃铃——叮铃铃”的上课铃走进教室。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老师提了一个包,不用问,肯定是要做实验啦!
果然,老师掏出了一个大玻璃水瓶,让两个同学去接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水的沉淀’一课。”接着,老师又讲了关于水中的沉淀物的知识,告诉我们一定的水才能溶解一定的东西。如果水少物多,那么水只能溶解和它相同比例的东西,剩下来的就变成水中的沉淀物。
老师要开始做实验了。同学们都瞪大眼睛,伸长脖子看老师操作,生怕自己看不见。只见老师把食盐放入接满水的水瓶中。老师说:“食盐溶解和沉淀时看不清,可以放入一些高锰酸钾来观察。”说着,就往水中到高锰酸钾进去。突然,再放进去的一刹那,水变了颜色,紫色的“液体”像烟雾一样扩散,颜色慢慢的由浅紫变成了深紫,最后又变得紫的无法形容。果然,我们能清晰的看到食盐在水中慢慢地缩小着,最后化成了乌有。
虽然只用了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做完了实验,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这既让我们学习到了水的奥秘又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我们对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9
神奇的自来水
今天,我看电视节目里做了一个奇妙的实验——神奇的自来水。
为了验证这个实验,我跟着电视上重新做了一遍。这个实验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个空玻璃杯子(方便用于观察)、几张抽纸、一块干抹布和自来水。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啦。第一步,拿出玻璃瓶子装上冰凉的自来水;第二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用干抹布擦干瓶口和手上的水,这样便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准确无误啦!第三步,拿出抽纸,盖在瓶口上,手要把每一个小角落都抓牢哟!要不然,水就会像瀑布一样流下来。第四步,把瓶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扣过来。等瓶子中的水慢慢稳定下来后,把握住瓶口的手慢慢松开,惊人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没有漏下来!接着,我又试了好几次,水仍然没有漏下来。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既然冷水没有漏出来,那热水呢?于是,我又尝试用热水做实验,水仍然没有漏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我在那儿冥思苦想了好久,还是没琢磨出个答案。“家庭科学家”爸爸似乎早就知道了,对我说“因为大气压强的关系,杯中装满了水,所以没有空气,纸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杯中水对它的压力。而下表面由于大气的压强,受到大气压力,这个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所以即使杯子倒立,水仍然不能把纸片冲走。”我点了点头,惊叹一个小小的实验原来藏着这么大的奥秘!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我还要亲自动手做更多的实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0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经常做实验,不过那么多实验里我觉得让土豆浮起来的实验最有意思。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笑着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上要让土豆浮起来,这个实验哪组成功了,学期结束的科技博士星就一定会得到。"我一听就想:这次的实验我一定要成功。
可一开始我们就遇到麻烦了,因为老师说土豆要用小一点的,可是我们带的土豆都很大,那该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向旁边的同学借了一把美工刀,把土豆切了一小块下来放在准备好的水盆里又加了几勺盐。咦!怎么还没浮起来?我想:会不会是因为盐太少了?于是我有放了几勺盐,可是还没浮起来,我不耐烦了,把带来的盐全都放了进去,"哎,怎么还不浮起来?我求求你了快浮起来吧!不然我的科技博士星就泡汤了。"我哀求着。
我看了看旁边那一组,他们的土豆浮起来了,后来才知道,他们放了一包盐才浮起来的。于是我让我们组的林盛跃去教室里拿一包盐,可林盛跃不肯去,我们就威胁他:"你如果不去,我们就不让你做实验。"林盛跃没办法只好去了。盐拿来了,我们把盐慢慢地倒进水盆里,再用勺子搅拌一会儿,土豆就慢慢地浮了起来,"耶,实验成功了,我的科技博士星又回来了!"我大叫。
这次实验只有两组成功了,在回教室的路上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我的心里乐滋滋的。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1
今天呀,我可长见识了。因为科学课上,老师为了让我们真正的懂“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道理,现场为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老师先拿来了一个大水缸,其实,用科学的话说,那叫水槽。老师在水槽里装满了水,结果把我们弄得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不是要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吗,怎么还要用水?老师笑眯眯的解释,要做这个试验,必须先收集二氧化碳。可收集二氧化碳也用不到水呀?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你们待会就知道了。嘿!老师还卖个关子!
我的好奇被挑起来了,瞪大眼睛看着老师。只见老师又拿了一瓶装满水、颈口很细的瓶子,叫集气瓶,她取了一块儿极薄的玻璃,将玻璃轻轻盖在集气瓶口,再把集气瓶倒扣在了水槽里。随后,老师又将一根软皮管的一头塞进了集气瓶,并找了一位肺活量较大的同学,在软皮管的另一头呼气,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一阵“咕噜咕噜”声后,水槽里水中冒出了许多气泡,集气瓶里的水正同时快速下降,片刻,瓶里就没水了,而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
接着,老师在水里小心翼翼地拨出了管子,把集气瓶拿出了水中,盖好了薄玻璃。随后,她取了一个长柄勺,勺子上面放了一截蜡烛,科学老师请了一位同学点上了蜡烛,待火苗节节高升的时候,她先让我们仔细观察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状况,又把蜡烛放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用手捂住瓶口,让我们观察蜡烛在集气瓶里的燃烧状况。我原以为蜡烛会继续燃烧,可蜡烛一放进集气瓶里,火就灭了。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2
今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一个小实验,可以把不同颜色的水分开。工具只需要两个杯子,一块塑料板和水!这么简单又有趣的实验,我怎么能不自己试一试呢?
我先找了个塑料饼干盒,剪下平平的一块,然后贡献出蓝墨水和红墨水,再找来两个水杯。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我大显身手拉!我把一个杯子接满热水,点上几滴红墨水,再把另一个杯子接满冷水,加点蓝墨水,两杯不同颜色的水就出现了。我再把塑料片盖在蓝色冷水上,用手指压住边缘,眨眼之间,我把蓝色杯子倒扣在了红色杯子上,接着轻轻地把塑料片抽出来,这时,意外发生了,蓝色冷水迅速下降,红色热水迅速上升,很快,红蓝两色混合在一起,两杯水都变成了紫色。不是说好不会混合的吗?我挠挠后脑勺,再把书翻开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哦,原来要把热水放在上面,因为热水的密度小,只能上升,不会下降。没关系,把水都倒掉,重来一遍吧。这一次,我小心地把红色热水杯倒扣在蓝色冷水杯上,接着把塑料片取出来,一瞬间,奇迹发生了!红色墨水和蓝色墨水并不亲切,只是像蜗牛爬似的慢吞吞地靠在一起,好像中间还是隔着塑料片一样。我的实验成功了!
我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知道了生活处处有学问,粗心大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3
时间像流水般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快过去了。这学期,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不少实验,每当我回想那一次实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这天下午,科学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我们发下科学书,而是抱着两瓶未装满的水,里面还有一些我们不明白的东西浮在水面,神神秘秘地走进来了。我们班最调皮的陈彦儒大声地说:“老师,你要请我们喝水呀!可水不够分。”全班听了,顿时大笑起来。老师幽默地说:“这是生水,不能请你们喝,下次吧!”“好了,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吧!”老师笑着说。我们开心地说:“好!”说完,同学们立即安静下来。“这水里的东西不是浮上来的吗?我有办法让它沉下去,你们相信吗?”“不相信!”我们全都用怀疑的眼光望这老师。老师给我们证实了一下,就给我们表演魔术了:老师用手轻轻地捏着瓶子,那东西竟沉下去了。然后老师一放手,它又浮上来了。“怎样会这样?”我们惊讶地说。老师跟我们说:“这东西叫浮尘子,它是靠空气的挤压才沉下去的,只要你一放手它就会浮上来了。”“哦!原先是这样啊。”同学们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似的。这是,陈彦儒搞笑地说:“老师,下次记得要我们喝水呀!”“哈,哈……”全班再一次大笑起来。
这真是一次搞笑的实验呀!让我明白:科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去发现,就必须会有许多的收获。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4
这天,我和爸爸做了一个搞笑的实验。
我看到一本书上写着———放大镜能够把一张白纸给点着。我半信半疑,放大镜真的能够把一张纸点着吗?
我找到我的爸爸来解答,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你试一试,不就明白了吗?”我拿来了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在我家阳台上做起了实验。
一开始的时候,我和爸爸一齐耐心地等待着。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但是白纸还是没有被点着。我有点坐不住了,可爸爸还在那个地方不急不躁稳如泰山地等着,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实在是坐不住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严肃地对我说:“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懂不懂这个道理?”我听了,羞愧难当。于是,耐心随爸爸一齐等待着,静心观察。果然过了一会,白纸上出现了一个被烤焦的小黑点。不一会,那黑点迸出了小小的花花,我兴奋极了!我开心地大叫:“着了!着了!是真的!是真的!“爸爸示意我,静下心来继续观察。又过了一会,这一张纸被烧掉了,我和爸爸开心地击掌而笑。
我疑惑不解地向爸爸刨根问底:“为什么纸会被烧掉呢?”爸爸呵呵一笑,缓缓道来:“照射在放大镜上的太阳光,会被放大镜全部聚集在一个点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大镜焦点。随着焦点上的太阳光越来越多,光线的密度越来越大,焦点上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当到达纸的燃点时,纸自然就会燃烧起来了。”
哦,原先如此!这一次实验真是搞笑,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写科学实验作文篇15
在我的童年里,做了一些神奇而有趣的实验,在这些实验里,有一项实验我最难忘。
这天,是周日,我与朋友出去玩,正巧,那边有个秋千,我用力把朋友一推,朋友摇了好几下才停,我朋友比较瘦,我的朋友用力推我,而恰恰相反,摇了几下便停了,我很疑惑,我们用的力气相同,为什么他摇的次数多,而我却少。我想:科学老师他每次都是用实验来告诉我们答案。我便开始实验,我找来了一根长绳子,一块小磁铁和一块电池。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我用绳子把其中一端绑在手指上,另一端绑上了一块电池,实验的条件,我要用两种不同轻重的物体做实验,电池比小磁铁重,所以先做,而不变的就是角度。第一次实验开始,我把绳子的角度摆好,手一发,只听“一、二、三”的声音,停了,电池停下了,我把摆的次数写下来:电池:10次。接着,就是实验的第二部分,用小磁铁,小磁铁的准备跟电池一样,我摆好角度,放手,这次,时间用的长了些,就是不知道次数如何,我一看到小磁铁停,就知道了真正的答案,与我想的一样,小磁铁摆的多,摆了13次这下才证实轻的物体摆的次数比重的物体多,我一想这次实验成功,我便很高兴,因为这是我做实验第一次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去亲自实践,亲自去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发现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