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袁隆平致敬的作文()(4篇)
向袁隆平致敬优秀作文篇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有的同学崇拜电影明星,有的同学崇拜飞行员,有的同学崇拜歌星……而我的偶像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省。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使袁隆平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清楚地意识到: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人类的生存法则。
他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让天下受苦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依据对生物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仔细观察和反复推敲,他论证了天然杂交稻。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他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袁隆平爷爷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他还努力地为中国的水稻事业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年华。
我也要好好学习,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向袁隆平爷爷致敬作文篇2
袁隆平爷爷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我们的榜样。
袁隆平爷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还是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同样也能使一个大国进步。”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粮食对人民对国家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杂交水稻,我们会怎么样?
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爷爷提到了他做的两个梦,分别是“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梦中,袁隆平爷爷与助手一同在稻下乘凉,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
20xx年9月8日,袁隆平爷爷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xx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爷爷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xx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还为袁隆平爷爷授予了“共和国勋章”。
贾庆林评价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也评价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一生不畏艰难,呕心沥血,甘于奉献,苦苦追求,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为中国人做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爷爷,感谢您,我们爱您!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的优秀作文篇3
2023年5月22日,下午一点零七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
他有两个梦,一是稻下乘凉梦,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在病床上的最后几分钟,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心爱的杂交水稻。
他曾经历过饥荒,正是那段回忆,促使他不断进行着实验,他说他就像贪财的富人,对水稻的产量,几百万公斤时想着八百万,八百万时想着九百万,九百万时想着一千万……他的发明与贡献让他成为载入人类史册的当代科学家。他是如此伟大,伟大到让我们忘记了他也会有生老病死。
他说,此生最后悔的事情,是因为忙着实验而忘记陪伴母亲。如今,他去与母亲团聚了,可以像孩童一样,骄傲地将万亩良田指给母亲看!袁老先生,走好!
向袁隆平致敬的作文篇4
每次拿到好名次,坐在舒适的屋里就着妈妈奖励的丰盛菜肴,就着喷香的大碗米饭,总会不禁想起——曾经在电视新闻里总播放着:“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捣衬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宽松粗糙的白衬衣,一副老农民般的灰黄面孔是饱径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
小时候的我不情愿地看着这名“普通”的种田“老农”,同样是种田,为什么我爷爷就不能上电视呢?是因为他更帅吗?但也无奈,只能陪爷爷每天准时守着那唯一一台直播电视的《新闻联播》。
好不容易熬过“老农”在田地里的各种无聊的镜头以及花式夸赞声,之后收看了对爷爷至关重要的天气预报,就到了例行写作业的时间,那时的我虽说成绩不错,但沉不住心学习,像数学题一眼想不出解法的一概跳过。
遇到困难挑战一律退缩,日程月累,甚至开始动摇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要考以中山大学?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最后也是依着困意和爷爷奶奶的叫唤赶工完毕。
直到四五年级我从《品德与社会》上看到这么个“知识链接——袁隆平的生活简朴”,荣获无数名利的他平时农穿的农作衫不过是街边十到五十不等的那种,就是在世界颁奖这样的国际舞台上,穿过平生最昂贵的西装也不过500元。有一回袁隆平在街头一口气买下十几元的衬衣爱不释手、合不拢嘴。“这种衬衣轻便透气、结实耐用、又便宜,下地干活再合适不过了!”
插图中那位正微笑着抚摸被烈日晒得全黄耀眼的老人,正是曾见他多次在新闻上抛头露面的“老农”。我开始在爸爸妈妈家的网络电视上寻找袁隆平的身影。
袁隆平的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他实验田里的水稻,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袁隆平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仍乐观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工作着。
我不禁一抖,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淌冷汗,袁隆平为他人在巴掌大的田地里奋斗了五十余载,而我读书是为了自己将来更有出息,却动摇了内心……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换取优质”。一路走来,亩产700kg、900kg、1000kg……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了飞越性突破——正是田间那日渐佝偻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载风雨无阻对梦想的追求、超越!许多人说中国的粮食够多了、够吃了,可他始终想:“世界这么大,几十亿人要吃饭,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我的脸滚烫,很清晰地感觉到热血流徜,仿佛拿个鸡蛋往脸上滚一滚马上能热熟似的,坐立不安。正是袁隆平废寝忘食地在背后历经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关,才取得如今的突破,而我轻薄浮躁、放纵懈怠,遇到一块微不足道的绊脚石,却束手无措,畏畏缩缩,不敢于去挑战自我……
本该颐养天年的鲐背之年,袁隆平却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不忘初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有志不在年高”,他还怀揣着更高远的梦想:①“禾下乘凉梦”(“坐在大数般高的水稻下乘凉满树花生米般大的稻米清香扑鼻……”);②“盐碱地稻田梦”(“世界上还有好些地方吃不饱,这些不宜农作物生产土地岂不是浪费?……”)。于是他更勤奋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的心一颤,似有万根针直扎我全身,疼得泪流满面:袁隆平至今已经90岁高龄了,还在努力地去实现梦想!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又以何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呢?
我终于了解了这位“老农”,也明白了电视台全国播报的用心良苦。开始不再畏惧退缩,戒骄戒躁,尝试大胆地开始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勇敢地逐梦前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