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8篇)

daniel 0 2024-06-09

习俗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就快要来临了,你看有的在忙着贴春联,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大扫除。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过年的习俗。

有一天妈妈正在贴春联,我就问妈妈为什么要贴春联,妈妈就给我讲了个故事。从前,“年”,是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头上有角,住在深海里,每逢除夕晚上它就跑出来危害人间。大家只好跑到山上居住避难。在他们都准备走的时候,这时一个老爷爷来了,他对老婆婆说:“你要是能让我住一晚上,我就能制服那只怪兽。”老婆婆满脸担忧的说:“你那么大岁数,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快点逃到山上去吧!”老人说:“放心吧,你就让我住在这儿吧。”老婆婆看劝说没用,就自己跑到山上去了。到了除夕晚上,村民们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大家都很好奇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派一个年轻人下山去查看。当他回到村里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同时还发现了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贴春联,放鞭炮,穿红衣。从此,每年的除夕,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对“年”的收获很大。如果你们也知道别的习俗故事,我很期待你来告诉我哦。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习俗作文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一定读过这首诗吧,当然,这是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春节欢快活跃、万象更新的景象。

春节,是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可春节究竟有什么习俗呢?或许我们都多少知道一点,那么我来给你系统地讲述一下吧。

谈到习俗,还需先讲一下由来。这是一个传说,具体是这样的: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张灯结彩,互相拜“年”。

说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了春节的其中几个习俗“贴对联”“燃放爆竹”。相对来讲,我更喜欢放爆竹;更极端来讲,我还是喜欢守岁。守岁嘛,在我看来就是通宵,毕竟在黑漆漆的夜晚,是做不了重要的事情的,这样我就能做我喜欢的事啦!和家人一起看看春晚,吃个宵夜,应该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吧。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长大一岁,也成长一岁,开启崭新的一页,做更好的自己!

习俗作文篇3

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卫生,贴年画。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会心的微笑。

一天晚上,奶奶宣布:“我们明天蒸馒头。”听了奶奶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急切地喊道:“我希望我能马上蒸出来。”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今天我们做点准备。”我兴高采烈地和奶奶一起洗锅洗碗,准备面粉。我又仔细看着奶奶剁肉,想象着明天有一大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出来。我忍不住笑了。

第二天早上,当我还在床上的时候,我听到了我奶奶在厨房里的“叮当”声。我赶紧起身跑到奶奶那里去看了看。奶奶说:“面条我已经做好了,正在发酵。下午可以蒸馒头。”我问我奶奶为什么要发酵面条,我奶奶告诉我馒头会很松很软很好吃。

午饭后,奶奶拿出馒头。只见奶奶用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小块,双手揉搓,用刀切成几块,然后用小圆棍把面团擀薄,变成面团。然后,奶奶一只手拿着面团,另一只手把馅料放在面团上,然后轻轻揉成一团,这样一个馒头就做好了。妈妈也在动手。不甘示弱的我像奶奶一样做了,但是做不好。反而把面粉弄得像个小老头,一家人看着我笑。我没有气馁,我继续努力,终于做出了一个像样的馒头。

最后几十个馒头准备好了。爸爸把馒头放在蒸笼里,爷爷负责烧火。随着锅里的水蒸气不断冒出来,馒头的香味也在屋内飘散。好香!过了一会,奶奶说馒头熟了,我就迫不及待的抓了一个,一边吹热风一边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软又好吃。

蒸馒头是我们的新年习俗之一。一年的清香和浓浓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习俗的作文篇4

我的家乡在湖南常德津市,一提到家乡的习俗我立马想到了牛肉粉——在我们老家,每当有人要离开家乡的时候,老人家都会为他们煮一碗牛肉粉。

传说津市是孟姜女的家乡,九澧再次汇入湖,有优越的水路交通条件,过往的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米粉因此出名。

饭馆里的牛肉做法不难,把经过卤制的牛肉放入粉中即可。奶奶煮的牛肉粉里面加了许多食材,既健康又营养。米粉是用自家种的无农药大米磨成;牛肉来自伯伯家养的牛,并且选用的是牛里脊肉;汤底是选用的牛大骨和猪大骨,炖出来的汤奶白无暇。粉里有几个鸡爪,是奶奶希望爸爸妈妈今年多抓一点钱;鸡肉和鱼糕是奶奶盼望爸爸妈妈年年有鱼,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粉来啦!你们趁热吃。”奶奶望着我们,“多吃一点,到了广州就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牛肉粉了。锅里还有,管够。”

我拿起筷子将粉拌了拌,小心地挑起一撮粉向嘴里送去,我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真香。”

粉虽然好吃,但吃粉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地品尝这一碗“小型的农村有机食品展览会”。

在我的家乡,离别时嗦上一碗粉是每家每户的常态。这碗粉是长辈对外出做事的晚辈的祝福。

习俗作文篇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大年三十那天,家家团聚,长辈们总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精美的红包给孩子们。我问爸爸为什么红包必须是红色的?爸爸告诉了我一个传说。

从前,山村里有一个无恶不作,无人不知的怪兽。它头如狮子角如镰刀,爪如虎爪,腿如大象之腿,尾如狮子的尾巴。一次,香味传到了年兽栖息的地方,它四肢一抬奔进村,隐藏了起来。到了晚上,月夜朦胧,这只怪兽,闯进了人们的家里,在每个孩子头上来回摸三下。当孩子哭叫时,父母因为睡得太沉,没被吵醒。村庄像死了一般的宁静,只有孩子的嘤嘤哭啼声。不久,孩子发起了高烧,受惊吓死了。人们又怀疑又惊讶又痛心。每天都如此。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在门上贴了一张红纸条,晚上夜幕降临,怪物——年兽又来到了村庄,看见那户人家门上贴了红色纸条,害怕极了,跳起来,极速奔回了丛林,再也不敢来了。

有这个传说,家家总是会在过年时贴好对联,倒贴福字。男孩子们手拿火种,噼里啪啦燃放鞭炮,女孩子们也会捂着耳朵,围着炮竹追着、闹着、笑着。或是大家坐下来,仰望天上的七彩烟花儿。

听爸爸妈妈说,过年第一道菜是鱼,代表家家户户年年有余,可以年年有剩余,表示家庭兴旺和谐;第二道菜是生腐,代表来年会更加富裕,过上好生活。正月初一,总会端上脆脆的春卷,香味迷人,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吃春卷呢?原来,春卷在人心目中是春的象征,里面的白菜代表百财来聚,春日来临,来年更上一层楼,没想到吃得还有这样好的寓意呀!

家乡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

习俗的作文篇6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说起春节,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团圆饭等这些习俗当然一个也不能少。

放鞭炮是人们谈起春节最先想到的习俗,每年除夕夜,我都会扒在窗台上看烟花。窗外五彩缤纷的烟花,如钢水四溅,似麦浪滚滚,时而金雨阵阵,时而银花朵朵,有的恰似鸿雁飞舞,有点宛如孔雀开屏。每当这时,我的眼睛就会应接不暇,这边的礼花还没放完,那边的冲天炮已窜出炮筒;这边的一树梨花还没喷完,那边长鞭的引线已经点燃……

春节的习俗还多着呢,看!那边门廊上红彤彤的是什么?这是春节的又一大习俗——挂灯笼。过年时家家都会挂上红灯笼,大大的福字喜庆团圆,在漆黑的夜里,增添星星般的美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是每家每户贴对联的日子,这对联的讲究可多了,要符合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等要求。“风摇竹影有声话,雨打梅花无字诗”,“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在平仄之间体现艺术的魅力。

源远流长的春节习俗,需要我们去传递;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

习俗作文篇7

吃饺子是春节习俗之一,要想吃到饺子必先包饺子,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包饺子,今天说说春节包饺子的一点习俗。

春节包饺子是一家人除夕的一项集体活动,包饺子需要和面、拌馅、擀皮和包裹等多个步骤,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般人家不买速冻饺子,需要自己亲手包制。记得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包饺子时妈妈把炒花生、糖果和点心放在盘里,一家人边包饺子边吃东西,大家有说有笑,后来家里有电视机了,包饺子时还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春节的饺子与平时的不同,叫年饺,首先饺子馅放的肉较多、油也较多,一般在除夕前一晚上准备好,饺子面也在除夕前一晚上准备好,饺子面不能和得太软,盛放饺子的物品叫盖帘(用高粱杆穿制而成),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包了。为了春节早晨吃上美味的饺子,包饺子需安排在除夕下午进行,因为包早了饺子容易干,包晚了又会影响做晚饭。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讲究,第一个饺子由当家人来包,里面放入一枚硬币,这一盖帘饺子为第一帘,需初一早晨来吃,谁吃到这个内含硬币的饺子谁来年最有福气,以此鼓励大家多吃多福。放饺子前,需先在盖帘上均匀地撒上糁子面,饺子先放外圈,由外及内一圈圈摆放整齐,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包饺子时小孩子不能说一些傻话(不吉利的话),由于家里人口较多和待客需要,一般家庭需包三帘及以上的饺子。包好饺子只能说“包好了”或“包出来了”,不能说“包完了”,不能说“完”字等不吉利的话,然后放几个鞭炮表示庆祝。

春节拜年时,为了展示自家的劳动成果,还经常捎带一些年饺作为礼物与亲戚家的年饺交换,互相品尝,比一比谁家包得好看,谁家的饺子更香。

习俗作文篇8

我的家在香港,现在我就介绍一下香港的新年习俗吧!

春节前夕,家家习惯于年二十八开始洗“邋遢”,把之前一年不好的东西洗去。然后在大门贴上晖春,几乎朱红一色;厅堂里摆放着鲜艳的年花,焕然一新迎新年。

终于除夕夜吃团年饭,又称围炉。全家人到齐了才可开动,即便未能回家的人也要给其摆上碗筷,以示全家团圆。团年饭每样菜都要品尝,唯有餐桌上的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等到年初一俗称过年,子时十二点来临,宣布新一年的开始。这时候鞭炮齐鸣,非常热闹。这一天,晚辈、长辈和亲友间互相拜年,这是新春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也可藉表达问候、关怀之意,增进人际关系。拜年时,彼此拱手互道恭喜,长辈赠红封包给晚辈。

年初二,女儿女婿带着礼物一同回娘家,所带礼物称为带手或伴手。

年初三一天不拜年,据说这天容易跟人吵架,不吉利。年初五过了,传说家中的神灵上天述职,于初四返回各家各户。过午以后,接神仪式开始,让诸神归位。

年初五亦是祭财神日子,各行业都准备五牲,祈求财神爷赐福。

年初六启市,一切回复正常,店铺开业,照常工作。

年初七是人日,这天,香港人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在科考场高中状元,人吃及第是取其好意头的意思。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亦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皆热闹庆祝,还会吃汤圆。晚上可见儿童手提灯笼在街上嬉戏,各地的庙宇张灯结彩,高搭彩棚,展示各式飞禽走兽、花鸟及古今人物的花灯,热闹有趣的花灯竞赛和灯谜晚会,更丰富了元宵节的气氛。

春节很快过去,人们于是由期待第二年春节。

  • 下一篇:习俗作文(5篇)
    上一篇:热闹的场景作文(整理2篇)
    相关文章
    1. 细节描写作文(9篇)

      细节描写作文篇1几天前,刘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篇美国精彩的演讲,演讲中突出了“责任”二字!看似简单的词语,从中却有着内涵!美国总统在开始就提到了“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

      daniel 0 2024-06-02 22:27:01

    2. 枫叶描写作文(4篇)

      枫叶的作文篇1我是一片枫叶,从小就生长在枫叶妈妈的怀抱里。小时候,我唯恐从枫叶妈妈的怀抱里掉下去,可是现在的我已经是秋天里的大枫叶了,人们都说我是一团火,所以我不再是胆小..

      daniel 0 2024-05-30 16:03:07

    3. 石壕吏改写作文(9篇)

      石壕吏改写作文600字篇1眼看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冷风吹着,我不禁打了寒战,我要快马加鞭得赶路了,我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有一个村庄,走上前一看原来是石壕村。我也精疲力竭,就在这住下..

      daniel 0 2024-05-30 15:07:00

    4. 与相关的描写作文200字(精选4篇)

      与相关的描写作文篇1今天是明媚的一天,阳光普照在大地上,我的心情如阳光般快乐,因为今天我又会学到很多知识了。上午有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和美术课。我特别喜欢语文课,因为在语..

      daniel 0 2024-05-27 13:04:33

    5. 人物描写作文300字(精选6篇)

      人物描写作文篇1我知道有很多人,但我最熟悉的就是我的妈妈。我妈妈留着一头黑色短发,一双细长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下面,鼻子高高帮助眼睛背着又大又重的眼镜。不仅在母..

      daniel 0 2024-05-25 13:04:52

    6. 春节的习俗作文(整理9篇)

      春节的习俗作文篇1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名除夕。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

      daniel 0 2024-05-25 04:52:53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作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作文篇1孟浩然也注视着李白,对他说:“是啊,我本也想跟你多玩数日,等三月过后再回去的。可是,这次当真是有急事,对不起了,老朋友。”李白拿出一盆花草..

      daniel 0 2024-05-24 14:11:55

    8. 蜘蛛开店续写作文350字(整理16篇)

      蜘蛛开店续写作文350字篇1蜈蚣走后那天晚上,蜘蛛想了一夜该卖什么好呢?这时来了一只蜗牛,蜘蛛从网上下来,有礼貌地问:“您是来买袜子的吗?本店不是24小时营业的哦,请您白天来。”..

      daniel 0 2024-05-24 1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