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博物馆作文(整理9篇)
游博物馆作文篇1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首都博物馆。
到了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首都博物馆”金灿灿的五个大字。绕过那五个大字进入馆中,巨大的圆形大花坛就立即进入我们的视线,我看到有一个售票口,我就对妈妈说:“走,我们去买票吧。”“好的。”妈妈简洁地回答道。我们来到售票口,谁知道那里的阿姨说:“有身份证的免票。”妈妈连忙拿出身份证,递给了阿姨,那位阿姨顺手递给了我们身份证和一张票,让我们进去了。
我们先来到F1层,看到了各个时期的印刷品,了解不同时期的印刷技术,比如:《哥哥戴了红领巾》是1956年印刷的,印刷技术是胶印。展厅里各时期的印刷品琳琅满目。不过,我发现这些印刷品的字迹和画面随着时代的不同是不一样了。时期越接近我们现代的画面越细腻逼真,印刷技术在一步一步提高,比如:建国前石印和胶印,到了建国后大多就是木印和纸印了。
我们又来到二楼,里面全是各时期“与羊相关的出土文物”。例如:骑羊护法、哥釉三羊尊、青铜三羊罍、铜羊首车辕饰等。我觉得最有特色的却是白玉三羊摆件,一个小小的'鹅卵石大小的白玉上雕刻着三只逼真的羊,两大一小,两只老羊护卫着一小羊,其中一只前蹄搭在小羊的背部,好像妈妈正唱着催眠曲,哄着孩子睡觉。小羊则亲昵的依偎着老羊,一幅祥和温馨的画面。
我们还看了老北京、瓷器、和楚国三百年的发展史。一阵闭馆的铃声敲响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游博物馆作文篇2
今天是“十一”国庆节,也是伟大的祖国妈妈66岁的生日。在这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坊子炭矿博物馆游玩。
我和妈妈先在地上博物馆里逛了逛,我先了解了以前人们是怎样挖煤的,以及煤炭是怎样形成的.。随后,我们又去了深达175米的地下矿井博物馆,我们先坐罐笼下去,以前,这个罐笼以每秒9米的速度下去,而现在,为了观光,以每秒1.3米速度下去,慢了好多哎!
到了下面,我发现是一个竖坑,那么,就由我来讲讲这个竖坑的由来吧!坊子竖坑是德国于1898年9月开凿的第一口竖井,史称中国近代第一口德式机械凿岩矿井。1903年10月,井筒从175米向下延伸至250米。在里面我知道了人力背煤到机械运煤的演变过程。
我还坐了“猴车”,之所以叫“猴车”,是因为它坐在上面的姿势很像猴子。讲解员叔叔还跟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井下的历史,边走边讲,讲了40多分钟呢!
游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还在回味着什么呢!这里发展的太好了,我有机会还会来的!
游博物馆作文篇3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公公慈祥的站在天空上,目送着我与老爸来到南宋官窑博物馆。不错,我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南宋官窑的历史与它制作的方法。并亲手体验“软陶制作活动”。
我在阅读点认真的看了资料,了解到:南宋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宋高宗赵构为了逃避金兵,就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那官窑又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一位阿姨听了我的疑惑后,向我解答了这个问题:首先要淘洗瓷土,再用机器将它拉坯成型,经过上釉多次生烧,就能上釉烧成了!
听了官窑的制作过程,我的心里就开始痒痒了,嘿,我也来玩玩看!
一进入它的大门,我就被那一件件精美的陶器震惊了,那精细的.做工,令人啧啧称赞。我也赶紧拿了泥,开始制作。
我拿了一根棒子,开始搓起那一个个彩色的小方块,待它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时,我就用钥匙画起画来。可当眼看就要画好时,小方块便破了。我急得不知所措。忽然有人在我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把破的部分用小刀割掉。”我想,这可是一个好主意,说干就干,我用小刀割掉划破的地方,再精心修正一下,哈哈,成啦!
今天,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亲手制作了软陶,真是充实的一天那!
游博物馆作文篇4
回眸八百年前,南宋官窑记载了南宋古都的一段神奇史话,演绎了中国瓷器发展的一曲华美乐章。今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博物馆建筑按南宋风格构建,分为古窑址保护厅、出土文物展厅、传统作坊制作区三个区域。
第一部分为《历代陶瓷》,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古陶瓷近百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按时代顺序陈列。
第二部分《南宋官窑》,是全馆陈列的中心,从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器物赏析三个角度,通过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标本,结合图版、文字等辅助材料,系统介绍了南宋官窑建立、发展的渊源、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南宋官窑的盖世光采。
第三部分《古瓷新葩》系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仿古瓷佳作,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还有许多部分看的我眼花撩乱的,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博物馆内的小游戏——拼贴陶瓷。一个模具,许多陶瓷碎片,当然上面是有磁铁的。一块块陶瓷碎片要拼到模具上真是不容易啊,瞧瞧,一块块千奇百怪的,拼在这不对劲,拼在那不对劲,到底拼在哪儿呢?一抬头,一幅示意图贴在墙上,我真笨啊,这都没看到,我按照示意图上画的,一下子就把陶瓷碎片拼完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下子就该离开南宋官窑博物馆了。
游博物馆作文篇5
春光明媚的一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参观了良渚博物馆。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大巴车,终于到了良渚博物馆。
良渚博物馆的建筑和其他博物馆都不一样,它是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
走进大门,再往里走,可以看见一个大水池,里面有许多大象在嬉戏。我们站在水池边前,听讲解员介绍,讲到的内容是良渚文化的历史和三个展厅的大致概况,使我们大开眼界。
在这三个展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个展厅。首先讲解员问了我们几个问题:“以前的良渚人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哈哈!你们一定猜不着”。第二展厅陈列着用橡胶做的人物,微妙微妙地展现给我们看,使我身临其境,仿佛我穿越到了几千年以前。现在我来回答讲解员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吧!几千年的良渚人一开始就养猪、牛之类的动物来煮着吃;几千年的良渚人还会自己盖草房子住;那时候的良渚人还会织布给自己做衣服呢!不得不赞叹良渚人们的聪明和智慧。
第一和第二展厅也不错,其中有几件玉器上还刻着很细小的花纹,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那古代的良渚人是怎么刻上去的呢?
这三个展厅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的物品。欣赏了这三个展厅后让我明白:原来我们古代的良渚人是何等的聪明啊!以后我还要再来几次,更多地了解良渚文化!
游博物馆作文篇6
今天我们去了自然博物馆,到了自然博物馆,我一看到它的外形就色彩鲜艳,瑰丽无比。
我们进去后更是美丽。我看到了恐龙馆,好想去参观一下。可是我们要先去二楼,到了二楼我的兴奋劲又上来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那里还有恐怖道呢!我又看到了非洲斑马,非洲斑马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我又看到了非洲水牛,非洲水牛是非洲上最成功的`食植动物,而且每年都传出非洲水牛杀伤成倍人的消息;我还参观了非洲瞪羚,非洲瞪羚之所以叫瞪羚,是因为它两只眼睛特别大,眼球向外凸起,看起来就像瞪着眼一样;我又看到了马赛人的屋子,马赛人的屋子像一只倒扣的缸,墙壁上只有一至二个书本大小的窗户,而且门很小,仅能通过一个人。此外,我还看到了马赛人挤奶用的葫芦、轮胎底鞋、头带小包等生活用品。
我们参观完二楼,就要去地下一楼了。我一看原来是参观人体的。我看到了宝宝发育过程。宝宝刚刚发育的时候是比蚕豆还小,慢慢地发育,并慢慢地长大了。
我们感觉到精疲力尽了,我们吃着食物,终于可以向恐龙馆前进了!我看到了霸王龙,霸王龙又名暴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米,体重约7吨,生存于白垩纪斯的马斯垂克阶最后300万年。我又看到了三角龙、翼龙、异龙。
再见了美丽的自然博物馆,再见了我心爱的自然博物馆!
游博物馆作文篇7
今天一大早我们便坐上滴滴打车朝国家博物馆驶去,车窗外的阳光正如我此刻的心情一般明媚、灿烂。车子刚到天安门广场,我便像出笼的小鸟一般向博物馆跑去,可是博物馆前面的安检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还好爸爸事先已经在网上预约好了,我们从预约通道顺利地进入了博物馆。
博物馆可真大呀,我首先来到了中国历史这个部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远古时期。哇,洞居人好丑啊!像猩猩一样难看。可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用火、缝衣服、打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头骨,一开始我被吓了一大跳,后来我渐渐镇定下来。
随着历史的`推移,我参观了商夏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隋唐五代,下辽宋金,还有明清时期,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国时期,因为我这个暑假刚好看完了《三国演义》,我还知道一首歌“不是英雄不懂三国,若是英雄怎么不懂得寂寞……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由谁来煮酒……”
人类真是充满智慧,不仅会制造青铜器,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钱币和生动形象的文字。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就到了下午,可我还有一大半没看完呢,哎,剩下的只能期待下次再来了解了。
游博物馆作文篇8
一进博物馆,立刻就黑了下来,似乎光线已进入博物馆就消失了一般,只能摸索前进,忽然叫上拌了一下,什么东西?我下意识地往下一看,一张世界地图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不远处的大陆正在释放出点点星光,走进一看,一条条运河呈现在眼前。苏伊士运河,长190km,巴拿马运河,长65km,而在地图另一端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km,居然是苏伊士运河的9倍,巴拿马运河的`28倍!
这一条大运河不同于别的运河的还有他悠久的历史。京杭大运河历经春秋、隋唐4代建设,已经有了一条借助黄河的南北运河,而在宋元明清四代的建设下,运河漕运使运河沿线出现了大片的城市,并且挖了大运河聊城到淮阴的段落,我们今天所指的京杭大运河,就是清代黄河改道后的段落。
现在的大运河分为江南运河、鲁运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七个段落,总共流经两个直辖市、四个省!贯通了长江、黄河、淮河等五大水系,极大地带动了大运河一线的发展,大运河一线共有城镇29个,可以说是中国最富饶的地方之一。
游完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我感叹:大运河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游博物馆作文篇9
在繁华美丽、人多喧哗的金融中心——陆家嘴,有一处宁静的地方,那就是吴昌硕博物馆。相对于周围那些高大现代的大楼而言,这座矮小、古老的建筑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说到这座博物馆,那就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吴昌硕先生吧。他生于1844年,出生在美丽的竹乡安吉,死于1927年,他是中国近代艺术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的诗书画印都十分精彩,作品蜚声海内外!
这幢建于1914年的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老建筑原来是陈桂春的故居,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只有2层楼高。作为陈桂春先生的朋友,吴昌硕先生在这里作画会友,后来这里便成了纪念吴昌硕先生的博物馆了。一进到博物馆内就能看到吴昌硕先生的雕像,四周墙上是对他的`生平介绍,图文并茂,非常生动。在里面的展室里,我看到了吴昌硕先生曾经用过的毛笔、笔架、画具和印章等物品。我最喜欢参观他的作品展示厅,有一副戏猴图实在太吸引人了,画里的猴子有的在打闹,有的在喝水,还有的在摘桃子,猴子的毛看上去毛茸茸的,就像是活的一样!
现在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发达,像这样的老建筑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都有责任要好好保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