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远作文(整理9篇)

daniel 0 2024-06-24

古人不远作文篇1

在遥远的南宋,曾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是进士出身,却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打击;他为收复失地投身军旅,并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诉诸诗文;他曾写过《钗头凤》这样的感人词文,也题过《示儿》这样的爱国诗篇。他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陆游。

我喜欢陆游,因为赞赏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陆游生活在一个饱经散乱的年代。在陆游一岁时,他的父亲陆宰被罢去了精细转运副使的职务。而与此同时,又发生了靖康之难。金人入侵中原,陆游一家不得不开始逃亡。幼时的逃亡生活持续了8年之久,直到他9岁时,他和家人才回到老家山阴。在逃亡时期,小陆游受到了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产生了以身报国思想的萌芽。

陆游在少年时刻苦读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成年时,南宋和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这时的南宋,已经残破不堪。陆游闻得此事,心痛不已。不久,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我喜爱陆游,因为他是一个深情的人。他对国家一腔热血,对自己的亲人也是一往情深。

青年时,陆游娶了他的表妹唐婉为妻,并在此时写下了广为人知的《卜算子*咏梅》。可他们在一年之后就被母亲拆散。后来,陆游在沈园又与唐婉相遇。陆游在伤心之余,在园中壁上题下一首哀怨的《钗头凤》,来纪念那段逝去的美好爱情。直至去世前,他仍对唐婉念念不忘。

我喜爱陆游,因为他在逆境中始终不言放弃。

而立之年,陆游进入仕途,并在39岁被赐进士出身。陆游始终始终坚持抗金。可掌权的大臣多为主和派。他们怕陆游说服皇上抗击金朝,便不断打击排斥他。陆游刚入朝一年,就被罢官,排挤出朝廷。可陆游没有自暴自弃,他在耳顺之年又投身军旅生活。在这期间,他积累了许多有关爱国的写作题材,并写出了一首首千古诗篇。

晚年时的陆游过着平凡的乡野生活,在这时他也写作了一些关于农村生活的'诗篇。可衰老的陆游没有忘记祖国,他的爱国之情始终不渝。这时他创作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表现了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有9600多首诗传世,成为至今存世最多的诗人。

陆游已去世了800余年之久。可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肉身早已逝去,但他对国家、对亲人的深情仍深深感染着我,虽相隔近一个世纪,但我仍然感受到他那一颗赤诚之心。他的诗篇给我们以激情、以享受、以启迪。他离我并不遥远。

古人不远作文篇2

“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注: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不相失。”这是描写开元盛世的景象,选自杜甫的《忆昔》,文中的“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名字叫李隆基,诗中前四句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和谐,生机勃勃[注: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繁荣景象,唐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唐玄宗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即位后,他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励精图治[注: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革除积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是整顿吏治,裁剪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同时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大兴沌田,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管理。该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局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是繁荣的,为什么?接着我们就来看看长安的繁荣景象吧!

唐朝时,都城长安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整个城市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面积84平方千米,有东西向大街11条,街道笔直,绿树成荫。在城的中北部,是皇帝居住的宫城,宫城南边是皇城,为中央官员办公区,另外还有坊和市。方式官民居住区,东、西两市是商业区,市内店铺繁多,商业极其兴盛,有茶馆,酒店和工艺作坊等。

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很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总人口达百万以上,使唐朝逐渐进入了繁荣时期。各色人来来往往,很繁华。

唐朝前期,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沉湎酒色[注: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怠于政事,造成奸臣掌权,朝政混乱,此时唐朝又与吐蕃、南诏发生多次战争,国力日益消弱。

九世纪后期,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唐朝受到了致命的打击。907年,大将朱温逼唐朝皇帝退位,唐朝灭亡。

在古老历史的长河中,李隆基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虽然最后灭亡是因为他,但他所做的贡献远远比他所犯的错多,我敬佩他!!!

古人不远作文篇3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一句充满雄心壮志与那霸绝天下的气概的语句,成就了一位雄霸一方,流传千载的君主——曹操。

要说历史上我最喜爱,最欣赏的人莫过于曹操了,此人胸怀天下,有胆识,有谋略,其性格更是老辣果断,令人敬佩。

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只是董卓手下的一位宠臣,而他胸怀大志,怎愿这样的度其一生?于是,他毅然选择顺民心、抚民意的刺杀董卓。由此可见,曹操那时就已知晓,民心是治世之根本这个道理。

刺杀失败后,曹操并未灰心表气,而是凭借其机智勇敢拜托了董卓的追杀,加入反董卓的袁绍大军中,最终一举斩杀董卓,功成名就,拥军20多万,成为一方诸侯,开始逐鹿天下。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了逐鹿天下。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等无一不显露出曹操那令人折服的军事才能。

俗话说,性格决定人的一生。而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的性格了。

赤壁之战,曹操由于骄傲轻敌而打败,80万大军毁于一旦,这对人来说可是毁灭性的打击。而曹操是如何做的呢?他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不仅没有气馁,还召集剩余的几百残兵给所有人总结经验,并鼓励他们重拾信心,他说道:“这次失败可是个大好事!知道我们为什么失败吗?因为我们胜得太多,心生骄傲,这次正好给我们消消火!”“这次失败其实不算什么,我们还有北边的半壁江山,只要我们能回去,定能卷土重来,杀他个片甲不留……”最后士兵们终于信心大振,一举突破重重包围,回到了魏地。

还有一例,据说曹操赤壁大败后刚刚脱离危险,正在大殿与众人谋划时,突然来了一个急报,曹操看了后不动声色的将其放在一边,众人问之何事,曹操只是一笑:“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我的妃子要生孩子而已。”说完他大手一挥,“今日议事就到这吧,你们都退下。”于是众人纷纷向外走去,当殿内只剩数名亲信时,曹操突然惨叫一声,亲信们立马围过来,原来曹操旧疾发作,头痛欲裂中曹操大吼:“北方马腾竟在这是向我都城进攻,此时我等经历大战,国力空虚,叫我如何去援救啊!此事不可外传,否则必引起慌乱,违令者,斩!”说完曹操就一头昏了过去……

如此雄才大略,如此性格胆识,天下怎能不落他手?我喜爱曹操,不因为他野心多么庞大,手段多么阴险,就冲着他宏伟的志向,惊人的谋略,坚毅果断的性格,就值得我崇敬他!

古人不远作文篇4

归隐尘世的一双醉眼让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空洞的追求里,而在于实实在在的谋求自己的生存,追求生命的价值。

请原谅我闯入你的桃花源。我来了,掠过每一间房屋,走过每一寸土地,却独不见你。你悄然隐没,却处处留下痕迹,于是,我闭上眼睛,渴望撞见你。

你说:质性自然,本爱山丘。于是你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他们都说,你在逃避,说你假借本性之名逃离世俗,沉溺于酒醉弥香,世外桃源。可我不信,你不是真的想隐,不是真的想醉。不愿身着淤泥的你,只是将不能实现的夙愿寄于自然。你依着山水,浸着酒意,心存感伤地怀古,貌似神往地展望。时间有太多的不如意,无法改变,无法释怀,你也一直在挣扎着。醉中遗万物,归隐弃浊世,可你放不下许多东西。你所追求的,是半隐半醉的状态。半隐,你可以脱离污浊的世俗,虽贫苦却安乐;半醉,可以夹杂着朦胧去看世界,不清晰却胜似清晰。你曾在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中徘徊,回思索该不该何去何从。会对寄予你希望的人而抱歉。然而,你醉了,醉眼看不到很远的地方,也不能顾及全盘,所以,这种迷茫反到叫你领悟了。

为什么一定要考虑那么久远?既悟以往之不谏,知来着而追方未晚。你说:托身己得所,千载不相违。于是,你来到了这一片桃花源。

或许每个人都会在追求梦想的途中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关乎别人的事情,更谈不上公平与否,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自然规律罢了。此时,这些你想到了。于是你不望娥眉,不羡飞鹤。彼时,还剩下的些须酒意尽消于风中了,你觉得从未有过的轻松,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自酌自乐,反得易安。天下之大,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只是平凡之人,没有必要刨根问底,没有必要揽过所有的是非。你把所有沉重的痛楚和难掩的喜悦统统交付于自然,美酒。换取一分静谧,只图个云淡风清。换取一双醉眼,只图个洒脱自得……归园田居,不是自甘堕落,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堂而皇之地闯入剪不断理还乱的迷局,一把抓回自己那颗纯质的'心,守侯。一双醉眼,望穿尘世浮华;一颗醉心,感受那源于自然的纯、静、美。

我懂了,你的隐居,你的醉眼。我走了,离开这世外桃源,离开了你。鼻间留有酒香,心中存着叹息。哪次我再次到来,必将带一双醉眼与你对望,就如同此刻,在悠扬的诵和声中,我回眸,淡淡的微笑的味道,这微笑,路过那风,路过那水,路过这人间。

清风徐徐吹过,放眼望去,那巨浪跌宕起伏,发出白色的强光,宛若你那归隐尘世的醉眼,那样迷人,又那么不可思议。

古人不远作文篇5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有热情激昂的诗人,有妙笔生花的画家,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也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人民艺术家。他们像群星闪耀着光辉,点缀装扮了灿烂的历史长河,使中国五千年人类文明更加辉煌。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个历史人物,那就要属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刘备三顾茅庐,以真诚感动诸葛亮,于是他成为蜀国的军师。我之所以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不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博学多识、谋划周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知天文,晓地理,识天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他知己知彼,用兵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

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就是成功的事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使10万魏军不敢轻易进攻。在临终前,他安排“木雕计”吓退了追赶蜀军的魏军。在这里,我对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诸葛亮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在发明方面也颇有成就。为了解决军粮的运输困难,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相传他还革新弩机,能连发十箭。

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他的“联刘抗曹”策略,使蜀军节节胜利。在“火烧赤壁”中大挫曹军,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大力开展屯田,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他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位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的农夫唱的'歌词,就是他的作品。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以稳定四川、入主中原为己任,率领蜀汉军队五次北伐曹魏。诸葛亮事务繁琐,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但不注意身体,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我不禁为他感到惋惜。我要向他学习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精神。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值得我们颂扬的,他的精神永远照耀在后人前行的路上,我们永远记住他。

古人不远作文篇6

一场大雨过后,夜阑人静,万物皆睡。乌云渐渐散去,天上的繁星便一个挨着一个蹦出来了。我从睡梦中醒来,躺在摇椅上,望着天空上那轮弯弯的明月,听着蛐蛐们开的音乐会。这时一阵微风拂面而过,只见一人拿着一把羽扇,端站在正前方,仔细一看,他就是我梦寐求之的偶像——诸葛孔明也。

只见他徐徐的道来:“夜深人静,明月当空,你我相遇,便是有缘,何不出来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动听的音乐传入耳中。于是我便和诸葛亮漫步在院中。望着他高大的身影,曰:“孔明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心只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邀,先生可曾后悔过?”他回过身来用温和的眼神看了我许久,回答道:“如你所言,人称“绝智”的我应在笼中安度余生,在战乱中保留生命,不想在各国诸侯中声名远达。后主刘备真心请我,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与于是随先主刘备出山,用自己生平之力辅助先主刘备,此情此意,是我报答先主刘备的恩情。”

听后,我默默赞许,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至远的胸襟所折服,又为他的忠心而钦佩。

然后,我又想孔明讨教:“先生,您自从出山以来,收二川,排八阵,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孔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河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火烧新野,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借风借箭,智算华容,乐毅一筹。”

他只是微微一笑,道:“你过奖了,我只是报先帝刘备之职分也,何足挂齿。想我打拼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安居平五路,联吴抗曹,为收服人心,对抗孟获六纵七擒,六出祁山,可惜每次成功之时,因为我的疏忽,与成功擦肩而过,真是可悲。”说完后,我见他的脸色黯淡下去,几分烦恼,几分忧伤,几分叹息,似乎在责备自己。

我便不忍观之,曰:“先生不必太过自责,皆因当时形势不和,后主刘禅乐不思蜀,不思进取谗言,亲奸远贤。先生纵有回天之术,也难堪挫折。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过自怨。”他的.脸色开始变得平静,渐渐好转,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意少舒。他走向我,轻柔的的抚摸着我,我望见他眼里的那股热血在沸腾。他对我说:“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与你交谈我的心宽悦了许多,情绪冷静了许多。谨记我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回!”说完,他便离去了。

古人不远,诸葛亮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作文篇7

岁月在彷徨琐碎中暗自踱步,历史在一去不返中沧海桑田。它们带着神秘的面纱,站在暗处浅笑,它们身后的墙被磨出青灰色,旧色覆盖。它们永远是神秘的,因为它们是过去的,我们只看得到轮廓而已,看到星星点点的,它们的美丽。

书柜里陈放着一本厚实的历史书。它有淡黄色的封面,以及墨黑色,用草书所书写的,“中国历史”。翻开它,似乎能感受到浓浓的时光的香,比如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白莲一朵,比如大漠荒北的烈酒一盏;那些古时淡妆浓抹的乖巧女人,那些骑在牛背上专注地捧书细读的书生……他们的命运被记载成作品,他们的笑泪变成那里的风景,他们是一首首歌。在那么一页,有个男人的画像。他有瘦削的身体,带着草帽,身后是高山流水,桃花开得正艳,勾出他一抹淡淡的笑。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澈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的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脱离满是勾心斗角的朝廷,背影孤傲决裂,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岂不惬意?何必以清白之身翻滚于污泥中?”他一定是这么想的,“何况置身乱世,举世混浊?既然无力回天,那就不如坚守心灵的一番净土,还自己一方自由。”五柳先生背负了百十年来最单纯的梦想,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留下一曲悠悠扬扬的小调,是他哼的心情吗?饮酒采菊作诗,这样的生活羡煞多少后人,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凭千万个陶渊明行吗?

岳飞,一条真正的汉子,为国捐躯,壮烈如同他身后被刻上的那几个字:精忠报国。他为南宋正与金激烈抗斗,黄沙席卷的`战场,血流成河的场景,他用力刺入敌人身体的长矛,他大笑着对酒吼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而宋高宗与秦桧这一个庸君一个奸臣,居然迫害这样的忠臣血洒中原。可他的名声,一垂千史。而秦桧夫妇,永久地跪在他的坟前。不知为何,也许是我心里也有一腔热血吧,我喜爱一切灼热如血花的人,我看到他们的心在发光,他们的膝下有黄金,他们心中有不变方向的指向标,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捍卫和平与国家,尽管现实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妙,也许最后还是牺牲。

他们是诗意的文人,或者炽热的英雄。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后人拓宽成才之路。窗外传来几声鸟鸣。轻缓,带点缠绵。我合上书。心中百感交集。古人不远,只需回头相望。那么一眼,就有了会晤。

古人不远作文篇8

古人远吗?从字面上看既然已经是作古的人,那就是远了。但是从对古文,诗词的琢磨、品味中发现,其实古人并未离我们远去。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活着”,肉身这个载体已经消逝了,他们是依靠流传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活着的。

在这几千年间,王朝更迭,世事变迁,就像张养浩说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无论是奢华的宫殿,还是贵族名流,都逃不过历史沉重的车轮的碾压,最终也摆脱不了化作一把尘土的命运。但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他们说过的话,写过的诗,发过的感慨,研究的成果,都被记录下来,让我们现在的人还能够有幸与他们做着心灵上的交流。就像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在倾诉着内心的无助;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李商隐黯然神伤地坐在窗前;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就像站在我的面前,面对雄伟的庐山瀑布放声吟诗。每一首诗中都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诗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当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浓缩在这区区几十个字中,我的心也随着这些文字或豪放,或忧郁,或喜悦,或悲伤,随着它们穿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找寻人内心最根本的纯真与质朴。

同样流传下来的,还有他们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影响、教育了无数后人,要他们把民族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为国家的兴亡出汗流血。许多人都将范仲淹的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并且以此造就了伟大的事业,这不就是古人的影响吗?还有孔孟、朱子,这些人已经逝去几千年,而他们的思想却影响至今,他们提倡的忠孝礼义,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精神中的。我们每年都要做祭祖、祭孔这样的典礼,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学习古风雅韵,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使我们在如今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静下心来,不要忘记先人们的谆谆教导。也许,他们的话中有我们应当摒弃的糟粕,也许他们的思想精神里有我们当今无法理解的内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流传千古的,必然是经过了时代长河的大浪淘沙,最终剩下的精萃,必然有值得我们深究的东西。

古人远吗?不远!当校园中再次传出琅琅的诵诗声,当电视上又播放诗文赏析的时候,我觉得那一位位伟人就站在我的身边,手拿书卷沉思。当我真正明白一首诗中的含义,一段经典里的哲理时,我就会看到,在那历史的大道上,那些人背着书箱喁喁独行,在他们的身后,是无数的追随者,在他们的身前,是无限的光明。

古人不远作文篇9

我从小就爱读史书,特别是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国演义》。既为演义,则不一定是真史。我找寻《二十四史》中《三国志》。因此,可以说我对此有所研究。

将《三国演义》读完后,我不禁对书中的人物深思起来,脑子里全是那些人物。刘、关、张得义盖云天,孔明的才智过人,五虎上将的英勇无比,孙权的霸气,周瑜的才干,鲁肃的忠厚……

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让我言不清道不明他是豪杰还是好人。正想之间,忽然感到天旋地转,脑袋晕眩。

睁开眼,周围是古建筑,好似一座宫廷内院。离我不远处,有一个敞开大门的宫殿。出于好奇,我走进了大殿。这儿有许多穿着古代服装的人围看一座龙床,我怕被别人发现,便躲在挂帘后面,待这群人哭哭啼啼地走出殿去。我一壮胆,走到龙床前,床上卧着一老人,似病了。我刚想开口,他说话了:“何人在此?”这是古代用语,莫非我到了古代。我说:“子是何人?”他乐道:“孤王乃魏王——曹操。”“啊!”我差点没晕过去,“我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后的学生。”

“子来何为?”他问。

“我想叩问您的身世。”

“孤王生于沛国谯县,灭黄巾军,伐董卓,战败袁绍,走南闯北打天下。于今日病重,遗嘱众谋臣与将士。”曹操言之而色悲戚。

“您曾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您为之乎?”

“否也。天下负孤者多矣。刘备当年穷途末路投奔孤王,孤对其十分敬重。但其背叛孤,挟孤兵去也,与孤争天下,欲置孤于死地。此不为其负孤乎?想那关云长,孤甚受之,并予其厚遇。可其却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不领情,破我五关,斩我大员上将,其负孤之可见一斑矣!”

“大王,后人都言子是奸臣为三国之败类,可为如此否?”

“然亦不然。然,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战豪杰以夺天下,乃孤精明也。但非孤王有伤天害理之为,于名为害之奸也。而刘备世人却视为汉室后裔,以其正统,天下称其奸。天下何其不公也?况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姓之天下也,孤夺之何为奸乎?”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那曹操,当年赤壁大败,但今日此枭雄却动了真情,失声痛哭。曹操其实并不像后人所写所说所认识的那样阴诈,那样无情无义。他是一代雄才,是一个大英雄的范例,他是有感情,是个有血有肉的大英雄。

一阵刺眼的阳光袭来,我睁开双眼。原来,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走访草擦。是这个梦让我深深喜爱了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精明英雄——曹操。

  • 下一篇:夕阳作文(8篇)
    上一篇:五年级难忘的一件事作文(整理5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