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整理(7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600字篇1
逛庙会
顾子烨
在每年的3月3日,平时安静我街道上,顿时传来一阵排山倒海的欢笑,到处无不热闹,庙会在这时候就开始了。
简单点说,庙会也就是比集市大的买卖市场,也可以说是百货市场,其次就是宗教文化背景。庙会上,同时亦举行相关的文艺演出,如舞蹈、戏曲、花会等。那一次,我还是中午去的,刚去的时候,那里安静的有点让人感到奇怪。难道是庙会都举办完了,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到了这里。
只见这里人山人海,不走近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到处都是热闹的欢笑,简直成了人的海洋。在远处,还有戏曲表演。我先是跟着奶奶来到了一个庙前。祭拜了一下,随后就迫不及待地跟上了爸爸妈妈的步伐,我们走到一处,最前面的爸爸突然停住了,这时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走了呀?”
我看向爸爸手指的地方,一个一米多高的冰雕,正立在我的眼前。这可把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玩意?”我说道,但回过神来,我才知道了。这又不是个真的,我又有什么好怕的。不过,制作这个的人,一定是个高手,竟然能把脸刻的如此细致,而我却连橡皮泥都没他捏得好。
我们的新鲜感过了,也就走了。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我最喜欢的吐雾冰淇淋。一阵清新的香草味,顿使人食欲大开。刚入口时,嘴里仙气飘飘,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
我在前方听到一段音乐,让我很感兴趣,走近一看,原来是唱戏的。只见台上的人都穿着汉服,有着很浓的古曲气息,使人有了一种新鲜感,再借一步讲,就是增加古代知识,我还看到其他的各种吃的,但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逛庙会。
五月初五
包粽子
于晨睿
在我的家乡靖江,上了学的孩子、上了班的大人、在家修养的老年人,提到粽子,谁不是嘴里立刻产生一种香甜软糯的感觉。
粽子很好吃,超市也常年有卖,但唯有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奶奶包的粽子才是我心中最好吃的粽子。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据说这一天古代伟大诗人屈原跳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在江上未打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不让鱼虾伤害他,大家纷纷包粽子投江喂鱼虾。两千多年来,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现在,人们已经不投粽子到汨罗江了,但包粽子却成了每年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习俗。
每逢端午节,挨家挨户都会包粽子,这时候的粽子最好吃也是因为它是由新鲜的粽叶包起来的。这个季节,河边两旁都会长着新鲜的芦苇,芦苇叶子又长又宽,这时候的芦苇叶又称“粽叶”,大家都会在河边采摘芦苇叶回家包粽子。
这一天,奶奶也带我到河边采摘粽叶,摘到的粽叶带回家后用刷子清洗干净,再准备一盆糯米,一袋甜枣,一捆线,就这样包粽子的材料就准备好了。只见奶奶将新鲜的粽叶挽成一个三角形,来上两勺米,两个大枣,再将粽叶合上,用线绑牢,一个甜粽子就包好了,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粽子被包好了扔进箩筐,不一会儿的功夫,粽子就包好了。紧接着奶奶将这些粽子扔进大铁锅里,加上水,就开始煮粽子了。每次煮粽子的时候,我都会在厨房进进出出,时不时得去问下奶奶:“粽子什么时候能熟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粽子呀?”要知道我的碗筷早已在桌上摆了好久。“等你爸爸妈妈都回来了才能吃粽子。”奶奶严厉的说道。连生火都没帮上忙的我,听了奶奶的话,只能继续看着冒热气的铁锅。
被锅盖盖得严严实实的铁锅,锅里的粽子被煮成什么样子了呢?我只能在旁边猜想:粽子里的米已经变大几倍了吧,干瘪的红枣是不是也鼓起来了,现在粽叶里面是不是包裹着一个白胖子?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又忍不住哀求奶奶,可不可以先让我看看粽子。奶奶打开锅盖,我看到一个个粽子都变成了胖子,有的连粽叶都撑破了,白花花的糯米漏了出来,好诱人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它门了,我跟奶奶撒娇道:“好奶奶,就先让我吃一个粽子好不好?”看着我的样子,奶奶忍不住地笑了起来,为我从锅里捞出一个粽子,扒开粽叶,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
晚饭桌上,还未动筷,我的肚子已鼓得如同一面小鼓,我幸福的斜靠在妈妈肩上。
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篇2
与墨共舞
徐梓源
“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就是指对联。在西来镇的人们便写起了对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平平安安。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不要那么着急,先把东西准备好。”
我将毛笔、墨汁、砚台,拿来并放在了桌子上,将毛垫放在已准备好对联底下。倒出墨汁,将笔进入,完全吸收了墨汁,之后再将比搁置在笔架上,将对联放在面前。看着笔头一点点的吸收着墨汁,逐渐张开,变得饱满。那心也似跟着激动起来。
“妈,妈!可以开始了吗?我快等不及啦!”
“可以了!你开始吧!”
那心一下子放荡起来,心中的激情,一下子流露至笔尖,瞬间,那墨汁独有的醇香在屋内绽放开来,索散在周遭,那空气也雨墨香交汁,共舞。一比下去,那耀眼的墨纸顿时被增添了几分色彩,那金粉也随之摆动。将激情挡开,挥洒在纸上,这第二笔,富有我的情感。
这时,墨汁出来捣乱,硬生生的将我的“半成品”给跳上了几笔。顿时,这对联不再美观。这可怎么办啊?好不容易才这么多的。正当我心急如焚时,妈妈走了过来,握住了我的手,开始写。只见她的手稍微斜倾了一点,再将手一滑,那几点墨汁就全部融进了这红纸黑字里面。
我再次提起笔,一钩,一撇,一挪……少倾,几幅春联便落笔完成。未干的墨反射着灯光。愈加光亮,似乎是有涌动的生命力在舞蹈。平铺在白地砖上,衬的更加传神。
这时,妈妈爸爸都来了,看见对联不禁夸赞,随即屋里依然回荡着欢声笑语。
看着春联,一家人围着他,每个人的脸上多大放光彩,只让人觉得少了冷意多了暖意……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3
每次过年时,我都格外快乐。
因为,只要过年,大人们就一定会去买东西,我也就可以顺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平时买,而非要在过年时买呢?这里头呀,可大有讲究。
平日里,大人们都省吃俭用,虽说还不到一块一元硬币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会随便给我们小孩子买玩的。可是呀,到了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们出手都特别阔,我们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总之,小件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在超市里买上了年货,离祭祖也就不远了。记得上一次烧祭祖菜的时候,足有十几个盘子,最中间用的碗放了一条红烧鱼。今年,也是这样。
和日常的吃饭不同,这祭祖的时候,可庄严的多。大人们在桌子正对门口的方向上摆了烛台,和一小杯土用来插香。每个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许几个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把用烛火点燃的香插进土里,再等上一会儿,说什么请神呀,先人的灵魂呀吃饭。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桌上的菜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筷子自动在虚空中漫步的灵异事件。外婆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投影出了饭菜,所以对现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机、电视,不可随便讲话,不然可是对它们的大不敬。吃完饭,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会拿一大包用黄纸做的“钱”,有的画着鲜红的莲花,有的折成元宝。把他们放进一个红色的炉子里烧掉,妈妈说这些钱可以让阴间的人花。先人们的灵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们给他们送钱。边感叹着,我去看那烈火,像无底洞一样蚕食着纸,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过无形的墙,到过阴间。看着那金黄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世间只有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让事物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而这花又有一种奇特的包容性,让人忍不住要扑上去。这恐怕才是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黄纸钱,我闲来无事,开始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竟想起了一件比看电视还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几天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千多块钱的鞭炮。有些时候会少一点,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饭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黄昏的余辉,那的一抹暗红在山尖沉寂,形成无尽的暗。随着第一道光和第一声炮响,黑夜的空间开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冲云霄,随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时还带点着夜的鲜血。好似炮为刀俎,夜为鱼肉。那砧板上的肉,的优势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会很快愈合,好似对着空气一样。
十点早过了,放炮的人却越来越多。渐渐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带上了新帽子。但是,这些都没有那用几村的灯火做成的`鞋好看,红红的,亮亮的。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快乐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汉族的元宵节风俗:一般以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看花灯与猜灯谜亦是一种独特风俗文化。
星期五的下午,六年级的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包汤圆大赛呢!
汤圆甜甜的糯糯的,但用的。材料却十分简单:首先把面粉和成面团,然后将黑芝麻和花生压成小块,撒上碎糖块,这就完成了初步步骤。
接下来就是包汤圆了,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阿姨示范,大致了解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团面团制作起来,先将面团压成饼,注意不要压太薄。需要挖适量的馅儿,不然会包不住。我都是按照阿姨讲的细心制作,可捏来捏去不是方的就是扁的,正当我懊恼时,小芳似是看穿了我的心思,过来指导道:“你把面饼的边缘粘紧,就不用担心会揉散了。”我既紧张又好奇地试了试,果真捏的又好看又圆。
回到家,我开始执行重要任务——煮汤圆,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到:“汤圆要出锅了。”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各个叫好。
在这节日的温馨之夜,感受着一种少有的欢乐和情趣,全家人的心情都显得格外激动。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我在湖南有个美丽的家乡,让我来告诉你湖南的习俗吧。
当正月初一的时候,妈妈都会带我和弟弟一起去湖南过年。
我们每次都会带一桶一百块的`烟花去放。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做汤圆。有一次,奶奶说:“等我回去,她就用桂花做的汤圆给我吃。”
当金秋时节,有的农民在田野里用竹竿打果子,有的在田野里烧麦杆子,你想知道为什么要烧麦杆子吗?那是因为麦杆子的灰能够给冬天的菠菜施肥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春节也是最为欢乐祥和的日子。
大年初一一大早,整个村子就热闹起来了。各家各户的年轻人都穿戴一新,成群结队的,到村子里面的长辈家里去拜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迎接来拜年的人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里说着一些祝福的话语,拜年啦,拜年啦。小朋友们忙着吃零食,放鞭炮;大人们忙着招待客人,大家都既忙碌又开心!
在我的家乡一件有年味的事情就是舞龙了。大年初一,除了年轻人去给长辈拜年,还有村子里专门的舞龙队伍来给各家各户拜年,他们走街串巷的,基本上每一家都会去。只见舞龙的队伍停在一户人家的门口。主人早已把院门打开,点燃铺在地上的烟花爆竹。在一片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龙就舞进了院子里。领头的人对得这家的主人说着一些祝福的话,其他的人就在院子里舞起龙来。如果遇到的是刚刚乔迁新居的家庭,龙舞的时间就更长了,舞龙的情形也更加有趣。十几个人一起舞龙,每个人执着一根木棍,木棍上是龙身体的各个部分。舞龙的人的动作时而慢,时而快,有时还会跳起来,龙便随着动作时而曲,时而直,时而腾空,时而落地。最精彩的是表演“双龙戏珠”。只见一人手持一个“珠子”,其余人舞着两条龙,跟着珠子跑,争抢着珠子,做出各种花式的动作,互不相让。这时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家会在舞龙的同时燃放鞭炮,两条龙就在鞭炮声中上下翻飞,活灵活现,加上舞龙队的唢呐声,锣鼓声,煞是威武!
我家乡的春节,十分的热闹,又有着大城市所没有的年味。我们吃着腊肉、腊鱼;燃放着五彩的烟花爆竹,看着舞龙舞狮。正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我才觉得在家乡的春节,有着深深的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在我的家乡过元宵节,家家都要吃汤圆,汤圆的馅可多了,有芝麻馅的、有红豆馅的、有豆沙馅的……
爸爸给我讲起了元宵节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人,人们组织打它们。一只神鸟迷路降落人间,却被猎人射死,天帝很生气,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他的女儿心地善良,把消息告诉人们,有个老人想出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燃放烟火。天帝以为是燃烧的火焰,人们就年年照做纪念这次的成功。
今天妈妈也做了汤圆,我看着锅里的汤圆在快乐的“波涛”里,它们开始了它们的“水上芭蕾”。那一招一式挺规范的呀!水温越来越高,汤圆们憋得纷纷探出头,透口气儿,这时就可以出锅了。汤圆刚端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好烫!我又咬了一口,啊!芝麻的香,糖的甜,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飘来飘去,触摸着我的味蕾。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真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我的`胃口大开,狼吞虎咽的吃了许多。
吃吃完饭我们去看花灯,我仰望天空看花灯,看月亮,好圆好皎洁的月亮啊,月亮很大很惊艳,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喜爱热闹快乐的元宵节,更热爱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38篇)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春节过年”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过年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佛山的春节过年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
-
家乡的风俗作文左右(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六年级篇1炸麻馓闫瑜芯我家里,每年年前都会炸麻馓当过年时炒菜用的,这东西,老好吃了,香香脆脆的,和青菜白菜炒起来吃,巨香!炸麻馓这个工程确实挺大的,每年做的..
-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整理9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篇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因为端午我会回外婆家过,而外婆家在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
-
生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精选8篇)
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家乡的8月15是中秋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在这天月亮会特别圆,特..
-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精选19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吃完年夜饭,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楼下放烟火。来到楼下的空地,爸爸先放了一个大烟火,哇!好美呀,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
-
家乡的风俗作文(整理9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如果提到饺子,你会想到什么呢?元宝?春节……可以说饺子的外形基本一致,而馅儿的种类那叫个各式各样,非常丰富。比如:牛肉,羊肉,猪肉,鱼肉之类的,而素馅儿的种类更加..
-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精选13篇)
小学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春节那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都在门上贴起了红对联,挂起了红灯笼,还吃起来团圆饭,我家也是如此。除夕这一天,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开始忙碌。爸爸负责..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4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