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石壕吏作文(9篇)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1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我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还没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打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唐王朝为了即时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我这时被迫离去……
残阳如血,几只乌鸦呱呱地飞回巢。村中静悄悄的。天色,已晚,可村里十室九空,我该去哪投宿?终于,看到一户人家家中微弱的灯光,我忙奔过去……
家中的老夫妻热情地招待了我,吃过饭后,我便睡了……
可没想到,当晚就有官吏来抓人当兵。那官吏使劲地敲着门,边敲边吼:“开门!开门!我是来找人当兵的!快开门!”我顿时被吵醒了,出了房间瞧瞧,便看到老翁翻墙出去逃走了,老妇颤巍巍地走出去开门应对那官吏。
见到是一个老妇来开门,官吏顿时不爽地问道:“喂,你们家的男人呢?到哪儿去了?”老妇哀怨地回答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了。其中一个儿子就只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永远逝去。唉,哪还有男人啊?”说完,有些抽泣。“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可去服兵役了吗?!”
老妇的眼泪从眼中夺眶而出,边哭边说:“家中再没有什么人了,就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这个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是,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啊!”官吏听后,怒道:“那我们上级的命令我们也必须得遵守。你必须从家中派一个人随我去服兵役,不然我们也不好交差。”老妇无奈,想了想:家中已无人可去。老伴是一家之主,儿媳妇得照顾小孙子,我就随官吏去吧。唉……随后回答官吏:“老妇我虽然衰弱,但请允许我跟从您今夜回营去,赶紧应付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去还赶得上做早饭。”官吏听后,只好作罢,便对老妇说:“好吧,好吧,你跟着我去。”差吏骂骂咧咧地把老妇带出了院子。
惨淡的月光下,老妇回头张望着自己那破旧的小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一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晚以至,话语声绝。
但好像能听到若有若无的,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在旷野上飘荡……
那一夜,我失眠了。大脑中一片空白,不知是悲,还是恨。
漫漫长夜已过,天蒙蒙亮。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刚回来的老翁道一别……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可此时,不是生机勃勃的春,而是严寒的冬,残酷的战争,悲伤的离别……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2
黄昏,夕阳西下。天还没黑,家家户户却死寂一片。我来到石壕村,想尽快找间客栈住下,但很多客栈已早早关门。正巧遇上一家即将要关门,门已经关了一半,我冲了上去,那老翁惶恐地看着我。
“请问,我可以住宿吗?太晚了,客栈都关门了,请让我住下吧。”
“可是我们要关门了。”“谁呀?让他住下吧,待会官吏又要来抓人了,可怜的人啊!”一个年迈的老妇走了出来。
说着,我进了客栈,这家客栈不大,客人也不多。我总算是安顿好了,心里也踏实了。
天黑了,石壕村静得可怕。忽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和敲门声,那声音来势汹汹,似乎不是一个好兆头。隐隐约约听到老翁和老妇细微的说话声,“你去开门吧,听这声应该又是官吏来捉人了,我得避一下。”老妇人连声答应说:“那你可得小心,从后门逃走,等他们都走了,你再回来。”于是,老翁便翻墙逃走了。别看老翁一把年纪了,翻墙技术却似乎很熟练,至少不是第一次。接着又听老妇朝这边走过来,她一脸慌张地说:“你可千万要藏好,不要出来。”接着走了出去。
“来了,来了”老妇一边应着一边开门。只听门一开,官吏便喊了起来,着实把老妇吓了一跳。“把男丁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这一喊,屋里的孙子立马哭了起来,老妇心一酸,也哭起来,听得多让人伤心啊!
我躲在屋里不敢出去,也不知是怎样的情形,只听见老妇抽咽着说:“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抓去到邺城当兵了。前不久一个儿子来信说另外的两个儿子都战死了活着的活一天混一天,死的却永远的完结了。可怜我三个儿子,两个没了,这叫我怎么活啊!?”我听着多心酸啊!这时一个官吏看了另一个官吏一眼,示意让他破门搜人。老妇想起儿媳和孙子,又说:“现在家里面只剩下我,一个吃奶的孩子和孩子的母亲,再也没有人可以去当兵了,孩子的母亲因为心疼孩子没有离开,可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我都不想活了,既然你们要抓人,那就把我带走吧!虽然我年纪大了,打不了仗,但还可以为士兵们准备饭菜,也能见见我的儿子,就让我跟你们连夜回营,应召到河阳去服劳役,两头都是过日子至少那里舒服些。”官吏们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心想:既然你那么傻,那带你回去交差也不错。就把老妇人拖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夜深了,说话声没有了,只是仿佛听见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像是儿媳的哭声,又像是孩子的啼哭。断断续续的,一直延续到黎明。天亮了,我还要赶路,只能与老翁单独告别,却忽然觉得老翁一夜之间变得更加苍老“哎,我可怜的老伴!”说完,潸然泪下。“唉~”我踩着枯黄的心情踏上路程。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3
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暮色笼罩着一个僻静的村子石壕村。诗人背着行李疲惫地行走着,他因赶路太匆忙而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这个村子。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儿媳和小孙子。诗人和衣而卧,因一天的劳累奔波他很快睡着了。半夜时分,一阵急促的犬吠,村中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敲门声越来越近。诗人被惊醒了,原来是差役又来抓男丁了,房东一家吓得不得了,老头慌忙披上一件破棉袄,急匆匆地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地走向大门,砰的一声,门被差役一脚踹开了,只听差役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一个人当兵,快把人交出来1老妇人悲痛地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弟兄都战死了,恐怕他早晚也性命不保了。老妇人说完,就悲伤得哭了起来。
哇孩子哭了起来,差役蛮横地说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他的父母哪儿去了?说着就要向里闯,老妇人慌忙诉苦说:我可怜的孙子,他的父亲已战死,他母亲正因为他年龄小而没有离开,他母亲连一件遮身蔽体的衣服也没有,如果你们一定要带走一个人,那就带走我吧。我虽年老体衰,还能给你们洗衣烧饭。差役瞪了她一眼,不耐烦的吼道:那还不快走,你个老东西1老人家回首看了一眼自己的破屋,心里默念着孙子的名字极不情愿地跟着差役走进黑色的夜幕中。
夜深了,诗人看到刚才一幕,早已吓地浑身是汗,他感谢老妇人救了他,这时夜显得格外的静。一会儿,诗人听到隔壁房间一个人在呜呜咽咽地哭。诗人久久不能入睡,天亮了,诗人慌忙起床,向老头告别,然后急匆匆向远方走去。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4
清晨,杜甫与外逃一夜的老翁道别。之后,杜甫走在死寂的石壕村中。
枯枝。败叶。荒草。凄风。望着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杜甫回忆起昨夜……
天黑了,杜甫走到石壕村,在一户农家借宿。
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官吏来捉人了。老妪让老翁赶紧逃走,老翁翻墙而去。老妪慌忙出门察看,正好撞见了官吏。一名官吏手握腰间的弯刀,那肥大的麻脸上,五官挪位,竖眉瞪眼的,满是凶神恶煞的表情;另一名手持长棍,满脸胡腮,眼睛里闪射着凶光,脸上浮出恶毒的狞笑。
官吏们直喊道:“快把你们家的男人叫出来,要出一个去打仗!”
老妪一边用那满布皱纹的手盖住自己的口鼻,一边带着哭腔说:“我的三个儿子都
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就永远完了。”
官吏们不肯罢休,喊道“你家中就没有孙子吗!”
“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她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唉……”
“少废话,你家必须出一个男人打仗!”
“我虽然年老体衰,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备办早饭。”老妪无奈地哭泣。
“那赶紧走,别耽误时间!”官吏们狠狠地把老妪带走了。
凄风更加肆虐大地,使一截枯枝从枯树上断下,狠狠地砸在地上,不知道是什么鸟在低低地咳嗽着。战乱,依然蹂躏着大唐。
杜甫翻了翻身,思绪被打乱,隐隐约约听到了哭泣声,大概是老妪的儿媳。
眼前的路如一头野兽,它正在啃食着猎物,四周还堆满了白惨惨的骨架。杜甫不禁仰天长叹“大唐战火何时熄,天下苍生何时安!”
改写石壕吏作文篇5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虽然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硬邦邦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你家剩几口人,这与我们无关,反正,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想起自己镇静下来,却怎么也不能冷静下来,茶杯在她手中抖动着,水流了出来,老妇人站起来想去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却差点摔了一跤。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祷,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把头抬了起来,转向门口的地方。喃喃地说:“来了,来了,又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想累死爷们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有)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像我们这样)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她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然后)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6
黄昏时分,秋风卷起路边的落叶枯草,簌簌作响。突然一只乌鸦“啊”了一声,叫完便飞走了。它打断了杜甫的沉思。
马背上的杜甫环顾四周,只见杂草丛生,遍地的白骨,顿时油然出一种忧伤的感情。杜甫见天色已不早了,于是投宿到了石壕村。
夜深,人已静。忽然外头传来阵阵狗吠声和官吏的叫骂声。不用说,肯定又是来抓壮丁的。人们关紧了门窗,胆战心惊地躺回了床上,不安地等待着灾难的再次来临。老翁慌张地跳后墙逃跑了,老婆婆准备去暂时应付。
“扑通”一声,门被凶恶的官吏一脚踹开了。“人呢?全都给我滚出来!”“来了,什么事啊?”一头蓬乱白发,身穿补丁衣的老婆婆急急忙忙地跑出来。她,居然忘了穿鞋。
“你们家的男人呢?怎么没有啊?叫他们快滚出来!少跟我玩鬼把戏!”
老婆婆一听,心想:你们还问我要男人?一提男子,老婆婆便勾起了对儿子的无穷思念。瞬间,她泪如雨下,用嘶哑的声音说;“我有三个儿子都被抓去邺城了。前不久我一儿子捎信回来,说那两个儿子在最近一次战役中战死了。”说罢,便抹着泪水。
“这是真的吗?那屋里的其它人呢?”
“你们瞪大眼珠子看看!这家再也没有大男人了,只有一个还需吃奶的孙子。我孙子的妈妈因为要给孩子喂奶才没离开家,我们穷得连一身完整的衣服都没有。真是命苦啊!”老婆婆战战兢兢地央求道。
老婆婆素诉说着这些时,那些差役也没办法不信。可没完成任务也不好交差,所以离开这里又不甘心就这么两手空空地走了,一时拿不准主意,便僵在屋内不动。老婆婆一看这架势,便没安好气地说;“我刚才也明白说了,你们也看得清清楚楚,家里的确没人了。你们怕交不了差,就把我老婆子带走。虽说我年纪大了,体力也不好,今晚我就跟你们去河阳服役。明天一早我还能帮忙做饭。”
差役们一看,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只好骂骂咧咧地退出门外,带着老婆婆一起走了。
夜更深了,大地又是一片沉寂,只能隐隐约约地听到啜泣声……
第二天,杜甫启程前,紧紧握着外逃一夜刚刚跑回来的老汉的双手,黯然告别。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7
唐肃宗乾元二年,我已经四十八岁了,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出发,经新安、潼关之处,一天到达了石壕村,在一户人家中借宿,这户人家有四口人,一对老夫妇,都已年过半百,有三个儿子去参军,家中还有儿媳,还有一个仍在吃奶的孙子,我谢过他们之后,因旅途劳顿,便沉沉睡去。
半夜,我昏昏沉沉的醒来,忽然发现我的房间里有个人,是那个老翁,他简单的跟我说明了情况,差役来抓壮丁了,然后便翻墙逃走,老妇人似乎出去跟差役对话了,差役很凶残,老妇人诉说、哭泣的声音让人不禁感到悲哀。
只听那差役凶残的问:“老太婆,你家里男人呢?”,老妇人为了保全丈夫安全,哭着说说:“老妇我家中本有三个孩子,都已被抓去守护邺城,有一个孩子寄回书信,说另外两个兄弟刚刚战死不久。”差役又问:“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妇人说:“没了我的几个孩子,家里就更没有人了,还有一个孙子在吃奶,儿媳虽然没有离去,但是衣物吃食也不保,另外还有一个来这里投诉的外乡人,不过有官职在身。”,随即,老妇人好像是怕差役不高兴,连忙补充上:“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无法作战,但是希望官差大人能带我去,如果会去的早的话,说不定还可以赶得上帮军中人做一顿饭呢!”声音中透着凄苦,那差役似乎没有听出老妇人的无奈,凶残的说:“死老太婆算你识相,跟我走吧”我在屋内多么想出来阻止,但是我现在情况也不是很好,出去了,反而可能会害了这一家人。我只能无奈的看着那差役带走老妇人,对老妇人怒骂,催促她快点。
我在床上暗暗叹息,夜深了,各种声响仿佛都消失了,隐隐约约中,仿佛听见老翁和儿媳在低声啜泣,悲伤无比。第二天清晨起来,向老翁辞别离去,想到昨天来时这家人还是和和美美,今天却缺了一人,不由心中悲伤。
石壕吏改写作文篇8
有很多事,不是我们不去尽力挣脱,而是根本,无能为力。
——题记
我遥望远方,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洒落山林深处,深山空寂。我策马远行,不敢回首那苍茫暮色,心里一阵发愁,这么个荒山野林的地方,上哪去投宿呢?
好在,天不负我。我欣喜的看前面有一块石碑上刻着“石壕村”这几个字,想着。
我牵着马儿进了村。阴风袭来,乌鸦啼叫,四处杂草丛生,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好似在抗拒什么。我缩了缩头,这里真的能找到投宿的地方吗?
我漫无目的地四处走着。忽然,我看见前方有一户人家窗户上闪烁着微微亮光。有了,我奔上前去,却惊动了踡在一旁假寐的大狗:“汪汪!”神色凶狠,仿佛要撕我血肉。吓得我牵着马儿连连后退。
“旺财,别叫了,他不是官吏。”一个声音嘶哑的女声从大门里传出来。那只大狗好似能听懂人话一般,竟然收起凶态,摇摇尾巴,回到旁边继续“睡觉”了。我不禁好奇:这,究竟怎么了?
一个老人拄着木棍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她神色枯槁,身材瘦小,眼镜布满血丝。“老人家,您好”,我行了礼,“我是迷路的旅人,能在您这儿借宿一晚吗?”“可以啊”,老人答道,“不嫌弃我这草舍,那小伙子你随我来吧。”
我随老人进了屋,只见里面一贫如洗,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具,什么都没有。哪来的灯,只不过是将几只萤火虫捉进袋子里而已。
只有两张床,他们还有一个年近三十的母亲和一个尚在哺乳的孩子。但他们还是挤出一张床给我。
“记住,若待会儿出了什么事,千万别出门。”老妇人叮嘱道。我点了点头,仍在疑惑。
刚歇下不久,就听见旺财的叫声划破漆黑的夜空,其中还夹杂着叫骂声。我立即警觉起来,披衣下床,正欲推门,却想起了老妇人的叮嘱,只好透过窗户,静观事态的发展。
几个弘武有力的汉子身穿官服,手举火把,腰带宝剑,一脚踹开那脆弱的木门,“吱呀——”,仿佛痛苦不堪的呻吟。
“人呢,死哪去了!”官吏骂骂咧咧,走进大门。
老妇人听见了此时的动静,赶紧指挥老头子翻墙逃走。老头子却担忧家里的安危,迟迟不肯离去。听见吵闹声俞大,老妇人急了,连连推老头子,老头子无奈,只好翻墙逃走。
老妇人跑出门去:“官爷,又抓人啊!”“识相的,赶紧把你家的男人交出来,若私藏被查出来,嘿,别怪我们——”话未完,瞄瞄腰上的刀剑,意味已明。
老妇人呜呜啼啼的哭,官吏一直在逼。旺财一脸凶狠呲着牙,但却碍于官吏的刀剑,不敢造次。
“官爷呀——”老妇人哭诉:“我的三个儿子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报了个平安,另外两个——”顿了顿,凄凄惨惨,“已经死了啊!官爷,活着的人都在苟且地存活下来啊,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不复存在了啊!我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啊!”
话刚完,只听见一阵哭声从屋子里传来,我转过头去,见孩子的母亲拼命地捂住孩子的嘴,眼睛里满是惊恐和不安。
“呦,死老太婆,敢骗我,等爷将他抓回去,再收拾你!”官吏眼睛一亮,大步向屋子走去。
“官爷呀——”老妇人抱住官吏的腿,不肯让他向前一步,“那是我的孙子,还在吃奶,不必过去了。”
“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让我见见也无妨吧!”官吏不肯罢休。
“官爷官爷,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母亲也在此处,没有离去。只是她现在衣不遮体,怕是见了——有损您的名声啊!”
“那怎么办呢,我们也是要交差的呀!”官吏奸笑着。
“那——”老妇人犹豫:“我随你一起回营去吧!”
“你,能干什么?”话里满是轻蔑。
“我虽然力气衰弱,可现在赶过去,还可以为将士准备明天的早饭呢!”
“那好把她带回去——”官吏打手一挥,几个大汉把老妇人带下去,老妇人不断回头,望向房屋,担心着我们的安危。
半夜,孩子早已熟睡,只有女人在小声啼哭。不久之后,也渐渐隐去。我望着屋顶,辗转难眠,想着刚才一事,心绪难平。
清晨,老翁顶着晨露回来,听到老妇人被抓一事,当场呆立,不敢相信。半晌,他叹了口气,仿佛又苍老了几十岁般,佝偻着身子,送我上路。
悲伤无人替代,断肠人在天涯。
原来,翻雨覆雨的痛苦,到最后也不过是心底轻轻一声碎裂。
肠已断,人依旧,在天涯。
石壕吏改写作文
傍晚的时候,我到一个小村子投宿。在一个老翁家住下了,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后得知这个小村子叫石壕村。
晚上我正躺在床上,忽然听见拍门声,老翁和老妇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老妇打开窗户让老翁赶紧逃出去。外面的人似乎有点等的不耐烦了,一边拍打着门一边喊道:“我们是差役,快开门!”老妇赶紧把窗户关上,跑过去把门打开。差役冲了进去没看见一个男子,便朝老妇怒吼道:“你家的男子呢?快出来!”老妇一边哭一边说:“官爷啊,我家三个儿子都去战场了,一个最近送了信回来,还有两个已经战死了。”这时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喊,差役问道:“你家里还有谁?”回官爷,这是我已经去世的儿子留下的孩子,因为他还没有断奶,所以他的母亲没有离开,留下来照顾他。可是她的裙子都是破破烂烂的,实在不方便见人啊!差役还是不肯罢休,继续追问道:你家就没有别的人了吗?回官爷,没有了,就只有我们三个人。差役指挥其他几个人,让他们把那位妇女抓起来,老妇赶紧跪了下来,哭喊道:“官爷行行好吧!求求你放过她吧!官爷!”差役冷笑着看着老妇,说道:这不是战争上缺人吗!不然让你上啊?让开!老太婆我告诉你,如果你想快点过上太平的生活就给我让开!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妇被带走后孙子会活活饿死,只好挺身而出,官爷你把我抓走吧!我虽然年老力衰,但是我还可以为你们准备早餐。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吧!差役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对手下说:“带走”。请等一下官爷,让我和儿媳妇再说几句话。差役不耐烦地说:“快点!”我听见老妇哭哭啼啼地对女子叮嘱了一些事,便和差役走了,那位女子也哭哭啼啼地望着窗外,目送着老妇渐渐消失的背影。
第二天早上,我只告别了老翁,就继续赶路,也不知那位老妇是否还能回来,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