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收集9篇)

daniel 0 2024-09-10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1

阖上手中的书本,脑海里依然徘徊着书中隽永的话语,抬起头来,看看眼前这数以万计的书本摆满了书架,在这偌大的图书馆里,不知收藏了多少古今中外智者苦心钻研的成果、人类智慧的结晶,究竟是何等的“魔法”,得以将世界各国不论文学、科技、天文、地理、经济、历史等等知识全网罗在这名为“图书馆”的建筑物里?是“印刷术”!是印刷术这项伟大的发明,使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了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与影响,因此,在我心目中,生活里最伟大的发明非“印刷术”莫属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的传播仅能靠口耳相传或手抄。口耳相传容易造成讹误,而手抄既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因此知识的保存与流传相当不容易,如此不仅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更使文化的传播遭受延宕及损失。直到隋朝开始有了雕版印刷,至宋仁宗时,有个叫毕升的刻字工人,他用质地较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并在其上刻了反写的字,一个印一个字,放进土窑里烧,制成活字,然后再依文章内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此种印刷术方法虽然原始简单,但已与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原理相同,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和泥活字,使印刷术愈来愈进步。

有了印刷术,人类的知识、经验、着作、历史等等得以更广泛、更正确的被保存下来,不致因为手抄的困境而谬误或失传,对于知识的传承发挥了绝大的功效,于是人类得以在前人的著作中得到知识、经验的传授与启发,累积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发扬光大,因此印刷术成为人类文化得以承先启后的大功臣,是促使文化跃进的一大助力。并且活字版的发明和发展,使人类得以享受方便、迅速、较低成本的书籍及印刷产品,透过大量印刷复制的过程,使知识可以大量的流传,而透过这些人类智慧结晶的广为流传,促使文化的交流更为普遍而频繁;并因为知识、书籍的取得更容易,使一般大众都有机会受教育,知识书本将不再只是少数权贵人士的权利,加速了知识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可说为人类文化划亮黎明的曙光,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交流与传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而印刷术的发明之所以堪称“伟大”,乃因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发展皆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益,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公元八世纪传入了日本和北韩,木活字技术则大约于十四世纪传入北韩、日本,后又从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使欧洲中世纪的科学从漫长黑夜之后继之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印刷术的发明,可谓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在《新工具》一书中曾说:“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着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篇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里,活字印刷术是一种表示人民智慧的技术。但是因为那时的活字印刷术是用泥土烧制成土坯,再在上面刻一个反过来的字,用蜡黏在一起,放入一个特定的大盆里排版,排版好固定住就可印刷了。

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土块不容易成型,不容易雕刻,不容易排齐,印出来的字就有深有浅、有明有淡。因此人们对这种方法并没有过多记载,于是印刷术就还是原来的雕版,只有极少数还在使用活字印刷。因为中国曾将活字印刷术传授给韩国,所以韩国对这新奇的技术写了许多书籍。就这样,历史长河滚滚而过,人们已能用仪器辨断文物的历史了,所以造假不可能,韩国有活字印刷的.书籍,中国找不到任何有关之文献,因此这份历史荣誉就像细沙一样从手中流走,到了韩国人的铁桶里。

真是很巧,在我一节课堂上,一位姓范名旭初的老师为我们讲解活字印刷。他说活字印刷术以前用泥土,现在用木头,以前有时候,有地方会用木头制,但都参差不齐。现在技术发达了,人们对于这些小木块的高低误差不超过2至3厘米。接着范老师用那双黑乎乎的手去拿工具向我们介绍,有小钻头有大钻头,有纸有印刷用的模块和活字。范老师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很快又做出一个活字模块来,真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在范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繁体与简体,“醜”与“丑”的模样,在那堂课上我们知道了字变音不变的字有很多,我们个个也上去体验了一下印字的感受。

在这堂课上,“俗世奇人”范老师用活字印刷介绍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能干,也说明了他的灵巧和勤劳,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把握,是否愿意做。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2

同学们,你们知道活字印刷术吗?今天我跟随小百花的小作家们一起来到时光印记活字印刷馆,体验活字印刷术的乐趣,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揭开活字印刷术神秘的面纱吧!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后来元代王祯创造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明代中期,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也是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老师又为我们讲了活字印刷的使用方法:先把需要的字拿出来排在字盘里,用刷子蘸一点油墨在盘子里研磨,直到油墨均匀的分布于刷头上,再往字模上刷均匀,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刷到,再把宣纸放在字模上,用滚轮一点点地滚,力度要适中直到每个字都清晰了为止。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先把字块拆掉,因为我拆的太急了,不小心把木板拆掉了,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又装好。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放字模时小心翼翼地,生怕它卡住,字模很快就排好了。用刷子蘸上油墨开始耐心地研磨,等油墨研磨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往字模上刷,接着把宣纸放到字模上用滚轮滚。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印出来的作品是重影的还模糊不清?正好,老师过来了她告诉我:重影是印刷过程中纸张没有固定好,字迹模糊是印刷的时候滚轮滚的力度不均匀造成的。我终于恍然大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印刷出了一副像样的作品。

接下来到了“穿汉服,行汉礼”的环节,老师给每人都发了一套汉服,大家穿上汉服,像一个个“小学士”。老师先领着我们读了弟子规,并且讲解了其中的小故事大道理。然后同学们全体起立,开始学习汉礼,老师在一边讲解,旁边的'小姐姐给我们示范礼仪,与同辈同学之间行小礼,与父母长辈之间行大礼。我来到妈妈面前给妈妈行了一大礼,可能是帽子松了,抬头的时候帽子甩到了一边,结果妈妈看到我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我笑直不起腰来,旁边的同学们也一起哄堂大笑,一时间大厅里充满欢声笑语……

同学们,通过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活字印刷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让我们开动脑筋,一起去探索祖国历史文化的奥秘吧!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3

11月7日一大早,我就来到宁夏印刷博物馆,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许多疑问,和其他小记者一起,准备掀开活字印刷术的神秘面纱。

活字印刷术主要有四个步骤:研墨、刷墨、固定、拓印。我穿好围裙,戴好袖套,跟老师要了一点墨,把墨研匀,然后顺着一个方向刷到字板上面。然后又把纸张压紧压实到字板上,再用小滚子来回滚动,没有印上的地方用小滚子的边缘重复多拓几次。由于没有经验,篇

你知道书本稿纸是怎样“炼成”的吗?不知道的话,就让我带你去参观印刷厂吧。

走进厂门,我们就来到了纸库。纸库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纸。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绿色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些纸又多,又大。多,有满满一间屋子那么高;大,这些纸长有1092毫米,宽有787毫米呢。

往前走,就来到切纸车间。只见一台切纸机,显现在我们的眼前。工人叔叔先把一叠纸整理好,平放在切纸机的铁板上,又拿出钢尺,左量量,右量量,然后把纸推到了一把长80厘米的大刀下面摆好,叔叔一按机器上的红色按钮,只听见机器发出了“咝咝”的声响,接着,那把锋利的大刀从天而降,“咔嚓”,一叠纸像一块嫩豆腐似的,轻而易举地被切成了两半。神奇吧!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印刷车间。一股油墨味扑鼻而来,只见一台大型的胶印机摆在右侧,仿佛到一台大坦克,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前方。胶印机上有五到六个大大小小的滚轴,它们分别是水轴和墨轴,胶印机张大了嘴,吃进了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纸,水轴和墨轴就像胶印机肚子里的消食器官,它们把墨汁印到橡皮布上面去,再由橡皮布印到纸上,最后用一支支夹子“抓”住了纸,放到了一个台子上,印好的纸一张张地按着顺序放在上面。从印刷机里出来的纸上面写满了字,差最后一道工序就能成书了。

随着纸“向导”,我们来到了装订车间,看到像是一只小鹿的'装订机,它象家里的缝纫机那样小巧,一盘铁丝架在机子上面,下面有一块铁板,把印好的纸架在上面,对准,一踩踏板,“咔嘣”一声,书就装订成了。

出了印刷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一本书要经历多少道工序呀!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每一本书中的纸,因为它们是用工人叔叔们费尽心血铸成的!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4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比如说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及诸子百家文化,还有体现民族风情的姓氏文化、生肖文化、民间艺术、节气文化和节日文化,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意象文化、以诗词歌赋为代表的体裁文化,还有我最喜欢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以及国画艺术、戏曲艺术、舞蹈艺术、古典音乐艺术,又比如汉字文化、对联文化、礼仪艺术、中国棋文化等等这些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融入到了我们的社会,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渗透进了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

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其中印刷术的发明是影响最为突出的,意义也最为深远。它不但记录传播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心路历程”,还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它的出现带来了科学的推动,思想和社会变革。它被世人称作是“神圣的发明”,是“人类文明之母”。2008年6月,木活字印刷术列入篇

走近活字印刷术

——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那缓缓打开的长卷之中,方块汉字连绵起伏,转瞬间,一个个活体字模又翻转变化,将一个巨大的中国古代“和”字呈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这个节目展示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技艺场景。当时我看着网上视频节目,一直不明白活字印刷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听说瑞安市平阳坑镇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于是,我兴冲冲地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参观,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大院前。大院的正门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用金漆写着: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走进大院,四周的一间间矮小的木板房整齐地呈现在眼前,褐色的木板斑斑驳驳。院中间很宽敞,青石铺成的地面上满是青苔,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关于木活字的故事。

活字印刷坊座落在院子右首边。走进印刷坊,房间不大,大概十平米见方,泥土铺成的地面,几盏老化的灯发出无力的光,使得这个昏暗的房间充满了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小门进去就是一个印台,边上的桌子上排着一排排布满灰尘的字格,每个字格里面码满了一排排黑色的木活字。这些木活字按照偏旁分类,像一群群士兵整装待发的士兵在候命。而作坊里的老人则好似一位威严的国王,随时朝着士兵发号施令,调兵遣将。

活字印刷术要经过好几个工序才能印出一张字画来:拣字、上墨、刷印、揭纸。我们在作坊里,当起了一名印刷工。作坊里的那位老人已经替我们把字给拣好了,我们只需自己上墨、印制了。

说干就干,我马上就用刷子给模板上墨。我用墨刷在墨台上来回刷着,给刷子蘸上墨,然后用刷子在模板上上墨。据说这上墨也是有功夫所在的`。上墨人上墨时模板不能移动,上的墨要均匀,否则印制出来的作品墨迹会忽浓忽淡的。我的手拿着木刷飞快地在模板上刷着,想以快速度抵消模板的偏移,不想模板却仍在悄悄发生偏移。我只好把模板扶正,接着小心翼翼地刷着。好不容易上完了墨,接下来就开始印制了。那位老人将一张裁好的红纸边一折,沿着模板的边对齐,红纸正面朝着模板下压。接下来,便是我的任务了。我拿着鬃刷,在纸背上轻轻地来回摩擦。很快,墨迹便透过了纸背。将红纸揭起来,便是一件不错的印制品了。瞧,大红的纸张上盛开着一朵艳丽的牡丹,在纸的正中还有方方正正的“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八个字。边上的小伙伴们看着我有这么漂亮的一幅年画,羡慕得眼睛都绿了。我乐滋滋地端详着年画,貌似淡定,其实内心得意极了,真想仰天长“笑”一番。

我见着在老人身旁的桌子上陈列着的一排排字模,忽然突发奇想,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从这位老人口中得知,还有一首五言32句的拣字诗:“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这首拣字口诀囊括了所有的偏旁部首,有趣的是这首拣字口诀要用瑞安方言诵读。读起来可是有平有仄,朗朗上口的。根据这首歌,就能在众多的字盘中找到字的排列位置。边念口诀,我边认真地找着,虽然比较生疏,但是我拣起字来也算得心应手,很快就把自己的名字给找齐了。这些字模上的字都是反的,不知工匠是怎样刻出来。老人用竹条轻轻一挑,将“身体健康”四字挑了出来,把我找的“薛浩楠”三个字嵌入字模,再将一块并没有刻字、比其他木活字略薄的木块放入其中(是用来填空格的),然后用纸巾塞进两排字模中间,固定起来,印出来的年画中就有“薛浩楠新年快乐”几个字了。小伙伴们见了,跃跃欲试,纷纷效仿我的做法。

看着我们个个兴致勃勃的样子,老人乐呵呵地介绍着:“瑞安的木活字印刷已经申请非遗,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就对此做了详细的介绍:‘人们用棠梨木制作活字,每个字的大小高低都一样,在装置活字的木框里,每个字行之间都用木框夹紧,固定好的模板就可以直接用于印刷了。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真想不到,这个散发着墨香的小作坊,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原始的韵味。

听着老人的介绍,看着同学们在印刷,此时的我仿佛踏进了时光隧道,穿梭回到了一千多年前——那是一群工人正在用一个个刻上字的木块,刷上油墨,盖上一层白纸,待取下后,便是一张张字画。有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人,站在一旁看着,这个人就是王祯。这种工艺就叫做木活字印刷术……

通过这次亲自印刷的体验,我走进了“非遗”,走进了文化的宝库,并深刻地意识到我国的民族文化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尽力去传承、去保护它!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5

小伙伴们,你们一定都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虽是古代的发明,可仍然在现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鹿姐姐,走进印刷厂,走进印刷术,来探索一下印刷厂的奥秘吧。

“小朋友们,其实印刷厂用的并不是一般空白的纸,而是已经排版好的纸。”老师从旁边拿出一张白底蓝字的纸,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我们要先发给排版公司,他们会在电脑上把文件排版好,处理好,然后再给我们印刷厂,我们用这些排版好的底稿再印刷出来。就完成了报纸印刷的版稿”。

走入车间,我们就看见三架巨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最近的'一架机器,很快就有了新发现:一个个机械手将印好的纸张运过来,一些竖起来的挡板挡住纸张,防止纸张随着惯性向前冲。三架一样的机器一起运转,不停地发出纸张冲到隔板上的声音。“刷。刷。刷”,就像一个交响乐团,演奏着一支节奏感很强的摇滚,带动了车间里的气氛。我们小记者一边观察一边不断的发出惊奇之声“原纸报纸是这么出来的啊”。

走出印刷车间,我们来到二楼装订书的车间,老师说:“装订书有两种方法:骑马订和胶装。”骑马钉呢顾名思义就是把书本用专用订书机直接打钉装订就行了。而胶装呢就是用胶水把页面一侧涂胶,使得页面连续不掉落即可。在车间里刚好看见一个阿姨拿着一块竹板在划什么东西,我凑过去一看,原来阿姨是在折封面。只见她拿着厚厚的一叠封面,把两头按在一起,用竹板一划,一小叠封面瞬间就这好了。另外一个阿姨指着“几座小山”,细心地教我装订了一本书。先在篇

说起文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因为它是中国常用的字。可是你知道活字印刷吗?它就是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

当你走进时光印记印刷活字体验馆时,一股墨香扑鼻而来。远远就看见秦皇岛晚报小记者老师和秦皇岛市图书馆的老师们,已经在这里等候小记者的到来。哇!穿上活字印刷的衣服好漂亮呀!顿时就能让你感觉到自己就像是那个一位万里挑一的小博士。我照完美照后,开始听老师的讲解了。

活动体验馆的老师一一的讲解了活字印刷的起源以及制作过程,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是——毕昇(约970-1051年)是中国古代的'发明家。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他发明的活字是开端,德国发明的人工谷登堡于15世纪50年代所创制。可是比我们的晚了好几百年。老师最后讲到了印刷活字用到的汉字有6700个,另加数字、偏旁部首、字母等共计7000多个。小朋友们我们的活字印刷发明是不是很伟大呀?好了介绍这么多了,马上要开始我们的小记者手工体验啦!

我们小记者活动体验分为:古诗印刷和三字经两种。我在篇

我们都知道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我们瑞安平阳坑,有一个活字印刷文化村。它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趁着五一,我决定约上好哥们——一航去好好地参观一下。

我们来到目的地,一座用木头建造的庭院映入眼帘。买了门票进去后,我们在大书法家王爷爷的带领下从左边开始参观。

往前走,两把白色的'刀浮现在眼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块刻过字的骨头。“这是甲骨文,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拿动物的骨头来刻字。可是非常费工夫的,后来就发明了雕刻印刷术。”王爷爷一边亲切地解说,一边走向另一个房间,“雕刻用的木头十分特殊,需要用已经生长了两百年的树,它不软也不硬。”玻璃柜里陈列着一排当时雕刻用的工具,我和一航又好奇又惊喜地一一欣赏着。

再往前走,是活字印刷和现代印刷的机器展示厅,我的思绪一下子从古代回到了现在。原来活字印刷是从泥活字到木活字,从木活字到铜活字,从铜活字到锡活字,从锡活字到铅活字,从铅活字到瓷活字。

不知不觉,已经绕到了庭院的最中间。门口一块黑色的匾上写着四个“国粹精华”,特别显眼。里面的大厅里挂着一块酒红色的木牌,上面写满英文。我们正疑惑呢,王爷爷笑眯眯地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给我们颁发的,有了这块牌,万一发生战争,任何人,任何武器是不能攻打这里的。”

右边是活字印刷作坊。爷爷给我们示范了一次,我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先是在凹凸不平的板上抹墨,接着铺上了红纸,再用刷子把图案刷出来。一幅幅漂亮的图案呈现在眼前!王爷爷说,他用了二十几种材料做刷子都没有成功,只有这种材料才能把字刷出来。

太阳渐渐地淡去,我们告别了王爷爷,依依不舍地离开活字印刷村。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6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我们却无比兴奋,因为郭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印刷厂。

到了印刷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纸库,小小房间里堆满了纸。那些纸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蓝色的;还有的是绿色的……

随着纸库往里走,便到了切纸车间,车间里有一台大大的切纸机,它长5米,宽2米。放纸的板子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这时李叔叔过来了,只见他先把纸调整好,然后拿出钢尺量好尺寸,接着按下按钮。只见压纸板将纸压好,最后再按下红色按钮,切纸板从天而降,只听“咔嚓”一声,一尺厚的纸,像嫩豆腐一样被轻而易举地切开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印刷车间,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油墨味。一台像坦克一样的印刷机卧在那里,只见印刷机上有5-6个滚辊,其中有一个是水辊,有一个是墨辊。工人叔叔走了过来,他先把纸整理好,然后把纸放上去,最后按下按钮,机器便开始了工作,它先把纸吞下肚,经过消化吸收,又将印好的`纸吐了出来。

最后我们来到了装订车间,那机器不仅仅像一只猫,还像一台家用缝纫机。工人叔叔工作时,只需将整理好的本子纸放在机器上,踩两下脚踏板,一个本子就订好了。

离开了应刷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本子需要花费多少工人叔叔的汗水啊!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7

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就来到唐闸古镇,做了回印刷人,体验了一把活字印刷的乐趣。

刚进入展厅,我就被左侧的的两个展柜吸引住了,里面摆放着从古至今使用过的活字模: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看完了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冲到桌前,开始学习活字印刷。

“小朋友,你选择一首诗来印刷吧。”老师笑眯眯地指着桌上的两副字模说。

我看了看,指着桌子右上角的字模说:“我选《赠汪伦》。”

老师把《赠汪伦》的字模放到桌子中间,拿起一张十厘米见方的宣纸,轻轻盖在上面。他用磁铁夹夹住宣纸的上端,再用白板擦把油墨涂到模具上,把宣纸的下端拉直,让我用小滚轮在宣纸上滚压一番,不清楚的字用手按一按,一幅作品就大功告成了。可当我们把作品揭开时,字有叠影,模糊不清。老师说:“没关系,再试一试吧。”终于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开始忙活起来:夹纸、上墨、拉纸、滚压,一幅作品在我手下诞生了,可结果仍不尽人意,字还是模糊不清。我毫不气馁,拿出篇

11月7日,我正在书桌前写作业,妈妈突然走进我的房间说:“今天我们要去体验活字印刷术,这可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我听了,开心得手舞足蹈。

来到活字印刷体验馆,一股墨汁味扑鼻而来。工作人员介绍说:“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的.。”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一边观察起我手中的字板。我的面前有圆溜溜的小盘子,有小巧的刷子,还有又短又可爱的滚筒轮。我拿到的字板是耳熟能详的《早发白帝城》,接下来就开启活字印刷术的体验环节了。

首先我在盘子上滴一滴墨汁,用刷子把墨汁涂抹在字板表面,然后用一张白纸盖在字板上,最后,用滚筒轮轻轻地在纸上滚动。当我满怀期待地掀开白纸时,却发现有的字印得并不清楚。第二次,我在字板上反反复复涂了好几遍墨汁,结果印出来的字糊在一起,就像一个个黑脚印。看着姐姐印出一张又一张满意的作品,我心里又着急又羡慕。这时,老师提醒我,刷墨汁的时候要适量,不要着急,多试几次。我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吸取前面的教训,均匀地把墨汁涂在字板上,当我再次打开白纸时,一首清晰的《早发白帝城》跃然纸上!看着手中的作品,我激动不已。

这次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印刷工作的不容易。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8

我们的祖先在有文字以前,是用结绳记事的。到了3000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甲骨刻成的文献。甲,就是乌龟的腹甲、背甲;骨,就是牛的肩胛骨。用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面,记载当时战争、打猎、求雨等。除了甲骨文的书,还有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书──金文,刻在石鼓上的书──石鼓文。

我国正式的书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也出现在商代,就是把树木和竹劈成薄片,叫木简和竹简,在这上面写字。每一册书要用很多的简,用丝绳或皮带编结起来。这样的书很笨重。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文书重约120斤。西汉时有人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共用竹简3000根,要由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进宫廷去。春秋末年,人们把字写在绸上面,叫帛书,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绸。

相传纸是在东汉时候,由—个名叫蔡伦的宦官发明的。从那时到现在已有近2000年了。蔡伦是在宫廷用具制造所供职时发明了纸。他以麻为材料制造出了麻纸,以树枝为材料制造出了谷纸,以旧渔网为材料制造出了网纸。具体的方法是:将各种材料捣碎,使之成为糨糊状,然后薄薄地摊开,除去水分后,就成为一张薄片,这就是纸。

纸的发明,也带来了书写工具的变化,毛笔、自来水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是为了适应在纸上书写而被设计出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材料。在此过程中,保存纸字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那时用来书写文字的纸张,常常先经过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虫蛀和腐朽。如敦煌石室的唐代经卷,保存了1000多年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纸的出现带来的另一伟大发明是印刷术,一开始,统治者要将一部标准的书籍或法律条文颁行全国,就必须动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抄写。现在在历史比较悠久的寺庙中都能找到藏经阁,说明经书产生之初数量非常之少,因此都非常珍贵,丢失不起。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面向大众成为可能。

印刷术的出现,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大体推测,它首先来自于印模。印模的出现是比较早的事情,如秦始皇在颁布标准的量具时,就把诏书的'全文用印模模印在陶器上。纸开始使用以后,从前盖在其他材料上的印,就可以直接盖在纸上。不过,这时还只是印,不是印刷,印刷必须有“刷”的动作,也就是要在印模的背面用某一物件将字印到纸上。

使得印刷术产生质的飞跃的是毕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因为整版印刷,用木版制作非常困难,一旦出现错误,更改起来很麻烦。毕升发明了用胶泥刻字,每一个字刻一个模子,常用的字多刻一些,并利用火烧使其坚固。然后在铁板上根据需要对它们进行排列。这样的话,同一个字的字模可以重复使用,发现错误更改起来也非常方便。在计算机打字出现以前,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一直被使用,只不过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好了。

现在,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文字的承载方式发生了又一次质的飞跃。

印刷术的发明初三作文篇9

活字印刷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古老,方便,伟大的发明,那时候,没有打印机,复印机,古人却那么聪明发明了印刷术。正因为有了印刷术,才方便了文化的传播。

今天,我去体验馆亲自体验了活字印刷。为了能够更好的感受,首先我换上了古时候学童的服装。哈,我觉得我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古代。之后,我领了一些工具,比如一张纸,一块蜡,一把刷子和一支毛笔。跟着,我听讲解员叔叔的`步骤,他讲的非常详细,我也听得很认真,后面就是我开始操作了。有些胆战心惊,我像讲解员所讲的那样,先用毛笔沾上墨水,在格子上反复发热涂刷,直到颜色均匀为止,接着我把纸轻轻地铺在格子上,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铺好,要知道在古代造一张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后,在刷子上擦上蜡,用力的在纸上反复的涂擦,就能看见字一点一点的出来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纸从上到下慢慢揭开,就成功了。

我听讲解员叔叔说这些刻字的工匠,都不会认字,上级让他们刻什么就刻什么,刻成什么样就什么样,活字印刷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啊!还有在古代,穷人是不能读书认字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学习生活,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 下一篇:我的中国梦初三作文(收集3篇)
    上一篇:在倾听中成长作文(收集23篇)
    相关文章
    1. 我心中的好老师作文500字(5篇)

      我心中的好老师  我有一位好老师,可敬又可亲。她身材中等,腿细细的,老师喜欢穿高跟鞋。脸上镶嵌着一双充满智慧,严肃的眼睛---她就

      栏目名称:初三作文 0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