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雄作文(6篇)
论英雄作文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顿时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180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分数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辍;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真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在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的,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是错罚了因为试题变难但仍取得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若父母的爱变成“有偿”,须用分数提高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兢兢,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点点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纵横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最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及时给予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扬起一叶风帆,助他学成至彼岸。
论英雄作文篇2
话说这三国时期人物众多,个个都无与伦比,不是勇猛过人,就是足智多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谁才是真正的三国英雄。
吕布,能征善战,在三国中无人能敌,连关羽都要拜三拜,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惜他有勇无谋,贪图美色,最后被曹操和刘备所杀,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关羽,武艺过人,既有勇,又有谋,在三国中武艺第二,有“武圣”之美名,终身跟随刘备,从不“远走高飞”,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过于自信而败死麦城,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曹操,有一统天下之志,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奸滑狡诈,是“奸雄”,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司马懿,足智多谋,跟诸葛亮有得一拼。他的儿子也是统一三国的人,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胆小怕事,有十五万大军都不敢攻打诸葛亮的空城,错失了杀诸葛亮的好机会,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诸葛亮,才高八斗,能舌战群儒,经典战绩有:草船借箭、空城退司马,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缺乏武艺,根本没有能护身的本领,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张飞,武艺过人,声如霹雳,曾在长坂坡吓退五万曹军,致使曹操的一员大将吓破胆而死,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常因为喝酒误事,徐州丢失就是它的辉煌“战绩”,最后死于喝酒,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周瑜,武艺高超,计谋也不比徐庶差,在苦肉计中,周瑜巧让黄盖降于曹操,火攻曹营,使曹操败军华容道,在这方面算是英雄。可他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厉害,把自己给气死了,在这方面他不算英雄。
三国英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能算半个英雄。后人只有取其之长,补己所短,才能做到十全十美。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论英雄作文篇3
《三国演义》讲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真正值得我们赏识的英雄是谁呢?我想曹操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果照这个标准商量,《三国演义》真正的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如果你不信,听我慢慢地讲给你听。
关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但他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不算英雄。张飞,勇猛无比,但缺少谋略,性情暴躁,贪酒误事,也不算英雄。诸葛亮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但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他也就是一个有才无处使的种田农民。可见他胸无大志,所以也不是英雄。司马懿可谓有勇有谋,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能如愿,就是因为碰上了司马懿。可是他优柔寡断,致使诸葛亮空城计,下退几十万大军,让后人耻笑。所以也不是英雄。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盘踞江东,不图进取,谈不上英雄。周公谨年轻有为,赤壁之战大破曹军80万。可他小肚鸡肠,嫉贤怒能,当然算不上英雄。吕布可谓勇冠三年,在战场上一人能抵刘、关、张三人,但他三易其主,毫无信义,又贪酒好色,只能是一个徒有武功的无义之徒。剩下的赵云、张辽、许褚、马超、黄忠等诸将,均胸无大志,当个将军还可以,离英雄相差很远。
再看曹操和刘备。二人均看到汉朝将要灭亡,诸侯混战,民不聊生。曹操举事是为了统一诸侯,救民于水火;刘备举事是为了匡复汉室,解黎民于危难。因此他们两个都有远大志向,就是图天下以救苍生。在谋略方面曹操自不必多说,他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刘备在谋略方面虽逊曹操一筹,但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有才之人都投到他旗下。他三顾茅庐,是诸葛亮出山,顶三分天下之计。所以说真正的英雄要有远大的志向,其次要有智谋,再者就是会用人。
论英雄作文篇4
从前,奥运会关注的热点是“金牌”,或是“为什么丢了金牌”,从中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功利感;从前,运动员的荣誉是金牌,言辞也仿佛被进行了模式化,前篇一律,“继续努力”、“还需加油”等词成了竞争比赛时的万金油。但这一届,
却掀起了一股“打破模式化”的热潮。
比起一味地追逐金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也许更为重要。奥运会中,夺金之人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成为热点的,却还有许多未能夺冠的人。林丹与李宗伟的半决赛热点便是其中之一。身为奥运会的“老对头”,他们的相逢便是一场大战的信号。虽然在场上连连失利,但林丹却仍然一球一球将比分追赶上来,他已经老了,但国家的荣耀依旧支持着他在赛场上拼搏,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最后险败,但他那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却依旧为他夺得了荣誉。
体育竞技中渴望“金牌”是人之常情,但是运动员的真实个性的呈现比金牌更珍贵。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后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乐天”的她在模式化的奥运会中游出了一股洪流,一改死板的夺金宣言,“我已经用尽了洪荒之力了!”宣告了她的乐观与满意,未能夺金没有成为遗憾,她已经竭尽所能。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位运动员,不仅是因为她出众的能力,更多的是因为她敢说敢想,个性化的光芒在她的言语中绽放。
真正的荣誉属于那些竭尽全力的人,真正的竞技在于运动员是否已经拼尽全力。这一届的人们关注更多的不是金牌,而是那些努力迈步走在夺冠道路上的体育健儿。他们挥洒的汗水、努力的身影或是乐天、诙谐的个性无不闪烁着个人的魅力,赛场内外都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顽强不屈的女排,搞笑不止的游泳队,奋勇前进的赛艇,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并不是追逐金牌的工具,那是渴求超越极限并为之全力拼搏的人。这一次,我们的金牌虽然只能位居第三,但我们看到了社会价值观的进步,人们思想的飞跃。真正从前的“模式化”已经被打破,余下的便是努力与热切地拼搏向上了,相信打破了死板格局的中国奥运健儿们会有一个更加炫目的明天。
现今,奥运会关注的热点是“个性”,是健儿们竭尽全力的身影,那么就顺着这股拼搏的浪潮,勇往直前。
论英雄作文篇5
英雄是什么?是那些不顾环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还是那些顾重大局,看形式而救人于水火的人。前者因逞匹夫之勇,因小失大,后者则在助人时把危险降到最小。论英雄,显然为后者。
英雄不是那种不顾后果地帮人。而最终人没有帮成,自己也讨不到好。而以下是一组英雄与狗熊的对比:
在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区大学的学生张华,为抢救的是一个掏粪老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生前,人们夸他是大学生中的雷锋,是雷锋式的大学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把一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短促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理想:“一个人为做一件伟大的理想而活着,战斗着。”他就是崇高的人。
而与之相似的是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中的老师们。举国上下极度震惊,而更让人发眦裂,切齿痛心的还是在火灾现场某些“公仆”的表演。当时克市教委副主任唐健,市教委党委副书记况丽,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放天录等干部坐在前排观看演出。大火燃起后,他们既没有维护现场秩序,更没有向任何一个被大火围困的中小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以飞一般的速度冲向出口,最终全部得以生还。仅烧着几根头发的方天录,当即火速赶赴医院,途中经过消防队,也不报警;况丽则钻进厕所关上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在烈火中抢救学生的人民教师。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孩子救出去。火灾现场的40多名教师中,有36人遇难,其中5名校长。
以上的事例不得不让人反思了,那些本应为人民服务的人,为什么到关键时刻却是这样不尽职尽责了呢?
英雄就是要见义勇为,关键是心中要有“义”,这个“义”便是全国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论英雄作文篇6
翟让是曾经的瓦岗头领,最后却被李密杀害,其实翟让是一个厚道的人,在李密大败张须陀之后,威望越来越大的时候,他没有嫉妒,要给李密一个自己的直属军队,命名为“蒲山公营”。
若是换了别的人,李密威望一大,李密可是性命难保,但是翟让没有那样,他认为李密是自己一手成就的人才,反而觉得很骄傲,很为李密自豪,所以能够容许李密当头领,能够容许李密与自己平起平坐,能够容许李密超过自己,这是何等的肚量!又是何等的胸怀!
翟让只想有一块容身之地,并没有李密那样胸怀大志,便将自己一生的心血交给李密,也算是衷心祝愿李密能够成就一番帝业。
李密
说到李密,大家都知道这位瓦岗将领,他德高望重,他又有以德报怨的胸怀,但由于内心的轻敌,内心的膨胀,所以成了一颗璀璨的流星。
李密也很有成就,他领着瓦岗军赚得一份帝业的基础,他努力了,但由于过度轻敌,他的努力就消融了,就如梅毅所讲的一样,李密正应了“亢龙有悔”那个词。
有很多人都有着成王败寇的心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这位李先生虽然失败,但是他的智慧确实让大家认可,优秀的他引领瓦岗将士一次次击败隋军,运筹帷幄的他,就是乱世英雄中的一颗流星。
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他慧眼识英雄,能够对手下的提议给予理智的答复,能够在N条建议下选取最好的那一条。
李世民是仁慈的,他爱民如子,不枉杀人命,哪儿像朱元璋那样啊,一杀就是大屠杀。在贞观四年,这个爱民如子的李世民,痛心的确定了29人的死刑,这一年里,李世民就杀掉了29人!李世民始终认为人命至重,真是难得的好皇帝。
李世民是能文能武的,有股气吞天下的范儿,有一回,他自己带着几十来个人当侦察兵,身后仅有两员大将,其余全是小兵,面对着王世充的三万精兵,在如此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他用弓箭百发百中吓得敌兵惊慌失措,不敢靠近这位李世民!
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赢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世民了,是他带领着玄甲兵击退王世充、窦建德、还有许多反隋武装,不愧是玄甲战神,虽说翟让和李密失败了,但是不能说他们就不是英雄,他们也有着英雄的豪情,但是,由于一点的疏忽,就败给了对方。
-
青梅煮酒论英雄作文(5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篇1想地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吧!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真我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中的二十一回“煮酒论英雄”讲的是:有次曹操请刘备喝酒..
-
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文(3篇)
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文篇1千古世界,英雄辈出:有替父从军的女中豪杰花木兰、穆桂英,也有杀秦王嬴政不成潜心攻读兵法的张良、张子房……他们可以说都是成功者,但“何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