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作文1000字(收集4篇)

daniel 0 2024-12-30

【篇1

袁隆平院士让我们这一代没有挨过饿,他的杂交水稻享誉国内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袁隆平院士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谨记袁隆平院士的话,让生命更有意义,袁隆平院士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

袁隆平院士在《妈妈,稻子熟了》一文中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袁隆平院士经过千百次的尝试,而最终发现有一粒种子可以使千万民众告别饥饿。1964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杂交水稻开始名声大震,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想想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去尝试一件事情,尝试失败一次可能会继续尝试,失败两次、三次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坚持了,这时候自己不相信自己,别人更加不相信,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来鼓励自己。做成一件有挑战的事情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是认定值得做的事情,尝试一次不成功可以分析一下原因,再寻找突破的方法,继续尝试,不要害怕一次、两次甚至三次的失败,微笑面对每一次的困难,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明白人生遇见困难是非常正常的,想办法克服每一次的困难,也就成长了。古今中外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多次尝试的准备,不过要保证每一次都是认认真真地在对待,不断总结原因、不断调整,如果觉得有很多机会而应付了事就真的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于人生中只有一次的机会,一定要全力以赴,遇到任何困难也不放弃。

袁隆平院士在《妈妈,稻子熟了》中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我发现学习英语其实是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我也希望以后能阅读各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做课题时候查阅各国文献,能够博采众长,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把英语学好。世界上很多先进的科学文献来自不同国家,作为非本专业的译者不一定能够把一些专业的东西翻译得非常好,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献并没有翻译的版本,而自己的英语水平很高就可以畅通无阻去阅读,也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行业里面的佼佼者进行交流,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袁隆平院士说: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这个公式让我感触非常深刻,我也会一直铭记于心。篇】袁隆平

当在新闻公众号里看到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时,心里猛一咯噔了一下,心想:在我的印象里整天在稻田里忙活的这位老人怎么突然走了?心情好像失去了一位亲人一般,眼泪不由地从眼角溢了出来。周日闲来无事,观看了《袁隆平》这部影片,想从头到尾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位老人。

影片开始,一位女孩饿得走不动了,没有吃的。她家里的梁上吊着的大概三、四斤粮食,还是他的父亲翻了两座山才弄到的,准备来年当种子,那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一位老乡还告诉袁老师:乡亲们饿得吃观音土,有的屙不出屎来生生憋死了。就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袁隆平就坚定了搞高产杂交水稻的信念。从发现篇】袁隆平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就像春天里的篇】袁隆平

袁隆平先生走后,长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

冷雨中,湘雅医院的地下通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

从噩耗传出,到四点,只有短短三个小时,却汇集起数千人。

站在最前面的,全是年轻人。

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

大家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大家追着灵车,边追边哭,跑了很远很远。

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

有20多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喊得声嘶力竭。

下午3点。

一个女大学生赶到病房门口。

她的大学离医院很远。

她说自己坐了半个小时的公交,找了很久,才打听到袁老生前所住的病房。

就是想来送送。”

傍晚时,长沙市区的菊花,和满天星,差不多已经被抢空。

有年轻人拿来了自家的盆栽,悼念袁先生。

一个女孩一路问去,最后在家很偏的花店,才找到两小束菊花。

年轻的店主,只收了她一束的钱。

她说,另一束代表我的心意,请帮忙送给老先生。

昨天加班归来的朋友,看到了他今生都不会忘记的一幕。

地铁上,很多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都捧着白色的花束。

他们衣着各异,却都异常沉默。

有些人身上,已经被雨淋湿。

但没有人在意。

他们应该都是过去送袁老的。

吃晚饭的时候,刷抖音,看到一条消息:

这是一个娱乐致死的年代。

我们似乎也不会哭了。

但我没想到。

昨天,我们整个宿舍的同学,因为一个91岁的老人抱头痛哭。”

晚上的明阳山殡仪馆。

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正在排队献花。

有年轻的父母,从外地驱车5小时赶来,带着自己的小孩。

有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和孩子跪在湿滑的路上,面色郑重的拜了三拜。

深夜十一点,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

在殡仪馆外,还有市民排队为袁老献花。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仍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一个1992年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女孩子,深夜发了一条微博。

我正好在长沙办事。

买了3000元的花,可以帮送,悼念袁爷爷,但不收钱。

写到这里,我已是泪流满面。

曾经,我们以为这一代年轻人没有了信仰。

追求真理和大师的人越来越少,追求金钱和名气的人越来越多。

曾经,我们以为这一代年轻人堕落了。

他们崇拜郭美美,追逐郑爽和范冰冰;

他们为网红而疯狂,陷落在金钱崇拜、颜值正义的扭曲价值观里,不可自拔。

曾经,我们认定,这是垮掉的90后与00后。

他们生于蜜罐,成长于独生的家庭,尽享了上下几辈人的偏爱,却很少懂得感恩。

其实事实不是,真正面临崩塌的,不过是一种刻板的成见。

这个世界远比想象的温柔,这群年轻人,也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坚强且独立。

他们内心中有一团火;

他们不害怕去表达;

他们开始显山露水,并慢慢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他们正在,或者曾经被误解,但他们从来不说。

自发送别悼念袁隆平院士的人山人海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一幕让人触动。

哪怕外界的噪音再大,哪怕目之所及并不尽如人意,他们依旧向光明的地方而去。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社会才有了希望。

不能否定,也不能掩盖。

这一代的年轻人,会有让人怒其不争的行为,他们中有令长辈恨铁不成钢的少数。

但多数年轻人,正在成为比肩甚至超越上一辈的个体。

那个追着袁隆平灵车跑的女孩;

那群在宿舍里抱头痛哭的大学生;

那个只是经过长沙,1992年生的微博博主。

他们才是中国年轻人最该有的样子。

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志气高昂,三观正确,愿意用智慧和深情照亮国家,照亮宇宙。

这个世界年轻人的光一直在,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100多年前,詹天佑远渡重洋,慷慨陈词: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就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60多年前,抗美援朝正在进行中。

无数年轻人跨过鸭绿江: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公辞七十载,今夕且当归!

22年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军轰炸,三名中国记者当场死亡。

北京的大学生,呐喊着上街,站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外面抗议。

三年前,华为被美国一次次恶意打压,所有技术人挺起了脊梁。

今天,同样年轻的面孔,站到了为袁隆平送行的队列中。

吾辈一直在自强。

少年强必将中国强,少年独立必将中国独立,少年进步必将中国进步。

大国崛起,也许不会一帆风顺,但定当平安无虞。

因为信仰和力量的星光,终有一日,会连缀成灿烂的银河。

因为这束光,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不息,上下奔腾。

【篇2

2022年5月22日13:07,世界杂交水稻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1岁。

——题记

这一天,山河呜咽,国人默哀。我独在毕业班学生冲刺考场前准备监考,偶见此番信息,禁不住热泪盈眶。

回想一个小时之前,和小雨隔屏在群里讨论袁老病危信息,不忍直视,只能为他老人家祈福。谣言早于真实信息之前传播,不曾想竟一语成谶,谣言虽然止于此,但心中对袁老的那份敬重和惋惜,岂止只言片语所能取代。看信息篇论文后来受到了国家科委的重视,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及时挽救了他的科研生涯。文革中被批斗的袁隆平因此论文得到自上而下的支持,得以在政治挂帅的艰难环境中展开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并最终造福了中国和世界。

他不仅打破了所谓国际权威的论断,还一次次将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面对杂交水稻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他将杂交水稻献给了全人类,他希望让杂交水稻填饱更多人的肚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所是这般写道。袁老这样的国之柱石,才是我们共和国真正的脊梁,以一己之力,擎举整个民族的火种,且成燎原之势。

据统计,目前,杂交稻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与中国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直接引用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中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中国境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我向来对科学巨匠持敬仰态度,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而袁老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尤值得我们学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袁老一生最大的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攻坚克难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了担当。

袁老曾经说过:梦见禾下乘凉,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饭碗要牢牢地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写这篇文章过程中,曾几度受到停滞,不是泪水模糊双眼,就是为袁老的丰功伟绩所感动热泪盈眶,为共和国柱石的坍塌而惋惜。因为有了他,我们才告别了饥饿,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据世界22%的人口,并且早已解决温饱问题,向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

袁隆平的名字,早已写入辽阔大地,印在老百姓心坎上。袁隆平星”在太空闪烁,星耀大地。袁老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篇3

自1966袁隆平的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从1976至1999,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对于一个几千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的研究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他曾说: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已经九十多岁的袁老先生,始终奋战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停歇。直到5月22日,袁隆平爷爷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应家属要求,运送袁隆平爷爷遗体的灵车在离开湘雅医院后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灵车所过之处,民众自发送别,过往车辆纷纷鸣笛致敬。5月24日,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沙举行,许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很多无法亲到现场的人也通过现场直播或其他方式表达哀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能体面的生活下去,中国能成为世界强国,正是因为袁隆平爷爷带我们逃离了饥荒。更难能可贵的是,袁隆平爷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富足,他的精神更是鼓舞了一代人。面对科研,他不惧失败,乐在苦中。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接受经验教训,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对待物质,他云淡风轻。他说: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虽然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刻在我们心里,在我们心中撒下种子!纪念袁老有很多方式,可以是珍惜每一粒粮食,可以是记住他的故事,可以是为他创造一个节日......但最好的纪念方式,可能是继承他的精神,继承他的梦想!希望在年轻一代中,有人能带着袁老的科研精神,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覆盖世界梦!

【篇4

一日三餐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也是我们最不在意的事。

以前,每当外婆给我絮絮叨叨给我讲她们小时候没有吃过白面和米饭,吃的都是黑黑的杂粮,而且还吃不饱。舅姥爷在六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晕晕乎乎中把不知谁扔在房顶的一个白菜根看成了白馒头,非要父母去给他拿下来。我一点都理解不了这种感觉,白馒头很好吃吗?明明有炸鸡、汉堡、披萨等更多好吃的东西啊。

直到有一次在新闻上看到埃塞俄比亚的孩子饿到皮包骨头,也看到一位曾参加过维和的军官说:一个孩子给他要东西吃,并且在他身边吃完,他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拿回家去吃,孩子说不等他走回家,东西就会被抢走的,他甚至有可能还会因此而被打死。”

看到这些,我的难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能让我们不用发愁吃喝,而且还能吃饱吃好,吃的健康,这都要得益于我们国家的一位功勋人物袁隆平爷爷”。

我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一位敢于突破的人。有一天,他偶然在农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一株特殊的水稻,这种水稻与其他植株明显形状不同。普通的农民可能看一眼之后就认定这是一株病稻,将其扔掉。但袁隆平爷爷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个足以解决成千上万吃饭问题的构想。这株特殊的水稻种子被保存下来并试种,在篇】袁隆平

吴朝辉最后一次见到导师袁隆平,是在今年年初。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会在三亚举行,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会上发表了十几分钟的讲话。

那次会后,吴朝辉去到袁隆平家里,对方特地嘱咐他,搞了行政管理,科研工作不能丢。

从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吴朝辉已经追随袁隆平做杂交水稻高产攻关十九年了。现在,他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勤处处长。

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袁隆平回忆说,年轻时他赤着脚下田,春天的稻田冰冷,还经常被蚂蟥咬,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多了。

吴朝辉一度想追捧热点,将研究方向定为分子生物学,是袁隆平劝诫他,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不要抛弃原本的优势。担任博导期间,袁隆平会对照英语词典修改他的论文英文摘要。有时凌晨过后,他还会收到导师修改论文的建议——袁隆平就住在单位里,每天都可以当面指导学生。

袁隆平这一生与水稻结缘,心心念念的梦想是禾下乘凉”:1973年,实现三系杂交稻配套;1995年,突破两系法育种关;2000年,实现超级稻亩产700公斤第一期目标;2014年,突破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大关……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增产的稻谷每年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

他没有停下脚步。在人生的最后十年,袁隆平开始耐盐碱水稻研发,想要在中国广阔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的水稻,养活更多的人。

吴朝辉说,2022年底,山东耐盐水稻实现5‰盐度突破且亩产量超450公斤,距离老师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此后的一天,从各地赶来为他送行的近10万人,长沙城里一时鲜花短缺。

在那些悼念的花束中间,沾着泥土,翠绿的稻穗最为醒目。吴朝辉会想起,2016年,老师考察山东的一处高产攻关试验田,欣喜地看到水稻出了穗,整整齐齐,高大威猛,是他见过的最好看的”。

2002年,我硕士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自此,跟随袁院士从事杂交水稻高产攻关。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袁院士原来在安江农校的学生,第一次到袁院士身边工作才得知,每次提到自己是袁院士学生的学生,他就哈哈大笑。2002年11月份,袁院士指派我到海南进行三亚高产攻关示范,那一年,在三亚成功种植的超级稻两优0293”超过八百公斤,达到当时海南水稻的高产纪录。袁院士非常高兴,看到试验田是我自己施肥、打药,和师母邓老师说,我们选的人没选错呀?”

2004年,我希望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师从袁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在学位论文双向选定方向时,当时分子生物学很热,我也想要追捧热点。袁院士拍着我的肩膀,我们不要追求所谓的热点,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你现在在搞高产栽培这个方向就非常好,你干嘛要抛弃自己原本的优势?”我接受了他的建议,一直从事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可能人家以为袁院士当我们的导师,就是挂个名,不会具体指导。实则不然,他会逐字逐句对照英语字典修改我们论文的英文摘要,晚上凌晨过后,发现了论文中的某些问题,也会马上打来电话要给我们当面指导。他就住在单位,每天都能当面指导。

因为我攻读硕士研究生前工作过五年,年纪相对大一点。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他就很替我着急,他认为应该先成家后立业”。袁院士甚至发动过来采访他的媒体记者,帮忙打听有没有好姑娘,我这个学生还未婚”。

2014年,我们农科院在湘西自治州建设科技产业扶贫,袁院士鼓励并批准我到湘西州龙山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他说,一是我能够胜任那里的工作,二是要提升组织管理才能。在任期结束前,他亲自到龙山县指导我的工作。

2016年下半年,我回到原单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次年,通过群众选举,成为中心后勤管理处的处长。

【二】

在我看来,袁院士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高产,更高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助力。

2013年,袁院士指派我到山东省负责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我们和青岛的袁策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在日照市的莒县和临沂市的莒南县进行超级杂交稻攻关都取得了成功,亩产九百多公斤,亩产一千多公斤,远远超过了当地的高产纪录。

起初,团队高产攻关试验田选址时,选择了山东省日照市的莒县。当时袁院士走访了很多地方,莒县一是温度,光照条件;二是满足土样条件;三是有水灌溉,高产攻关项目也取得了成功。莒县旁边就是临沂市的莒南县,莒南县觉得当地的土壤条件,天气条件比莒县更有优势,通过科技部挂职的同事引荐,想把高产攻关基地放到当地。2016年元月,袁院士考察临沂市莒南县时,对当地条件的评价很高,生物优势明显,水稻刚刚出穗的时候,整整齐齐,高大威猛,是他见过的最好看的。

2016年,袁院士在山东检查基地的时候和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有一个座谈会,他们希望袁院士团队能够和青岛市进一步对接。袁院士说,我只懂杂交水稻,其他的我又不懂”。当地主管科教文卫负责人说,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有好的滨海生态条件,杂交水稻优势与海洋经济结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于是,有了海水稻”的概念。

培育耐碱性水稻是袁院士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他鼓励我们,我们有强大的杂交水稻杂交优势,远缘杂交优势,丰富的种子资源;青岛市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实验基地和实验大楼的建设,我们是有可能培育出耐盐碱地,高产的水稻,对于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通过他的战略分析,我们也有了底气,组建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从事耐盐碱水稻研究。

2022年3月,科技部批复同意支持湖南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现在,这些平台都已经搭建好了,而我们敬爱的老师远去了。

袁院士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籼型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耐盐碱水稻,他走的每一步都不平常,都昭示着一个伟大的,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的形成。

早期,在东北就有耐盐碱水稻研究,但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和进展。开座谈的时候,老专家就讲,耐盐碱水稻好难搞,我们搞了几十年了,也没说出什么重大进展。袁院士介入该领域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我们利用远缘杂交水稻优势,提供适用盐碱地的种子资源,随时耐盐碱地高产品种,加强执行栽培技术,进展显著。

【三】

在培育耐盐碱水稻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水稻秧苗是不耐盐碱,盐碱程度很高时,水稻下面都是一层白色的盐,影响吸水,影响水稻的纵向生长。

团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请教水稻研究方面的老前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比如说研发新的水稻品种、降低土壤盐碱度,尝试了各种办法,实验之后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们扩大规模,提升产量做了充足的科研基础准备。

袁院士对待耐盐碱水稻的研发非常执着,也很自信,当我们遇到困难,士气低落的时候,他会组织技术小组的座谈,指出我们的有利优势,怎样弥补调整方向。他不是那种死命工作的人,生活很有规律,也很有节奏。

袁隆平团队最早将耐盐碱水稻研究放在了青岛和东营两个城市。超优千号”是袁院士亲自配置的组合,最初是作为高产攻关组合,综合性状比较好。但是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在海水稻田上种植发现它也能够耐盐碱——我们在盐碱地上进行品种的筛选,超优千号”作为试验品种,不仅能够存活,而且成熟度高,产量高。

耐盐碱水稻的试验品种包括超优千号”和其他一些代号品种,代号品种需要通过审定才能公布正式的名字,仍处于实验阶段,实验阶段又包括小实验、大实验、中实验。

2018年,袁院士将目光投向高寒耐寒地区的耐盐碱水稻培育,因为中国盐碱地的面积很大,要真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内陆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例如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很多地方。相比山东、广东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内陆盐碱地的特点是碱性更强,水稻养分吸收不足。

袁院士带领团队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都去进行实验示范,例如在内蒙古等地方都有组建分中心,袁院士派团队专家定期去那里进行指导,协助当地平台搭建。

目前,袁隆平团队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2022年底,山东耐盐水稻实现5‰盐度突破且亩产量超450公斤,距离袁院士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今年年初,我在三亚最后一次见到袁院士。当时高产攻关会在三亚召开,袁院士亲自在会上发表了几十分钟讲话。我去到他家里,他指示说,搞了行政管理,但是科研工作不能丢,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

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始终心系各个基地试验田的情况,只要身体许可,他都会操心这些事。袁院士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现在,他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第二梦想还未完成,他却离开了。

昨天(编注:22日)上午,我像很多中国老百姓一样的,看到铺天盖地的消息说袁院士过世了,哎呀,我都急死了。打电话过去,说是谣言,我马上就往医院赶。去医院的路上接到电话说病情稳定了”,我又高兴一点,等到快了,接到电话刚刚走”。

我跑到医院时,只见到了袁院士的遗体,对着他的遗体,我磕了九个头,头都磕破了。我们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觉得他能够挺过这一关。

在三亚时,他就住院了,随后转回到湖南住院。医院治疗期间,袁院士的子女,亲人都在陪伴。作为学生,希望他能够静心休养,一是不允许去探视,二是怕打扰了他休息。

在袁院士团队,我扮演着栽培技术研究和土壤调理的工作,现在我们这些人要沿着他指引的方向,继续努力走下去。

  • 下一篇:一把温暖的雨伞作文1000字(收集5篇)
    上一篇: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1000字(收集2篇)
    相关文章
    1.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1000字(收

      【篇1我们的祖国从古至今,饱受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愈挫愈勇,自强不息,在时代的激流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世界的福星,祖国的栋梁,人民的心目中的活菩萨”。..

      daniel 0 2024-12-29 19:04:25

    2. 伟大的袁隆平作文1000字(收集3篇)

      【篇12022年5月22日,一位老爷爷在禾下”睡着了,梦里稻花依旧,扑鼻芬芳……他就是让人们吃饱饭,让全世界人民脱离大饥荒的,我最崇拜的人——袁隆平爷..

      daniel 0 2024-12-29 15:06:01

    3.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800字(收集3篇)

      【篇1有一天我正在甜美的睡梦中,突然,我觉得有一股凉风吹过,我抬头一看,有一个穿着灰白色衣服的人,手中还拿着一把羽毛扇,我使劲的联想,突然想到了,这不是诸葛亮吗?我对他说:你好啊,&r..

      daniel 0 2024-12-29 11:08:20

    4. 我心中的诸葛亮作文1000字(收集3篇

      【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睡梦中,好像听到了这首歌。我睁开眼,环顾四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太阳在天空中眨着眼睛……一切都是那么..

      daniel 0 2024-12-29 07:10:01

    5. 党在我心中作文800字(收集5篇)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当代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在我心中作文800字精选7篇,供大家进行参考阅..

      daniel 0 2024-12-18 11:08:17

    6. 春天在我心中作文800字(收集1篇)

      那晚,我冰冷的心田复苏了。已是初冬季节,霜寒剪刀冷。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后,小区里还是有陆陆续续的居民出来溜达。面对他们的闲情逸致,我却铁青着脸,显得格格不入。一场最期待的..

      daniel 0 2024-12-13 13:41:00

    7. 我为袁隆平竖起大拇指作文800字(收

      【篇1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无价。----题记有一位老人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他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曾多次赴国际水稻..

      daniel 0 2024-11-28 07:59:00

    8. 我的偶像袁隆平作文800字(收集5篇)

      【篇12022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我小时候,我..

      daniel 0 2024-11-28 04:00:00

    9. 我心中的好老师作文500字(5篇)

      我心中的好老师  我有一位好老师,可敬又可亲。她身材中等,腿细细的,老师喜欢穿高跟鞋。脸上镶嵌着一双充满智慧,严肃的眼睛---她就

      栏目名称:初三作文 0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