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俗作文(4篇)
民族风俗作文篇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忙得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净,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热热闹闹。主户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煮好饭后,大大小小必须”祭祖宗”,然后用焚香祷祝。最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能体现出家乡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放鞭炮。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绝。烟花”嘭”一声,响彻云宵,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人人脸上扬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诗这么写:”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民族风俗作文篇2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这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吧:北京的腊月出旬是这一年最冷的一天,所以,大家都一起熬腊八粥,喝了这腊八粥,一年都有精神。除此之外,这一天家家还要泡腊八蒜,把泡好的蒜瓣放进醋里,密封起来,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包饺子吃,做出来的饺子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都要多吃几个。大人们准备这些,孩子们也不甘落后呀,和大人们买许多杂物,还有就是买爆竹,男孩子们最喜欢爆竹之类的,在过年时一起点燃爆竹,看着爆竹噼里啪啦的响声,以示辞旧迎新。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天,因为可以吃到麦芽糖和江米糖,这些糖又甜又黏,吃起来非常好吃。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开始忙起来,都开始了大扫除,并且准备许多菜和肉,为除夕做准备。到了除夕这一天,到处飘散这酒肉的味道,门外都贴上了红对联,大家一起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要去别人家拜年,女人们则在家中招待客人,孩子们呢,都特别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
很快,元宵节到了,这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有名的老铺子都挂出几百展灯来,小孩子们都买各种花炮燃放。家中也有各色各样的灯:走马灯、纸灯、纱灯。这一天大家还都一起吃元宵,真是个快乐的日子。
北京的春节就是这样,家家到了过年都非常快乐,北京虽然是城市,但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还分外热闹。
民族风俗作文篇3
全国最为相同的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比如我的故乡;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要给家人带两色丝线,五月初五要换五色丝线。传说;带彩色丝线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走瘟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来,用艾叶水洗脸,传说这样能驱蚊虫。洗完脸后就开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包成的,特别好吃,吃上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还有把蛋黄煮灰了的鸡蛋。吃完饭太阳露出半个脑袋,一家人还要弄些柳条回来,再用彩色纸叠成葫芦,插在大门上方。这样就国泰民安了。传说;这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风俗,虽然是个传说但故乡的人都非常相信。
妈妈说这些都是姥姥告诉她的。故乡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民族风俗作文篇4
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早上,吃完饭,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拜访亲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时,妈妈看见了衣服上的商标还在,于是拿来剪刀正要剪时,我连忙叫住:妈妈,过年时不能用剪刀,免得惹来口舌之争。妈妈恍然大悟,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标。
晚上,妈妈请大伯、叔叔两家人来我家吃饭,晚餐可丰盛啦,鸡、鸭、鱼、肉等摆满了餐桌,饭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妈妈叫我帮助把垃圾倒了,我摇了摇头,妈妈有点生气地说:长大了一岁,你倒是变懒了。我连忙解释道:妈妈,过年时,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财运倒了。叔叔、大伯们大笑起来,说我的年纪虽小,学问却很多。妈妈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还多。我听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些,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运扫走;不倒水,以免把财运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风俗。
-
三年级父母的爱作文300字
1、三年级作文父母的爱 有一种爱,在你成功的时候,记起你继续努力的信念;有一种爱,在你失败时,牵动你奋斗的动力;有一种爱,在你放弃时,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