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精选5篇)

daniel 0 2023-02-15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篇1

诚如书中所言,《活出生命的意义》想要追问的,并非抽象的生命意义,而是当生命向我们提出了问题时,我们该如何作答。特别当这样的问题格外艰难的时候。

听说《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因为心理中心高飞老师的推荐。最初打动我的,我想是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谁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呢?更何况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根据百度百科,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犹太心理学家,除他和妹妹而外,全家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开创了心理学上的意义治疗法,给了无数人生活下去的勇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样的人生经历,光是听听都励志。

于是迫不及待把书买了回来。那时儿子尚小,喜欢听我念书。我俩很快读完了第一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叙述角度很独特,气氛也不沉闷,我俩津津乐道于集中营里有关未来的好笑的梦想,比如将来去做客的时候忘记了自己是谁,央求女主人“从锅底给舀一勺”。

读到第二部分,意义疗法,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既没有故事情节,也产生不了共鸣,努力读了十几页之后,根据儿子的建议,我俩放弃了读下去的努力。

再次拾起这本书,是2016年的夏天。6月底父亲检查发现癌症且已转移。随后我进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时刻觉得心砰砰乱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却不困也不饿。后来跟一位也是父亲患癌症的朋友交流,她说自己得知消息后的反应是全身不停发抖,怎么也控制不住。

为了缓解焦虑,我去看了心理医生,但只去了一次。医生很好,却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我。

在等候治疗期间,7月2日,按照早先安排的出差计划,我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临出门前,不知怎么看到了这本书,就把它塞进了背包。飞机上睡不着,我翻开了它。

当我走下飞机时,只觉得又累又饿,我知道自己挺过来了。

现在想来,当我们突遇苦难时,第一个反应不是悲伤和痛苦,而是受骗的感觉。猛然觉得,自己如此珍视的那些幸福和快乐原来都是虚假短暂的。父母与我们一起生活,温暖和睦,儿子出生后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突然所有这一切都要结束了,那它又为何要存在呢?我们经历这样的苦难又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平生第一次,我开始怀疑人生,我想这应该是书中所述“存在之虚无”的一种表现吧。

写这篇文章时,我找到了2016年7月2日23:18私密发送的微信,照片是从宾馆俯瞰窗外的点点灯火,上面写着:“上海的夜景,7月2日。赶上上海下雨,晚点五个小时终于到了。虽然心思烦乱,然而觉得还是在往好的方面走,加油!”

后来我曾经尝试回想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途中自己的心路历程,不过能够想起来的实在不多。只记得在飞机落地合上书的一刹那,心里最明确的想法是,读后感。有一天我的儿子,也会遭遇我和父亲今天所遭受的苦难。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让这样的苦难不发生,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如果我们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苦难,这种态度一定能够帮助到儿子。

作者在“苦难的意义”这一节的开头写到,“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奇妙的是,当我意识到意义之存在时,突然就跟命运和解了。

更奇妙的是,我很快看到这意义发挥作用了。父亲生病到离世,正是儿子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和善慈爱的姥爷一直是他最好的伙伴。父亲走了之后,有一天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我说,他去姥爷床上躺了一会,因为床上有姥爷的味道。父亲9月27日突发中风的时候,他正好在家,给我打了电话之后看着救护车拉走了姥爷。之后他经历了华赛考试失利,也特别遗憾最相信他能够逆袭的姥爷没看到他奥赛得奖和进入心仪的学校。上中学之后他遇到些困难,曾经有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后来他跟我说,他告诉自己不要哭,要去面对,他说:“我想妈妈遇到姥爷这么大的事都能挺过来,我也一定能。”

在“生命的意义”这一节中,作者写到:“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所以人生,说到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回答生命的提问,又不断在回答中去追寻意义的过程吧。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篇2

近日,单位开展了“我喜爱的好书”专题读书活动,前段时间正好捧读了弗兰克尔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弦为之一颤。作者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1905—1997)是奥地利临床心理学家,犹太人。书中记述了二战时作者在恐怖与窒息的集中营中的惨烈经历,在面对频临的肉体与精神的毁灭,作者的"意义探索"一次次挽救了他的生命,并且使生命力顽强延伸。他被纳粹先后关押到奥斯维辛等4个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在集中营里不幸死亡,而他自己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及垂死挣扎。重获自由后,他只用了9天时间完成了这本书,更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

在书中,弗兰克尔首先描述了自己在集中营内的可怕非人待遇,在生死的挣扎与极端体验中,他仍然发现即便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在集中营集体退化到禽兽一样的行为时,也依旧有戳破至暗黑夜的一丝亮光,这就是人性的闪耀。比如有人走过一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然后凄然赴死。在集中营里,他正是靠着一丝人性的心灵之光,发掘了痛苦的意义,点燃了他强烈的求生欲望,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然后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领悟到,“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选择,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

我们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努力与奋斗。弗兰克尔认为,发现意义的途径有三条:创造、工作;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受苦。当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我们便不再逃避痛苦,可以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处理困境,促使自我深思,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达到自我超越。

作为普通人,不断地重复平凡,懈怠与挫折感也时而出现。弗兰克尔启发我们:现实可以被分为身体、心理和灵性,而后者可以远离甚至对抗身体和心理的层面。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大小困难,平凡之外的改变与创造,体验朋友的意义,都会使工作困境与痛苦体验变淡褪色,我们需要的是发现自己的灵性。

另外,弗兰克尔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享年92岁。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篇3

曾经年少的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在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总觉得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前进,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所有那些无法改变的都被称之为“命”,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归于“运”,既然如此,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我对于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领悟,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也见证了不少的奇迹,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可以被定义的。

你如何定义你的生命,决定了你这一生将如何度过。若你放弃了定义的权利,那就必然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之任之。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怎样的?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终老,他们永远处于迷茫之中,时常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对于这样的一些人,他们通常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看到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看到别人抢购什么,他们也就跟着去购买,看着别人举手表示认同,他们也跟着表示认同,完全不去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判断事情的正确与否。

他们整日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随波逐流,还自我安慰的称之为“随遇而安”,可一旦生活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又会跳起来“怨天尤人”,将全部责任推给“命运”,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或吸毒、或犯罪、或抑郁,甚至自杀……

这就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生命不是完全不可控的

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各种天灾人祸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我们要如何去掌控我们的生命呢?

是的,在我们的一生中,确实有不少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但我们需要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将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当你遇到沉痛的打击时,为自己的生命找寻和赋予一定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本书作者的亲身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在困难甚至是死神面前,如果你的信念足够强大,你也还是能够激发出强大的力量去战胜它,从而逆转你的命运。

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去找到这样的一个信念,用它去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一定的意义,仅此而已。

很多人,输就输在不相信三个字上,放弃就在一瞬间。

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一般来说,那些认为自己生命没有意义的人,通常是内心过于空虚的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或者是对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抱太大的希望,那么,尝试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出你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你不仅会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同时还会具备应对各种磨难的能力;

当然,如果你一时没有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那就尝试着去全身心的爱一个人,因为在你爱着对方的同时,你的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充实。

如果,你当下既没有热爱的事情,也没有遇到你爱的人,那么你就尝试着去勇敢面对苦难。事实上,所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它会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成长,给了你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就看你是否能够把握这个机会了。熬过去,就是胜利!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勇敢的去面对生活赐予我的一切挑战!

所以,你找到属于你生命的意义了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篇4

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篇5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之后,写的一本书。当时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着实是被题目吸引,因为我正在纠结“人为什么要活着”。说来,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意义,那我是干嘛来了!

书篇翻开,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写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生活——毒气室、鞭打、挨饿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脸上以证明自己足够健康来躲避死亡,这画面让我一下联想到《辛特勒的名单》。这么大篇幅的描写集中营的悲惨,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书的下半部分告诉我,你活着的意义。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的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

人类还遭受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情(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情(集权主义)。

很明显,我之前写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样,批判年轻人(当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么过着,但终究没能探究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诚然,每次列完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些隐隐的焦虑,感觉很难完成。执行中的时候偶尔有那么几天遇到了突发事件,导致计划延缓后,惰性的思想就会出现,计划便成了一沓废纸。接着,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弄弄这个,摸摸那个,不知道该干什么,躁动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脑袋,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呢?”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过面对某个人

3)再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劲儿的去完成,忘记时间,忘记自己。或许,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没关系,我也曾处于这样的状态,分享给你一句话: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走着走着,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不走,怎么知道!

  •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作文(精选3篇)
    相关文章
    1. 《苏菲的世界》读后心得11篇(精选9

      《苏菲的世界》读后心得(整理篇1苏菲是一个十四岁的挪威女孩儿,她像许多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有许多不凡的经历——莫名闯入生活的哲学老师,开启一段深奥却有趣的哲学学习课程;种..

      daniel 0 2023-02-15 18:53:02

    2.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心得(精选4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篇1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我久久不能合上书,我深深地被鲁滨孙那种积极乐观、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感动。鲁滨逊一次次深陷困境,竟不座叹命运不济,而是..

      daniel 0 2023-02-08 13:12:00

    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精选7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心得(篇1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

      daniel 0 2023-02-08 12:27:00

    4. 人间失格读后心得(4篇)

      《人间失格》学生读后心得篇1失格即丧失资格,人间失格约是没有在人世的资格吧。此文与作者的前半生或者就是一生的经历近似,札记概是心底自己对自己的解读。正如__期间被当做..

      daniel 0 2022-11-12 15:54:09

    5.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心得(4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心得篇1第一部分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朱斯兰的家庭情况,他是一个无趣但是富有的证券交易员,但他的太太是一个热衷于社交活动并且聪明漂亮的人,她通过请客..

      daniel 0 2022-10-24 06:34:00

    6.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心得(4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篇1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我久久不能合上书,我深深地被鲁滨孙那种积极乐观、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感动。鲁滨逊一次次深陷困境,竟不座叹命运不济,而是..

      daniel 0 2022-09-09 18:06:00

    7. 昆虫记读后心得(6篇)

      《昆虫记》读后心得四篇1雨果说,《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法布尔则不愧为昆虫的荷马。我虽知道《昆虫记》的名声,却从没读过。读过了,才真正知道它的妙处。法布尔,一个贫穷的..

      daniel 0 2022-09-07 18:06:00

    8. 草房子读后心得200字(8篇)

      草房子200字读后心得篇1《草房子》是儿童作家曹文轩写的一部儿童文学小说,主要讲了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的小学生活。其中《秃鹤》这篇文章,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陆鹤是桑桑的..

      daniel 0 2022-09-06 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