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整理10篇)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1
"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黯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天,读到吴非老师在《一盏一盏的灯》的序言,心头微微一震:温暖的文字,敞开的情怀,深邃的灵魂,让我遇见你,何其有幸!
读着书中60多个美丽隽永的幸福故事,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心底的灯被吴老师的爱与呵护逐渐点亮,孩子们笑靥如花。记得曾经有人说,鲜艳的红领巾就是跳动的火苗,孩子的笑脸就是绽放的花朵,他们的声音如风铃般空灵,他们的眼睛如夜空中闪亮的明珠。每天能与他们这些无暇的童心相伴,还有谁能说我们不幸福呢?读罢,我心底的那盏灯已然被吴老师点亮,我愿成为孩子心中那盏最亮的灯!点亮那盏灯的是什么呢?我掩卷沉思:是爱。
教师,教书是功能,育人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育人,育进大的胸怀、大的格局、育进活泼泼的创造力,育进对爱的信任与热情。唯有用爱点亮的心灯,用爱编织的人生,才是扎实的,独立的,才能生长出健全的生命,自由的灵魂,挺拔的未来。
犹记得,在师范学习的青涩岁月里,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深深烙印我心。当他看到学生王友在校门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找他。等陶校长走到校长室时,看见王友已经在等他了,没想到他竟掏出一块糖果给王友,说:"这是我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他又掏出第二块糖果,看着王友说:"因为我当时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而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他把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中,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这时他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学生时代我惊叹的是陶行知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的.是他独特的批评教育方式,随着年岁逐增,再读这个故事,撼动心灵的是陶行知对学生赤诚的爱和纯粹的教育情怀!带着绝对尊重和爱的眼睛凝望孩子,点亮的是孩子向上、向善的心灯。尽管现今评价功利,人心之浮躁,唯有爱,能点亮孩子的心灯。
爱,像一个有魔法的小精灵,用春天般的温暖感化迷途的精灵,用春风般的柔情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用春雨般的情怀滋润干涸的心田,用春草般柔韧的力量,守望孩子生命的成长!
孩子,我愿用我的爱,成为你心中最亮的那盏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2
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3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寒假里应学校要求终于捧起了这本书。掀开了这本书的扉页,“愿您成为学生心中那盏最亮的灯!”隽永秀丽的题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校长的寄语,也是鼓励老师们读书学习的初衷吧!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来阅读每一个小故事的,因为书中每一位老师对待学生都像呵护娇嫩的花蕾般的精心用心,他们崇高的育人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学习。读完一个故事我会想这种事情我遇到过没有?要是发生在我这里,我会怎么做?就这样看着想着,反思着……其中有几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例如《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的老师在做公开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宁肯因延时扣分也让学生把话讲完,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是一名优秀的好老师,这不是以公开课“得分”来计量的。她的“分数”永远的记在了孩子的心中。再如《穿透乌云的那束光》中,类似“小舒”这样的孩子我也遇到过,而我也曾与文中的老师相似,自以为是不听解释,到头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后悔不已。但我要为文中的教师拍手称赞,因为她的临时改变使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灿烂明媚的阳光穿透了头顶上聚集已久的乌云。这些短小而令人感动的故事充满了暖暖的温情,故事中的老师们都做到了任何时候都以学生为主,理解信任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默默耕耕耘,无私奉献。
掩卷深思,我陷入了回忆,一盏灯能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能为他们的寒冬带来一丝温暖。是啊,也许贺元的进步就是我不经意间为他点亮了这盏灯的缘故吧。贺元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善言谈,不爱笑,也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显得有些“木讷”。由于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宠爱,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在后面。虽然为了帮助他,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前面,但他的默默无语是他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自然我也不在关注他。直到有一次,他的书写作业完成的不错,字的大小一致,书面整洁,我同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当时害羞内向的他也仅仅是不知所措地嘴角微动,没有感觉到他有多么兴奋。
转天的作业他又完成得很好,他的妈妈再签字处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字,大致意思是表示感谢老师对他的表扬,孩子回去后很受鼓舞,并表示以后天天好好写这样的作业,老师就能经常表扬他了。我的很简单的'一个教育行为能带给一个孩子这么大的改变是我没有想到的。从那以后,我发现贺元——这个内向的孩子在渐渐改变着,进步着。除了书写工整,他听讲的时候眼神亮了,还能勇敢地举手发言,他的单元检测成绩一次比一次有提高。为了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我除了表扬他还给她安排了晨读小组长的工作。他做得可认真了,后来他妈妈跟我交流说,孩子变了,感谢老师的帮助,孩子说当好组长,自己先做好。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和家长满意的笑容我真切的体会到育人的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一句称赞的话,一个信任的眼神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我们何必吝啬呢?要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会照亮孩子的一片天空。
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对待学生不够包容。其实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不足正是需要我们帮助点拨的地方,正是我们该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的时候。为学生点亮一盏灯,首先让自己的内心先亮起来。只有自己的心态积极阳光才能为学生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为了这神圣的使命,为了把学生成长之路照得更远,我还需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用爱和智慧去启迪他们,静待花开的日子。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4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就给了我温暖、希望、光明、胜利的象征。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淌,思考从一个个案例中产生,智慧从一段段经历中生成。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窗帘钩成了精》:小信损坏窗帘,把窗帘钩掰成各种形状,丁爱平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发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再买来些窗帘钩让小信掰。智慧的老师,因势利导,奋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不一样的“阿慢”》: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张小兵老师无限“纵容”了他的慢,尊重、保护、发展了“阿慢”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个班里都有慢的孩子,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是最多,效果却最差,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藏族班的晚自习》:藏族班的孩子很不容易,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乡去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学习,他们羞涩、内向却又单纯,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小志的石榴》:一个纯真的孩子要送给老师半边石榴,竟然在手中握了整整一天,才最终散发出它的甜蜜。
《你知道我在找你吗》: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那坚忍的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至少,我能和我的孩子们正常的交流。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故事,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同事,和我这么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小事:
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男孩子,放学后到处游荡,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台球室,家长和老师提到他都较头痛。我曾经连续几个双休日到各游戏厅找他,带他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平时多关注他,让他在课余为班级做点事情,锻炼和加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他慢慢地把兴趣转到了学习上,再也不去上网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于每学年都会出现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更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来往,从而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邀请同学一起陪她聊天,星期天带着她和几个同学、自己的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并与她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她渐渐地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最后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当上了班干部。
还有一个男孩子,父亲不务正业,专门帮人看守赌场和网吧,作息时间日夜颠倒,受其影响孩子也染上了不良习惯,作业基本不做,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跟老师对着干,对自己的成绩无所谓,而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没有地位,说不上话。我找他的父亲谈话,他父亲拉着孩子就走,劝都劝不住。他还发短信来说不让孩子读书了,反正也读不好,就跟着自己混日子吧,也能混得很好。为了这个孩子,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家长谈心、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难过地流泪了:“我既然教了他,他也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要让他至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感动了,后来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绩也直线上升。我很多年都保留着那两条短信,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有的家长也是我们必须教育和帮助的对象。
我为学生的可爱、纯真、懂事、进步而欣喜,我为老师的爱心、责任、付出、细致而感动。
这本书成为了我们的灯,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灯,:点亮孩子眼中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起航的方向,增添一分他们未来的辉煌灿烂。
我愿用我的一生,作这样一盏灯,一盏最亮的明灯。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5
寒意渐浓的冬日里,坐在洒满阳光的温暖阳台,读着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呈现了许多生活中细小故事,有的是帮助自卑的孩子重获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有的让本不怎么和谐的家庭变得融洽……一个个事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视,而正是这些老师处处留心,时时用心,用他们的爱之灯温暖了学生的心,照亮了更多学生的路,影响了他们一辈子,使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
上学期试行的发放“学习币”——给孩子们每天有期待和惊喜,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数学的信心和热情,也让孩子们慢慢感悟到与人和谐相处的为人之道,小组互助、师徒结对、坚持不懈、勇于担当……良好的学习的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教育的力量,一枚小小的学习币会给予孩子不断前行的动力。还有你瞧:我们办公室的美女时老师精心制作的爱心饼干,让孩子们笑口常开……孩子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唯有我们老师真的放下身段走近他们,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句鼓励……都是及其简单的动作,但对很多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情,甚至让某些学生因此而变得自信了。
举个身边的例子:班上的小孔同学,初一刚开学就出现多次拖拉或缺交作业,找他个别谈话竟然起不了很大作用,联系家长后才获知“恶习”的根源,于是改变方式更多的关爱他激励他表扬他,惊喜地发现孩子地变化:上课认真了,举手积极了,成效显著的表现在居然两次反超“师傅”,这就是“爱”的力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不用说“孩子小学时咋样咋样的”,我只要看到孩子现在的努力就够了,千万别“一棍子打死”!
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去了解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等待我们去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书写。我愿自己也是一盏灯,照亮一个个孩子前行的路,我也愿自己是一缕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6
最近读了教育名师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讲述的一个个真实的教育小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这些,就是教育》,一文中写到:“我自认为我的化学教得还是不错的,若干年之后,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毫无印象,记忆清晰的竟然是那些非主流的人和事,但是正是这些非主流的人和事,塑造了孩子们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时隔多年以后,吴非老师回忆起他教过的一批批学生,虽然不记得他们当初考了什么学校,现在做什么工作,但他坚信,他的学生们的品行、才华一定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幸福,他们自己,也一定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家庭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是孩子将来的小家庭和睦幸福,那么,学校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吧––––你的学生走向社会,能给周围人带来幸福,他们自己,也过着幸福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吴非老师是成功的,也是是幸福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7
我相信,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或多或少都发生过一些感人的故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记录了许多和教育教学有关的,和学生有关的故事,这本书的题目叫《一盏一盏的灯》。看着题目,就会感到一阵阵温暖。
灯,照亮夜行者的路。灯,温暖夜行者的心。这灯,就是
老师,一盏灯接一盏灯,是学生上学路上遇到的老师。
这本书里,记录了60个小故事。如果你翻阅这本书,你一定会产生共鸣。这个故事似乎是我经历过的。读着这些故事,你会觉得故事中这个调皮的学生,怎么这么像我们班上的那个小王啊!是的,这些故事发生在
校园,在课堂上,发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但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盏灯下走过的人也是不同的。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智慧,有的是关于爱情,有的是关于自信,有的是关于公平。
《小志的石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小志的孩子,把半个石榴拿给老师,是怎样的半个石榴呢?可能已经掰开很久了,撕开的皮打着卷,都锈黑了;上面一层的石榴籽,要么缺损,要么干瘪,像被啃过、摔过似的,看起来脏兮兮的。一开始,老师不想要,就婉言谢绝了。
可这个孩子非常的固执,早上给了一次,午饭后又给,傍晚还给,老师终于明白,孩子捧给他的不仅仅是半个石榴,而是一颗鲜嫩纤弱的心。原来,这石榴是前一天的晚上,妈妈把它给了孩子。孩子觉得好吃,就悄悄地把一半放在被子里,第二天交给他最亲爱的老师。
我很庆幸,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是最纯洁、最透明的.。我们班也有这么一个孩子,叫夏彤。
一天早上,她来到我办公室门口。我问她有什么事要做。她进来给了我一个芒果。我说你可以自己吃。她拒绝了,逃跑了。我不得不把芒果放在办公桌上。吃好中饭,她又跑到办公室门口,头往门里张望,问我:“老师,芒果甜不甜?
”我抱歉地笑笑,“哎呀,我忘吃了。”“老师,你一定要吃,很甜的。”说完又跑了。
我仔细地剥去芒果皮,尝了尝。它真的很甜,甚至比蜂蜜还甜。下午,我到班里上课,下课的时候经过夏彤的座位,我轻轻告诉她:“芒果非常非常甜。
”她望着我开心地我笑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可能老师们也会有感触。据说骨干教师借课。那个班有49个孩子,但这个老师只需要40个,因为人少,组织好。这就为难了原班级的班主任:
从四十九个孩子中去掉九个,怎么去?她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让另一个办的老师选9个孩子,邀请他们在另一个班讲故事、玩游戏。
当那九个孩子排成一队,骄傲地跟班主任说再见的时候,这个班主任的眼泪都滴下来了。后来,这9个孩子也了解到,还有一些孩子去上公开课,有些孩子觉得不公平,哭了;但有些孩子认为,被选中讲故事是一种荣誉。但在这位班主任的心中,总会有对他们的愧疚。
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不公平地对待过孩子?我们有过不让很调皮的人不去上公开课吗?我们有没有训练过孩子们在公开课上举手回答问题?
我们有没有恨过那些成绩不好、衣着不好的孩子?当然,老师不是圣人,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是,别忘了,你更是老师。
首先,一盏灯必须先照亮自己,才能照亮别人。
书中的60个故事很短,也许你可以在半天内读完。但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你的心弦。我能像故事里的老师一样对待我的学生吗?答案是肯定的。
愿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盏灯,每一盏串联的灯都会为孩子们照亮光明的道路。在这些灯中有你和我。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智慧、勤奋和执着的信念,让灯发出更明亮的光芒。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8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自己应该更得更好,更亮。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如一个商人所说,如果你不善于去捕捉商机,去抓住机遇,你将被无情的商海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在夹缝中提升自己,终有一天将会被教育所抛弃,沦为平庸。这些话,我用来告诫自己。平时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或看教学视频,或欣赏现场课堂,或品味优秀书籍,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语,借鉴他们的一招一式,锤炼自己,希望让自己远离平庸,让自己与梦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小学的工作显得繁琐许多,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9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和春蚕!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能使学生走得更远、看得更远。
只有当身体上有光的时候,它才能以宽容的态度传播到学生身上。对孩子们来说,我们的每一个微笑都培养了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甚至一个亲切的微笑,都能让我们的孩子整天快乐。对他们来说,这是来自世界的爱和温暖。
做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并不难,但有时我们很吝啬。虽然平时的工作繁琐,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老师的一举一动,一个微笑,看似那么不起眼,却闪现出人性和教育的价值。
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同样作为教师,自己离优秀还有好大的距离。有时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只能面对。书中有一句话,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犯错误。
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书中提到,当前的教育需要冷静优雅的态度,等待鲜花绽放。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卓越时,许多孩子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头脑成熟得稍早,它也常常提前耗尽脑力。
看到这样一句话,想了很久,不是吗?常常为了班上的成绩,没有耐心等着花儿绽放。是啊,那些后进生犹如一株冬日里的梅,只有等到寒冬的到来,他们才会绽放傲雪的风姿,我还得耐心培育,用心耕作,静候花开。
一本薄薄的书,细细品味,却给我沉重的感觉。此时的《一盏一盏的灯》不就像一盏灯,用它那身上的灯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不像一盏灯,照耀着孩子们,我希望他们能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这是最美的灯光。
《一盏一盏的灯》读后感篇10
寒假有幸看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一两个故事,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在这本书中的收集了60多篇教育名师的教学随笔,故事都是平常的生活事,却又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以现实中平凡的故事,去触摸哪教育中的精髓,去感受教育中“美”“爱”与“责任”。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是美丽的爱与微笑,第二辑是为了人,第三辑先照亮自己。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身,来自对理想的追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盏灯更实在,更深入人心。它不光照亮了我们的梦想,也开启了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大门。这盏灯让我回忆起以前教育学生的点滴,也指明将来的道路。
这书中的第一二个故事便让我深有感触,一个《是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一个是《开在角落里的花》。《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首先点明了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而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我想听你把话说完》的作者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文中作者描述的那位教师一样,呵护我们孩子柔弱的自信,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教育孩子也就不那么难了。
《开在角落的花》是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她患有自闭症,她时常被人们忽视在角落里,然而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美和爱。教育的价值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的爱是无所不在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脚步太过匆忙,我们总在错失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而清清在她的世界里寻找到了美。也许,你在感慨上帝的不公,为何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不能像我们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其实不然,她的心里其实不需要你的怜惜。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秋日湛蓝的天空,秋日的碎金般的阳光,而清清,这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却能看到花坛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能懂得欣赏花的美,甚至能勇敢而直接地亲吻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为她感到震撼!而对于清清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很少细心地去观察孩子,很多时候在对他们说教,其实原来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只有在的爱的环境里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此时在我心中对于这盏灯的理解有很多,它可以说是理解,可以说是尊重,更可以说是爱!源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爱……这些故事的来源,这一切都源于爱。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