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学》有感(整理7篇)
读《为学》有感篇1
前些天,我学习了《为学》这篇文章,明白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掩卷遐想,思绪万千……
立志,乃事业的第一步,它就像船舵一样,为万吨巨轮确定航向。“夫志当存高远。”要成就大业者,必立高远之志。敬爱的周总理正是从小胸怀大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有志者,事竟成。”通常,人们对这句名言坚信不疑,可是为何《为学》中所提到“蜀鄙二僧”同是有志去南海,最后却“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呢?因为,“壮志与毅力是成功的双翼”,歌德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就像一只雏鹰,少了壮志或毅力二者中的哪只翅膀,都是飞不起来的,也就是说,事业的成功属于有远大志向而又能迎难奋进的人。正如,贫富二僧皆有远大志向,可富者空有其志,“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却不去奋斗,就像开门一样,门都不打开,里面的人就想出去,这怎么可能呢?当然,去南海只能成为他遥远的梦;而穷者则立志去争取,富者问他“何恃而往”,穷者“恃”不畏艰险、挫折、荆棘、坎坷和失败的精神“而往”,乘风破浪,最终到达了南海,贫者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是因为他不仅用志向指导着自己去奋斗,而且用奋斗的结果来证明了他的志向。翻阅古今中外的历史长卷,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高尔基,为了写歌颂无产阶级的作品,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饱受人间辛酸,在饥饿和危险的威胁中不屈服,不畏缩,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击风搏浪,在社会这座大学里千锤百炼,终于,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诺贝尔到爱因斯坦,从李时珍到童第周,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努力奋斗的`结果。由此可见,“有志者,事竟成”不是说只要立定鸿鹊志,自有鹏程万里时;而是既要有伟大的创造志向,还要有争取成功的更伟大的奋斗精神。
一个真正胸怀大志的青年或少年,他在学习本领、成就大业的征途中,必定能够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击浪扬帆,破浪远航。巴斯德曾经这样说过:“壮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便是成功!”
读《为学》有感篇2
我很荣幸读到彭端淑的作品《为学》。故事里讲了富僧对贫僧的嘲笑,我们大家只会对他批评,然而大家都忽视了他的惭色。当贫僧从南海回来对富僧说到过南海的事,他有惭色,这说明了他有悔改之意,这是该赞扬的。
《为学》,我一看便像磁铁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后,我深受教育。愧为立志之始,志为行动之先。因未实现理想,于惭愧之际立志奋发,而获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当代还是现代,都举不胜举。让我们谈谈当代吧!
当代保尔,张海迪,她躺在病床上,别的病人拿了瓶药递到她眼前,问她瓶纸上的英文讲什么,可她摇了摇头,觉得很惭愧。从此,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激发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更努力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学会了多种外国语言。
每个人以及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缺陷或失败的。有些人失败了一两次,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垂头丧气。“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对一些有自信的人来说,这样的.一两次失败,是他们对成功的补充,给他们多了一次成功的经验,这样的失败,使人们对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失败了,有惭愧之意是可贵的,这样使思索、奋斗努力的力量包围着全身,激发信心,变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们,做错了事,可贵的是爬起来,有悔改之意,重新改正错误;可怕的是不会改,不肯改,越陷越深,甚至跌进万丈深渊!
我们有错就改,难道不能做到吗?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用科学技术建设新中国吧!
知错而愧,以愧促行,能如此,何事不成焉?
学了《为学》,真是发人深思,使我受益匪浅!
读《为学》有感篇3
读完了《为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的道理就是这样,事在人为。光坐在那嘟嘟哝哝的抱怨世事艰险是没用的,除了多浪费时间和造成对事实的曲解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你动手去做,事情就不一样了。用心了,努力了,再难的事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你看《为学》里,西蜀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富僧只会空想,空想着买条船去南海,可是拖了好几年,光是嘴上说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而那个贫僧却立刻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带着一个瓶,一个钵,凭借自己的坚强意志和要实现愿望的决心,终于到达了南海。
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人有自己的`志向,但却无实际行动,结果就会像那个富僧一样,落到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
很多的人,就是顾忌这个,顾忌那个,最后白白的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担心害怕上,到那时,想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生在忧愁痛苦和后悔自责中度过。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乏味呢?
这种人就远远不如那些有实际行动的人了。他们会去看现实,会去实现看似高不可攀的愿望,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再奋斗。古人云:s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做那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而努力吧!
读《为学》有感篇4
冯院长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
此刻,头脑中浮现出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想来不禁一身冷汗,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是否也在急功近利地摧残着学生们的未来?平日里那些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否也在背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需做真人的初衷呢?
如今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的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会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躁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静心思索,课的遗憾有没有“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的`原因呢?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甘地曾经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让我们静心追忆,与童年对话,找寻真学的影子。
读《为学》有感篇5
读完冯卫东院长的《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思考很多:作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没有思想的变革就没有其他变革。
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
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听、看得来的知识虽然来得快,但通过“做”、思考、感悟才会久远的影响、润泽孩子的心智成长和精神发育。重视教育质量才是真正的实效教育,重视教育质量也必然派生出真正的教育效率。
三、是真学,依据一定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
衡量教师教学的标准最主要的三标即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而学生的“获得”则指学生的增值,这个增值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增长,学习到的方法,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意义收获。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有“真学”理念的提出,必有“假学”情形的'存在——带得走的错教有存在合理性吗?“多多”就能“益善”吗?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立竿见影能有续航力吗?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圆满真是一种教学功德吗?
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
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其间的一个执着信念:不剥夺儿童真实学习的权利,还儿童完整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挑战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而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正背离了这样的初衷——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一种思维运作代替另一种思维运作,以外在的显学代替思维的潜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于是,儿童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让学习真正发生
书的下篇提出九种“改课”举措:激发情意,充满想学的能量;培植自觉,共建会学的良方;引导倾听,凝聚静学的内力;发生经历,展开“让学”的旅程;改造问题,渐入深学的幽境;设置障碍,撩拨“强学”的欲望;用好错误,鼓舞敢学的信心;变组结构,放大活学的功效;卷入“玩—动”,走向乐学的胜地。涵盖了学习动机、教与学策略、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高视点地勾勒出“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愿景。
在这篇里,“挑战”“难度”“深度”“错误”等是“出镜率”较高的词,它们组成真学课堂的共同特征:课程规定要讲的不直接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讲,学生能自知的不抢先讲,学生力有不逮、无法独立发现或解决的不着急讲;让学生充分试错和暴露错误,适当地让他们碰壁、胶着、纠结和摸索;当有学生发现了自我的错误,只轻轻一点,又把临门一脚的机会还给学生,更多由他们自力破门。引导学生悟理明道,将有质量的时间更多花在长效的核心知识上
读到这里,你是否会联想起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飞翔的力量。
所以,要“抵抗住告诉学生任何应该知道的东西的冲动”(澳大利亚课程专家约翰特纳语),因为“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罪恶”(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语)。至此,“真学”课堂的蓝图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它开放、多元,富于变化和启迪,充满挑战与成长,有时则是学生“批判思维的温床,质疑精神的沃土”。
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那就是要做到尊重学习: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并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
我们需要真学的理念,真正好的理念会转化成教育的动力,提升教育行为,但好的理念更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展示和表现出来,化思想为行动力!
读《为学》有感篇6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下面请欣赏关于为学的读后感1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读了《为学》一文,给了我很大鼓舞。此文短小精悍,文中寓有深刻的道理。
文中讲:“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的确,天下事有难易之分。但为何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题有难易,只要去做,去钻研,难道还怕不能攻破;事有难易,为何别人做起来能轻轻松松?别人做得到的我们难道就做不到吗?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穷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啊,难道我们就比不上一个穷和尚?和尚立志南海一游,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我们也能。你立下志,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认认真真去上学,踏踏实实去做事,还怕学不到,做不到,实现不了的吗?回顾一下,爱迪生当初不也是靠拣破烂儿度日吗?童第周不是被认为“低能儿”的吗?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还有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引力发现者牛顿……,他们做为一代科学家,为何能创一代佳绩?难道他们高智能吗?那童第周呢?他们就是靠着这种刻苦钻研,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创造去争取的。他们为何能人穷志不穷?他们为何能踏踏实实去实践?我们为何不能呢?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难道我们不及他们吗?不,上天赐于我们的是平等的,只要我们自己去开拓,去奋斗,就能取得辉煌。
话虽如此,但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这样踏踏实实去做?又有多少好高骛远之徒去盲目追求?人不能没有志向,但立志也不能只说不做,譬如我自己吧,我曾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也曾立过志,写过规章制度,
也曾为自己立过行为规范。但写归写,说归说,做起来真是千难万苦。唉,放弃吧,反正有下一次。我想许多朋友也曾有像我一样的思想历程吧,其实这是我们自己在给自己做伪装,在伪装我们那一颗虚伪的心,在尽力挽回我们所谓的“面子”。让我们真实面对现实吧,事在人为。
有句诗说“莫问辛劳有多少,耕耘自得新收获”。是啊,何必去管那些付出。让我说,事还是在人为,让我们这些得过且的朋友摘下这虚荣心所拼凑成的面具,丢掉我们我们所谓的“面子”,去树立自己的理想,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吧!
读《为学》有感篇7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是朱永新推荐的一本书,在美国相当有名。作者戴维?珀金斯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教育,让孩子学习对未来有生活价值的知识,灌输式的学习是无效的。
在全书的第一章里,作者首先剖析了现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教的内容存在的三大问题分别是:过分重视考试分数,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过于强求专业知识。接下来两章,作者直接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值得学习的知识是对学习者的生活和未来有关和有用的知识,有助于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像作者所说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教育思考的角度从切入生活的`实际入手,促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教育者在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武装自己的全局性理解,一口气往下走,思考的范围不断在扩大,当然最后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行动和改变上来。可以想象,一个世界,人们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它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读完整本书,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懂得了基础教育所教授的知识要符合生活化才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经常审视自己,审视我们的教育,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