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博弈》读后感(整理10篇)

daniel 0 2024-12-10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1

这是一本描述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描述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历史书。虽然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总体上来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读本。由美国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讲述了从1653年华尔街诞生起350多年的历史。读史使人明智。在漫长的历史硝烟里,大国崛起,传奇人物风起云涌。这是一本优秀的著作,读后感慨颇多。

感悟一: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不管路途是多么的曲折。因为生产力和经济是在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这是在中学政治中背过的,现在才慢慢理解了它的意思。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的腐败是多么的彻底。由于证券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在股市中兴风作浪的投机商无一例外地都豢养和控制着忠实于自己的法官。股市投机者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场腐败的立法官员竞相订立和随意篡改股市规则的游戏,股市博弈的结果,更多地取决于立法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市场在疯狂的投机者和腐败的立法者的推动下,一次次地攀上高峰,又一次次地跌落低谷,狂热—崩溃—恐慌—衰退—复苏—狂热,周而复始,渐渐成熟。人类总是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没有失败的惨痛经历,就不会有变革创新。

历史上华尔街和美国经济数次遇到危机时刻,南北战争打响的时候,林肯说“国家的根基已经动摇,我该怎么办?”一战爆发时,人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将迅速崩溃,而在经历了短暂的恐慌后,战争创造的军需品和农产品的巨大需求,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4年的战争,欧洲的明灯熄灭了,“美国世纪”开始了。美国不仅在实业上,而且在金融上,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联想到现在进行的毛衣战,我坚信中国必将大国崛起,不管遇到多大的外部阻挠,不管内部未来有多大的变数。这是由中国的基因决定的,中国的人口、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和资源、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天生就是世界大国。历史上,中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200多年前,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3。历经磨难、浴火重生,复兴之路尽管有曲折,但历史洪流,浩浩汤汤,不会回头。我们这一代人何其有幸,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繁荣富强的祖国王者归来。

感悟二:自由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石,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能是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重创了美国经济,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以至于大萧条成了那个时期经济衰退的专有名词,直到40年代大西洋彼岸的另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将美国经济从泥潭中挽救出来。而大萧条的起因,除了多年形成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华盛顿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始作俑者就是时任总统胡佛。胡佛总统在竞选中许诺提高农产品的关税来救助美国农业。每一个主要的行业都在国会游说,要求给与保护,以免受到“不平等国际竞争”。历史惊人地重复,今天美国总统在推特上说美国遭WTO不公平对待。

胡佛总统不顾1000多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与1930年6月签署法案,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同时大幅度提高。作为报复措施,其他国家立刻提高了对美国产品的关税,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崩溃了。而美联储将利率定在远远高于当时经济条件所要求的利率水平之上,更为这次崩溃雪上加霜。灾难性的后果是:美国的失业率超过25%,国民生产总值降到1929年峰值的一半。罗斯福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能够结束大萧条。直到大西洋彼岸爆发的另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将美国经济从泥潭中拯救出来。胡佛总统理所当然成为最大的替罪羊,而华尔街成为紧随其后的第二只。

十九世纪中国的大清帝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闭关锁国,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扣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一个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沦为饱受欺凌,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而今作为自由经济体典范的美国却举起了贸易保护的大旗,而中国却将成为自由贸易的坚定旗手。时移世易,风云变幻,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2

这本书买来好久了,直到过年这段时间才陆陆续续的看完。

不得不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看的金融类书籍。它讲述的其实是华尔街的历史变迁,其中穿插各种人物、事件、博弈,甚是精彩。

华尔街上有各色人物,有的光芒万丈、名垂青史,有的风光一时、穷困终老,有的投机取巧、身败名裂,当然大部分的人都是默默无闻、平凡一生。

在华尔街初期,破产似乎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杠杆过高,那时都流行保证金交易,一般只要10%的保证金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0倍的杠杆,标的跌10%即可宣告爆仓,风险不可谓不大。二是做空,理论上讲下跌有限,上涨无限,也就是说做空的风险远比做多大。再加上那时候数据不透明,有时候甚至出现卖空数量大于流通数量的情况,这个时候持有者就是爷了,他开价多少,你都得买。这两点是当时投机者们死翘翘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外部环境的因素,比如那时候标的少,流通盘小,大佬们坐庄轻松;信息不对称,大佬们的信息更多更可靠;社会环境不公平,腐败、行贿多发,公权力掌握在少数大佬手里,他想立法就立法,他想废止就废止,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那些成功人士们是如何成就一番事业的呢?有无可借鉴之处?我自己揣摩了一番,觉得以下几个品质最为重要:

坚定的信仰。他们从来就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该如何走自己的路,不管前方有千难万险,始终坚定如一的走下去。

2、良好的`品德。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品德不好的人不可能走太远。

3、超群的智商。优秀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但是要想做到最优秀,高智商是必须的。

4、强烈的求知欲。在蛮荒年代,投资还没有体系,所以不可能系统的学习,也没有太多的借鉴对象,但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深深的思考、理解,也能把游戏玩好。而立足当前,投资书籍汗牛充栋,穷其一生也不能读遍,当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财富观的树立也很重要。每每读史,总感觉人生短暂、诸事无趣,万贯家财、倾城资产,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化为乌有,所以还不如在自己手上时多多行善,给这个社会做点贡献,投资所得,够花销足矣。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3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旧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很多次的股灾,人们依旧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妙将来的向往,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加这场宏大的博弈”,美国财经作家约翰.S.戈登在他的名作《宏大的博弈》中写道。单纯从科学的角度讲,“博弈”是一门在常人看来奇妙而枯燥的学问,而在社会领域,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它又更多的象征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与尔虞我诈,是个并不那么“光荣”的词语。但是戈登先生却在“博弈”二字前加上了Great这个词语,“宏大”这一布满了光芒意义的词语能与在市井中传言的布满了血腥与丑恶的金融领域相匹配吗?《宏大的博弈》这本书正是试图向读者阐述这个问题,即在华尔街成长的350年里,在这条街上发生了很多具有传奇颜色的故事,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荣耀,但是在这个“宏大的博弈”的过程中,华尔街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成为了一段世界金融史上的不朽传奇。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由于真是丑陋使得那些荣耀显得光荣夺目。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叙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熟悉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洪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等。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宏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赶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赶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好像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对于金融家,人们一向不吝惜的以贪欲,冷酷这些布满了“邪性”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同时人们也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手腕与才智而赞叹。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能在几个月内暴富,同时也能在几周内一贫如洗,他们的荣辱兴衰甚至可以影响很多一般人的命运,可以打算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的格局。固然,组成华尔街历史的更多是那些嬉戏的一般参加者,他们往往无力觉得自己财宝的命运,只能选择跟随或是离弃哪个金融家,他们的命运是被主宰的,他们常常成为大玩家手上的筹码和棋子,可能在一夜之间获得幻想中的财宝,但是那些纸上富贵也可能在一夜之间付诸东流。但是这些一般人的合力却又成了主宰那些大玩家们的力气,只有他们的跟随才能让那些所谓的巨头们可以放手在一场大嬉戏中尽情制造真实或是虚妄的金钱,而他们的离弃也能是巨头们转瞬间成为无助的可怜虫,在这个胜者为王的功利市场上无人问津。这也是华尔街的博弈,一种布满了血泪和幻想的博弈。

华尔街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从混乱走向秩序的历史,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华尔街原来就产生于混乱之中,那是十七世纪疯狂无比的“郁金香泡沫”,起初也是一段布满了草莽气息的赌场。无疑,布满西部颜色的环境是孕育传奇的好地方,但是传奇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故事,这个过程中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正如在为中译本补写的章节末尾所说的那样,“在漫长的进展过程中,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经受很多灾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的历史。从它的童年开头,华尔街就经受了恐慌、战斗、火灾、骚乱、恐惧主义和很多其他磨难,每一次,华尔街都度过了危机。”正是在一场场灾难中,华尔街渐渐建立起了高效、公正的规章,为大小玩家供应了相对公正的嬉戏环境。没错,只能说是一个“相对”公正的环境,由于永久没有肯定的公正,没有肯定完善的嬉戏规章,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之所以成熟就在于它能从不断的挫折中吸取教训,可以进而建立更成熟的市场环境。华尔街已经经受了如大萧条,石油危机,9.11,网络股泡沫,公司丑闻潮这些危机,但是可以发觉随着时间推移,每次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成熟的市场治理者已经可以以成熟的手段处理这些危机,所以华尔街虽然依旧有输家和赢家,依旧有投机者,依旧有违法者,但是即使是输者的代价也越来越小,即使是这个世界第一大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世界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小。

最终来谈谈这本书给我留下的3点启发:首先,一个强国必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市场。在美国的经济起飞过程中,无论是19世纪末期的重工业化进程,还是20世纪末期的高科技产业崛起,华尔街都是其背后无形的推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市场有许多缺陷,长期以来倾向于高度自由的美国资本市场的进展,更是一个不断崩溃和重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但无法否认,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体中资源配置最迅捷和高效的场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成长是互为因果的,其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现代经济的制高点。正由于如此,中国的高层领导将资本市场的进展成为国家战略,让中国的资本市场跟中国的经济进展可以相匹配和相互适应。

其次,金融投机的背后是不变的人性。回望华尔街的历史,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这一切纷繁简单的背后,依旧是不变的人性,在最近这一次20xx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贪欲和恐惊,几乎和350年前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投机大事“郁金香泡沫”别无二致。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像,华尔街没有什么新奇事。

而恐慌,即使是金融恐慌,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其本质上更应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而不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同时也提示我们,经济学在本质上是讨论市场中人的学问,而人有着与生俱来不行猜测的惊奇天性。就像爱无法简洁地用一堆数字来解释,经济学同样也是。正由于如此,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的大家们,由于我们的经济学家假如能够记住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事实,那么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就会削减许多灾难。

最终,重视品德赛过金钱。有人问JP摩根:商业信贷的打算性因素主要是贷款者的金钱还是财产呢?JP摩根答复:不是,先生,最重要的是品德。摩根诞生于富庶之家,长大以后更是随任凭便就能玩得起私人游艇,不过他对敛财从来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于摩根而言,让美国经济合理化更为重要,而且他在致力于经济合理化的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单纯的金钱所能带来的影响力。力量和责任成正比,这句话在摩根身上得到了完善的表达。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4

利用端午假期集中时间把《伟大的博弈》看完了,最直接的收获是了解了华尔街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金融常识,比如纽交所起源于梧桐树协议,实质上是卡特尔;公司的产生最初在英国由王室控制,在美国由州立法机构控制;房地产是所有投资中最缺乏流动性的一种;战争会导致股市下跌,黄金价格上扬。特别是通过经济活动的发展,对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比如汉密尔顿最初要解决财源、债务和监管货币的问题,采取了建立税收体系、发行国债、筹建中央银行的做法。当然,几百年来,对美国股市上风云人物的描写,也让人受益匪浅。

对于金融活动来讲,投资和投机是很难分开的。正如作者指出“投机活动增加了市场流动,提高了交易量,增加了市场的参与者,而这恰恰有助于确保市场产生最公正的价格”,并引用欧内斯特·卡塞尔的话讲“当我年轻的时候,人民称之为赌徒;后来我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我被称之为一名投机者;而现在我被称为银行家。但其实我一直在做同样的工作”。长期以来,股市一直是投机和坐庄的游戏,充斥着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行为,一直到二战以后才逐渐走向现代意义上的成熟市场。

不过,即便如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金融创新的脚步也是永不停歇的。“如果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基之上尚存缺陷的话,那么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是资本家的(的贪得无厌)。(IfthetroublewithSocialismsisocialism,thetroublewithCapitalismiscapitalism.)”。欲望未必是坏事,有部日剧《legalhigh》里古美门律师讲,“人类不过是充满欲望的生物,人活著就不能否定这一点。正因为这份欲望文明才会进步至今,今后也会继续进化而绝不会后退!”。但是资本市场的欲望,伴随的总是风险,而面对风险,规则的制定是永远落后于现实生活。“这正是华尔街在新千年所面临的困惑。就像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才建立了北大西洋冰层巡逻制度(NorthAtlanticIcePatrol)一样,监管的加强往往只有在一些痛苦的经历尤其是灾难性的`事件之后才会来临”。

所以,“所有的经济繁荣,不管它如何辉煌,都会逐渐衰退并结束”。不过,历史的周期告诉我们,衰退也意味着新一轮的繁荣,而这期间,我们需要的信心,而这会赋予资本市场无尽的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身份,在看待经济活动能够更加客观。“‘经济学’在本质上是研究市场中人的学问,而人有着与生不可预测的奇怪天性,就像爱无法简单地用一堆数字来解释,经济学同样是这样。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能够记住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那么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就会减少很多灾难。”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假设,而现实中人往往都是非理性的,这也是经济学难以准确预测危机的原因之一吧。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5

上半年看过的两本书,当时没写完书评,现在完成烂尾工程后推出!

连着读了两本金融方面的书籍,华尔街经典《伟大的博弈》和全球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前者讲述了华尔街从最初名称的诞生,到二十一世纪初之间的三百年跌宕起伏的辉煌历史,后者讲述了作者认为的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原因——对财务知识的重视程度。

《伟大的博弈》自从出书以来,一直是众人了解华尔街历史的.首推书籍,其经典之处在于,作者以小说的笔法书写金融史,并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讲故事的能力,将长达三百年且纷繁复杂的华尔街历史娓娓道来,读起来令人丝毫不觉枯燥,反而欲罢不能。整个记叙方式和写作手法很像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但不管本文所记叙历史的长度还是复杂度,都远远超过吴书所记叙的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所以本书的知名度和经典程度也要远远大于后者!

《伟大的博弈》完美地描绘了华尔街乃至整个美国金融史三百年来的发展图景。而从这三百年的发展来看,金融这一门学问,哪怕是到了今天,仍然还是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因为,一方面从历史来看,和众多动辄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学问来比,哪怕是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实在是太年轻了!读后感·另外一方面,标志着证券投资走向成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事件——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的出版至今也才80年而已!

在这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交易法》,1934年又通过了《斯蒂尔格拉斯法》,这两部法律的通过,标志着证券交易开始有了法律的监管,现代金融才开始走向成熟的发展道路,并在后来七十年代的计算机革命中,为很多新生高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长足的支持!而在这之前,金融要么作为一种高利贷受千夫所指,要是就和赌博相差无几!作者:龙俊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6

算起来,读书最多的一年,当是20xx年。彼时本科毕业,一个暑假的时间窝在长沙的小房子里,读了一些书。虽然回首那段时光,会发现效率其实很低,但那是最近几年,唯一的一大段用来读书的日子了。20xx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从学校毕业,正式踏入职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因此读书也是断断续续。到了20xx年元旦,我告诉自己,要重新记录下这一年读过的每一本书。

《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有所耳闻,在我的kindle里也待了好几年的时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阅读。20xx年底,紧赶慢赶地读完了《南渡北归》三部曲,一时间书荒,在坐地铁的时候无意中打开kindle,点进了这本书。第二天在办公室值班的晚上,无意中在书柜里又看到了该书的纸质版,扉页上还盖着红戳“部领导推荐书籍”,既然如此,那就将这本书作为20xx年的第一本读物吧。

该书虽然还有一个副标题,名为“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xx)”,但其初版于1999年,因此未能详细记录21世纪初纳斯达克中网络股泡沫破灭的情形。但是作者戈登以生动的笔法向读者概述了华尔街从用来防御英国人的“墙街(WallStreet)”成长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近400年的历史。在这400年中,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金融大鳄在这条短短的街道中“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上演着人性中对于未知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言“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地买低卖高……这和人们去探险——去看看地平线意外的未知世界,是一个道理,它们都是我们人类本性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市场的地平线之外也是一个未知世界——未来”。

读完全书后,掩卷沉思,有感受如下:

1、看不见的`手推动制度不断自我完善。早期的华尔街,可以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没有一套成型的体系来规范经纪人之间的交易。投机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在市场上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是随着华尔街市场的逐步扩大,职业经纪人逐渐地成为了市场交易的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经纪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交易体系,而这样的一种自利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发展。

2、新秩序只有在灾难之花盛开之后才更容易诞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国际社会才建立了“北大西洋冰层巡逻制度”,保证了之后百年再无轮船与冰山相撞的事故。而只有在一次又一次股灾之后,华尔街才能相应地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1929年大股灾之后,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Act),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防止再次发生公众大规模挤兑的灾难。

3、人生常有起伏,得意时莫猖狂,失意时莫绝望。在华尔街这样一个名利场,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或巨奸)。有些能笑傲一生,如J.P摩根,而有些确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由是想到NBA球星罗斯,历史最年轻的MVP,初入联盟便是巅峰,可惜这巅峰太过短暂,之后一连串的伤病,让这朵风中玫瑰过早凋零。但是真的勇士从不会屈服于命运,当罗斯十年之后,砍下生涯最高分时,多少人为之泪下。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7

我建议,如果你对资本市场感兴趣,并且对你的钱包更感兴趣的话,就应该去读一读这本全景展现了美国资本市场300多年历史的书——《伟大的博弈》。在最近几年中国的股市如火如荼蓬勃向上的时候,很多人对财富的追逐表现出非常热情的态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那你更应该去阅读它了。

起初,我也是抱着有点功利的态度,即使我已经认识到这完全不是一本工具书(像目前充斥市面的各类所谓教你如何投资股市的书籍),可我仍旧希望在被人的历史中觅得一些诀窍,来帮助我有些发热的头脑,并寻找到一条投资的捷径。

可是我却错了。和许多看似枯燥但实际有趣的美式书籍一样,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历史小说,它记录了华尔街从诞生起的`全过程、所有的重大事件、曾经起过正面或反面作用的大人物。它让我最清晰地了解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但却无法从中汲取一条关于股市投资的细节或者技巧。

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它提供了比这些雕虫小技更大的智慧,它让我更深刻地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制造基础上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源源不断的资本;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不仅仅是调控经济的工具,而早已成为了所有市场的核心。如果美国没有华尔街,所谓的世界霸权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这本书让我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无论有多少起起伏伏,从宏大的时间长度来看,经济走势的箭头永远是曲折向上的,就像人类社会总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一样。这一点很重要,它给予我们信心,在任何一个所谓的“熊市”,所谓的“黑色×××”。都只是暂时的困难。即使像1929年的大萧条、1987年的股灾,以及世纪之交的网络股破灭,都无法阻止这种向上的趋势。

另外,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我们老是喜欢宣扬自己的“后发优势”,总是想规避掉人家曾经犯过的错误。而我却越来越怀疑它的可行性。别人走过的道路我们一样也要走一遍,没有谁比谁更聪明。

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从每天纷繁的数据和分析中解脱出来,哪怕它们看起来是多么地理性或者危言耸听。用更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火热的股市、房市,得到的结果并不会比每天战战兢兢,买进抛出更差。

所以,看完此书,我仅觅得一个方法,买些你认为会有大前途的好公司的股票,然后尽量忘掉,心安理得地该干嘛干嘛去。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8

现在的我处于临近本科毕业和研究生入学的过渡阶段。放眼看周围的同学,早就进行了校园招聘或其他入职考试,踏入了实习就业的征程。而我就很“闲”的待在学校,可能因为突然有了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感到十分的不习惯。也许学习是一件有惯性的事情吧,突然停下来,心里还挺不好受的。

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在完成学校的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之余,去做一些我考研期间特别特别想做的事情,去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去了解自己。我想把我这段时间所学、所见、所想分享给大家。因为我是同时做一些事情,所以可能会看我一会分享一本书、一会分享一部电视剧、一会分享自己参加的活动等。

给自己列了一份读书清单,大部分都是和我专业相关的(还是特别喜欢自己的本专业)。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约翰·S·戈登的《伟大的博弈——华尔街帝国的崛起》。看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以华尔街崛起为主线来描写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作者把这些分析穿插在一系列事件和华尔街有名的人物中,有些描述真的是在一本正经的搞笑,没有基础的人看这本书,应该也会觉得挺有趣的。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华尔街与美国经济发展的交织之路。华尔街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伊利运河的修建、铁路建造、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电报、电信和互联网改变的信息传递方式,恩~华尔街的发展应该还和两次世界大战分不开关系。当然资本市场起初的发展和政治也交织在一起,可想而知有多混乱。即使是最发达的`美国市场,曾经也有过混乱、肮脏、腐败的时期。政府官员与资本家的“合作”,内幕交易严重。

你可以看到华尔街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世界金融中心的,它经历过火灾、爆炸、恐怖袭击和很多次金融危机。也许历史像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但是在一场一场的博弈下,历史也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自己了。如果你水平高一些,也可以结合一下当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问题,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你可以看到在华尔街留下姓名的人。他们有的是因为有手段、太卑鄙又干了几票大的被记住(当然通常他们的下场都比较惨,玩着玩着把自己赔进去了);有的是为华尔街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他们有才华、有正义感、有能力;还有的是因为很有钱又很会赚钱但极度守财被历史所记住。现实世界可比什么八点档电视剧、小说精彩多了。

对了,你还可以看到译者添加的同一时代的东方和西方的对比。他们的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我不是一个英雄主义的人,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一件事情的成功离不开那些看似巧合却又合情合理的事情的帮助。华尔街的地理位置、美国分封而立的基因、美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机遇和无数次创伤后的改正、改善都在帮助它一步一步坐上如今的位置。作者:汐柠先生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9

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利用后发优势,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1823年的门罗主义发表,坚定向全世界表达了美国的外交政策,独立不干涉。伊利运河的建立,开启了美国经济第一轮大发展,1833年反奴隶制协会成立,民智力量被解放。整个国家,所有人,都在为一件事情奋斗: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嘉庆帝在1805年禁止西洋人刻书传教,然后禁止西洋人潜居中国,未能开放天津港口因为要求英国人向皇帝陛下行天朝之礼。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但是越来越落后。和氏璧的故事,千年之后在泱泱大国发生,起因就在这一刻,嘉庆帝决定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忍不住要想,如果当时,嘉庆帝决定要学西学,并以此为国策来发展国内生产,推动商业和科学的发展,世界应该大不同。

因为没有那个眼界,因为在自己还坐着马车轿子的时候,想象不到蒸汽动力的'威力,因为过往3千年的历史,都没有教他开放学习的重要性,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如果不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西方工业革命已经兴起,这个世界正在改变玩法,也许他还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不错的王朝。

因为进化必然源于竞争和冲突,而这正是中国缺乏的,于是,中国享受了3000年的中原大国福利后,即将迎来最黑暗的年代。

附: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篇10

华尔街,从一个原始而单一成长为一个强大而简单的经济体,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美国的进展供应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形成和进展,如何运行?如何监管?通过一个个历史时期的知名人物,把华尔街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进展线条呈现,呈现给我们一部惊心动魄又让人无限咂舌的资本市场的华美史诗。而最让我感受的是,在这些遥远的故事里我们却仍旧能看到现实的影子。

一、人性的博弈,来自贪欲和恐惊。

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却一夜一贫如洗,尽管这样,但总有人依旧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去参与这场宏大的博弈,在世界上不会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历史会像华尔街历史一样,如此频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断重复自己,当你看到现实生活中上演的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时,最让你震动的是,无论是市场投机还是市场投机者本身,千百年来都几乎没有丝毫转变。这个资本的嬉戏亘古未变,同样亘古未变的还有人性。当投机的狂热占据每个人的头脑,贪欲就是人们利益至上的气息,但最终的最终,可能是法规的重整,可能是击鼓传花式的经济萧条,黑天鹅大事也总不匮乏,总有一天,贪欲者会被付出代价,成王败寇的道理在资本市场也彰显的淋漓尽致。

二、来自自由市场和政府的角力。

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在这样一个经济体中,人们能够自由地谋求他们自己的利益。一个自由的市场并不是一个没有监管的市场,市场需要有人仲裁,也需要有人来制定规章。但必需要保证裁判的公正性,要特殊当心是谁在制定规章,规章是效劳于谁的利益。从野蛮生长逐步过渡到标准性自律治理,只有等嬉戏规章公正合理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参加其中,否则,这个嬉戏规章最终会被放弃。华尔街成长的历程,就是在人性最直接、最彻底的贪欲与恐惊驱动下,一次次大胆的冒险,一次次奇妙的辉煌腾达,一次次灾难性的消灭与规章重建的过程。

三、谁会是最终的强者。

华尔街在一次次的崩溃中重生,奇妙的生长了起来,或许贪欲不行怕,怕的是丢失了信念与活力。在金融行业,长期来看需要诚信的`品质,一味的投机取巧甚至欺诈只能获利一时,难以获利一世。每个胜利者,都要穿越不为人知的黑暗,强者不是没眼泪,只能含着眼泪往前跑。

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中国版的一带一路根底建立,2023年的疫情和熔断等等黑天鹅大事,感慨科技创新的时代,信息市场的吞吐量也不再是300年前的市场,看过这本书的人,应当都会以史为鉴,每一次市场的恐慌可能也是一次市场风险的释放,我们有幸能参加到大国崛起中资本宏大博弈的时机,中国资本市场,也会经受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标准进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尝试与纠偏,最终,以这本书的一句话做警醒,“在华尔街这个宏大的博弈场中的博弈者,过去是,现在还是,即宏大又渺小,既名贵又卑贱,既聪明又愚蠢,既自私又大方——他们都是,也永久是一般人。”

  • 下一篇:第一周周记(整理4篇)
    上一篇:愚人节作文(整理7篇)
    相关文章
    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

      栏目名称:热门作文 0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