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读后感(整理7篇)

daniel 0 2025-01-01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1

初读《我这一辈子》,我就被老舍先生鲜活生动的文笔吸引。这本书是老舍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0篇故事,幽默风趣的同时又饱含深意,让人不免感叹:命运啊,总爱捉弄拼命活着的人。在浮沉的人生中,保持昂扬的姿势,才是人生真谛。

读罢整本书,最触动我的还是作为书名的那篇《我这一辈子》。它描绘了一个小人物穷苦却又奋力挣扎对抗命运的一生。连名字都没有的主人公从小学做裱糊匠,他聪明漂亮,对生活充满热情,却先后经历转行、年迈失业、儿子去世等一系列波澜,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仍不肯向命运低头,挣扎着活下去,不愿他短暂的生命输给那个时代。我想我读懂了他的`一生:坎坷,却也向上。

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时代的大幕之下,这是老舍先生用他的笔在呐喊,呼唤着时代的进步。

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余的修饰,平实的语言写尽了生活的沉重,道尽了小人物的辛酸。时代变迁中的“我”微小如一粒尘埃,无足轻重,被命运拖拽。老舍先生并没有赋予主角一个名字,正如那个时代不会让普通的人们留下痕迹。但我相信,老舍先生的本意并不是宣扬命运与时代的难以抗衡,而是想让深受苦难折磨的人们知道——许多人过的都是平庸普通不算顺遂的一生,可他们以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因为生活不会辜负一个一直努力向上的人。

如今,时代早已截然不同,记得曹禺的《日出》中有这样一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身处盛世的我们或许距离书中的时代已很遥远,但我们更该庆幸,“太阳”是我们的,那样一个世界里的“我”仍能努力生活,“太阳”下的我们更该怀揣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每个人都有一辈子,要怎么活?活成什么颜色?希望这本书能给你答案。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2

初以为是老舍的自传,读过之后才知道是老舍的“自鸣”。记得两个月前给孩子们讲杨绛的《老王》的时候,最后引用了傅雷和老舍的“文人之死”。确实,我对杨绛佩服,对她“人生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痴迷。可我并没有觉得傅雷和老舍就是懦弱,毕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读后明白为什么老舍到现在还拥有如此多的拥趸,他刻画的人物鲜活,舍先生仿佛天生有一双慧眼,一颗感知万事万物的心,他对每个人物的着装、动作、性格、心理以及身份特色把握地非常准确。巡警,王老太太,妓女,学监,掌柜,马裤先生……那些人物就像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地散落在每个角落,他们的喜怒哀乐,依然是最有温度的烟火。

而且,老舍的讽刺小说读来有滋有味,像那浸泡冷藏的陈醋鸡爪。在第二篇《抱孙》里头,王老太太的愚昧可恨人人可读而后知,但我觉得读我更恨那隐形的丈夫和父亲吧。通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儿媳妇的丈夫。儿媳妇却不停地怀孕、生产……第一胎流了,第二胎夭折,第三胎命都没了,分娩当天,婆婆、娘家妈、娘家爸都来了,这个丈夫都不曾出现过。难道王少奶奶没有丈夫?那不可能。还是分娩的时候刚好丈夫不在家?那没良心。我记得二嫂头胎生我侄女的时候,二哥服侍在左右,这是爱也是责无旁贷。我觉得老舍是刻意将丈夫一角写成隐形、透明和不存在。那么,这个男人,要么就是妈宝男,要么就是渣男。老舍必定在讽刺认为“生儿育女是女人的事儿”的思想吧。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对家庭对孩子不曾多加关心,生怕自己一家之主高高在上的'地位瓦解崩塌。那么父亲缺失/丈夫缺失的家庭,饭菜可以暖烘烘,香喷喷吗?

跟医院打官司!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全是医院的坏,二毛子们!”

王老太太约上亲家母,上医院去闹。娘家妈也想把女儿赶紧接出来,医院是靠不住的!

把儿媳妇接出来了;不接出来怎好打官司呢?接出来不久,儿媳妇的肚子裂了缝,贴上“产后回春膏”也没什么用,她也不言不语地死了。好吧,两案归一,王老太太把医院告了下来。老命不要了,不能不给孙子和媳妇报仇!

大概囿于阅历,其中几篇还读不懂啊。估计以后遇到某个点的时候,思维就会被弹到书里来吧。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3

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旧社会,他勤劳、聪明、有责任感。学徒时期任劳任怨,不会因为严格的学徒规矩心生厌恶而闹别扭,常常因为聪明骄傲而调皮被责打;学成出师以后,工作办事干脆利落;讨了个俊俏的媳妇,却跟自己的师哥私奔了;改行当巡警,熟悉巡警所有的业务,但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成家,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些不幸的遭遇,是旧时代的缩影吗?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有的人贫病交加,有的人富贵康宁;有的人先坏后好,有的人先好后坏。我的同学里,有的结婚了,有的没结婚;有的早期通达,现在举步维艰。有的先前坎坷,如今略有小成;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故事,大方向可能相同,但具体到细节一定不同。

人世间的穷通顺逆,这么多的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啊?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说道:“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难道换一个世界就会不一样了吗?困苦的人就会翻身有为、幸福美满吗?《道德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对立统一。

所以,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不会因为时代的混乱不堪就缺少美好,也不会因为时代的盛世荣华就没有凄惨悲凉,我相信小说主人公生活的那个年代也会有人过得顺意幸福。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同样也有很多人背负着小说里主人公的万般艰难酸楚。

人无完人,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其实,一个人的困苦潦倒,一定是自身的某个地方有着重大的缺陷。这个缺陷不去除,换一个世界又能如何?还是一样!

小说里说了两次“敌不过天”。是啊!是天!是天赋!是天命!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什么是命?命就是自己的先天秉赋。你的先天秉赋若是根基浅薄,就请不要建筑高楼;你的先天秉赋若是根基深固,那就高楼万丈。你的先天秉赋若是“潜龙”,那就“勿用”,需要养精畜锐;你的先天秉赋若是“飞龙”,那就“在天”,便可搏击长空,万里鹏程。

总之,天赋其命,各证造化吧!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4

前些日子,看完了老舍的小说集《我这一辈子》,在还没了解老舍之前,只知道老舍是自杀而死,看过他的小说集《我这一辈子》之后,我知道他苦了太久,被无常的世事折磨了太久,最后剩下的只有那一声冷笑和那声笑后的无言静默,就像他经历的无数的夜晚一样,没有声响,一切都在默默中猝不及防。

在老舍的小说集中,每一篇都充满着幽默讽刺意味,散发着浓厚的旧社会时期的封建思想。朋友亲邻,在他眼里皆是有趣的。一如他笔下“穿马裤的马裤先生”、“盼孙子的王老太太”、“院里不是东西的老王”等等,既写实传神,又夸张好笑。

且他的这种笑不仅仅让人捧腹的搞笑,还是一种含泪的笑。他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批判和自己博大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融入这种笑中,极具感染力,让人发笑的.同时,也引人思考。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嘛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这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

无论怎么说吧,过去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心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读着老舍的文章就像回到了中国旧社会,他的笔下总会有那么多受尽劫难却依然坚强的人物,他对世事的种种苦难与变迁看得那么透彻,他的小说中总会有着极其悲切的抒情基调。

还记得他的短篇小说《月牙儿》,记述了一对旧社会的母女为生活所迫沦为暗娼的悲剧故事。透过主人公那自言自语的“叙述”,我们埋藏于心中的同情、怜惜之感不由升起。

“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并不是月牙儿透着凉意,只不过娘俩的日子过的心寒,让人不自觉认为周遭的一切都是冰凉冰凉的。

这是一个悲惨的女性,一个悲惨的家,在那个充满血和泪的社会,这个故事就是对它活生生的真实写照。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5

语文阅读课上读了老舍的小说《我这一辈子》,感触良多。老舍《我这一辈子》是反应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看完后让我非常的沉重。但在悲剧故事下我不由的感受到老舍文笔下主人公的幽默与讽刺。从小说里可以看出男主人公是一个“聪明,勤奋,善良,善于学习的人。但这一切优良的品质又有什么用呢?这些并不能让他摆脱自身的困境,走出悲剧的命运。每一次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全成了泡影。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男主人公的单纯与善良。对于自己妻子可能的背叛,他没有产生过一丝的怀疑,有进行干涉。这一切的”善良“举动不仅没能换取妻子的爱,还给妻子带来了跟别人私奔的机会。他自认为对妻子不错,他认为比他师哥优秀,他困惑,他迷茫。他想不通妻子怎会跟一个还不如他的人私奔。这便印证了那句老话”好人难当啊“!男主人公在遭到无数社会不公的待遇后,终于明白无论一个人怎样努力的挣扎,自身的.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性格遭到了摧残与扭曲,在压迫下人们渐渐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学会了如何当”奴才“。男主人经过三年的学艺和压迫,逐渐变成了”忍耐者“。在男主人公当上巡警后,老舍通过他当巡警的经历。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官场腐败,军队涣散,官员生活骄奢淫逸的世界。人们在这种世界里,已没有了人格的尊严,当发生兵乱时,不仅是那些当兵的强盗在抢东西,更可恶的是抢劫的百姓比当兵的还多。但老舍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批判!是啊,命都没有了,那还讲尊严与道德呢?真是可悲可叹!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所谓的”巡警“只是一种摆设,他们被当成掠夺百姓民脂民膏的工具。他们一边在军队,长官面前当奴才,他们一边又要受普通百姓的唾骂。他们里外都不是人,这”巡警“可真难当!想活命还真痛苦。老舍通过《我这一辈子》告诉我们,如果你生活在黑暗与腐败的社会中,不管是我这一辈子,还是自己儿子和孙子的一辈子,通通都只能忍饥挨饿,通通都只能给别人当奴才。不管你在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除非这个社会变了天:变得光明与正义。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6

暑假里,我读了几本名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舍先生写的小说《我这一辈子》。

这本书描写了民国前后,一个由裱糊匠出身的“三等警”的坎坷一生及悲惨的命运。他聪明、勤奋、善良、要强、善于学习。可生活却和他不断开玩笑:最亲爱的妻子跟师哥“黑子”跑了;时代变迁,他的手艺没有用武之地;无奈另觅生计,做了巡警,生活过的还是那样窘迫不堪、困苦潦倒。后来儿子病死他乡,自己还得养育嗷嗷待哺的孙子,可是手中连一个钱也没有了。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时代的大悲剧。结尾这样写到:“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

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情非常的沉重,心灵受到了震撼。男主人公聪明、勤奋、单纯、善良。但这些优良的品质并不能摆脱自身的困境,并不能走出悲剧的命运。每一次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全成了泡影。

我明白了:在黑暗与腐败的社会下,官场腐败,军队涣散,官员生活骄奢淫逸,人们的性格遭到了摧残与扭曲,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不管是我这一辈子,还是自己儿子和孙子的一辈子,只能忍饥挨饿,生活困苦,只能给别人当奴才。正如文中所说的“就像火车一样,轨道已摆好,照着走就是了,一出花样准得翻车。”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除非这个社会变了天:变得充满光明与正义。

当今社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生活是多么幸福美好,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与那个旧巡警相比,简直是天镶之别,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如今,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心情舒畅,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永远跟党走,听党话,把爱党爱国之情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提升自我。为报国、强国打好基础,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青少年要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的复兴而读书,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而奉献。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篇7

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反应了改革时期与战乱年代普通人民的痛苦与人身悲剧。用平淡的笔墨描绘了一个裱糊匠出身的“三等警察”平淡悲惨的生活,描写了人间疾苦,诉说着贫困市民的命运。

《我这一辈子》讲述的是民国前后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刚出茅庐的小伙子。他读过几天书,识几个字,有属于自己的志向,是一个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志向,还有一个渴望幸福的心的人。可惜人生处处是不如意的,一些不识字的人可以拼着关系和背景做个大官,而主人公只是一个裱糊匠。不过靠着他的一点小聪明也过的自在,不久,主人公顺理成章的结了婚。有了一个漂亮的妻和可爱的孩子,生活虽然穷但也快乐。阳光中也有快乐的味道,也有幸福的感觉。但是因为时代变迁,已经挣不了多少钱了。在生活的压迫下,主人公选择了巡警这一职业。一段新的生活开始了。当了巡警之后,这个时代才开始慢慢地揭露自己的面目。在这样的“世面”中,主人公不得不学会“和稀泥”。夹在中间是个十分尴尬的位置,无条件服从上层,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下面想管却没人听,没人想听一个无权的巡警。这些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喘不过气,大街上被车夫扬起的灰尘显得格外沉重。在一个破败的社会,一个无权无名的人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融入进去,哪怕深知其浑浊不堪。

当然人生总是会有起起落落,主人公的人生也有过升官,也有过光亮,可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这一辈子》给我太多感触,那个时期的平穷的人民没有自己的思想,宛如一个又一个行尸走肉,有钱的贵族挥洒着金钱,有饭吃的少女幻想着完美的爱情。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每个人显得熟悉又陌生。想开口说真话,社会笑着威胁你;不想说假话,社会冷漠地看着你。一切显得荒唐又可笑!人在这种环境中,慢慢丢弃自己原本的样子,变成一个连自己都感觉陌生的人,一个连回忆过去的勇气都没有的懦夫!世界也慢慢的消失颜色,黑与白装点着大街小巷。

《我这一辈子》告诉我们:那个时代人改变不了社会,社会能够磨碎你的菱角。想要反抗,就只有让这个荒唐的社会变得光明公正。可真是悲哀啊。不过,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家。我们应当珍惜我们目前美好的生活。

  • 下一篇:王尔德童话读后感(整理7篇)
    上一篇:高三英语作文(整理22篇)
    相关文章
    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

      栏目名称:热门作文 0 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