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读书心得(整理10篇)
书籍读书心得篇1
每当我拿到一本红色经典,相关革命的书时,都会感到悲伤与气愤。悲伤是因为那些英勇的战士就这样牺牲了,气愤是因为国民党与日军始终无恶不作。
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当时的战士是多么英勇啊!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死的英勇、死的壮烈,他们为了党死,为了我们自己的祖国——中国而死。
员被台进手术室,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台出手术室,一滴又一滴的鲜血洒在了战场上,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一堆又一堆的武器被搬上战场,霎时间尘土飞扬,又是一阵枪林弹雨……
一本本红色经典总是诉说着一个个革命先烈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教导我们,要为我们的党付出一切,要为我们的祖国付出一切。也告诫我们,在危急时刻要不顾一切的为了光明与正义去牺牲、去付出、去奉献。
同学们,让我们把革命烈士和他们的故事永记心中,让这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去照亮你们的人生吧!
书籍读书心得篇2
在寒假期间,我曾阅读一本极好的书,名为《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路遥。我之所以会选择读这本书,实在是出于很偶然的原因。那时,我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恰好撞见广播正在播放《平凡的世界》。此刻,那优美动听的声音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吸引了我,是如此的入迷,以至于妈妈多次呼唤我都未能听到。妈妈见我如此沉迷,便从书架上取出这本书并告诉我:“这是一本感人肺腑的书,你好好看完后,我们再谈谈感想吧。”
几天来,除了上课写作业之外,我几乎抱着这本书不断阅读。时间一长,我发现书中的各种人物竟然弥足珍贵,仿佛就在我身边,与我展开对话,讲述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起伏跌宕的人生阅历。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出身普通农村的青年。与他的那一批农村年轻人一样,他似乎只能安于现状。毕竟,他没有机会上大学,出生在贫瘠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命运注定要像他父亲那样,在祖祖辈辈周而复始的土地上旋转,从未跳出这个圈子。然而,孙少平并不向命运低头,他了解农村,也了解自己。他毫不惧怕工作,与那游手好闲的`姐夫王满银截然不同。他也不希望像他的哥哥孙少安一样,单纯追求物质上的富足。他不鄙视农民,却不希望在一片荒芜之地中平淡度过余生。他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有着不平凡的思想,是他的坚定信念铸就了这不平凡的人生。我由衷地敬佩他。
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与妈妈交流讨论后,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八十年代人民过往的艰辛与贫困,更能够体会到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将更加珍惜目前的生活,并努力向更高处迈进。
书籍读书心得篇3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读完了一本好书——《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小女孩爱丽丝在梦中与镜中奇遇。
读完以后,我顿时有种新鲜的感觉,在奇遇中,充满看各种奇特的幻想,能变大、小的身子,组成王国的扑克,能穿入镜中,让人忘记名字的.树林……,像是五彩缤纷的美梦,让我们尽情的飞翔在梦里。开始,爱丽丝和小兔子进了树洞,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空间里,桌上有一个盒子,她悄悄的走过去,打开了这个盒子,发现里面有两瓶水与一把钥匙。爱丽丝觉得很渴,便拿起一瓶水喝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她的身体变得好大,头已经到房顶了,她哭了起来。无奈之下,她又喝了另一瓶水,一会儿身体便变小了。经过这些事后,他的胆子大了起来。之后来到王后的棒球场,看见球是刺猬。还遇到神秘莫测的切舍猫,童话中格瑞芬和假海龟,总喊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女王和一些扑克士兵……最后,她终于回到了现实中。
通过这个故事,我发现了爱丽丝是一个活泼天真可爱、明辨是非、充满着同情心和好奇心的小女孩儿,我们要学习她的纯真,做个善良、明辨是非的人。
书籍读书心得篇4
我爸爸是一位汽车驾驶员。他每天开着汽车从乌镇到江苏省的桃源镇。从早晨六点前开着汽车出发,到傍晚五六点钟为止,他一天要开几个来回。
我爸爸虽然开汽车,但是每个月的十日和二十四日这两天都要去参加驾驶员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每一次开会,爸爸都非常乐意去参加,从来没有缺过席,而且也从来没有迟到过,他总是提前到会场参加会议。因为他知道召开安全会议的重要性,只有天天加强安全意识,才能够保证自己在开汽车的过程中不会出车祸。只有不出车祸,才能让大家满意,让家人高兴,安全生产书籍读书笔记让自己平安。每一次安全会议都要开两个多小时,领导讲述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性,还要讲一些最近发生的`一些车祸,提醒大家开汽车时注意安全第一,杜绝车祸的发生。然后,大家积极发言,说说自己怎么做到安全行车,在驾驶的过程中要做一些什么,就能够确保行车的安全。同时,大家互相勉励,告诫对方和自己不开英雄车,不做不安全的事情……
由于,爸爸经常自觉参加安全驾驶汽车的会议,对安全行车非常重视,所以他开车的十多年里从来没有出过一次事故,出过一点意外。
我希望所有开车的叔叔阿姨把交通安全意识牢记在心,让大家高兴、放心、安心……
书籍读书心得篇5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它见证了封建帝国专制的衰败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同时也是使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当清朝××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闭关自守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霸主.随着发展的需要,英国将魔爪伸向了古老而封建的中国.1884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虽有英勇将士如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等顽强抵抗,但英国人手持洋枪洋炮势如破竹,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就这样,一个完整的国家,四分五裂,一个拥有上古璀璨文化和文明中华民族,背负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十字架,在一片血泪热土中,苟延残喘.而造成这些的一切,又究竟是什么呢?软弱?封建?从天平天国,到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最后伟大的民族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一把辛亥革命的利刃直接挥向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的江山.就这样中华民族敲响了了长达千年之久的封建主义的丧钟,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开端!但由于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最终没能让中国脱离困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人们还是在黑暗中徘徊.1921年7月23日,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三个月,神州大地上闪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带领广大的劳苦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进行了伟大长征,八年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终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成立了新中国.
史卷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民族的悲哀和东方巨龙的感慨,它用它独有的深沉和变幻教育了我们,民族生存."读史使人明智"魏徴说的一点没错,这也促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是能让人增长智慧的东西.而中国近代的丧权辱国又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学习、变幻与交流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因闭关、守旧、和思想的落后和匮乏而落后,这不是科技或哪个方面的落后,而是一种文化进步过程中的滞后,思想和人本身在进化过程中的延时,要想跨过这大大的落差,重要的是"解放思想".
整个中国近现代史让我们知道愚昧就要吃苦,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谨记于心,牢记历史,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紧紧的团结;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将发奋的努力;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不再沉默;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都更加深爱我们的祖国.为了那屈辱的岁月,我们的民族将在悲愤中爆发!
书籍读书心得篇6
知道王志纲是从《大盘时代》开始的,王志纲因成功策划广州碧桂园、奥林匹克花园、星河湾等楼盘而一举成名。学者、记者、制片人、战略策划人,阅历丰富颇具实战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是王志纲的人生目标。
前段央视一套《我们》栏目发起“20xx百名精英荐书”活动,王志纲推荐的三本书是《资本论》、《明朝那些事儿》和《谋生》。经济危机的发生让更多的人走入迷茫之境,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物价上涨,似乎没有什么是可以生存的,在大势下如何去走平顺人生、传奇人生和成功人生?王志纲以其丰富阅历娓娓道来,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物人生起伏为案例,讲述谋生哲学。
(一)危机也是转机——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
华尔街在中国象征着财富神话,它可以让一些人和一些企业短期内成为财富巨头,这让众多的企业开始学习华尔街模式。华尔街的教唆让所有的年轻人相信未来的美好,由此催生一系列的经济泡沫。这场经济危机让西方人开始重读《资本论》,以图寻求解决之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要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影响人类社会最最根本的问题是公平与效率。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是中国也遭受经济的危机的影响,认清当今国际、国内大势,是年轻人谋求长远发展的基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小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大到一个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区域间的合作。
(二)案例沉淀出方法论
王志纲工作室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数百个案例为王志纲工作室沉淀出王志纲的战略思想。早期王志纲以记者身份走南创北为王志纲战略策划提供了丰富的一线资料。
“‘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你如果不具备一个在众人当中最强的东西,人家没有必要跟你交换,你就永远被边缘化。”一个人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学会沉淀自己知识财富,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让别人相信你,接受你,喜欢你,离不开你,这就是一个人的成功过程。
(三)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首先必须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是自己能够建立舞台还是自己需要在别人的舞台上才能展示?所以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要认清自己比认清别人要难,要学会从几十年的生活去分析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认清“我是谁”“我在哪里”。
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机遇”,这些机遇究竟是适合自己光明大道还是诱惑要理清,人生路上诱惑实在很多,它常常披着机遇的外衣,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一生就完了,走上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也就是一条不归之路。
有的人规划自己的人生,从眼前状况着眼,完全是按照理想化的发展模式给自己定一个框框,这样走下去,大势在变,人在变,到头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觉得奇怪,最终走入死胡同。王志纲提出生涯规划倒推法,就是着眼于长远,你将来希望自己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根据这个目标往回推算你所应该经由的路径。
书籍读书心得篇7
暑假期间,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他是冒险家和神奇的航海经历。第一次航海遇到海浪,船沉默。他经历了很多艰辛,终于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第二次航行,不幸的.是。他被外国人俘虏成奴隶。后来,他偷了主人的船,逃出了老虎的嘴。
第三次航海,又遇到了风暴,船上所有的人都死了。鲁宾逊独自生活,独自漂流到一个岛上。他以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生活,开始与世隔绝的野人生活,盖房子,养牲畜,开拓农业。35年后,他回到了祖国。
书籍读书心得篇8
今天我看了《看漫画学成语》,里面有好多成语,如废寝忘食、一箭双雕、熟能生巧、囫囵吞枣、黄粱美梦等很多成语。我越看越喜欢,也废寝忘食了。
我最喜欢看“叶公好龙”这篇。
第一幅图上叶公说“有人爱花,有人种草,我偏爱龙”。
第二幅图画的是一位先生突然来访:“听说先生喜爱龙,特地来访”,叶公笑着说:“哈哈,欢迎!欢迎!不知有何指教?”
第三幅图上那个人突然变成了一条穿着人衣服的龙:“我就是龙啊,真龙!”叶公眼泪都出来了,头上两个感叹号,大喊“救命啊!”。
第四幅图,龙照着镜子说:“我有那么帅吗?都晕了”。
“叶公好龙”太好笑了,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假龙,恐怕他以后再也不喜欢龙了。
书籍读书心得篇9
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推动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物流业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够物流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20xx年1-3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69.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92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低碳经济”对“绿色物流”形成倒逼机制,物流业是能源消费的重要产业,油皮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量的1/3,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信息技术进步为物流业提供发展新机遇,加上国际海运市场,集装箱运输市场恢复,航空市场的反弹给了我国物流业很好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自我觉得,从国家给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本身的恢复来看,这两年刚好是物流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为此不论是从地方政府来讲,还是从物流企业自身来讲都应该好好抓住这次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各个企业要独善其身,做好自我,把物流成本降低下来,而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出台和中央相符合的详细文件,和结合地方特点的政策,从大局上控制好整个物流产业链,从而增加物流业产业的总产值。
书籍读书心得篇10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人文科学呢,什么又是人文科学的对象呢?卡西尔并没有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不是他想卖关子,他并不想纠缠在名词解释上,而是有更深层的考虑,那就是,人文科学的对象,乃至人类认识的对象,是因何又是何时进入哲学反思之域的呢?
卡西尔同意柏拉图的说法,认为惊异其实乃是一种哲学的激情,一切哲学思维之根本,都可溯源于这种惊异。上古的神话首先透露了人类惊异的对象,它们包括天体的运行、昼夜的交替、四季的折返等物理自然世界的规律现象,也包括风俗习惯等道德人事世界的约束力量。这两种世界的井然有序在混乱的诸现象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令人惊叹,所以在神话中它们经常一起成为创世神的杰作。同样充满神秘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工具和智性工具,它们虽然是人类的作品,却显得不仅不能为某一个个体所企及,甚至不能为整个人类所企及,人们只有在文化神话中把它们的发明权赋予一位上帝或神灵(在中国是赋予某位圣王,神农氏、有巢氏、轩辕黄帝之类)。
通过神话和宗教,我们隐约有这种印象:"人类的文化并非是单纯地为被给予和单纯地为不言而自明的,相反地,人类文化乃是一种有待诠释的奇迹。"这种奇迹难道不是让人惊异的吗,哲学的反思要解释这种奇迹,首先要摆脱神话的解释,创立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独特的和自足的程序或"方法"。这个过渡性的步骤在希腊哲学中首度展现,象征着精神文明的重要转折点。
通过对神话解释不定多元性的批判,人们认为有所谓的存在的贯彻的统一性,而且又认为有一原因上之彻底统一性和上述的统一性相应。而纯粹的思维能够掌握这种统一性。思维的批判与重建的这项庞大工作,就其出发点和目标考察,大致可以被概括地归纳为一个基本概念——逻各斯。
逻各斯这个概念首见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赫拉克利特认为,一直以来自然哲学的思辩徘徊于其中的知觉,是无法透视"事务的展现"的深向度的,只有思想(Denken)能使我们摆脱个体性的枷锁,使人类不再顺从一己之意见而能理会那普遍的与神性的。个人的见解被普遍的宇宙法则代替,人类得以摆脱神话式的梦幻世界及狭隘的感知世界之樊笼,进入醒觉状态。赫拉克利特这一想法贯穿了各个希腊哲学学派,奠定了西方哲学思维的新方向,一切对于实有之认识从此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涉及"逻各斯"这一基本概念——也因此必须涉及最广意义的"逻辑"。即使后来哲学的领导地位被褫夺,人们尝试到哲学无法达到的领域去寻找所谓"普遍与神性"时,情况依然如此。
根据巴门尼德的比喻,希腊人的存在概念赫真理概念有如一个固定地静处与其自己中心点的"圆满之球体",两者都是自我圆满和自我封闭的,不但和谐,甚是是存在真实的同一性的。基督教的二元论宣告了这一同一性的终结。基督教哲学从来不敢对天启与理性、信仰与认知、恩典国度与自然国度的对立表示否认,既然不能不能消除两极间的张力,他便倾向于在其自身之范围内运用其自身的思维工具使它们互相协调。理性和哲学既然不能自己照亮自己,于是便乞求较高一层的光源,只要它们注视这一光源,让信仰作向导的话,理性便可臻于那为它安排好的目标。信仰之原力透过恩赐的途径亦即神的"光照"为人类获得,同时决定了人类认知的内容和范围。英国中世纪神学家安塞尔姆的一句话——信仰寻找理解(意思是:基于信心,信仰者会力图运用理解,加强自己对神的认识,从而让信仰进一步巩固)——可以看作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缩影与箴言。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中,两极的冲突似乎消弭了,文化世界似乎以稳固的宗教性为核心再度统一起来了。但这精巧的建构在数学性的自然科学重新回归时,立刻土崩瓦解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功地于智性与感性之间建造勒一条古代科学与古代哲学一直无法建造的桥梁。在数学知识面前,"感观世界"与"理智世界"之间的最后一度阻隔似乎也要崩溃了。事物被几何学的律则性驾奴,渗析着数的和谐,在这一普遍秩序之前,亚里士多德/经院物理学所安立的较高与较低、上面的与下面的世界的对立销声匿迹了,世界只是单单一个,正如世界之知识和宇宙数学只有一种一般。
笛卡儿的"普遍数学"概念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构想觅得了一个彻底的哲学理据。完全自律的普遍数学世界作为秩序与尺度的世界概括并穷尽了一切知识,自此理性才可以以清楚和明晰的理念涵摄进而穿透和制服存在之全体。但存在终有一些特别的根本区别,广延之实体比邻的就是思想中之实体,物质世界服从数学思想的统辖,物质与广延性的同一确保了自然哲学与数学的同一性。广延之实体与思想之实体必须自一共同原始基础,亦即上帝的存在导生出来,笛卡儿在剖析这个原始层面士,不得不遗离其普遍数学概念,而运用中世纪存在论的概念。在这里,笛卡儿的方法一元论不得不就被实体的二元论所结束。
笛卡儿的后继者一直努力摒除这一矛盾,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都抱着为泛逻辑主义和泛数学主义取得证明的信念。古典的理性主义不满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它们不承认人类精神建造的"国度中之国度",而要将其置于与自然同样的律则性之下。数学性思维的圈套要以同样的方式笼罩物体世界和心灵世界、自然的存在和历史的存在。
维柯是第一位尖锐提出这一个问题的人:历史学是否可以如物理学和天文学一般以数学化的方式去表达,历史学是否只不过是"普遍数学"的一个特殊例子呢?维柯认为,历史知识在方法上的特色和特殊价值是在纯粹数学知识之上的,笛卡儿《思想导引规则》提到的"人类智慧"这一理想的真正至极成就应在于这一种历史知识之价值上。
就知识问题而言,维柯信奉如下最高法则:一切存在只对它自己所造出的事物能真确地理解和贯穿。人类的知识范围不能超出其创造的范围之外,自然作为上帝的构作,只能在创造它的'神性理智中全相朗现。如此,数学也不能关联于它将要模仿的实在的自然对象之上,而只关联于一些思想自由投射地创造出来的观念性对象之上。
这样,人类知识便面临着一项无可避免的选择,一方面导向"实有"的领域,但这种情况下知识不能完全穿透其对象,另一方面可对对象获得一完全的体会,但它不能逾出自己的概念构作范围之外,对象的性质就是知识为它作随意界定时所赋予的性质。如果要在这两难中谋出路,必须逾越于数学知识和自然的经验知识领域之外。
人类文化之作品乃是唯一能于其自身之中把两种条件统一的,而这两种条件正是圆满的知识的基础。这些人类的文化作品不但具有概念构思性的存在,而且更具有一特定的、个别的和历史性的存在(这一存在的内在结构对于人类的精神是可臻及的和开放的,因为人类的精神正是此一存在的创造者)。神话、语言、宗教、诗歌,都是与人类知识相应的对象,维柯正是从这些对象着手缔造他的"逻辑",于是逻辑学首度敢于突破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范围,把自身的世界建构成为一人文科学的逻辑,作为语言的、诗歌的和历史的逻辑。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小动物园5篇1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们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根据家人的外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