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日常护理范例(3篇)
婴幼儿的日常护理范文
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所致,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气道易为粘液阻塞等;另外,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还容易发生传染病、营养不良等疾病,这些也是造成婴幼儿易发生肺炎的原因。所以家长应了解婴幼儿肺炎的特点,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婴幼儿肺炎的特点:一是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婴幼儿肺炎一般因受凉感冒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或是因患某些传染病后抵抗力降低而引起,一旦发生又比较严重。二是症状不典型。早期婴幼儿肺炎与成年人肺炎不同,患儿可有发热,但体弱或年幼者可能体温正常或体温不升,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哭,或烦躁、拒奶;呼吸浅表、频率增快。如果不细致观察可能发现不了异常,只感觉孩子特别安静。三是病情发展快。如果早期的症状未得到及时控制,病情可迅速发展,体温升高、咳嗽,也可不出现咳嗽,只是呼吸增快,严重时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或面色青紫等,严重的缺氧和毒血症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一旦发现婴幼儿出现上述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减少意外的发生。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认真、细致地观察婴幼儿的病情并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呢?
首先,要注意体温的变化,看看有没有发烧。有时,婴幼儿发热时手脚和额头是凉的,这时你要摸摸躯干是否发烫,量一下体温,如腋下温度超过39摄氏度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防止因高热诱发抽搐;降温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擦去汗水,如内衣已湿应及时更换,注意保暖。其次,要注意观察呼吸,主要是看呼吸的频率和深浅。正常婴儿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次以下,幼儿为25~30次。呼吸过快是体温升高的表现,也是机体缺氧的表现。如果出现呼吸增快明显,气急或口唇青紫,应马上请医护人员处理。吸氧可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常用的吸氧方法有面罩给氧、鼻导管给氧等,这时要看看鼻导管是否脱落、移位;如发现异常可让医护人员给予纠正。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呕吐,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鼻腔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时应及时清除擦拭干净,防止阻塞呼吸道。再次,要注意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体检、治疗和护理,当好帮手。输液时要注意观察液体的滴速,婴幼儿一般每分钟15~20滴,不宜过快,速度过快会增加心肺的负担。还要看看输液部位固定的胶布有没有松动,针眼的地方有没有肿胀等。液体即将输完时应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最后,要注意精神方面的观察,如婴幼儿表情淡漠、嗜睡、拒食,表示病情严重;如果精神良好,有食欲,哭声响亮,则表示病情好转。
只要家长认真一点,细致一点,耐心一点,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患肺炎的婴幼儿多会很快康复。(图/亚南)
婴幼儿的日常护理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抚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97-01
婴幼儿抚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婴幼儿健康护理技术,逐渐被临床护理所重视。婴幼儿抚触是通过对婴幼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对婴幼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触,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的一项医疗新技术。
1婴幼儿抚触研究的起源及现状
“抚触”一词源于英语“Touch”。1940年,Ribble在临床中发现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比较平稳,这是最早的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1958年Dr.Harlow在实验中发现饥饿小猕猴宁可要抚触而不要食物,震惊心理学界;1982年DrTiffangField发现早产儿吸吮橡皮能促进成长;1986年继续对早产儿抚触发现能促进其生长发育,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抚触科研中心,Dr.Mecluer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抚摩指导协会;1995年,强生(中国)有限公司首次将“婴儿抚触”这一全新婴儿护理概念带到中国,并在全国各大专业医护机构进行临床实践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作为卫生部基础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的合作项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联合推荐。
2婴幼儿抚触的要求与方法
2.1抚触对象: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婴幼儿或疾病婴幼儿。
2.2婴幼儿抚触疗法的要求
2.2.1环境要求:室温宜在25~28℃,湿度宜在50%~60%。冬天需有暖气或加电暖器,有条件的设在安静、舒适专用房间或抚触室。
2.2.2婴幼儿准备:抚触前对婴幼儿的准备非常重要,精心准备可使婴幼儿舒适、愉快。一般应选择婴幼儿较安静、舒适、不饿、清醒状态下;喂奶前30~60min或喂奶后90min。抚触时间安排在沐浴后、午睡、睡觉前,先从5min开始,适应后每次15min,每天2~3次。
2.2.3对操作者的要求: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婴幼儿进行交流。播放柔和音乐,让操作者和婴幼儿彼此放松,始终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取下戒指、手镯和手表等物件,同时修剪指甲以避免擦伤婴婴幼儿皮肤。抚触前用温水净手,并于掌心取无刺激的润肤油或橄榄油,可增加度。
2.2.4对婴幼儿父母的要求:对其父母进行培训,告知婴幼儿抚触的好处,传授婴幼儿抚触知识,教会操作方法,并在产妇出院后进行随访,检查指导手法是否规范。
2.3抚触方法
2.3.1国际标准法(COT):婴幼儿全身,按操作标准顺序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抚触,力量由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2.3.2国内改良简易法(MDST):对婴幼儿头部、腹部、手腕和踝部进行抚摸。
2.3.3国内改良简易加经络按摩法(MDSTAC):在MDST基础上加中医经络中脾经与肾经。
2.3.4改良抚触法:在传统抚触法基础上加脊背捏提推拿,腹部“ILU”型按摩及四肢揉捏、抖动手足指关节提捏等方法。
2.4抚触
目前的主流抚触主要包括先仰后俯、先俯后仰两种。林新容[1]对足月新生儿270例观察发现先俯后仰新生儿表现更安静舒适,更容易接受。
2.5抚触的注意事项
不能强迫婴幼儿保持固定姿势。脐痂未脱落时,腹部不要进行抚触,待脐痂脱落后再抚触。对婴幼儿禁止用力,出现啼哭、肌张力减低暂停抚触。对早产儿应无需吸氧时才能接受抚触。
3婴幼儿抚触的临床应用
3.1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系统
张先如[2]等对Apgar评分在7分以上的正常新生儿200例研究表明,抚触组婴儿出生后第10d奶量摄入比对照组平均多40ml,抚触组婴儿出生42d体重、身高及头围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可以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胰岛素,胃泌素分泌增加,使奶量摄入增加,从而促进体重增加。
3.2改善睡眠状况,情绪稳定,反应灵敏
赵雪梅[3]对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足后跟采血后疼痛哭闹的持续时间和睡眠时间研究表明,抚触能平定婴儿躁动情绪,减少哭闹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每天定时抚触能调节婴幼儿日夜周期性韵律。
3.3抚触增强亲子情感交流
抚触时应关注婴幼儿的心理感受,通过目光对视和细心的呵护,再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带给婴幼儿的不仅是身体和智力的发育,而且满足了婴幼儿肌肤渴望亲人、心理渴望亲人安慰的需求。抚触时保持心情轻松愉悦,用安慰或表扬性语言及亲切的目光与婴幼儿进行交流,将情感通过皮肤接触、声音和视觉、触觉、平衡觉综合传递给婴幼儿,并传递爱和关怀,增加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3.4抚触有助于疾病患儿恢复
3.4.1抚触能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米莉等[4]对170例有黄疸的新生儿研究表明,对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婴儿抚触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加快黄疸指数的下降,也能够避免蓝光停止后患儿黄疸指数反弹的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3.4.2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刘运霞等[5]对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研究表明,对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增加抚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发生率为34%,对照组发生率为58%,干预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3.4.3抚触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康复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明显。刘翠华[6]等对10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同时给予婴儿抚触,14d始抚触组的NBNA分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分别在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儿心法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测试其DQ值比较,抚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减少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3.5抚触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
抚触不但有益于婴幼儿健康的发育,同时也有益于产妇产后恢复。王博文[7]选择200例无内外科合并疾患,产前检查一切正常,单胎足月产,并排除产后出血的产妇,提早进行婴儿抚触的产妇比未进行婴儿抚触的产妇泌乳量明显增加,睡眠质量佳,产后恶露消失提早。
综上所述,婴幼儿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抚触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完善。尤其在婴幼儿疾病状态下,抚触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婴幼儿抚触操作简易,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晓妹,改良抚触法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2,07
[2]张先如,王惠,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及临床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
[3]赵雪梅,抚触对促进婴儿睡眠和稳定婴儿情绪的研究[J].安徽医学,2011,01
[4]米莉,徐秋平,王平,婴儿抚触在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01
[5]刘运霞,余慕雪,尹仲娇,早期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27
[6]刘翠华,冯迎军,许邦礼,抚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
[7]王博文,婴儿抚触对产妇自身恢复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22
婴幼儿的日常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在职训练内容
2006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
散文家范例(3篇)
散文家范文篇1女人爱小说,心里更爱散文。“散文”乃中国文学之正宗,能够“为文”方为“文人”。尤其在海外,“副刊文学”为主要园地,遂给散文的生长以沃土,不仅造就“文学轻骑兵..
-
散文教学范例(3篇)
散文教学范文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教学智慧;审美情感散文创作就是叙述主体情感性地对具体可感的人事物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从而淬炼成或哲思或雄辩,或诗情或画意或幽雅或睿..
-
循环经济的实践意义范例(3篇)
循环经济的实践意义范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状况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一、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状况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
散文作品范例(3篇)
散文作品范文篇1关键词: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电视散文诗是诗画结合的一种新生的电视艺术样式,它以散文诗为基础,以解说引导,以画面拓展意境,以音乐、声响来烘托主题。改革开放以来..
-
散文阅读教学方法范例(3篇)
散文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英语散文写作能力经典[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92-02散文,是一个熟悉而难于笼统下定义的概念。对其定义..
-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方法范例(3篇)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康复新液;新生儿红臀;吹氧;疗效ObservationofKangfuxingSolutionandDifferentDrugintheTreatmentforNewbornRedButtockEffectYEAi-xian,QIU..
-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范例(3篇)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范文篇1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农村教学不同于城市教学,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孩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在课后有家长或者家教的辅导,只能依靠自学。因此,农村..
-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范例(3篇)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范文关键词:隧道照明;仿真模拟;照度计算;DIAlux中图分类号:U4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0-0026-030引言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的里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