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一)一.教师引导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内容为:学写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
如何写作读后感?
其实对中学生而言,能够做到“引——议——联——结”四个字就是一篇成功的读后感。
“引”就是用叙述的方法转引材料:或引观点。或引有关内容。但“引”不是照抄。而应该用概括的语言把所需材料简明扼要地引述出来。
“议”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观念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在叙述结束时,用一两句话点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为统率下文所展开的丰富联想。
“联”就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谈,或者把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作比较,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结”就是对全文的题旨有所归纳或总结,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态度等。 除“结”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读后感写作其实并不难,只要坚持经常练笔,积极思考,认真积累写作材料;关心生活,观察生活;恰当运用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式,肯定会使自己的文章异彩纷呈。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选取了《傅雷家书》,自拟题目写作《<傅雷家书>读后感》。
二.学生佳作
用父爱填满子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1706班 邓俊豪
傅雷家书显真情,苦父用爱暖子心。
---题记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一句句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贯穿整本《傅雷家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傅雷,用不舍表明对孩子的愧疚,五三年正月父子之间的激烈争论,使他良心上的责备消释不了。直到儿子离家远行——留学于亚欧大陆另一边的波兰时,“胸口抽痛,胃里难过”的痛苦滋味他才尝尽。他用那一封一封不舍的书信来抒发自己对儿子无限的愧疚之情。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他,傅雷,用自身艺术造诣将孩子的道路铺向未知的前方。他常在信中大量篇幅谈美术,读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不管是留学波兰或是获国际大奖,还是赴各地演出,他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他,傅雷,用做人的道理浇灌孩子懵懂的心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谦,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既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又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在生活中,虽然也有像他那样饱含父爱的父亲,但给予孩子的却是溺爱。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里,当作温室的花朵呵护着,却不思教育其做人之理。我们期盼像傅雷一样的父亲。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这样评价《傅雷家书》。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他,傅雷,用苦心孤诣的父爱填满了儿子的心灵,指引了儿子的人生。
真正的陪伴
——读《傅雷家书》有感
1706班 罗天翼
傅雷,一代传奇人物,傅聪,一位乐坛大家。傅雷与儿子傅聪父子相距千里,却如陪伴在儿子身边,演绎着天涯胜咫尺的陪伴……
一本以家信编织,既有对文化艺术的探讨,又有思想上的交流编成的《傅雷家书》,今已广为流传。傅雷肩负着一个时代的压力,于千里之外,培养着一个时代的人才,虽然他不曾陪伴在儿子身边。
合书深思,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仍历历在目:“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达你的心迹……”一封封家书,仿佛傅雷在与傅聪一同上了一堂堂人生课。
放眼当今中国,“傅聪”不少。许多孩子,或父母外出打工谋生,或自己独自在外求学深造,都与父母相隔千里。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有的责怪父母缺少陪伴而亲情淡漠;有的享受没有父母管教的自由而自我放纵……他们在父母缺少陪伴的歉意中“怡然自乐”。有人说他们缺少关心,有人说他们缺少陪伴,在我看来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傅雷!
傅雷的陪伴是心灵的陪伴,这,才是真正的陪伴——灵魂的教育。
陪伴,如同一台空调,他帮助你躲过伏旱天寒。而教育,却给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你无论身处何方,每刻皆是四季如春。
也许,我们不是傅聪,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父辈的优点;也许我们也成不了傅雷,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引领道路。愿我们可以在真正的陪伴中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将用真正的陪伴在洋流的逆风中走向诗和远方……
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
——读《傅雷家书》有感
1706班 郭锦程
俗话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这是我读《傅雷家书》的最大感受。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子傅聪寄与了像山一样强烈的期望。
一封封跨过千里之外的书信,不仅仅记载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还有对儿子无限的关心与爱,就像楼适夷说的“这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的,傅雷先生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傅聪一人身处异地,而傅雷先生只能用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对儿子的关心。这其中蕴含的浓浓父爱,就算是现在的我们也能体会到。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的卧龙先生――诸葛孔明也曾为自己的儿子写过一封信,名曰《戒子书》。同样也是传芳百世的奇作,还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千古名句。
不仅是古代,中国现代史上的父亲也同样伟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新中国的创立人,伟大的国家主席毛泽东,其实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朝鲜战争爆发。他没有丝毫犹豫,把自己的儿子派往了前线。但不幸的是,毛岸英被敌人汽油弹击中。光荣殉国。毛泽东提笔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表面虽豪迈。但谁又知道毛泽东写下的这短短14个字蕴含着多少的悲伤?可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总是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己任。
请不要说父母没有给你爱。其实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默默地给予我们爱,等着我们去发现。
从我们牙牙学语到现在,亲情就像我们形影不离的影子,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虽有时父母会因过失而责骂我们。但是请记住,他们都是为了我们好。
每每傅雷、毛泽东、诸葛孔明这些像山一样伟岸的身影在我的脑中划过,我不禁想起了司马迁的一句古训——“父母者,人之本也”;我也更深深感受到一代代像山一样伟大的父亲撑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岸脊梁。
读《傅雷家书》有感
1706班 胡哲宇
家书,家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自古以来有很多名闻天下的家书,其中有一位父亲的家书深深打动了我,那就是《傅雷家书》。
“感情真挚、语音质朴而又充满深意”,这是我对它的第一感受。《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儿子深厚的爱与期望。信中,他以一位老父亲的身份,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儿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说话、怎样恋爱……做了详细的教导。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每每翻开《傅雷家书》,我都会想起另一对父子的故事——1950年至1953年,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考虑到美国意图,经中央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抗美援朝,以保卫国家。在百万大军中,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这一期间,他们父子也时常写信交流。主席在信中说:“你是我的儿子,你也是人民的儿子,你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子。你要英勇抗战,与其他同志同甘共苦。”也许,毛岸英战死沙场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他父亲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位伟大的父亲都选择了家书与儿子交流,也因此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位优秀的儿子。
读《傅雷家书》,不仅仅是要读,更要学。要学习傅雷那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与国家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精神。学习傅聪的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祖国的精神。
傅雷通过家书不仅教导了傅聪,也教育了我们。正是如此,我们更应像他要求的那样——好好做人,认真学习。
-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6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除夕夜前一天的晚上,我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了。因为窗外,那只被牢牢绑在木桩上,除夕夜宴上将被宰杀的小羊正一直咩咩的叫个不停,仿佛在呼唤着自己的亲人一般。此情..
-
夏夜即景作文600字
夏夜即景夏夜的星空,星星像宝石一样镶嵌在蓝色的天空中,像无数只小眼睛注视着我。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残水入天河。诗人王建曾这样感叹。夏天的夜晚万籁俱寂,时..
-
火车遇真情
火车遇真情夏煜准
昨夜九点,我们在一列火车上吃好晚餐。我准备去上铺休息,不料踏空,正巧被一双温暖的手托住。原来是水果乘务员的应急速度保护了我。而且乘务员阿姨还教我.. -
谁动了我的古诗词书
谁动了我的古诗词书谁动了我的古诗词书
吴郦珊
今天,我一大早起来,发现古诗词不见了。我吓得大叫了一声,开始翻箱倒柜,经过一番狂找,发现还是找不到,“古诗词到底去哪里了,今天下.. -
学做中国美食
学做中国美食陈思睿
我很喜欢看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回家吃饭》……我几乎每期都看。 我十分羡慕那些大厨做出的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今天终于有机.. -
那个雨天作文500字
那个雨天那个早晨风很大,吹得路旁的树摇摇摆摆,天色也是阴暗的。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好冷啊!我心想。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没有带伞的我打了个寒战,只能快速地跑到一家店的屋..
-
我们都是追梦人作文800字
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是雨滴,成功是雨水,凝聚就是成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读书已是我们的伴侣。漫步..
-
乡村生活初体验作文550字
乡村生活初体验走在乡间的林荫小道上,空气都是甜的。眼前一望无垠都是绿色的,路边一排排看似杂乱无章,却错落有致的松树、橡树,犹如笔挺的士兵守护着宁静的乡村。现在正是各种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