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精选5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篇1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3、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2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3重点难点
抗美援朝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本课重点。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作战,通过五次战役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出兵朝鲜,其原因复杂,必须从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结合起来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
以上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小跑步动作。
2.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3.幼儿学会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玩“抢椅子”的游戏,画面“谁是小熊”,教幼儿学唱这首歌曲,将幼儿座位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画面,复习歌曲。
2.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请幼儿分乐句创编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2)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选择部分幼儿创编的动作,完整进行歌表演。
3.听音乐玩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并示范游戏。
(2)请部分幼儿练习听音乐围着椅子做小跑步的动作。要求顺着一个方向跑,且动作协调。提醒幼儿: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到座位。
(3)组织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随音乐而变化动作的快慢与轻重(如快快跑、慢慢跑,轻轻跑、重重跑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学会了倾听音乐,并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也有部分幼儿不能协调地做出动作,因此在游戏时要多请他们玩,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以要求幼儿自己分组布置场地,快速地在指定地点将椅子排成若干圆形,然后分组游戏。还有在游戏时不要仅限于一种步法,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与音乐合适的舞步来进行游戏。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篇3
教学目标:
体会本文精心选取典型事例并适当剪裁和叙述为主、建有议论抒情的通讯写法;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描写体会和朗读品味,感受本文的抒情色彩。
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情思理解体会,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志愿军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了解志愿军英雄事迹,感受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某某,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十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朝鲜战场上,我人民志愿军战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怀,有力的证明了人民军队不可战胜、抗美援朝斗争必将胜利的真理。请同学们看下列一段视频节选。(播放《跨过鸭绿江》第十九XX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向我志愿军第九兵团执行阻击任务的某连冻僵士兵敬礼片段)后,“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么英勇呢?就应是不怕死啊!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让我们从魏某某《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运用圈点批注,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战士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作者简介:
魏某某(1920–2008),原名魏某某,曾用笔名红杨树。诗人、作家。他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他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作品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谁是最可爱的人》《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感情炽热,格调高昂,气势奔放,富于时代感;表现抗美援朝的《东方》、反映红军长征的《地球的红飘带》、表现知识分子主题的《火凤凰》,被称为魏某某的“中国革命战争三部曲”,代表了他在长篇小说方面的创作成就。
四、创作背景: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20世纪50年代初,它以奔放的思想感情激起全国人民心头的汹涌波涛,鼓舞着人们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去。作者魏某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以“红杨树”为笔名发表过不少诗歌。抗美援朝期间,他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体验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他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又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五、1注意读音:
掐()死摁()住
掰()开坚韧()
淳朴()谦逊()
覆灭()豁亮()
犁耙()掩埋()
2解释下列词义:
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气质: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好动、沉默安静等;
泛指人的风格、气度,如文人气质。
谦逊:谦虚谨慎
淳朴:诚实朴素
豁亮:宽敞明亮
自豪:因为自己或与自己有文真实的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附板书: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查阅难懂的字、词,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导入
同学们身边可爱的人有哪些,你能清楚的说出他们的名字吗,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可爱的人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作家魏巍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二、背景介绍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50年代初,它曾以那奔放的思想感情,激起全国人民心头的汹涌浪涛,鼓舞着人们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作者魏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解放前曾以“红杨树”为笔名发表过不少诗歌。抗美朝期间,他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又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三、通讯特征:
1、生动性:
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2、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3、评论性
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四、字词:
1、字:
掐摁衔掷蹲掰岱瘾踹
断勺豁脯扛
2、释词:
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迸裂——裂开而往外飞溅。气质——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这里指风格、气度。
千载万世——世世代代。
意识——这里是指觉察(到)、认识(到)。
自豪——为个人或集体取得重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骄傲——本文作“自豪”解释。
五、分段:
第一部分(第1—3段):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扼要而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第4—14段):介绍三个典型事例,深刻揭示出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所在。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以真切的感受激起人们的共鸣:祖国人民的幸福是与最可爱的人的功绩联系在一的,因此要热爱最可爱的人。
六、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看看志愿军战士在作者笔下是怎样被描绘的战士的可爱?
1、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2、在这三个事例中作者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3、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
“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
4、(接上题)那么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二、找出抒情、议论语段,朗读,并进一步体会。
三、布置作业:
以“最可爱的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讴歌一下你认为最可爱的人。
附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坚强意志—-革命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高尚品质—-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主义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课件一等奖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4、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
2、难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相。
(放《大**》录相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五十周年**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那么,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板书课题)
二、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一定会讲故事。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一定很感人。现在就请同学们**的大声的朗读第五段,准备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的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这除了英雄的行为本身感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的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完成选择填空题,并请举例分析用词的准确性。(出示幻灯片)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请一个同学模拟表演这些动作。
学生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面分角色朗读谈话内容,**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内容,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
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作者通过这三个事例表现了战士是最可爱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面对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学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你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展示幻灯片: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防空洞谈话
胸怀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堵机枪,***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罗盛教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等被广为传诵,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我们还是用作者的话来说吧。他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火中救小孩
”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
火中救小孩——–国际**
防空洞谈话——–爱国**
我们的战士(板书)就是这样的可爱!他们是最可爱(板书)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一定深受感动,这不仅仅因为志愿军战士的事迹感人,还在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激发和调动了我们的感情。想一想,文章除了记叙(板书)事例外,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板书)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开头3段从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起了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结尾把祖国人民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抒情议论,在记叙每一个事例后,也用了抒情议论,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述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衔接与过渡作用;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的作用。
三、谈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深切的感受到五十年代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和*年代,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的*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匣门,展开思维的屏幕,接通情感的电流,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战士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把你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战士的英雄事迹告诉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再一次受到教育和鼓舞。
学生回顾,两三名学生讲述。师生评议。
四、写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你如果把刚才所讲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像魏巍这样,精心的选材,巧妙的构思,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倾注你的热爱赞美之情,及时的写成一篇文章,定然是一篇非常好的通讯!那么,就请同学们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用你的神来之笔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学生编拟写作提纲,互相交流。教师适当提示。
五、颂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场上看到了*战士的威武形象,学习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美好品质,也谈论和叙写了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的动人事迹,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歌声来纵情的歌颂我们最可爱的人吧!
播放歌曲《为了谁》,师生齐唱。本课在歌声中结束。
附板书设计: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松骨峰战斗——意志—-英雄**
战士火中救小孩——品质—-国际**最可爱
防空洞谈话——气质胸怀—-爱国**
记叙抒情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