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6篇)

daniel 0 2024-08-2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篇1

不久前,同志在会见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指出,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理解,科学把握。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趋势,在总体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模糊甚至错误的东西。在理论研究领域,脱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有所滋长,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变换不同面目、利用多种方式,否定马克思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理论阵地,不给任何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以可乘之机。

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强烈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生活、脱离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与具体的历史和时代条件紧密相联;决定了它只有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够与时俱进、长存常新,指导实践、促进变革。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国内外发生的这些巨大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例如,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等等。只有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能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完成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需要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需要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增强人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才能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努力在理论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研究、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研究、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目的在于掌握这些基本原理所体现的基本精神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言论、具体观点或具体结论,则要弄清经典作家到底是如何讲的,在什么背景下讲的,其针对性所在,以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教条式的搬用。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篇章。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就要特别加强研究这三大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研究这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和每个思想理论成果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基础,坚持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理论创新只能以实践为基础,离开实践谈理论创新,就会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

抓紧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任务繁重。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保证。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指导,加强督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加强领导必须改善领导。要正确处理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密切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篇2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体现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才能够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当前切实做好的工作,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首先必须认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前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实际,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所决定的。从总体上看,我们现在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建面临的新问题。新的历史条件,就是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以及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在攻坚阶段,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并且形成了多种新的社会阶层,我们国家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为重大的变化。新的历史任务,就是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重任,这就必然向我们提出一系列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还有,我们党所处的长期执政、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对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新问题,诸如如何依法执政,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如何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如何有效遏止腐败现象,如何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以及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等等。在面临的诸多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j陛,就能够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思想,学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就必须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既然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那么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一定要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它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要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本学科必须根据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实际,注重开展创新性理论研究,对那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同时,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使理论研究成果真正有效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他们自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武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就必须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事实上,也只有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旨,才能够透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这个理论的要旨和理论的真谛,也就是我们经常所强调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就掌握要旨来说,要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建构起来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并贯穿于他们全部的理论创造之中。正因为这样,改革开放的实践,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又指导新的实践。新的实践,又产生了“三个代表”等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又指导着新的实践的发展。同时,实践还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科学性。我们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为中心展开“系列问题学”和“问题解扣学”。

在这个总问题之下,又有一系列的子问题,诸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它涉及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在这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十六个方面主要内容,构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宏伟大厦。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能够使教学双方都对《邓小平文选》的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有透彻的了解,以达到“人心、人脑、人肺腑”的功效。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就需要努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相关的重点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人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所强调的关键之点,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从而不断增强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个指导思想,并把它贯穿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当前需要努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相关问题:

1要明确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理论工作“三贴近”,就要坚持对全党提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深人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做到“三贴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种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事实上,也只有“三贴近”的教学,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篇3

中图分类号:B201文章编号:1004—1494(2000)02—0010—06

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反映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这种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关系,迄今尚未有人系统而具体地阐述过。因而就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邓小平哲学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和勃勃的生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哲学贫困”之声又不绝于耳。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我们未能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建立起来,不能用新的理论体系系统而具体地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的三个转换,即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的转换,说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任何科学体系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都有其贯串于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即基本问题。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是从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中抽取出来的,揭示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即解决基本问题,就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因此,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的确认,是一个科学体系形成的必备条件和内在要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确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实质,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中国化了没有?我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不仅中国化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即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是单纯逻辑推演的结果,主要是由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和相应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连绵不断,而各种各样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惨遭失败。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曾经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但是也同样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终于找出了中国革命最基本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们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而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注:《选集》第一卷,第115页。)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主观符合客观,是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等人领导的井冈山的斗争常常受到当时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指令的干扰,使弱小的红军屡遭挫折。1928年11月,在给当时的中央的信中指出:“各地许多小块红色区域的失败,不是客观上条件不具备,就是主观上策略有错误。”(注:《选集》第一卷,第58页。)这时,他已经明确提出了决定斗争成败的两个基本因素:客观与主观。他进而又指出,主观策略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不了解客观的实际情况。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一切事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注:《选集》第一卷,第179页。)这个重要思想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转变的实现。这个思想贯串于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始终。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4页。)也就是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就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它的主要部分。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成了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矛盾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就是围绕如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展开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注:《选集》第三卷,第1094页。)1956年,他在党的预备会议上再次强调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注:《选集》第五卷,第297、286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揭开了反对“两个凡是”新教条主义斗争的序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论战再次证明: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优势。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选集》第一卷,第111—112页。)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又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注:《选集》第三卷,第795页。)1956年4月,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仍然强调:“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注:《选集》第五卷,第297、286页。)

另一方面,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永远都是存在的,只是时代不同其内容各不一样罢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因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理论创造,都是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解决这个基本问题所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的提出和论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标志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确立。

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仅要确定一个正确的基本问题,而且要确定一个正确的核心范畴。这个核心范畴是这个体系的灵魂,它决定着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完成了基本问题的转换之后,为解决这个基本问题而确立一个核心范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任务是由和邓小平共同完成的。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实践范畴的科学规定和基础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践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践是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的基础。由于实践范畴的科学规定和基础地位的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形成,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才无所遁形。基于实践范畴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8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这是没有争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在中国的转换,是通过而最终由邓小平来实现的。

一方面以《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丰富和发展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实事求是所作的经典性解释和一系列阐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中国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核心范畴。

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在《实践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规律,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在《矛盾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即对立统一规律,充分说明了它的方法论意义,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也是第一次。《实践论》是《矛盾论》的基础,《矛盾论》是《实践论》的具体发挥。《矛盾论》指出:“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注:《选集》第一卷,第299页。)然而只有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据的辩证法,才能成为反对教条主义的锐利武器;不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据,辩证法就会陷入唯心论或诡辩论,就不可能战胜教条主义。《矛盾论》通篇都体现着《实践论》的思想。的这些基本思想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推动,不断丰富和发展,到1963年又得到一次总结,形成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在这篇短文中提出了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观点,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过程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的观点,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观点,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观点。这些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思维与存在或主体与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表现为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两种基本形态。

同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和要求的过程中,将这一经验和要求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注:《选集》第三卷,第801页。)此后,他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报告和文章中继续发挥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概括为实事求是,对实事求是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明,并进行反复论证,这就在客观上为建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核心范畴。但是在主观上,还没有将实事求是作为新的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虽然他已经在探索这种体系。1943年4月,他在致何凯丰的信中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注:《选集》第五卷,第297、286页。《书信选》第212页。)

邓小平同一样高度重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敏锐地注意到并坚决支持和正确引导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用实践的观点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推动了以十一届三全会为开端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并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实践第一的思想。与此同时,他更加注重发挥所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实事求是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的地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核心范畴的转换。

1977年9月,邓小平在关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哲学思想的精髓。”(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7页。)这是他对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定位。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1992年,他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这是他对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定位。将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和本质,这样一种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邓小平不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概括为实事求是,而且他在自身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事求是这个核心来开展活动,使实事求是真正成为新体系的核心范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修改和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以及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确定与实施,都是在实事求是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指引、推动之下实现的。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的全面总结。他在这个总结性的谈话中再次强调:“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邓小平理论归结起来,讲的就是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和如何实事求是,由此而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和策略。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又是邓小平的个人品格。所以,邓小平强调说:“我是实事求是派。”(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9页。)

因此,不论是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概括来看,还是从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的新论证、新发挥来看,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确定无疑的了。

当然,在我们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转换的时候,不能不讨论实事求是与实践的关系。无疑,实践是实事求是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实事求是就无从谈起;同时,实事求是又是实践的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离开了实事求是,实践就是盲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其精髓是实事求是,这二者是一致的。同样,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实践,其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这二者也是统一的。那么,这两个核心范畴是如何发生转换的呢?即为什么要提出实事求是,邓小平又要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呢?没有别的原因,这完全是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版权所有

鉴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巨大差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方面,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中国人民有了多次失败实践的惨痛教训;别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离开了中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是毫无意义的,中国人民也有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招致惨重损失的教训。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和核心范畴的转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个重大理论成果。1984年6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同志的基本思想。”(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2页。)这一段话十分清晰地勾画出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和核心范畴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钥匙。

一个科学的核心范畴,具有特定的逻辑构造作用,按照核心范畴的内在矛盾运动建立起来的逻辑结构,就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由于我们在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中,缺乏哲学基本问题和核心范畴及其转换的意识,因而未能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结构转换的可能与现实,一直未能发现一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现在我们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和核心范畴及其转换这个关键问题,就不难发现:邓小平已经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转换的问题。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8页。)他的这一段话包含着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广义的认识论,又将广义的认识论归结为实事求事;二是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逻辑构造,揭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学者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板块式”结构提出疑义,并提出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设想,但是未能实现突破,出了近三百种教科书,“抄来抄去,了无新意”(刘大椿语)。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结构基本上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传播起过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我国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中的问题,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定的体系,而在于我们未能将、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体系化,使之具有相对独立的中国形态,从而开辟我国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的新道路。根据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广义认识论,又将认识论归结为实事求是,倒不是要重新编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而是要创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范畴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它必然是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统一体。没有的理论创造,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没有实事求是核心范畴的提出,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邓小平的理论创造,没有实事求是核心范畴的定位,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结构的转换,也不可能有独立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可见,分别研究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对二者进行综合研究尤为必要,更为重要。只有这种综合性研究才能发现并科学地说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达到的新境界和新高度。如果不作此类综合研究,而力图将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际进程,也不利于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宣传和教育的。

根据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定和、邓小平的论述,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大体如下:客观论——主观论——实践论——条件论——方法论——真理论——价值论——创造论——目的论。

客观论所要研究的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问题。实事求是的首要环节就是从实际出发,然后经过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邓小平要求我们在研究和处理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时,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他们始终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工作中的一切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实际情况若明若暗,甚至一无所知。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和每天打交道的工作对象会不了解呢?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之外,客观方面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客观范畴的科学内涵,了解客观的基本特点及其认识论的意义,对于我们加深对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解,学习他们把握客观实际的宝贵经验,提高我们对客观实际的认识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主观论所要研究的是实事求是的主体问题,即主体意识问题。、邓小平和经常强调: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从他们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有一个党性问题、态度问题、作风问题;我们应该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这些就是实事求是的内在根据。有很多时候,人们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不是因为情况复杂,而是因为“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缺乏实事求是的诚意、勇气、决心、毅力和能力,甚至故意为之。主体、主体意识的特点和认识论意义,以及加强主体意识的修养问题,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所要研究的是实事求是的途径问题,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些思想我们必须继续研究、认真领会、始终坚持。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实践的时代特征及其对认识的意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不仅重新确立了实践的权威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实践的时代特征,揭示了社会实践的结构、内容和作用的新变化。研究这些新的变化对于把握实事求是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条件论所要研究的自然是实事求是的条件问题。唯物论就是条件论。、邓小平和在论述实事求是的过程中,讨论过各种各样的条件问题。不懂得实现实事求是的必备条件,不懂得分析、利用、创造或改变条件,就不懂得实事求是。广义地讲,条件是构成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狭义地讲,条件是影响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环境和工具两大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工具包括测量、推动和改造客体的仪器、设备。条件既作用于客体,也作用于主体。条件可能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能不利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我们必须作具体的分析。因此,了解条件对实事求是的制约性,了解实事求是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掌握科学方法,避开或改变不利条件,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实现实事求是具有重大意义。

方法论所要研究的是实事求是的方法问题。一般地说,任何哲学都具有方法论意义,特殊地说,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都有其特殊的方法。调查研究、矛盾分析和社会实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亦即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即由中国资产阶级的幼稚性、中国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邓小平和都十分重视并反复阐述这些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引导我们不断战胜困难、走向胜利。但是,仍然有些领导干部不重视这些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仍然有些领导干部在运用这些方法时有意无意反其道而行之,和形式主义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它们极大地危害着人民的事业。每一个真心实意沿着实事求是道路前进的领导干部,每一个真心实意追求真理和社会进步的人,都应该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

真理论所要研究的是实事求是的真理理论,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理论,它对真理的本质、真理的特点和真理发展的规律的论证都有其特色,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切实把握,并运用这个理论科学地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长期盛行于党内的教条主义并没有被彻底肃清,这就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自由化思潮提供了口实。在真理观上反对教条主义和自由主义或虚无主义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任务。我们还必须运用实事求是的真理观科学地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问题。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知行背反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一句空话,实事求是就是一句空话。实践和真理是永恒发展的,、邓小平在创造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探索和发现中国建设规律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在,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性重大课题,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发展真理,也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价值论所要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它的形成,它的内容,它的意义和要求等等。正确的价值观及其实现,是实事求是的两大追求之一。价值观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焦点。无产阶级价值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一。腐败问题是严重威胁着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重大社会问题,其思想根源就是无产阶级价值观的缺失,就是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泛滥。因此,根据事实,根据、邓小平和的论述,阐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科学内容,揭示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具体历史性,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和共产党员,尤其是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重建无产阶级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

创造论所要研究的是实事求是的实质问题。创造是实事求是的实质和灵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没有创造就没有新事物,就没有新陈代谢,就没有进步,就没有生命,就谈不上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创造;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改革自始至终都是创造。创造是实事求是的最高境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经历一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强大的根本保证。发扬民族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国民的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效,是最大的实事求是。当务之急,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是一项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要迅速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关系,学习、引进、消化和创新的关系等等,建设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篇4

时间10月25日10月26日主考院校

科目及代码

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30上午8:30-11:00下午14:00-16:30

020103财税专科0064纳税检查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55企业会计学0066货币银行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经济学院

020105金融专科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55企业会计学0066货币银行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经济学院

020109国际贸易专科0088基础英语0076国际金融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92中国对外贸易烟台大学

02022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148国际企业管理0055企业会计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020223会计专科0067财务管理学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156成本会计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经济学院

020226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0173房地产金融0122房地产评估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169房地产法聊城大学

020227市场营销专科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182公共关系学0853广告学(二)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43经济法概论(财)山东大学

020221饭店管理专科0199中外民俗0201饭店餐饮管理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0182公共关系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山东大学

020228物流管理专科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362物流英语5372国际物流导论青岛大学

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3320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321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58企业管理专科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55企业会计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7522运营管理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65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362物流英语山东财政学院

030202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0275社会问题0273社会工作实务0274社会政策与法规0182公共关系学3350社会研究方法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71社会保障概论聊城大学

030301行政管理专科0012英语(一)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163管理心理学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3350社会研究方法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312政治学概论山东师范大学

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12英语(一)0386幼儿文学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395科学?技术?社会山东师范大学

040103小学教育专科0409美育基础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0408小学科学教育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395科学?技术社会0412小学班主任山东师范大学

040106教育管理专科0012英语(一)0448学校管理学0429教育学(一)0444教育政策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31心理学0446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山东教育学院

050102秘书专科0163管理心理学0345秘书学概论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182公共关系学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509机关管理0514外国秘书工作概况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050214外贸英语专科0596英语阅读(二)0597英语写作基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794综合英语(一)聊城大学

050303公共关系专科0643公关心理学0644公关礼仪0646公共关系写作0182公共关系学0321中国文化概论0853广告学(二)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43经济法概论(财)0647公关语言鲁东大学

050402服装艺术设计专科0672中外服装史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05室内设计专科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06视觉传达设计专科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720广告摄影初步山东轻工业学院

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0012英语(一)2230机械制造2159工程力学(一)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2232电工技术基础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山东大学

080701计算机及应用专科0012英语(一)2142数据结构导论2198线性代数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山东大学

080704电子技术专科0012英语(一)2198线性代数2269电工原理2342非线性电子电路2346电视技术2348电子测量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曲阜师范大学

080801房屋建筑工程专科2400建筑施工(一)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2387工程测量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2398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山东建筑大学

081310营养、食品与健康专科5745人体营养5747临床医学总论(选)5743基础营养学5748疾病的营养防治(选)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5744食品加工与保藏(专)5741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5750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选)山东大学

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0012英语(一)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山东大学

100701护理学专科2901病理学2903药理学(一)2996护理伦理学2113医学心理学2998内科护理学(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3001外科护理学(一)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报考

100703中医护理学专科3014中医护理基础3016中医外科护理学3015中医内科护理学3019中医骨伤科护理学2113医学心理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3017中医妇科护理学3018中医儿科护理学山东大学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报考

100801药学专科2535有机化学(三)3033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3023药物化学3024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3026药理学(二)3031药物分析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报考

100901卫生事业管理专科0308临床医学概论3055卫生事业管理(一)2867卫生统计学2910医学伦理学0182公共关系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2881预防医学(一)(含流行病学)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限从事卫生管理在职人员报考

030111律师基础科段092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262法律文书写作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917民法原理与实务烟台大学

030112法律基础科段0242民法学0223中国法制史0261行政法学0243民事诉讼法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244经济法概论山东大学

030403公安管理基础科段0359保卫学0354公安学基础理论0361公安法规0356公安管理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58刑事侦查学山东警察学院限公安武警在职人员报考

050114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0529文学概论(一)0429教育学(一)0536古代汉语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31心理学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山东师范大学

050207英语基础科段0596英语阅读(二)0597英语写作基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794综合英语(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050208日语基础科段0606基础日语(二)0844日语阅读(二)9037日语写作基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608日本国概况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

050211朝鲜语基础科段0849朝鲜语阅读0627朝鲜语基础(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631朝鲜语语法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

050308新闻学基础科段0012英语(一)0655报纸编辑0654新闻采访写作0657新闻心理学0853广告学(二)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山东大学

100803中药学基础科段2535有机化学(三)3037药用植物学3038中药化学3044中药药剂学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932方剂学(二)3046中药药理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020104财税独立本科0067财务管理学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68外国财政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71社会保障概论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

020106金融独立本科0067财务管理学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76国际金融0077金融市场学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大学

020110国际贸易独立本科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55企业会计学0102世界市场行情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青岛大学

020121调查与分析独立本科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142计量经济学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

020155文化产业独立本科4123外国文化导论4129人类文明史*4127文化市场与营销4130中国文化资源概论*4137民俗文化*0853广告学(二)4122文化产业与管理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135会展产业概论*山东师范大学

020222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0067财务管理学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54企业管理咨询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020224会计独立本科0162会计制度设计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159高级财务会计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烟台大学

020228市场营销独立本科0186国际商务谈判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55企业会计学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020220旅游管理独立本科0199中外民俗6124旅游文化学0200客源国概况6011旅游学概论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

020226电子商务独立本科0798商务交流7031物流管理概论0896电子商务概论9087网络金融学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020228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6091薪酬管理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182公共关系学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22物业管理独立本科5398住宅建筑与居住区规划设计9077物业管理会计0122房地产评估5565物业管理法规9074土地资源管理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青岛大学

020229物流管理独立本科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43经济法概论(财)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大学

020232劳动和社会保障独立本科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3323劳动经济学3325劳动关系学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326社会保障国际比较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59企业管理独立本科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5126技术创新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82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财政学院

030107经济法学独立本科0865证券法5678金融法0863企业法0254海商法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030203社会工作与管理独立本科0278社会统计学0286福利经济学0279团体社会工作0300社会福利服务0281社区社会工作0285中国福利思想0287发展社会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

030302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0067财务管理学0320领导科学0319行政组织理论0182公共关系学0321中国文化概论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0316西方政治制度0322中国行政史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040102学前教育独立本科0401学前比较教育0400幼儿园课程论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0399学前游戏论0403家庭教育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

040107教育管理独立本科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451教育经济学0449教育管理原理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教育学院鲁东大学

040110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本科0643公关心理学6058学校心理学2047社会心理学(二)6056心理学史6057生理心理学2108实验心理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

050104秘书学独立本科0320领导科学0261行政法学0321中国文化概论0526秘书参谋职能概论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050218商务英语独立本科0600高级英语0796商务英语0896电子商务概论0947国际商务管理学0603英语写作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财政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050302广告学独立本科0639广播电视广告0662新闻事业管理0640平面广告设计0641中外广告史0321中国文化概论0244经济法概论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32室内设计独立本科5424现代设计史9070人体工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33视觉传达设计独立本科5424现代设计史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50电脑艺术设计独立本科5424现代设计史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轻工业学院

080307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2194工程经济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420物理(工)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080702计算机及应用独立本科2331数据结构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023高等数学(工本)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4737C++程序设计2333软件工程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080705电子工程独立本科2194工程经济0023高等数学(工本)2356数字信号处理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0420物理(工)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曲阜师范大学

080708计算机通信工程独立本科2331数据结构0023高等数学(工本)2373计算机通信网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2338光纤通信原理0420物理(工)2369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080709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2194工程经济2331数据结构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023高等数学(工本)3141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080806建筑工程独立本科2198线性代数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3347流体力学6087工程项目管理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2448建筑结构试验0420物理(工)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082208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2142数据结构导论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3173软件开发工具4737C++程序设计2376信息系统开发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90403畜牧兽医独立本科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2799兽医临床医学2797家畜饲养管理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农业大学

100702护理学独立本科3203外科护理学(二)3008护理学研究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3005护理教育导论3006护理管理学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3011儿科护理学(二)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潍坊医学院青岛大学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报考

100705社区护理学独立本科3627社区卫生服务管理3626社区康复护理3699护理学研究(二)0182公共关系学3005护理教育导论3628社区精神卫生护理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报考

030106法律本科0230合同法5678金融法0227公司法0257票据法0262法律文书写作0263外国法制史5680婚姻家庭法0169房地产法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青岛大学

030108律师本科0230合同法5678金融法0227公司法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0229证据法学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030401公安管理本科0372公安信息学0235犯罪学(一)0860公安行政诉讼4729大学语文0373涉外警务概论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限公安系统在职人员报考

050105汉语言文学本科0540外国文学史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321中国文化概论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541语言学概论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

050201英语本科0600高级英语0830现代语言学0603英语写作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烟台大学山东大学

050202日语本科0012英语(一)0610高级日语(二)0611日语句法篇章法0601日语翻译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青岛大学鲁东大学

050305新闻学本科0529文学概论(一)0662新闻事业管理0659新闻摄影0182公共关系学0321中国文化概论0244经济法概论0312政治学概论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020118餐饮管理专科0977餐饮业法规0982餐饮服务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978烹饪工艺学(二)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报考

050407音乐教育专科0721基本乐理0429教育学(一)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729大学语文0031心理学山东师范大学限济南报考

08030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9904机械基础青岛科技大学限试点学校在校生报考

080602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9912电工原理青岛科技大学限试点学校在校生报考

020119餐饮管理本科0989国外饮食文化0986中国饮食文化0987餐饮美学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烟台大学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报考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篇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层次性等特征,并且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普遍化和无孔不入的特点,随着社会媒体的发达以及网络科技的兴盛,进一步引导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就显得更为重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构思,是新的形势下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是新形势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精神品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根本上在于使广大青年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一代,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具体目标

1.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大学生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觉养成讲道德、重修养、促和谐的优良品格,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

3.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要真正在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上进一步提高。

4.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大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带头作用,成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以及党史宣传教育

开展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形势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景。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形势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特别要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心,始终以共同理想为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切实增强大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

深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唱响“五好”时代主旋律,要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大历史意义等系列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座谈交流等活动,让大学生谈变化、话感受,共话祖国新貌,共唱祖国赞歌。

(三)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践行社会良好风尚的先锋表率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知荣明耻、平等友爱、助人为乐的表率,引领校园社会主义新风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同志明确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明辨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扬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弃之,促使他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一论述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评议活动,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倡导“感恩、敬业、诚实、博爱、互助、慈善、奉献”等道德规范,在全校树立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要大力倡导“团结、合作、公平、正义、友善、互助、有序、明礼”等和谐理念以及和谐精神,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李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熊晓梅.关于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篇6

关键词:[HTK]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理想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6-0016-04

作者简介:迟成勇(1966-),男,安徽合肥人,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同志指出:“我们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最根本的。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各种矛盾、创造价值提供了最为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在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可以淡化意识形态。“如果动摇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全党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1]228。在社会价值多元纷呈的社会,更需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才能做到在多元价值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使其不发生彼此对立和冲突。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必须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227。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结合。“坚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与基本原则。“发展”就是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威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新观点、新方法、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考察做出的科学预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党和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绘制的蓝图,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的客观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需要。邓小平曾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果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人的富裕问题”[2]。所以,邓小平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做出的符合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科学设计,是共产主义理想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全社会具有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丧失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价值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为依据而作出的价值选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行动指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延续。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凝结和精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和社会动力理论。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核心内容,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而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行动指南。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精神便没有根基,更无法弘扬与培育。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民族精神具有开放性。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伟大民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注重不断地汲取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脱离时展和世界文明大道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只能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彻底抛弃民族虚无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真正地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汲取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果,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科学结晶,它既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最高层次上得到了当今时代科学思想精华的熔铸和升华,又使马克思主义因为有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新科学结晶而得到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建设事业就会失去方向,就无法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和荣辱观念的新发展。荣辱观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3]。每个时代的民族和国家、阶级、个人总是依据自己所处的经济地位与利益及其所决定的文化环境,提出自己的荣辱观。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针对当前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高度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荣辱观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和民族性,恩格斯曾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4]。历史上的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荣辱观、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荣辱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荣辱观,有着根本不同的内容和标准。奴隶主阶级以占有奴隶、出身高贵、拥有特权为荣誉的标志;封建地主阶级以“金榜题名”、“高官厚禄”、“封妻荫子”为荣耀;资产阶级则以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荣辱的标准,并把发财致富、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的一切行为都说成是高尚的美德。无产阶级汲取人类历史上一切荣辱观的积极、合理因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看做最高荣誉,并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紧密结合在一起。“无产阶级衡量荣誉的标准,不是财富、权势和门第,而是对人民、对阶级、对党和对集体事业的无私贡献,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解放事业的贡献。”[5]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不仅与历史上剥削阶级荣辱观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是对无产阶级荣辱观的升华。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化,是从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层面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落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问题。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历史背景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及荣辱观多元化的现实状况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真正地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才能抑制腐朽的、剥削阶级的荣辱观的盛行与侵蚀,才能真正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新的道德活力,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打下思想基础。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和灵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它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这正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基础,立足现实,面向现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和谐文化的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无论“百花”还是“百家”,只能是多样化的体现,而不是多元化。就“元”来说,“双百”方针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可见,“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实行“双百”方针的结果,不是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中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失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科学性、先进性是它最根本的特征。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坚持和谐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谐文化才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被釜底抽薪,和谐文化就失去了灵魂和大脑。因此,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运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 下一篇:学生党员年终个人总结(收集3篇)
    上一篇:住建局文化工作计划(6篇)
    相关文章
    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范文400字亲爱的朋友,给您推荐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那就是月湖广场。它位于郑州市惠济区核心区域,西邻万达广场,那里既有吃的、又有玩的..

      daniel 0 2024-08-23 02:57:21

    2. 一年级周记范文(整理22篇)

      一年级周记范文晚上每当我写完作业后,老妈就带着我去鼓楼,老妈跳操,我和小伙伴玩。鼓楼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人,那天我在玩的时候,有个小哥哥问我:“你老妈来没有?”我说:“老妈来了。..

      daniel 0 2024-08-22 16:42:20

    3. 小学二年级作文范文(整理21篇)

      18.小学二年级作文范文八我有一只小白兔,它好可爱哟!它的毛雪白雪白的,身体胖乎乎的,好似一团小雪球。它的眼睛红红的,像两颗大红宝石。一个绒球似的小尾巴,晃来晃去的,很得意呢!有..

      daniel 0 2024-08-22 10:29:20

    4. 学生党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7

      学生党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大一开始就一直当学生干部,四年来,担任了院实践部干事,班级文体委员,年级学习委员,学院青志队副队长等职务。从干事到队长,从班级到年级,从年级到学院..

      daniel 0 2024-08-21 12:22:00

    5. 党员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

      党员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篇120xx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来,在上级党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能够积极参加每次的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交纳党费,并以员的标准严..

      daniel 0 2024-08-21 02:22:00

    6. 党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收集5篇)

      党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求真务实。能够通过关注各种媒体报道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策划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

      daniel 0 2024-08-20 22:22:00

    7. 党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7篇)

      党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篇120______年5月16日,经过学校党支部支部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这一年里,我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关心下逐渐成长。在各个方面以一名..

      daniel 0 2024-08-20 12:22:09

    8. 个人总结字范文(整理6篇)

      2023个人总结300字范文年底时刻就是用来让自己对这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的,同时也是努力地让自己去成长,去尽可能地让自己下一年的工作有更多的改进与成长的空间。对于这一..

      daniel 0 2024-08-19 18:32:19

    9. 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整理10

      12.2023幼儿园大班幼儿毕业评语二 你是个聪明大方又可爱的小女孩。这学期你的表现很能干,能主动和老师说一些自己发生的事。你上课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23

    10.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收集6篇)

      部队班级年终工作总结篇1今年来,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班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政治合格、军事过

      栏目名称:办公范文 0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