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特征(6篇)
量子力学特征篇1
(集宁师范学院数学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本文对矩阵特征值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例题了解求特征值的方法与技巧,并利用特征值求解行列式、矩阵等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对矩阵特征值的认识,从而扩展解题思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矩阵;行列式;特征值;特征多项式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72
中图分类号:O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153—02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张瑜(1977—),男,内蒙古四子王旗人。集宁师范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张越(1975—),男,内蒙古四子王旗人。集宁师范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一、引言与预备知识
特征值在高等代数中尤为重要,在各高校历年考研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中灵活运用特征值可以使很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起到便利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矩阵理论已成为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数学理论之一。尤其是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讨论被作为矩阵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矩阵特征值的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定义1若存在非零向量X,使得AX=λX,则称λ为A的特征值,X称为A的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f(λ)=(λI-A)称为A的特征多项式。
A的特征值λ是特征方程f(λ)=0的根,特征向量X是方程组(λI-A)X=0的所有非零解。
注①特征向量X≠0,且特征值只针对于方阵。
②特征值λ与特征向量X并不具有唯一性。
③n阶方阵A的特征值是使齐次线性方程组(λI-A)X=0有非零解的λ的值,即满足|λI-A|=0的λ都是方阵A的特征值。
二、矩阵特征值的几个有用且比较重要的结论
命题1设A,B是n阶方阵,则AB与BA有相同的特征值。
证明(法Ⅰ)若A可逆,则|λI-AB|=|A-1(λI-AB)A|=|λI-BA|。若A不可逆,但A-aI可逆,此时b(A-aI)与(A-aI)B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于是|λI-B(A-aI)|=|λI-(A-aI)B|,但仅有有限个值使得|A-aI|=0,即有无限个a之值使得A-aI可逆,故上式为恒等式。特别当a=0时,上式成立,即|λI-AB|=|λI-BA|,故AB与BA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从而AB与BA有相同的特征值。
(法Ⅱ)若λ=0是AB的特征值,即存在λ≠0,使得ABX=0X=0,所以AB不可逆,于是A,B中至少有一个不可逆,从而AB不可逆,故存在非零向量X,使得BAX=0,即0是BA的特征值。
若λ=0是AB的特征值,即存在X≠0,使得ABX=λX,令Y=BX,则AY=ABX=λX≠0,所以Y≠0,于是BAY=BABX=BλX=λBX=λY,即Y是属于AB的特征向量,λ是BA的特征值,同理,BA的所有特征值也是AB的特征值。故AB与BA有相同的特征值。
命题2设A,B分别为n×m与m×n阶矩阵,如果n>m,则AB与BA的特征多项式仅相差一个因子λn-m。
=[a1a2…an]T,
C=[b1b2…bn],则A=BC,而CB=∑nk=1akbk,于是CB的特征值为∑nk=1akbk。
又由于BC与CB的特征多项式仅相差一个因子λn-1,因此A=BC的特征值是特征方程λn-1
λ-∑nk=1akbk=0的根,即λ1=λ2=λn-1=0,λn=∑nk=1akbk,因此I+A的特征值为1,1,1,…,1,1+∑nk=1akbk。
特别地,若A=[a1a2…an],则I+ATA的特征值为1,1,1,…,1,1+∑nk=1a2k。
命题4实反对称矩阵的特征值是零或纯虚数。
证明设A是实反对称矩阵,λ是A的任一特征值,ξ≠0是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则Aξ=λξ。
以上命题的结论较为重要,不仅在特征值的计算中应用较多,在其他性质、结论的证明过程中应用也比较广泛。另外,特征值的计算方法较多,尤其对于不同的矩阵,如实对称矩阵、正定矩阵等,均有不同的特征值求法,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三、结束语
通过对矩阵特征值的探究与讨论,我们了解到特征值应用的广泛性,利用矩阵特征值可以求出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矩阵、高次幂矩阵等较复杂的问题,使得计算简单方便,并且有利于扩展解题思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
参考文献]
[1]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贤科,许甫华.高等代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钱吉林.高等代数题解精粹[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量子力学特征篇2
[关键词]摔跤运动;身体形态特征;少数民族
[基金项目]四川省摔跤项目藏羌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测试研究(13SB0074)。
【中图分类号】G8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7-199-2
摔跤运动是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代摔跤比赛日趋紧张剧烈,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从初级的选材到训练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摔跤项目进行阐述,旨在通过研究对我国的摔跤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作为体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女子摔跤这类分体重级别参赛的项目而言,良好的身体形态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许永鹏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摔跤运动员身材矮小,体重较大,下肢相对较短,但上肢和坐高相对较长,手大,肩较宽而骨盆相对窄小,身体上下肢和躯干的围度都显著高于普通女青年,但其去脂体重较高,体脂百分比较小。柳鸣毅的研究发现:2006年世锦赛前3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身材均属于匀称人群,体重级别越大的运动员,其身材越高。何强和何钢通过研究总结出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具体表现为身材、身体充实度和去脂体重较高,体脂含量较低。房冬梅发现:女子摔跤运动员平均体脂百分数为16.68%,其中冠军组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普通组。董德龙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身高方面有着类似的特征,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身高也呈递增趋势,只是120kg级别上,我国运动员身高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平均身高。Horswill的研究表明:优秀男子摔跤运动员的去脂体重较高,体脂百分比≤9%。李清建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具有手臂粗且长,颈部、腰部围度大、髋宽大及四肢肌肉丰厚粗大的身体形态特点;与世界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但肌肉质量不足。另外,国家队运动员的臂展、手长、臀围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下肢长存在一定的不足。何强通过对87名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上肢较长、腰臀比值低、去脂体重高和体脂含量低的形态特征;不同体重级别在身体长度、体脂含量和宽度比例较为一致,显示出适应项目竞技需要的共同形态特点,但级别越高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克托莱指数、上肢长和体脂百分比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典型指标。
二、摔跤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
摔跤比赛是以比分多少论胜负的对抗性项目,通过应用进攻、反击等得分,并利用防守等手段不失分或少失分来赢取比赛的最终胜利。董德龙和吴家荣通过研究得出,攻防均衡越来越成为世界强队的典型特征,攻守平衡呈一体化趋势。吴家荣通过对不同级别技战术攻防能力分析,发现大级别比赛中高级技术和大幅度动作运用较多,中小级别的比赛攻防节奏快、回合多,技战术运用呈现男性化、力量化特点。张华民指出跪撑是摔跤比赛中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广东省女子自由式摔跤队队员使用交叉抱小腿技术的成功率,由分析得出交叉抱小腿在摔跤技术中的重要性。罗元方提出要加强运动员在高强度对抗中成功运用站立技术的能力。继续巩固加强跪撑反抱提的攻防水平,必须提高跪撑滚桥能力的训练。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强化个人技战术和绝招训练。胡福江指出摔跤运动项目战术训练与技术训练、运动素质训练以及心理训练一样的重要,必须贯穿运动训练的始终。王忠义通过研究指出,技术动作连接的好坏是影响摔跤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运动员的连贯动作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自由式摔跤比赛中能否使用好抱腿技术,如何提高抱腿的成功率已成为比赛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柳鸣毅通过分析世界锦标赛情况,研究出训练管理思路的创新,提高运动员比赛出场次数,掌握现代技战术发展趋势和赛练关键环节,完善摔跤理论知识体系,探索自由式摔跤项目制胜规律,达到训、科、医一体化的科学训练是我国自由式摔跤运动训练的新思路。
三、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
目前,由于摔跤运动呈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趋势,技战术特点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散手灵活型向力量对抗型发展,因此,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罗元方提出我国摔跤选手应该强化专项体能训练,尤其是在专项力量和专项耐力方面需要更进一步加强。williamJ.68Kraemer等提出了全身性一般力量和爆发力都是影响摔跤运动员体能基础的重要因素。何钢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多元性、全面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方面;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安排上应在锻炼手段、负荷阻力、练习组数、重复次数、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搭配有所区别,以提高训练效益;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教练员应给与全面的安排。麦雪萍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力量上体现出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和相对力量的全面性要求,其中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基础上的快速力量是训练的重点,在训练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刘亚鹏通过研究得到,在古典式摔跤比赛中摔跤运动员技术动作的速度与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使快速力量素质成为一名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身体素质。且指出在古典式摔跤中,快速力量素质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分为器械练习和双人练习两种。
四、少数民族体育差异性研究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由于其遗传特性、所居住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在体质特征上也存在着差别。张大超通过对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壮族、黎族、朝鲜族男女在速度、下肢爆发力素质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民族;在上肢力量上,男子壮族、黎族、维吾尔族等明显较好;在女子腹肌力量耐力上,朝鲜族、壮族、汉族显著高于其它民族;在柔韧素质方面,朝鲜族、苗族、维吾尔族等优势明显;在耐力素质上,哈尼族、白族、哈萨克族等均表现出有较好成绩。郝文亭经分析研究,认为新疆汉、维、哈、蒙、锡、柯等6个民族的大学生在运动心理指标上存在着差异,且神经类型特征与运动心理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不同的身心特征有不同适宜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何强.国内外女子摔跤体能理论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2):60-63.
[2]柳鸣毅.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特征比较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8):26-28.
[3]何钢.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特点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29(3):376-380.
[4]房冬梅,冯美云.女子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和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11(3):63-67.
[5]董德龙,王卫星,徐玄冲.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若干竞技特征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21-125.
[6]HorswillCA.Comparisofmaximalaerobicpower,maximalanaerobicpowerandskinfoldthicknessofeliteandnoeliteju-nirwresters[J].Int.J.Sport.Med,1989,10(3).
[7]李清建,刘斌,董德龙,王卫星.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21-125.
[8]何强,何钢,史琳.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68-70.
[9]吴家荣,柳鸣毅,郑阳.女子摔跤技战术特征探索及对伦敦奥运备战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77-81.
[10]张华民,苏丽慧.广东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交叉抱小腿技术研究[J].科技与教育,2012,5:25-26.
[11]罗元方.第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中国古典式摔跤队技术统计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1):75-77.
[12]王忠义.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6):98.
[13]柳鸣毅.从世界摔跤锦标赛透视国际格局及我国自由式摔跤[J].军事体育进修学搏击・体育论坛,2008,1(1):65-67.
[14]WilliamJ.Kraemer.ThePhysiologicalBasisofWrestlingImplicationsforConditioningPrograms[J].NationalStrengthandConditioningAssociation,2004,(26):10-15.
[15]何钢,史琳.对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1):40-41.
[16]麦雪萍,秦俭.徐玄冲3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68-74.
[17]刘亚鹏,孙健.浅析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J].西昌学院学报,2009,23(2):111-113.
[18]张大超,李敏.我国不同民族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族间差异”及对运动员选材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20-1222.
量子力学特征篇3
[关键词]期望最大化算法;意见领袖;聚类;虚拟社区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李慧(1977―),女,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与计算智能研究。E-mail:。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F.Lazarsfeld)等提出了“意见领袖”(也称“舆论领袖”)的概念。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传播、演化、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网络局部意见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演化为舆论。[1]随着意见领袖现象的日益突出和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识别及行为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信息科学、社会学、复杂性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社会计量法、自我报告法、数据挖掘技术等。[2]社会计量法是一种定量测量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技术,适用于群体成员相互了解、凝聚力较强、规模较小的网络,对用户众多、结构庞大、关系复杂的虚拟社区中意见领袖的识别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自我报告法通常采用量表测量意见领袖,其数据来源于受访者的判断和回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数据挖掘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从大量、不完全、有噪声的随机数据中抽取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意见领袖的最新方法。Matsumura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影响力扩散模型”(IDM),[3]将影响力定义为词语在对话链中传播的程度(即有回复关系的上下游帖子的词语交集与下游帖子词语数的比值),但仅以词语的传播度筛选意见领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识别出所有的意见领袖。余红采用了聚类分析方法筛选网络论坛意见领袖,但需要人工确定声望值。[4]高俊波等通过计算节点删除前后社群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差值寻找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即在线论坛的意见领袖),但只分析了最大连通图而忽略了其他连通分支,往往导致结果的不准确。[5]
本文以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社区用户之间的回复关系或跟帖关系构建虚拟社区的用户回复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方法分析虚拟社区的拓扑结构特性;根据社区数据的统计特性和节点的中心性,抽取表示社区用户的特征向量,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算法的虚拟社区意见领袖识别模型;并从真实虚拟社区中提取特征向量数据集,分析EM聚类结果,筛选出最符合意见领袖特点的子类。
二、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的构建
虚拟社区已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开放、自由的虚拟讨论空间。在虚拟社区的讨论区中,版块属于论坛的子区域,版块中的话题称为帖子。社区用户最直接的交互方式为“回复发帖”,通过这种交互建立用户之间的相互回复关系,基于回复关系构成的网络称为用户回复网络G(V,E)。其中,V表示网络中的节点集,即社区用户;E表示网络中的边集,当某位用户回复其他用户的发帖时,表明这两位用户之间存在回复关系,则在用户之间用箭线连接,箭头由回复用户指向被回复用户。构建网络时,假设不存在自环,即忽略用户回复自己帖子时形成的自环,因此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是典型的有向网络。
本文以国内著名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该社区用户数量庞大、交互性强、回复及跟帖量大、讨论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网络爬虫抓取某版块2010年6月8日―2010年12月8日的数据,包括帖子标题、帖子内容、发帖人ID、发帖时间、回帖人ID、回帖时间等信息,构建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
(二)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的节点中心性
复杂网络的中心化研究起源于社会网络中个体重要性研究。[6]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反映了所对应用户的地位及权力影响,通过节点中心性的度量即可实现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中用户影响力的分析,对探索信息在整个网络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点中心性主要分为度中心性(DegreeCentrality)、介数中心性(BetweennessCentrality)和接近中心性(ClosenessCentrality),其中每一种中心性都有中心度和中心势两种度量方法。中心度是指某个节点在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程度,而中心势则指整个网络的一致性(即图的中心度)。实际测量节点中心性时,有研究认为应根据研究问题的背景选择测度方法:[7]如果关注交往活动,可采用度中心度;如果研究对交往或信息的控制,可采用介数中心度;如果研究信息传递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可采用接近中心度。在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中,我们重点研究用户之间的相互回复或跟帖,因此本文仅讨论度中心度[8][9][10][11]和介数中心度。[12][13][14][15][16]
1.度中心度
通过网络中节点所拥有的连接数,分析其直接影响力,用于测量某节点与其他节点发展交往关系的能力。在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中,当一个用户与其他多个用户有直接回复关系时,该用户处于中心地位,拥有较大的权力。节点i的度定义为与节点i连接的边数:
k=■a(j,i)(1)
当节点j和i之间有箭线相连时,a(j,i)=1;否则a(j,i)=0。在有向网络中,节点的度又分为入度和出度,节点i的入度为终止于节点i的箭线的数目,其出度为起始于节点i的箭线的数目。
2.介数中心度
根据网络中通过某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数目,分析用户对资源信息控制的程度,反映节点对网络中信息流动的影响,用于测量某节点控制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交往的能力。在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中,当一个用户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最短路径上时,该用户将拥有控制其他用户之间交往的能力,在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节点i的介数定义为网络中节点对最短路径中经过节点i的个数占所有最短路径数的比例:
CB(i)=■■■(2)
其中,gmn表示节点m和节点n之间存在的所有最短路径的数目,gmn(i)表示节点对m和n最短路径中经过节点i的路径数。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入度、出度和介数作为反映节点中心性的三个主要特性参数,用于衡量社区用户的地位及权力影响。
三、基于聚类算法的虚拟
社区意见领袖识别模型
本文构建虚拟社区意见领袖识别模型的思路如下:在分析数据统计特性和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拓扑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抽取社区用户的特征向量;采用EM聚类算法获得社区用户的聚类结果;根据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识别条件,筛选出具有意见领袖特点的群体。
(一)社区用户特征向量
根据数据统计特性和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选取以下6个特征值组成社区用户特征向量:
1.发帖数(v1):用户发帖总数,表征社区用户提出话题的活跃程度。
2.被回复数(v2):用户收到回帖的总数,表征社区用户发帖的热度。考虑用户之间存在的多次回复关系,即不管回帖者是否重复都记录在内。
3.回复数(v3):用户回复他人帖子的总次数,表征社区用户参与回帖的积极性。考虑用户之间存在的多次回复关系,即不管被回复的发帖者是否重复都记录在内。
4.入度(v4):用户收到回帖的总回复人数,表征社区用户的拥护者人数。不考虑用户之间存在的多次回复关系,即每个回帖者只记录一次。
5.出度(v5):用户回复他人帖子的总人数,表征社区用户所拥护的人数。不考虑用户之间存在的多次回复关系,即每个被回复的发帖者只记录一次。
6.介数(v6):网络中节点对最短路径中经过某用户节点的个数占所有最短路径数的比例,表征社区用户控制其他用户之间交往的能力。
通过分析抓取的论坛数据并计算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的节点中心性指标,可以获得每位社区用户的特征值,因此社区用户i(复杂网络中的节点)的属性可以表示为一个6元组xi={v1,v2,v3,v4,v5,v6}。
(二)EM聚类算法
EM算法是一种解决数据残缺问题的迭代求精算法,用于求解不完备数据的极大似然估计。由于事先不知道模型的具体参数,EM算法首先对模型参数进行初始估计,确定与初始参数对应的最可能状态,根据模型参数产生的混合密度反复对每个对象重新打分,重新估计模型参数。每一次迭代分两步:E步(ExpectationStep,求期望)和M步(MaximizationStep,求极大值),能有效保证似然函数值增加并收敛到一个局部极大值。
基于EM的虚拟社区用户聚类算法的输入为n个用户的特征向量X={x1,x2,…,xn},其中xi={v1,v2,v3,v4,v5,v6}为用户i的输入特征向量;输出为每个子类的均值向量μ、协方差矩阵Σ、n个用户的特征向量Y={y1,y2,…,yn},其中yi={v1,v2,v3,v4,v5,v6,cj}为用户i的输出特征向量,cj为聚类后yi所属的子类号。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随机初始化:随机选择m个对象代表簇的均值或中心,对模型参数进行初始估计。
2.E步:针对每个簇cj,计算每个对象xi的簇隶属概率。
3.M步:利用E步得到的概率重新估计模型参数,把对象xi指派到最相似的簇中。
4.循环E步和M步以求精参数直至收敛。
(三)虚拟社区意见领袖识别
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活跃人物,意见领袖通常是具有舆论引导能力、擅长激发讨论氛围、能频繁收发大量信息等特征的小部分特殊群体。他们通过发表有见地的言论树立威信,不断提出引人注目的热点话题,吸引大量用户参与讨论,对其他用户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特征值v1、v2、v3、v4、v5、v6往往都比较大,并且具有较大的度,即v4+v5的值较大。
由于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上述典型特点,定义意见领袖的筛选条件为:①类成员数较少;②类成员的特征值v1、v2、v3、v4、v5、v6的均值较大;③类成员的特征值v4与v5之和较大。
采用EM聚类算法得到聚类结果后,意见领袖的识别过程如下:首先选出成员数较少的子类作为预选意见领袖群体;然后计算各个子类的均值向量μ征值v1、v2、v3、v4、v5、v6的均值,对其排序比较;最后计算均值向量μ中对应v4+v5的值。特征值均值较大且v4+v5值也较大的子类就是所寻找的意见领袖群体。
四、实验
(一)实验数据
本文的实验数据来源于2010年6月8日―2010年12月8日国内某虚拟社区的帖子数据,共有9372位用户、71543个帖子。首先建立每位社区用户的特征向量,然后将全部9372位用户的特征向量作为EM聚类算法的输入。典型的社区用户特征值数据如下:
x1={0,0,1,0,1,0}
x2={2,70,964,26,165,0.000701}
x3={0,0,6,0,3,0}
x4={52,3112,7184,280,601,0.020445}
x5={2,79,399,32,97,0.000491}
x6={51,2685,2707,166,274,0.00449}
x7={0,0,223,0,77,0}
x8={54,2706,2976,159,171,0.002633}
x9={4,250,1012,70,198,0.002026}
x10={54,1133,26,764,0,0}
(二)实验结果
采用EM算法对原始输入数据进行反复训练与测试后,输入数据被聚类为6个不同的子类(见表1),并得到6个子类特征值的均值及标准差。
社区用户聚类结果显示:用户数较少的子类为C2、C3、C5,其中有一个子类必能最大程度满足意见领袖特征。为了筛选出最符合意见领袖特点的子类,首先对每个子类特征值的均值进行排序比较,如图1所示。其中,子类C2的特征值均值(尤其是被回复数与回复数)明显高于其他子类,说明C2中的社区用户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活跃人物,符合意见领袖的特点。
然后计算特征值v4与v5之和,见表2。子类C2(其特征值见表3)的v4+v5值最大,说明在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中,子类C2中的社区用户与其他用户存在大量的直接回复关系,能频繁收发大量信息,对其他用户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因此,根据意见领袖筛选的3个条件,子类C2是成员个数最少、特征值均值较大且v4+v5值最大的意见领袖群体。
(三)结果验证及分析
1.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
本文以社区用户特征向量为输入,采用基于EM算法的虚拟社区意见领袖识别模型,筛选出意见领袖群体。而有研究则以论坛帖子回复关系构成的用户关系图为研究对象,计算用户存在前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差,差值大的节点就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即意见领袖)。[17]为了进行对比验证,针对本文的实验数据集,采用基于平均路径差的意见领袖发现算法,获得虚拟社区意见领袖,[18]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意见领袖如表4所示。
表4中排名第一的意见领袖与本文的聚类结果相同,其余排名大相径庭。经验证,用户“小瘦儿”发帖数v1少,被回复数v2少,回复帖子数v3很少,不具备意见领袖的典型特点。用户“p_ooky”虽然发过一定数量的帖子,但只有3个帖子回复数较多;而且只针对1位其他用户回复过1条帖子,其他回帖均为对自己帖子的回复,也并非意见领袖。由此可见,基于平均路径差的意见领袖发现算法虽然能发现意见领袖,但对大量输入数据的处理结果往往不准确。而本文算法求出的意见领袖(即子类C2中的6位成员)的特征值(如:被回复数v2、回复帖子数v3、度v4+v5)是最大的,显然本文方法的正确性较高。
2.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价
由节点中心性的定义可知:作为虚拟社区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风云人物,意见领袖不仅具有较大的度,而且通常处于许多其他用户之间的最短路径上。为了进一步验证基于EM算法的虚拟社区意见领袖识别模型的正确性,本文以平均路径长度差?驻L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求解用户存在前后的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之差来判断子类C2中的节点是否为关键节点。
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是指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19][20][21]
L=■■i≠jdij(3)
其中N为网络的节点总数。由于绝大多数的实际网络不是完全连通的,因此通常定义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为所有存在路径相连的节点对之间的平均最短距离。
基于本文的实验数据集,建立相应的虚拟社区用户回复网络,求得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3.50826。在6个子类C0―C5中任意选取6个节点,分别删除所选节点,计算删减后的用户回复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和平均路径长度的变化值?驻L=L-L'。
由表5可知,删除子类C2中的全部节点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变化值最大,表明子类C2中的成员处于网络的关键路径上,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因此子类C2是意见领袖群体。经过调查,子类C2中6位成员都是在线论坛的资深会员,担任过管理员或版主,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威望,完全符合意见领袖的特点。
量子力学特征篇4
[关键词]岳普湖县地方病氟离子富集成因
[中图分类号]R599[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22-1
1基本概况
新疆岳普湖县由于地处盖孜河冲积平原下游,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差,农牧民存在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东部的铁力木乡和巴依阿瓦提乡为地方病高发区,主要为高氟病。据有关资料,区内已知230m深度内的地下水中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矿化度均不同程度超标,氟化物含量最大值达到5.21mg/l,远超《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氟化物小于1.0mg/l的最大限量值要求;由于地处冲积平原下游,地表水水质更差。区内人民常年饮用高氟性水源,氟斑牙患者众多,氟骨病(“O”型腿等)较严重,不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严重危害着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地理因素
岳普湖县铁力木乡、巴依阿瓦提乡位于盖孜河流域下游,区内总的地势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倾,海拔位于1199-1183m之间,地形坡降1.0-0.5‰左右。
岳普湖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夏季酷热,冬季干冷,气温年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23.5℃;多年蒸发量为2657mm,多年降水量仅47.8mm。
区域地貌单元分为冲洪积微倾斜细土平原和沙漠区。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开阔,由于潜水位埋深浅,地表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形成厚达5―10cm盐碱壳,地貌上表现为大量的盐碱荒地与农田、林带相间分布;沙漠区分布在南部及东北部,多为固定、半固定的新月型沙丘、沙垄。
3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3.1地貌特征与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从地貌单元上来说,区内位于盖孜河冲洪积平原下游区,南部、东部及北部均有沙漠区分布,从地形图上看,四周地势相对高中间地势相对低,形似一个浅碟型,该地貌形态下的地下水淋滤作用微弱,蒸发浓缩作用强烈,有利于氟离子的富集,从而导致了区内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呈现出区域富集的态势。
3.2岩性特征与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区域上氟主要来源于帕米尔高原萨里阔勒岭北麓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山、昆盖山的基岩,最常见的富氟岩石为火山岩,其次是局部暴露的玄武岩、花岗岩等,以及中低山区分散的萤石、云母等,各种含氟岩石长期通过岩石风化、降水冲刷和淋溶作用,使岩石氟溶解于水中,进入地表或地下径流,为地下水提供了氟离子的富集条件,从而导致了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呈现出区域富集的态势。
3.3地下水补径排特征与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上游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中氟离子含量的高低影响着下游区地下水中氟离子的丰度,盖孜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萨里阔勒岭北麓,地表原生矿物中氟含量高,母岩经过风化、溶解、淋滤作用后其氟离子进入盖孜河水,从而造成盖孜河流域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偏高;地下水径流条件制约着氟离子的迁移与赋存,径流条件好有利于氟离子的运移,排泄条件差的滞流地带则有利于氟离子的富集,岳普湖县位于盖孜河冲洪积平原下游区,地表水系不发育,潜水位低,水力坡度小,径流条件差,地下水将中上游地区的氟离子迁移汇集区内无法尽快排泄出,从而导致了区内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呈现出区域富集的态势。
3.4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的生成环境主要以氧化环境为主,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的生成环境主要以还原环境为主,由于受含氟母岩或含氟地层中的CaF2溶解能力的限制以及OH-―F-交换反应的存在,地下水以Na+为主要阳离子的弱碱性水文地球化学沉积环境,Na+>Ca+有利于氟离子的富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划分为CI・SO4-Na型及SO4・CI-Na・(Mg)型,pH值7.4-8.8,地下水水质均属弱碱性,基本上随着pH值的增高钠离子含量增多,氟离子含量随之增高。区内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内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呈现出区域富集的态势。
3.5人类工农业活动特征与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随着盖孜河流域上游的阿克陶、疏勒、疏附和岳普湖四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县在工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含氟的化工原料,工农业用水基本未加处理随意排放造成地表河渠水的污染,污染后的地表河渠水通过农田灌溉、河渠水的垂直入渗方式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下水中氟离子的丰度。其又通过地下水的侧向径流方式进入到下游,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游区的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富集态势。
3.6干旱气候特征与氟离子富集成因分析
岳普湖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表现为气候干燥,降雨量稀少,热量充分,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47.8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657毫米,蒸发比达到55.6:1。据前人对古地理时期沉积环境的研究资料,在湿润气候条件下,一般氟离子含量小于0.5毫克/升,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一般氟离子含量在0.8-1.5毫克/升,在氟离子的补给来源充足及有利于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的地质环境中,一般氟离子含量在2.0-10.0毫克/升,区内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含量多在1.0-5.0毫克/升。因此,干旱气候条件是勘查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4结论
区内地下水中的氟离子,在多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的迁移和富集。其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富集特征与地貌、岩性、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人类工农业活动和干旱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受以上特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区内地下水的高氟特征。
参考文献
量子力学特征篇5
【摘要】目前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情况的研究多集中于现状及政治学层面的理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区分绩效优秀与一般大学生村官的胜任特征模型更是一项空缺。本文的调查范围为北京部分区县、江苏四市的大学生村官,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李克特量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探索性主成分因子分析、t检验等方法,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和内容效度。最终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积极动机、意志品质和岗位角色认同三个维度的七个要素,且不同性别、任职村类型、任期的被试对在胜任特征的维度表现有所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行为事件访谈因子分析
1文献回溯
1.1大学生“村官”现状与研究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为广大农村的改革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蓬勃生机,但由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局限性,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农村实践和农业知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取得较大成果。更有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把当“村官”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跳板,为以后当公务员等寻条捷径。怀着这样动机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难以全心全意,国家希望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的初衷在实践中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如何制定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村官”素质模型便是意义重大。
现有研究基本是从宏观层面上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政策的发散性思考、对实践情况的初步调查,而对于大学生村官本身素质要求,大学生村官能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的生力军的内因条件和发挥作用的效应鲜有研究,胜任力模型是区分绩效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与一般者的有力模型。虽然胜任力模型是一项较为成熟、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岗位、角色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研究,但是对于基层、政府等非营利性机构工作人员的胜任力研究比较缺乏,大学生村官也是胜任力模型空缺的一项研究内容。
1.2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研究和实践起源于美国,以mcclelland1为代表,美国管理协会定义胜任力为能够区分绩效优秀与一般者的知识,动机,特质,自我意向,社会角色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技能(hayes,1979)。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一般方法有行为事件访谈法、职能分析法、情景法、绩效法等,其中行为事件访谈法较常用,这种方法通过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发生的成功事件和不成功事件,访谈者通过分析访谈记录,了解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要素指标发生频次及相关程度统计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两组的差异特征,然后根据显著性差异特征,建立绩效优秀者胜任特征模型。
2模型建立
2.1模型初步建立
为了了解实际的大学生村官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本研究运用本结构化的访谈形式,事先拟定访谈提纲,对于被访大学生村官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在江苏、北京两地分别选取大学生村官,其中优秀组为10人,访谈资料全部有效,普通组10人,有效访谈资料8份。为保证在样本抽取关键环节的严密准确性,优秀组以“是否在任期获得县级及以上政府公开表彰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为基本判断标准。通过质化资料处理,依据频数确定的初步的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的初步模型有以下10个要素:主动学习精神、岗位认同度、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耐挫折性、吃苦耐劳、成败是非评价以百姓为中心、自信敢为、尽心尽力、改变农村的目标明确。
2.2模型的构念效度验证
本文采取验证“构念效度”的方法,即编制相关胜任力特质量表作为评价工具,以回收的问卷结果检验提取的胜任特征要素是否能区分优秀和一般组的大学生村官。
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曾经担任过和现在正在担任村官的毕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的地域分布在北京市平谷区、顺义区、通州区、丰台区等9个主要区县,以及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淮安市、宿迁市四个2007年江苏省选首批大学生村官所在地。其中北京地区优秀组33人,一般组23人,江苏地区优秀组18人,一般组28人,共计发放问卷102份,严格控制问卷有效程度,确定回收有效问卷96份,其中优秀组问卷48份,一般组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1%。
3数据处理与分析
3.1数据处理工具
采用excel、spss13.0forwindows作为数据存储、整理和分析的工具。
3.2结果分析
3.2.1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本调查数据的kmo值为0.746,因而可以进行困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的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根据特征根大于l的原则抽取3个公因子,根据项目负荷大于0.40的原则选择项目,共保留个10项。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因子负荷矩阵图可知,3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57.279%,一般认为,只要方差解释率达55%即可接受结果。因此本文的三因子是比较理想的结构。其中,因子一命名为,包括自信敢为、以民为主、尽心尽力、积极寻求外部支持,方差解释量为23.535%,因子一反映以老百姓利益至上、是非成败由百姓评价的价值观,以及对自身能力和想法的信心,尽最大努力做能为百姓谋福祉的事情,因此命名为“积极动机”;因子二包括改变农村目标明确、耐挫折性、吃苦耐劳,方差解释量为18.540%,因子二反映一心在农村有所作为,不怕农村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的不如意,经受工作、生活上的打击、挫折也能一如既往坚持工作方向,因此命名为“意志品质”;因子三包括岗位认同、反功利性导向、主动学习精神,方差解释量为15.204%,因子三反映对大学生村官本身价值、岗位角色的自我认同,对这一岗位的职责和定位有清晰认识,能够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优势和可用资源,即自身科学文化思想境界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够利用一切求知途径补充自身知识技能,坚定为百姓造福信念,不急功近利,不只注重短期出结果的工作,因此命名为“岗位角色端正”。
3.2.2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衡量一个问卷的优劣主要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来评价,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用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α)来检验,效度的主要指标为问卷的结构效度.即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
1)信度分析
问卷的总体系数为0.850,一般认为问卷的信度大于0.70以上为可接受(devellis,1991;gay,1992),因而本次调查问卷是可信的。
2)效度分析
本文的效度分析主要有探索性因子分析和t检验,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的三个因子解释了全部方差变异的57.279%,这一结果反映本次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由表知,根据t检验的结果判断,p值小于0.05的认为是拒绝“两组平均数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假设,即认为优秀组和一般组在这一要素上有显著差异,也即认为该要素特征可以显著区分优秀组和一般组。因此,由t检验结果知,所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优秀组与一般组在吃苦耐劳、岗位认同、主动学习精神、以民为主、自信敢为、尽心尽力和耐挫折性七个特征上有显著差异,从两组数据的均值看出,优秀组大学生村官比之一般组大学生村官在这些方面的得分都较高。而在改变农村目标明确、反功利性导向、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三个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最终建模时考虑舍去。
4结论
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构效度和t检验的内容效度分析可得,最终采用的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分为三个维度:积极动机,包括自信敢为、以民为主、尽心尽力;意志品质,包括耐挫折性、吃苦耐劳;岗位角色端正,包括岗位认同、主动学习精神。研究不足之处,由于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特殊性,分布较为分散,且绩效优秀者的数量较少,限制了样本的数量。且北京和江苏地区在全国来讲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于其他经济情况发展相差较大的地区,胜任特征模型的普遍适用性有待作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1).
[2]spencerl.m&spencers.m,compelenceatwork:modelsforsuperperformence,johnviley&sans.inc,1993221-226.
[3]陈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李包庚,黄斌,魏娜:《”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
量子力学特征篇6
本文试从地质特征入手,进而系统总结撰山子金矿的产出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岩体地球化学、矿体地质特征等,进一步推断和分析撰山子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并最终总结其成矿机制,并为赤峰地区造山带内找矿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成矿环境;成矿机制
1区域地质背景
撰山子金矿位于华北-西伯利亚块体(以下简称华西块体)的衔接部位,兴蒙造山带的南缘。其边界断裂―赤峰-开源大断裂从撰山子矿田北侧经过,控制了该区域的构造-岩浆岩带。从晚古生代末到中生代,本区位于古亚洲域和太平洋域叠合的重要部位,经历了复杂的断裂活动,为中生代地壳热演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背景[1]。总之,作为古陆块边缘地带,该区经历了多次的陆陆“开合”,造山和造盆运动的反复更迭,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频繁,有利于诸如Au、Ag、Mo等核幔源元素[2]的富集,是有利的成矿构造单元。因此,华北板块北缘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金矿带(区),赤峰―朝阳金矿带便是其中一个亚带,而撰山子金矿田则位于赤峰-朝阳金矿带的北段。
2.燕山期花岗质岩体特征
矿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其主要为花岗质岩体,主要岩体有烧锅营子岩体、落凤毛岩体、大城子岩体。撰山子矿床主要分布于烧锅营子岩体和撰山子-落凤毛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其中烧锅营子岩体出露规模最大,在矿区的中生代花岗岩体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从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上而言,烧锅营子岩体属于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条纹长石、微斜长石、石英、斜长石、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副矿物以富铁低钛为主要特征,微量元素矿物种类复杂,可见Ti、Zr、Nb、Ta、和REE的硅酸盐、磷酸盐、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等。此外,早期的花岗岩中还含有高丰度的Nb-Ta矿物以及石榴子石等指示深源的矿物。需要指出的是,烧锅营子岩体为富金岩体,平均值高达8-11.33×10-9,相当于地壳中金克拉克值3.5×10-9(黎彤,1981)的2.286-3.237倍。下表为是常见氧化物的含量(ω,%):
(1)烧锅营子黑云母花岗岩和落凤毛花岗质岩体的SiO2含量分别为73.77%和73.34%,皆高于西台子花岗岩和中国黑云母花岗岩的重量百分比(据黎彤,1962)。酸度高是矿区花岗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金元素地球化学上看,其不利于金元素的富集。但矿区花岗岩的含金量高,在有利的部分成矿,但矿区岩矿金品位分布极不均匀。
(2)烧锅营子黑云母花岗岩和落凤毛花岗质岩体的里特曼指数σ=[ω(K2O+Na2O)]2/[ω(SiO2-43)])分别为1.88,2.21;属钙碱性岩系列;全碱组分ω[Na2O+K2O]=7.6,与西台子黑云母花岗岩体(7.74)和中国黑云母花岗岩体(7.64)接近,均低于落凤毛(8.2)和喀喇沁岩体(8.93);钾质指[K2O/(K2O+Na2O)]×100=55.26,指示岩体富Na;其值与西台子岩体55.3相近,却高于喀喇沁黑云母花岗岩岩体(51.96)和落凤毛花岗质岩体(50.51)。
从以上可以看出,撰山子金矿区花岗岩岩体属碱性-钙碱性岩浆系列岩体,其具有贫Ti富磁铁矿、具有较高的Nb-Ta等微量元素;含金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相对贫铝、钠碱质含量高岩石化学特点。
根据阎志军(1997a)的稀土元素测试数据,本区花岗岩稀土元素蛛网图为明显的右倾式。均为LREE明显富集、HREE出现相对亏损,具较明显的Nb、Ta、Ti负异常,这些特征除表明有钛铁矿和磷灰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外,还表明了岩石的壳源或有上地幔成因;从轻稀土和重稀土的斜率上看,指示早期有石榴子石的析出。而Nb、Ta、Sr含量较高,指示岩浆源区具有深源的特征。
3.金矿床地质特征
3.1典型矿脉特征
撰山子金矿已发现矿脉近百条,主要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以脉状、细脉状产出在闪长岩体、花岗质岩体与二叠系索伦组内,优选走向NW(300°-340°),倾向SE与NE,(以SW为多),倾角在多为高角度(60°-70°)。矿脉的形态复杂,产出样式多样。矿脉呈雁行侧列分布,自西向东具有不同期次地近等距依次排列;其次,部分矿脉典型的形态为“入”字形、“Y”或“X”形,在空间上呈现分而复合、合而复分的特征。矿脉成因机制复杂,部分矿脉呈东西向展布,受韧性剪切断裂控制;部分矿脉受岩体边缘剪切断裂控制,呈帚状或环状分布,近岩体者,脉体粗而稳定,远岩体者,细而间断;部分矿脉继承成矿前断裂特征。矿脉的围岩蚀变简单,具有一定的元素垂直分带。
3.2矿石基本特征
系统的岩矿学以及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撰山子金矿的原生矿石类型为微细脉-细脉或(和)浸染状的硫化物型矿石,主要以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产出。矿石经历多个矿化阶段,主要由石英脉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组成;脉石矿物常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最常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结构、中粗粒粒状结构、溶蚀―交代结构、压碎结构、扭裂结构、碎裂结构等。金颗粒主要呈显微-超显微型结构混入物或包体金产出,颗粒极细散布在黄铁矿、石英、方铅矿、闪锌矿晶格中或晶体裂隙中。
4.成矿流体特征
根据矿相学研究结果表明,撰山子金矿石英包裹体为碱性富Au的CO2-H2O-(NaCl+KCl)的多相体系,源于烧锅营子等燕山期花岗质岩体期后热液。包裹体数量众多,但体积小,一般在5um-11um之间。包裹体以气液两相(V-L型)为主,可见三相包裹体(C型),固相成分以NaCl和KCl为主,气相成分主要以H2O与CO2为主的H2O-CO2-CH4-CO-N2-H2混合气体,形态呈不规则椭圆状、扁球状或负晶状。其中,根据系统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量,主成矿期的均一温度呈现四个峰值:分别为350℃-310℃、230℃-190℃、220℃-170℃、160℃-140℃,而金成矿主要集中在220℃-170℃区间,成矿体系的压力值为51.12-72.6MPa,对应的形成深度为1.7-2.4km[3]。撰山子金矿床石英脉中δ18O在-0.47‰--2.76‰,均值为-1.43‰;δD值为-124.4‰--185.2‰,均值-1.47.3‰[4]。由此可以推断,该矿床主要是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产物,在成矿作用晚期阶段,受加热的天水或变质水混入,成矿流体逐渐后期变成一种混源流体。
5.成矿机制的初步探讨
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北缘出现过3次大规模构造动力学活动,分别为160-200Ma的后碰撞造山活动、140Ma构造体制大转折末期和120Ma左右的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并伴随着三次成矿爆发[5,6]。换言之,140-120Ma以来,在兴蒙造山带区以及边缘地区,地壳发生垂向增厚,侧向缩短,地幔物质大量上涌,进而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引发了大规模的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来看,撰山子矿区中生代经历了至少三次构造-岩浆作用:第一次以海西闪长岩体为代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约171Ma)的侵位为表现形式,第二次则以撰山子-落凤毛岩体在早白垩世(约127Ma)的侵位为标志;第三次以烧锅营子岩体在113-123Ma呈气球状上侵为特征。
此外,伴随着岩浆-热液活动,壳幔物质交换频繁,由于富金的幔源物质(?)上涌发生底侵作用,形成壳幔型岩浆源。就撰山子矿田而言,早期岩体沿着薄软地段上侵定位,受到地幔热物质和构造应力的影响,不同层次的韧性或脆性断裂系统发生一系列活化,沟通了深部含矿岩浆和流体。富金流体沿破碎带发生迁移,当流体体系降至350℃时,部分挥发份开始溶解于水,并形成一些列离子或离子团,尤其形成Cl的络阴离子团。随着流体物质的不断演化,T-P逐渐改变,流体则逐渐演变为以Au的硫络合物和Cl络合物共存体系。
流体沿构造断裂破碎带继续迁移,尤其迁移至韧性-脆性转化域是,裂隙大量发育,由原来的静岩压力转化为静水压力,原有的封闭空间有了很大的开放空间,造成了氧化-还原障;同时,诸如天水以及其他变质水等不同源区的混合热液,形成酸碱化学障。总之,在温度、压力、地球化学等条件的控制下,在深度约2.4Km-1.7Km处,温度为220℃-170℃时,Au与S络合物反应沉淀,或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硫化物晶格中,形成了脉状金矿床或构造蚀变岩矿体。
参考文献:
[1]李秀琴,杨吉,等.内蒙撰山子金矿赋存规律及成矿预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1:32-35.
[2]邵济安,杨进辉,等.记载了早中生代壳幔演化的赤峰-凌源地质走廊[J].岩石学报,2011,27(12):
[3]阴翠珍,等.撰山子金矿床石英的特征与含金性的关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33(3):315-323.
[4]阎志军,阴翠珍,孙洪礼,张林,姚香,等.撰山子金矿田燕山期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J].黄金,1997,2(2):8-15.
[5]毛景文,王志良.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时限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初步探讨[J].矿床地质.2000,19(4):289-297.
[6]毛景文,谢桂青,张作衡,李晓峰,王义天,张长青,李永峰.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岩石学报,2005.21(1):169-188.
-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篇)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担任初一50班班主任的这几个月里,我班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很顺利。现将这段..
-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