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6篇)
石头书篇1
在北京当代艺术圈中,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位于798艺术区内的“罐子书屋”主人刘太乃。他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作品常常就挂在书屋的墙上,显得很高调。但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刘太乃还是一位低调的古董藏家,尤其喜爱收藏文人供石。
坐落在长安街沿线上的一处公寓内,刘太乃还有一个“书房”,里面精心布置着他的古董收藏品,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一块明至清的黑色灵璧石。碰到喜欢此石的朋友,刘太乃常常会拿出一枚硬币,轻轻地叩击几下灵璧石,于是,清脆悦耳、余音袅袅的磬音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
中国的赏石文化,深受老庄哲学和道禅思想影响。供石鉴赏以“本自天然,不假雕琢”为上品,与道家美学观念相近,如《老子》上所言:“大巧若拙”。
刘太乃说:石头属于内敛的美学思想范畴,它的价值观也是内敛的。石头虽然是古的东西,要看现代人用什么眼光去欣赏它,玩出什么品位。其实,最古典的东西就是最现代的。
将种子撒进泥土,等它慢慢发芽
还在台湾念“大二”的时候,对艺术有着特别偏爱的刘太乃就开始购买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了,如今在拍卖场上基准价位已达5万元上下的于右任作品,那时候仅仅卖500元人民币。靠节省出来的饭钱和零用钱买回来的书画作品,被刘太乃挂在了他们六人一间的狭窄的大学宿舍里,望着墙上的心爱之物,刘太乃内心的直觉告诉他:艺术品能够给自己带来财富。
四年的新闻专业毕业后,刘太乃进入台北的一家报社工作,逐渐转入到了收藏领域的专业报道和写作中,一干就是八年。那期间,刘太乃狂热地投入到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工作领域中,并且经常自费到香港等地参加拍卖会和艺术展览,开阔视野,磨练眼力。
1997年7月1日,刘太乃和朋友又创办了自己的第一本杂志,专门报道艺术品收藏。当时他们的创业本钱仅仅能够维持三期杂志的出版费用,不料随后又遇到了亚洲金融风暴,基本上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最惨的时候整本杂志只有刘太乃和朋友两个人撰写文章,换了无数个笔名。刘太乃说,他一贯的行事方式是“先将一粒种子撒进泥土里,等着它慢慢发芽,三四年后,就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12年后,当初刘太乃创办的那本艺术杂志几乎已经是亚洲华人艺术圈无人不知了。
最拙的是石头,最灵的也是石头
伴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刘太乃个人的收藏规模也在不断壮大:除了20世纪华人经典油画大家林风眠、群、陈抱一等,还包括关良、李山、赵春翔、侯俊明、洪东禄、洪磊等知名当代艺术家。但是,最让刘太乃着迷的还是中国古代文人供石的收藏。刘太乃说,他收藏了很多精彩的石头,但收藏故事反而平淡,每一次遇见都是缘分。
在刘太乃眼中,世界上最拙的东西是石头,最灵的东西也是石头。中国的许多典故成语和俗语谚语都与石头有关,一部《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由石头幻化而来,石文化或者说赏石文化的渊源由此可知。
中国历史上从宋朝开始,就正式有了“赏石”收藏的概念。当时文人们将一些形状凸凹、造型奇特、表面纹理秀美的石头,与文房四宝等物品一起摆在书房案头上,并给这些石头配上硬木底座,甚至在上面题诗铭款。后经过历朝历代文人们的挖掘、把玩、鉴赏与品评,一块块天然的石头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也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文人情怀。
然而到了现代文明的今天,赏石却被中国人遗忘般地沉默了很多年。直到2000年2月,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苏州古典园林布局的中国馆“明轩”,举办的一个主题为“文人赏石:庭园、书斋与绘画”的专题收藏展上,一位名叫理查德・罗森布鲁姆(RichardRosenblum)的美国收藏家,推出了自己30多方中国古典赏石,惊艳四座。至今,那次展览仍可称为是赏石收藏史上的一座丰碑。
赏石可谓杂项中的冷门,识石者之少与赏石的传世量之稀少,为了解并进入这个市场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懂得鉴赏赏石,能够享受藏石乐趣的人本身需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底蕴。赏石多富有文气,自古是文人雅士的座上宾。曾有米芾拜石作“x山铭”,李后主不恋江山恋美石,赵孟\藏石悟画石的佳话。
对话
《风尚周报》:古代文人为什么要把石头摆到桌案上,他们最初的想法是什么?
刘太乃:古人和今人一样都喜欢游山玩水,但古人没有照相机,只好把类似真山模样的石头搬回家。真正的好石头,上面还有很多历代传程者们的铭文――就像在真山上写“到此一游”一样。
《风尚周报》:究竟什么样的石头为佳品呢?
刘太乃:石的鉴别不仅需要人对复杂多样的石种有深刻认识和对奇石有审美能力,而且要对石的不同年代的开凿方式,不同时期对石的处理工艺,石面的包浆乃至石座的设计有深层次的研究。
《风尚周报》:历史上有“四大名石”之说,它们都应该是上品吧?
刘太乃:从灵璧石、英石、太湖石和昆石的石形审美观上说,大体上以“瘦、皱、透、漏”为上品,而其中不同的石种又有不同的评判依据。如灵璧石还要从“声”来考究,上等灵璧石一定叩之有声。
石头书篇2
烟雾缭绕中,贾平凹在谈论文风为何板结的问题,几人手中的香烟和桌上敬奉石佛的焚香缠绕,共同将屋子剩余的空隙塞满。
屋子里剩余的空隙本已不多。汉罐、石蛙、各色佛像仿佛才是这里的主人。进门是一口两人才能合抱的汉罐,左侧是一柜子的陈列,折身入内室,奇石巨佛,书画古玩,书籍照片,看上去琳琅满目,实际上只有一种风格:雄浑摒绝精巧,简单然而丰富,像是战胜归来的奇兵铁甲,横躺斜卧,酣然而眠,这是一个杂乱却让人感觉舒适的空间。在里面说话,让人不自觉地将声音放小,甚至光线照进时也将自己调暗了。
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贾平凹像是列阵点兵,介绍自己的精兵良将。楼下看完了,他说,走,去楼上再看看。与大多数收藏家喜欢各种好东西不同,贾平凹收藏得很偏执。他说,“我爱把屋子塞满”,而塞满这屋子的,不过是书籍、石头、陶器,这其中最多的,恐怕就是汉代的陶罐、石头的青蛙和佛像,以及自己的盗版书。
心系汉罐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挖个工地后面都要跟个考古队,汉家陵阙像夕阳残照一样遍布西安周郊、咸阳四围,秦砖汉瓦时有出土,其中流落民间的汉罐,就跟别地的瓦片一样普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二十出头的贾平凹就开始收藏汉罐。贾平凹属相为龙,据说他收藏最早的一件汉罐,也和龙有关,但这个“龙罐”可能是一个农民家里的尿盆。那时他一位大学女同学去关中下乡回来,说那里修田挖掘,挖出了许多汉墓,墓里完整的罐被农民带回作了尿盆。贾平凹就对她说:“你再去,拣一个完整的给我抱回来。”她果然就抱了个汉罐送给了平凹。这个汉罐高27厘米,长颈胖肚,肚的上部有一圈图案,似麒麟又非麒麟,据说是龙的子孙的一种。贾平凹得之欣喜,他相信物以类聚。
到现在,贾平凹收藏的大小汉罐怎么也得有上百个了。而百罐之首、罐阵之帅,就是我们一进门看到的巨罐。据说此罐是贾平凹从剧作家芦苇处“巧取豪夺”过来的。一天,贾平凹到芦苇家串门,屋内的一个巨罐一下击中他的眼球,这罐子需两人搂抱,简洁敦实、拙朴浑厚,让他看得两眼发直,生出了“夺取”之心。直接问芦苇要,他不好意思开口;就此作罢,他难掩此心。后来,贾平凹用了个文人的办法:写信。且看这信:“古语说,神归其位,物以类聚,我想能得到您存的那只特大土罐,您不要急。此土罐虽是您存,却是我爱,因为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气候,却无统帅,您那里则有将无兵,纵然一木巨大,但并不是森林,还不如放在我处,让外人观之叹我收藏之盛,让我抚之念友情之重。当然,君子不夺人之美,我不是夺,也不是骗,而是以金购买或以物易物。土罐并不值钱,我愿出原价十倍数,或您看上我家藏物,随手拿去,古时友人相交,有赠丫鬟之举,如今世风日下,不知兄肯否让出瓦釜?”将土罐和“丫鬟”作比,也亏贾平凹想得出来。
为什么喜欢收藏汉罐,而不是元青花、明清瓷器这些似乎更加容易“增值”的东西?文如其人,收藏也如其人。贾平凹醉心秦汉雄风,推崇平朴拙实,在《卧虎说》中,他对霍去病墓前的汉代石雕赞美有加,感叹“卧虎”“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这次和我们谈起文风和收藏,他再次说出对汉风的推崇:“文章华丽、腐化、走形式的时候,就没有内容了。汉代社会强劲,一个匠人随便捏一个罐子留给后人,会觉得很粗、很土,但会感觉气势很大,到明清的鼻烟壶、景泰蓝,非常繁琐,家具雕刻很细致,但看了之后却觉着气势小。就跟女人化妆一样,年轻的姑娘从来不化妆会觉着漂亮、有朝气,一旦到了需要浓妆艳抹的时候,证明你衰老了。”不可避免的,贾平凹又将罐子和女人作比了。
玩石绝不丧志
如果说罐子是贾平凹心向往之的古人奇境,那么石头青蛙,他认为是自己与天地造物在时空交错中的奇缘。他曾经说:“人与石头确实是有缘分的。这些石头能成为我的藏品,却有一些很奇怪的经历,今日我有缘得了,不知几时缘尽,又归落谁手?好的石头就是这么与人产生着缘分,而被人辗转珍藏在世间的。”他在河滩上拣到的一对石头,纹路恰是“平”“凹”二字,像是命运也认可贾平凹的这种联想。而在所有石头中,他又最爱石蛙,因为蛙与凹同音;他收藏的一块红壁石,样子像蛙,通体暗红,似动非动,贾平凹将此石名为红蛙,置于案上石佛的左侧,让其成神。
在著名藏石家李饶的藏石配文著《小石头记》一书中,贾平凹为其作序,序中写到,“玩石人却绝不丧志。玩的石都是奇石,归于发现的艺术,不是谁都有心性玩的,谁却能玩得出的,它需要雪澡的情操,澹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贾平凹收藏的石头来源很多,自游山玩水中,批沙拣石,时常有所收获。
或者朋友相赠。放眼过去书房处处有石头。其中一件石琴得来如有奇遇。有次在酒席上,有位朋友喝多,话多失言,对他夸口,说他有个宝贝,你如果说准琴棋书画中的一个就送你。贾平凹不假思索地说是琴。这位朋友仰天长叹:这是天意!贾平凹怕他酒醒后反悔,立即去他家,到家时朋友酒醒了,抱着石琴一边做弹奏状一边狂歌,样子让人感动,贾平凹就不忍心索要了。但这位朋友豪爽,一定要践诺送给他,再一次慨叹:这是天意,这是缘分呀!
收藏“自己”
石头、陶罐像是天地和古人将贾平凹包围,比起这些肃穆之物,贾平凹装裱的一些照片让整个房间多了些生灵之气。这些照片是贾平凹敬仰的作家。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乔伊斯、沈从文、张爱玲贾平凹说起他们的语气,完全不像在谈论一个作家,而像在谈论一尊菩萨:“他们是我心中的神,如莎士比亚,曹雪芹,托尔斯泰,乔伊斯、坡、福克纳、海明威、沈从文、张爱玲等。”
他打开收藏的一大柜子自己的盗版书时,脸上狡黠的笑又回来了,像是小时候为一个小秘密得意的神情。盗版书以《废都》最多,到最新的《古炉》打止。他告诉我们,大部分是从求签名的人手里扣押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买来的。大家都见过推着三轮车卖盗版书的小贩,贾平凹家楼下曾经就有这么一个,每次贾平凹都将自己的盗版书买下来,后来,这书贩就不见了。
石头书篇3
正是因为这份对书的坚守,成就了先行书店的品牌,也为石头迎未了一批批忠实粉丝。许多对先行书店充满感情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着书店。有铁杆读者干脆直接加入书店成为股东,身体力行支持先行;也有爱读书、爱分享的朋友,在先行举办活动。每月一期的读书会、不定期举行的各种主题分享,还有电影、咖啡、户外、书法、音乐等活动,都加深着先行的影响力。
除了日日新的图书,石头每天都在店里“搞事情”,努力完善各种细节,让每位来店里的读者都有初次见面的感动。
最初,只是花园的地面上有漂亮的花草,后来人口的墙面挂上了园艺挂篮,给书架旁边增加了花盆,店里的桌上也摆满了鲜花……书与花,充满了让人喜爱的模样,让读书人与书本在店里可以好好恋爱。
有的书店在潮流里倒闭,有的却在逆境里重生。
佛山的独立书店本就不多,近年硎芡络的冲击逐一倒闭,目前就只剩先行这一家。石头很乐观,只有一家也有好处。这样全佛山喜欢读书的文化人都可以集中在这里。
石头说,许多老读者都舍不得书店关闭。所以,在书店生意很差的时候,他们会想方设法地给店里介绍业务,比如学校需要买书、酒店想要订杂志,希望书店可以好好活下去。这真不知道是书店成全了读者,还是读者成全了书店。又或者说,书店和读者之间本来就是良好的共生关系,像根与芽、藤与树。
全都是新的
石头把先行开在公园旁的社区里,邻近大学。读者今天来买书,明天或许就成了各种讲座、沙龙、读书会的主讲人。这是一家很有人情味的书店,大家都可以在这里随时随地分享。
反倒是老板石头每天都很忙,―直忙着对书店进行各种改造。他不仅是老板,还是设计师、花艺师、木工、粉刷匠。书店没活动的时候,石头又会在群里呼朋唤友,邀约大家去艺廊看展览,去郊外看桃花。
每年秋天,先行都会有个固定活动――“扫黄”。把山里的落叶收集、撤落到店里,再邀请前来读书的朋友拿起扫帚把落叶扫成一堆。起初,只是个无心之举,现在成了先行固定的“黄叶艺术节”。
有人在这里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石头成了红娘;有人想在这里拍微电影,石头又成了临时场记…一先行的想法每天也都是新的。
虽然整个书店只有一百多平方米,但除了基本的书架区、品茶读书区和活动区,这里还有一间小小的琴房,让书友弹弹琴也谈谈情。石头还计划增加客房,让读者可以在店里24小时读书。“将来还打算打造一处读者厨房,在分享精神粮食的同时,也能分享自制的美食。”总之,每次来先行都有新发现、新惊喜。
石头书篇4
论文摘要: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文字石刻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一前言
两汉时期,南阳经济发达、文化事业繁荣,在政治上又有着特殊的地位,使南阳成为当时与洛阳、临淄、邯郸、成都齐名的名邑之一。今天我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南阳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数量最大,也最受人们关注的是汉画像石、汉画像砖,其次就是汉代石刻文字。
在南阳出土的石刻文字中,有歌功颂德的,有标明墓室情况的等等,但关于南阳汉代水利方面的石刻文字,几乎没有发现,仅在汉书中有一处记载,汉书载“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増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关于此石,其它史志均无记载。石早佚,不可考。但是我们从文中所说可知,刻石的内容是为了百姓的合理、平均用水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无独有偶,2003年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在南阳邓州我们发现了一批汉代水利巨石。
二南阳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及考释
2003年5月在邓州元庄乡曾庄村肖湾组赵河南岸拐角漫滩地发现了99块刻有文字的水利巨石,是该乡村民在平整废弃的砖瓦厂时偶然发现的。这批石头除刻有“虞少文石”一块石头留存于邓州花洲书院外,其余带有文字的石头都存于南阳市卧龙岗汉画馆内。(图附后)
从这批石头外观来看,基本上都是长方体,表面粗糙不平,看样子是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便被刻上了名字,并且有的石头凿有铆口(如图三)。从完整的石头来看,除了一块特殊的石头和残砖外,基本上每块长约140厘米,宽约50厘米,并且每块上面都用隶书刻一人名,如“虞少文石”、“云伯山石”、“何吴石”、“何武”、“许阳”、“苏文辽”、“庞君髙”、“鲁孟山”等。
在这批出土的石头中,有一块残砖和一块石头比较特殊。残砖(图一),长约19厘米,宽约14厘米,上部稍残,竖刻隶书两行:左边为“石渠下部”,右边为“艹基石文甫”。石头(图二),长约100厘米,宽约15厘米,竖刻一行隶书为“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由此可知图一、图四文字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从“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的含义来看,应该是对上面这批石头用途的一个简单说明。
我们先来看看“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这九个字,《南阳晚报》及《邓州文化》一书将其读为“石渠下部”、“基石文甫”,其中一字未释出来,他们可能认为“艹”不是一个字,盖误也。我们来看图一,“基”字上面有“艹”,此时认为“艹”不是一字,在情理之中。我们再来看图四,在“部”和“基”之间也有一个“艹”,两个铭文都有“艹”,看来这不是偶然的写错或者误笔,“艹”应该是一个字。在南阳出土的汉碑《张景碑》中有一“草”字,和我们这里提到的“艹”的写法一样。在汉代的隶书中“艹”同我们今天的“草”字。《说文》:“艹,百艹也,从二艹。”如果按《说文》中的意义来解释铭文的含义,显然说不通。“艹”还有粗糙之意,《史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为粗食草菜之馔具也。”)《元史》中曰:“以大麻索缚之,急复缚横木三道於头桅,皆以索维之,用竹编笆夹,以草石立之桅前,约长丈余”。这两个例子中“草”都有粗糙之意。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批巨石,这批石头虽然是方形,只是经过简单的加工,表面粗略,高低不平。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艹”应为粗糙之意。
我们再来看看整句铭文怎么断句,应该有两种断法,一为“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一为“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我们看这批石头每块上都刻有一名字,并且很多名字后面都刻“石”字,如“虞少文石”、“云伯山石”、“何吴石”、“宋少平石”,所以此句应读为“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所以笔者认为后者的读法是正确的。“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明这批石头的用途,是用于石渠下部的基石;二是“石渠下部艹基石”这六个字是由“文甫”这个人写的。
在图一、图二两个铭文中,字的结构和精神基本相同,应该都是由“文甫”一人所写,图一应为草稿,图二才是正规的铭文。此铭文字体结构方正、宽博,略带隶意,我们从中看出“文甫”应该是一个书写水平较高的人。
根据这批石头出土于邓州元庄乡赵河漫滩,及上面对铭文“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的分析来看,这批石头应该是与水利有关。这批石头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纪元,但我们从石刻文字的气象、造形特点和运笔方法上看,应该属于东汉后期的。在这批石刻文字中,“何武”之名与汉书同,但与汉书所载何武不涉。汉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有何武,字君公,蜀都郫县人,一生历经汉宣帝、哀帝两朝,此两帝时期皆为前汉,故何武应为西汉人,而石刻铭文中所涉及的何武应为东汉人。
我们知道南阳汉代的冶铁业相当发达,因此为大规模兴修水利提供了得心应手的铁制工具,使汉代南阳的水利工程建设卓有成效。汉代南阳兴建的水利工程比比皆是,主要有钳卢陂、三郎堰、郑渠堰、召父渠、六门堰、樊氏陂、邓氏陂、新野陂等。其中在邓州境内尤多,有钳卢陂、三郎堰、召父渠等,这些水利工程为汉代邓州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障。今天邓州好多村庄的名字都是以“渠”、“陂”、“堰”来命名,这也说明水利工程在邓州的兴盛。
这批水利巨石是在邓州古六门堰遗址范围内发现的。六门堰,又称“六门石碣”或称“六门陂”,又称“穰西石碣”。西汉时,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修建,继召信臣遗业,东汉杜诗为南阳太守时,复修六门堰,之后不断的复修。《汉书·沟洫志》有关于六门堰的记载,但不够详细。按骆立群《邓州古代史考》中所说,单就六门堰下属水渠陂堰就有三十个之多,灌溉着穰、新野、昆阳三县。后汉末,由于兵乱,工程全毁。
关于这一大批石头,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出土的铭文“石渠下部艹基石,文甫”,断定它是关于水渠的。那么,为什么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有人名呢?他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名字刻在同一块石头上。在汉代,象这种集体劳动,通常会将所有人的名字镌刻在同一块石头上。我们再看看这批石头上镌刻的文字,形态各异,差别甚大,非出自一人之手。笔者推测,当时人们为了灌溉农田而修建水渠,每家每户捐出来一块石头,然后刻上户主的名字。然而,像这种大规模的文字石刻和这种石刻形制,在中国出土的汉代碑刻中尚属首例,它是否就是当时的一种文化制度,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从这些石刻文字整体来看,应该属于东汉后期民间的通俗隶书,虽然是隶书,但是里面蕴含着楷书的因素,这些文字应和南阳出土的《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所刻的年代大致相同。在这些石刻文字中,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名字第一个字刻写都很大,第二字或第三字相对较小,这是不是当时民间的一种书写习惯或者是有其它的原因。在这些石刻文字当中,如“何武”(图四)、“何吴石”(图六)、“苏文辽”(图十)、“庞君高”(图五)等字,结体宽博,波磔分明,隶书的味道比较浓,书法风格类似于《石门颂》之类的摩崖石刻。从这几个名字的书写来看,书者应该属于书写水平比较高的人。如“云伯山石”(图八)、“西门廿二淳”(图七)、“鲁孟山”、“陈雎”等字,几乎看不到了隶书的波磔特征,基本上已成了楷书的体势,只是还略带点隶书的余韵。
在这些石刻文字中,还有几个特殊的。如“西门廿二淳”(图七),“西门”应该是姓,像“廿二”这种数字,在过去的人名中也经常出现,如“席廿二妻方氏”、“贾廿二郎”,也就是说“西门廿二淳”就是一个人名。“云伯山石”(图八)、“由孟闓”这两个名字的姓氏在邓州现存的姓氏中是没有的,这两个姓氏的发现无疑对我们研究邓州古代的姓氏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再来看“窦建”(图十一)这个名字,这两个字应该是这批石刻文字中最有情趣的。“窦”字为什么写这么长,好像三个字组成,当时作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是不是作者当时正思索着修水渠的事,或者正和人谈话分神而造成的呢?或者说书者是一个书写水平低的人。
三结论
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不但对我们研究汉代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也为研究汉隶的楷化提供了更有力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班固撰颜师古注《前汉书·循吏传》四库全书卷八十九
[2]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3年版15页
[3]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范雎列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卷七十九
[4]明宋濂等修《宋史·河渠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卷六十六
石头书篇5
光着脚,缓步走在石板路上,石头本身凉凉的触感透过皮肤传入内心,竟是无限的宁静,使人安下心来,摒弃一切的杂念。
这条石板路,有着被时光打磨过的痕迹,饱经风霜,也老态龙钟。不繁华也不冷清,偶尔走过的路人,时而缥缈的烟雨,囊括着江南的柔美情调。
这里是我常来的地方,只因为这里的每一丝空气,这里的每一寸蓝天,这里的每一片烟雨,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紧紧攥着我的心,无法自拔。
一直能感觉得到,这里的每一块石,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感,时而柔情,时而僵硬,时而开心,时而生气。他们像一本本形态各异的历史书,有些呛着生硬,有些娓娓动听,而这条小石巷,就是他们的专属书架。
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也想轻轻翻开这些历史书,细读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感情。
有时也会觉得,自己也是一块独特的石头,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当着专属于自己的石头,像石头一般有着自己的感情,而且隐藏得很好,一层又一层,几乎不会有人能发现。
可能会有人发现我,但却不一定能发掘出我的内心。也许只会认为,我就是一块石头,简单至极。
其实我觉得,当块石头也没什么不好。石头心思细密,懂得忍耐孤独,神秘多变而平凡普通。石头就像人,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石头。
一直幻想石头的世界,石头不会长大,但也会有大小之分;天涯海角都是他们的家,他们或是在溪水里打闹嬉戏,或是在树林里静静休息;或是在工地上为民服务,或是在角落里风化成沙。会有孩童将他们作为玩具,会有飞鸟在他们身上栖息。
石头们形态各异,古朴的石板路,坚固的石头屋,美丽的石手链,高耸的石雕塑,有着各种美好。
石头普通,但也不普通,只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多变的样式,以及坚韧的情感。
喜爱石头,喜爱他们的坚硬,喜爱他们的独特,喜爱他们的清凉,喜爱他们的一切。
和我一样,去喜爱石头吧,既然时尚有一种物品叫做石头,那必有它独到的地方。
若我闭上眼,石头苏醒的瞬间,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经历,将如花般盛开。
思绪又回到这道石巷,石头还是那些石头,只是在我眼中,他们不再像原来如此普通。
石头书篇6
这里就是著名的女娲炼石场,里面分为炸石部、运石部、炼石部以及总部。
炸石部:
他们从来不用雷管和炸药。炸石部的工人都身怀如来神掌绝技。只见一排工人站在那边,举起双掌向大山打去。大山立刻爆炸,石头横飞。
运石部:
运石部没有车也没有传送带。这个部门的工人都身怀超群的轻功。只见空中一排工人抱着大块的石头飞来飞去。
炼石部:
这里的工人都会三昧真火。将石头放在一个三角架上,一圈工人向那个石头喷火……
(女娲站在一个山顶上,抬头望着那个天上的破洞。透过那个洞还可以看到时不时有仙女走来走去。)
女娲:嗯,这还差不多!
会计:女娲娘娘,石头都炼好了,一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女娲:嗯,好的,去给我拿万能胶来……
女娲(站在一块大石头之上,抬头望着补好的天,拍着手上的灰尘):补完收工!
女娲(低头一看,自己脚下踩着的那颗石头也是要用来补天的):哎哟,忘了这里还有一块。扔了吧,反正《西游记》也已经写过了,不会再爆猴子出来了吧!去化妆……
(石头特写)
若干年之后……
(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坐在石头旁边聊天)
道士:最近我们刚刚盘点完,今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啊!
和尚:是啊,相信明年会更好!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道士:……你短路啦?
和尚(看着那块石头):这块石头看上去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
道士:看来真的是短路了!
石头:我是女娲补天的时候留下来的,女娲把我踩在脚底下了,没有发现我,呜呜……
和尚:别哭啦!看你样子不错,我带你去凡尘中走一趟,让你享受荣华富贵。
石头:可是……补天是我的人生梦想啊!
和尚:傻瓜!补天有什么好?走吧,带你去花花世界,保准你满意!
又若干年之后……
(一个形神飘逸的道人远远走来。经过一块石头的时候,这块石头为了引起道人的注意,咳嗽了两声。)
道人:谁?谁在咳嗽?
石头:你过来看看嘛……
道人将信将疑地走过去,看到石头上写着好多字。
道人:嗯?一块石头的一生?这有什么好看的?
石头:你仔细看看嘛,里面有很多事情的。
(道人阅读中■■■50%■■■75%■■■100%)
道人:嗯,还不错的样子,我复印一下。
(大街上)
道人(看着一位路人):看你很有文化的样子,看看这本书。
路人甲:《石头记》?还这么多字?现在流行批判。
道人(又拉住另外一个人):你看这本书,很有内涵的故事。
路人乙:能做短信小说么?
道人(再拉住一个人):这本书很好看的,一定会卖得很好的。
路人丙:大家都这么忙,哪有时间陶冶情操啊?你去找村口的曹雪芹,他可能愿意投资。
(道人走进曹雪芹的房间的时候,曹雪芹正在喝稀饭)
道人:听说你最有文化,你看看这本书!
曹雪芹:嗯,很不错的样子,指不定我靠这一本书就能出名了!没有多的了,给你这半碗稀饭!
-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3篇)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担任初一50班班主任的这几个月里,我班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很顺利。现将这段..
-
护士节活动总结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了患者的康复,她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却无比神圣——她们被称为;白衣天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节活动总结..
-
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听课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看自习、批改作业等,真正感受如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教实习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支教实习工作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食品是维系生命健康持续的首需物资,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彩阳光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更加了解和重视食品安全,在本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
-
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英语老师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书香世界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老师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英语老师..
-
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业作风整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优选..
-
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为了及时了解新教师课堂的真实状态,帮助新教师更好的规范教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师考核工作总结优选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
-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优选范文
以落实学共体理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为抓手,以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6篇)
大学生贫困生补助标准篇1“1份关爱”:疾病是导致群众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据调查,南丰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5950人,几乎达到建档立卡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篇1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