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范例(3篇)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范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6月我科收治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总分≥4分的230例高危患者设为试验组,填写评估表,针对跌倒和坠床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2012年1~6月收治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229例(对照组)的高危因素作比较,总结评估表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跌倒发生例数为1例,而对照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例数为8例,实施前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能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跌倒;坠床;神经内科;危险因素;评估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76
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在医院内跌倒,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了负面影响,极易引发医疗纠纷[1]。神经内科的服务对象多是意识障碍、瘫痪、失语、痴呆的老年患者,他们缺乏自我照顾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跌倒、坠床是患者住院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就医者的主要内容[2]。我科于2013年1月起将防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应用于临床,较好地防范了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23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1例,女99例;年龄40~95岁,平均71岁。将2012年1~6月收治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229例作为对照组,男128例,女101例;年龄39~94岁,平均
作者单位:225007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巧云: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7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一般护理常规,没有使用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评估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累计分值≥4分者,属于高危人群,分值越高,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危险性越高。
1.2.1全面评估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在患者入院或转入24h内,对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按跌倒、坠床评分表进行评分,对符合项在后面的“”内打“√”,并制定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当评分≥4分填写评分表,为高危患者,每天重点评估患者的意识、感觉、精神、行动能力的恢复程度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1周后重新评估1次,直至高危因素解除、出院。见表1。
1.2.2安全健康教育从患者入院时做好健康宣教。(1)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详细介绍,并使其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指导检查患者穿防滑鞋,提供合适的助行器。(2)对卧床患者嘱其勿擅自下床,训练床上大小便,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部位。(3)教会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掌握防止跌倒的相关知识,外出、检查及康复训练时有人陪同。(4)对躁动者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并签字认可。
1.2.3环境、设施的安全保障病房布局合理,光线明亮但不刺眼,床头配备呼叫器及床头灯,床间距>1.2m,病床两侧有床档,高度适合患者要求。定期检查病床的使用性能是否完好、稳固。病房配置脚灯,物品放置规范,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轮椅、病床刹车完好;在走廊、洗漱间、坐便器旁安置扶手,并经常检查维修保证完好备用状态。地面干燥防滑,有防“跌倒、坠床”标识。责任护士每班查看地面是否有不平坦、障碍物、打滑现象,消除环境中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患者跌撞和摔伤。对评分≥4分的高危患者床头护理记录单及病区患者一览表上使用红色“”作为警示标识,以引起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时刻警惕,并进行交班签名及时反馈,一旦发生患者跌倒,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医患纠纷。
1.2.4落实用药安全护理评估患者的服药情况,询问是否正在服镇静安眠、降血压、降血糖、利尿剂、抗癫痫药、轻泻剂等药物,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嘱待完全清醒时方可下床活动。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时,按时进食,防止低血糖反应导致跌倒。
1.2.5鼓励患者的积极参与责任护士在健康宣教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按时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积极配合执行康复治疗师的训练计划,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反馈给科室,帮助科室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3]。
1.2.6跟踪评估对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分值≥4分者,责任护士每周进行再次评分,并记录评分的动态变化。每日跟踪反馈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配合情况,直至患者出院。护士长每周重点查房。患者出院时及时填写转归,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留存病历,一份报送护理部。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跌倒、坠床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注:试验组跌倒1例;对照组跌倒6例,坠床2例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跌倒是老年患者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原因之一[4]。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议题之一,引起医院管理领域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对患者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患者安全护理方面仍是薄弱环节[5]。患者跌倒的危险与其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原有的自理能力、用药等有密切关系。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特点:(1)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病重、并发症多。(2)服用如镇静安眠、降血压、降血糖、利尿剂、抗癫痫药等药物较多。(3)意识程度、视力、感觉、运动功能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头晕、眩晕或视力模糊症状经常会反复出现。这些都是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因此在神经内科防止患者跌倒在护理安全措施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应用,对高危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制定预防跌倒、坠床的管理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及设施的维护,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认真实施预防跌倒措施等,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护理安全,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黄淑芳,叶文秋,黄宴萍,等.FOCUS-PDCA程序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17(19):132-134.
[2]田婧,段燕.“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2818-2819.
[3]李志敏.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63-1365.
[4]陈巧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质量控制[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4-46.
[5]穆欣,马琳琳,王佳,等.中文版患者安全护理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测评[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32-35.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范文
1.1组织护理人员全员系统培训
1.1.1更新理念,转变态度打破传统观念,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多认为患者只有在出现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时候,才有必要给患者进行止痛治疗,而忽视了提前镇痛的重要性,并且过分担心麻醉镇痛药的成瘾性。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疼痛理念已更新,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凸显其重要地位,消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转变理念,关注患者疼痛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爱。
1.1.2进行全面系统培训考核提供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疼痛知识教育来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水平,聘请疼痛管理专家及药物镇痛专家授课,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疼痛基本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疼痛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镇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镇痛泵的管理、各种疼痛护理记录单的应用等知识进行培训。
1.2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我科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工作计划、实施、评价与整改。护士长在病区疼痛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组织以疼痛管理为主题的护理业务查房、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等,深化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护理责任组长由病房业务骨干担任,参与到护士培训计划中,同时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和处理本组护士的疼痛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疼痛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沟通,协助护士长工作。协助医师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原因、类型;教会患者准确表述自己的疼痛;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史,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进展、疼痛治疗的效果及使用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1.3制定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流程
1.3.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2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疼痛评估的量表主要有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使用的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合而为一的长海“疼痛评估尺”,分别向患者解释疼痛评估尺的使用方法。护士随身携带“疼痛评估尺”。制定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使用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和护士签名。在患者入院2h内完成首次评估,评估分值≤3分的患者此后每天9∶00进行疼痛评估。对于手术后患者采用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记录单,对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患者分别每1,4,6,8h评估1次;另外对于疼痛评估≥5分者,报告医师,给予镇痛处理后再评估1次,然后每4h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
1.3.2疼痛干预疼痛干预护理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药物镇痛。非药物措施包括:(1)环境护理。嘈杂烦乱的环境会诱发和加重疼痛。因此将患者安置在舒适整洁的病床上,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施,适宜的室内温湿度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减轻疼痛。(2)护理。正确的和制动是止痛的最好方法。骨折初期局部疼痛往往非常明显,且活动时加重,合理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抬高肿胀的肢体,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有利于改善血循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3)骨折早期合理使用冰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热敷患肢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血供,减轻疼痛。(4)指导患者疼痛时听音乐,音乐疗法可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通过慢呼吸运动可减轻肌肉收缩引起疼痛及松弛紧张,达到控制疼痛目的。我科多模式镇痛是在神经阻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口服用药。当疼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弱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7分时实施非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1.4针对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1.4.1转变患者及家属疼痛理念患者及其家属在疼痛控制上对疼痛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伤后及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害怕麻醉镇痛药对伤口愈合影响或产生的毒副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转变患者理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对机体是有害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从而让他们主动配合疼痛治疗。
1.4.2落实疼痛护理教育措施在患者入院、术前准备、手术回房时,责任护士、管床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病房张贴疼痛尺,病床边悬挂彩色镇痛小贴士,内容涵盖疼痛对人体的危害,疼痛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非药物治疗措施,常见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每月开展疼痛护理教育课堂,强化患者无痛理念,能够熟练使用疼痛评估尺,鼓励说出疼痛的感受,掌握疼痛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1.5评价指标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病房开展前后,对患者采用长海“疼痛评估尺”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6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意义临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因此合理、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强化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非常重要。
3.2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均为急性疼痛,即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较短时间的疼痛,通常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但急性疼痛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康复,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由于疼痛因素存在,患者往往惧怕功能锻炼,活动减少,伤肢血流减慢,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在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后,通过制定疼痛评估流程,能够正确规范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规范化镇痛药物使用,制定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流程,使患者能够在疼痛耐受情况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更好地促进患者伤肢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节省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
生物与医药学科评估范文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1]。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则把它列为第四类医学[2]。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它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3,4]。
1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
1.1现代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以残疾者为中心着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的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以及应用康复工程进行代偿和重建等方法,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1]。其特点如下:①以躯体残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与老年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②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重要原则指导康复工作;③重视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组织作业-职业-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⑤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以提高诊疗质量[4~6];⑥重视功能评估和分析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它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评估依据。目前国际康复医学界使用的功能评估方法正向专业化、规范化、定向化方向发展,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1.2中医康复学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适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7]。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也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4]: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④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⑤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⑥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9]。
1.3走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医康复学应引进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但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心脏康复方面,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脏超声波检查等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进而根据患者心功能、心脏能承受的负荷及心理应激制定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患者感兴趣且易于坚持的运动,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适为度。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药物(参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中,对冠心病人施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再配合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药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解决心脏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6000万残疾人,1.77亿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不少人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和防治,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就是养生学的热点问题。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变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综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10]。
中医康复专业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与临床医学一样,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和服务网络。然而,全世界6亿残疾人中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20%,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当前在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保健和健康消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国家甚至已经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疗法的合法性,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与支持[11]。
总之,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促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促进全民保健,促进残疾预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随枝.发展中的现代康复医学[J].宁夏医学杂志,1995,17(1):60-61.
2陈耀华.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18(2):30-32.
3岳旭东.略论中医康复学[J].国医论坛,2003,18(2):14-15.
4卓大宏.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146-148.
5母晓明,郭洪科,许学杰.康复医学在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412.
6卓大宏.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1-103.
7关骅.康复医学与治疗学关系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8张雅萍.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6):48-49.
9袁嘉丽,李庆生.中西医结合养生学及康复医学在21世纪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思考[J].中医药学报,2003,31(2):1-2.
10张东坡.心脏康复中运动计划配中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探微[J].现代康复,2001,5(8):121.
-
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例(3篇)
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篇1一、归纳总结法生物知识的内部既存在着联系,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及时..
-
学校三八节活动方案范例(3篇)
学校三八节活动方案范文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方案我们通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工作领域,各行各业的妇女和男同胞一样承担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兢兢业业为祖国做..
-
学校七五普法宣传工作计划范例(3篇
学校七五普法宣传工作计划范文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在“七五”普法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为主线,依法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着..
-
学校一体化管理范例(3篇)
学校一体化管理范文存在的问题1.对数字化校园认识不清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挑战,没有意识到校园网络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的重..
-
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工作计划范例(3篇
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工作计划范文篇1各位领导:XX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推进生态宜居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在市住建委的具..
-
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范例(12篇)
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范文篇1作者简介:黄罗维,男,上海《理财周刊》社总编助理,记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摘要:从目前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
-
现代中药的发展范例(12篇)
现代中药的发展范文篇1【关键词】中药学;现代药学;当代药学药学,作为关于药物知识和经验的理性成果,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持续发展。目前,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肆虐的新形势..
-
现代中药发展范例(12篇)
现代中药发展范文篇1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穷经皓首,代代相传,使中医药成为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瑰宝。而今,这一“最具知识产权优势和国际竞争潜力”的国宝,却成了外国制药列强的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