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软件的开发范例(12篇)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信息共享空间
中图分类号:G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54-01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JesseHaukShera,1903-1982)曾说过:“图书馆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机关,它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进行书面交流。因此,图书馆是社会中文化交流体系的一个重要机机关。”[1]
近代图书馆的工作经历着手工化到现代化,以及现代网络数字化三个阶段。作为传统文化机构的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在全球绝大多数城市的图书馆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访问量不断减少的趋势,如何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呢?这就需要找到更好的途径。
新息技术的数字信息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呈爆炸性增长、图书馆大规模数字化。在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建立完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应从传统被动的信息提供者向主动多元化的信息推荐者转变,应提供新型多媒体数字互动终端参考服务,图书馆之间应坚持开展馆际合作,建立图书馆网站,为读者提供人文,个性化的服务。
1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简称Ic)就图书情报学科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一般来说,信息共享空间是以读者为中心,经过特别设计的主题型的一站式开放服务空间。国内在2005年时,由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正式提出“信息共享空间”这一准确的名称[2],目前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开始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3]。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动态的服务模式,公认的基本观点是;IC是一个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集传统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以及各类用户提供一个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的交流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是使用和检索信息技术的场所,是促进和创造合作机会的场所,是学术交流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场所。
2国内外IC建设概况
1992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提出了“信息拱廊(InformationArcade)”,随后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各种形式的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以蓬勃的发展,成为目前北美、欧洲等许多国家学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04年7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其他成员馆中开展该服务的已达30%。[4]
美国德克萨斯教会大学(TCU)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强调大学系科之间的合作,为师生提供整合行的服务。最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是由一些在咨询台工作的人员、负责电话应答的人员和解答各类问题的人员组成的。德克萨斯教会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是由图书馆员和电脑中心人员共同承担,并有双方的管理人员共同监督管理的。
2.1信息共享空间的特征
罗伯特·希尔总结归纳了信息共享空间所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1)无所不在(ubiquity),即每一台机器都有相同的界面和检索电子资源的软件;(2)适应性(utility),旨在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3)伸缩性(flexi-bility),指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技术的发展;(4)群体性(community),即提供共同合作的群体活动空间。[5]信息共享空间的最大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了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多媒体等设备以及一站式网络信息资源,,并由图书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合作学习和研究的群体活动空间。
3构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功能
信息共享空间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为图书馆用户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相对自由开放式的场所,配备现代化技术设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融合为一体的新型的服务模式。
3.1信息资源的服务
主要包括传统的流通服务和数字资源服务,这主要是指各种国内外数据库资源。其他的还有一些如学科门户、学术博客等导航服务。
3.2信息技术的服务
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环境、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多媒体设备,还有网络接人服务,包括无线的和有线的接入方式,以及软件服务,比如各种文字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电子资源阅读软件等。
3.3信息咨询的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人员构成除了图书馆的咨询人员向用户提供指向性咨询服务,以及专家和学科馆员参加的专业、IT软硬件使用中的设备维护与技术支持,以及技术人员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及其周边软硬件使用中的技术咨询服务,这些服务一般通过信息服务台、咨询工作站来实现,同时工作人员也流动接受咨询,咨询人员还提供检索知识的培训、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学术讲座和报告等服务。
3.4共享空间的学习交流服务
所谓空间的共享是指为支持课程学习、实验、交流和创造的供单人或多人团体协而开放小型空间,具有展示和聚会功能的服务区、多媒体影音室、电子阅览室、一站式的咨询服务台等服务区,如个人学习区、团体学习区、协作学习室、电子教室等。
3.5服务时间的延长服务
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做到了7×24小时的服务,如密歇根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也把开放时问延长到了凌晨1:00,在考试期间也是24小时开放。
3.6其他休闲功能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是本着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致力打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场所,让用户可以在疲惫时能休憩片刻。
综上所述,信息共享空间就是以信息服务台为中心,向用户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布局、设施、各类信息资源以及服务项目,给予用户最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享式学习环境的的需求,并且把高校图书馆融入教学与科研的整个过程,以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使图书馆成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共享信息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演讲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EB/OL].[2012-03-16].http:///jpk/courseware/chapter3.ppt#390,1,图书馆学概论.
[2]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3]郝群,朱莉,成俊颖.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82-87.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
周鸿t:
1970年10月出生于湖北,毕业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获硕士学位。后就职方正集团,先后任研发中心副主任、事业部总经理等职。1998年10月,创建3721。2003年3721被雅虎收购,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担任雅虎中国总裁。2006年3月投资奇虎公司,出任奇虎董事长。
软件的世界中从来不缺神话。大学没毕业就开始创业的比尔・盖茨成了全球首富,引得好多中国大学生放下学业去创业。可惜,中国至今还没出现第2个盖茨。
不少共享软件的作者都期望能写就新的创业传奇。但我们必须看到,不是每一个软件都可以做成QQ;即使今天那些拿到了风投的公司,它们也未必能做成功。因此,大家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否则,暴富的心理会驱使软件作者在一些“正常”的、小小的困难、挑战面前退缩,急功近利地投身去做流氓软件。顺带说一下,如今流氓软件也越来越难做了,因为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之间也在恶意竞争。
对共享软件作者而言,良好的心态远比技术重要。良好的心态体现在2个层面上:一是瞄准一个领域的某一个问题,通过你的软件去解决它。在你决定做一个软件之前,你应该想清楚:我为什么做这个软件?不要贪图一下子解决多大的问题――专注地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往往带给用户更实用的使用体验。二是在开始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大的情况下,不妨出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去做,然后耐心等待这个软件成长,而不是一开始就商业化。如今比较成功的几款软件,如迅雷、Flashget、暴风影音等,它们从开始做到现在,时间都不短了。很多人做软件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这种心态使它们软件的品质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并且有足够的成长时间,积累了用户,形成了口碑,最终缔造了价值。很多成功的公司在起步的时候,都是无心插柳的。
很多共享软件作者是技术高手,凭着自己的热情在积极地做事。但是从一个技术亮点、一个产品,到一个公司甚至到一个产业,这中间的跨度很大。作为共享软件作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让可能的成功建立在过程的圆满上。希望一夜暴富的心理,往往会使软件作者屈从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生存的压力,极易导致共享软件滑向流氓软件的泥潭。
说起流氓软件,由于宣传的原因,现在不少人都认为只要是通过捆绑方式进行推广的软件都是流氓软件。单纯凭软件的推广方式作为其是否“流氓”的判断依据,这是一个危险的、起码是不负责任的舆论导向,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它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我们最终抓住并无情地以舆论或者法律手段去鞭挞的,往往并不是危害最大的流氓软件。而对流氓软件标准问题的模糊,不仅放过了真正的“流氓”,还极易殃及大量的共享软件作者,使本就弱小的共享软件的生存环境更趋恶劣。
在生存问题面前,纯粹从道德说教去呼吁共享软件作者不要捆绑这个,不要做那个。这样的说教很苍白,那么多大公司都因利在涉足恶意软件,而你却要求共享软件作者划清界限,有些勉为其难。要解决共享软件作者滑向流氓软件泥潭,最重要的是帮助软件作者找到更合理的商业模式。如果大家都能无须作恶就可以发展,不少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共享软件怎么挣钱?在中国是很现实的问题,大家靠收注册费的方式基本上就是不可行的,盗版是微软今天在中国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更何况我们很多共享软件凭借其质量和功效,也未必真的能拿到非常好的注册费。
我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把共享软件互联网化。如果你的软件仅仅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一定有过期的时候,大家未必愿为这个功能每个月向你付钱。如果能利用这个工具,逐渐把你的软件变成一个互联网服务,在这个服务的背后,能够通过用户对你的服务认知把用户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社区,也就是把你的软件用户,逐渐和你的网站和网络服务结合起来,你会形成自己比较忠诚的用户群。在这种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软件才会有很大的空间。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所谓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同一会计信息资源可以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其主要的问题,是怎样使同一信息资源的电子数据形式能够被各需求方无障碍地解读和利用。
对于具体的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两层含义:分享他人的信息资源和我方的资源与他人分享。
以具体的信息处理系统为参照,可将共享的信息资源分为三类:原始资料、中间结果和终极信息产品。
从信息需求者所涉及的范围看,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层次:信息系统内各功能模块间的原始资料共用和中间结果交换;会计主体内各职能部门间的经济信息交流与利用;主体与上下级间的财务数据上报与下发;社会范围内的财务状况披露与经济情报搜集。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
基于以上概念,反观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十余年,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发展迅猛,已基本满足了代替手工进行会计核算的需要;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却非常欠缺。会计信息在部门间、在上下级单位间、在社会各相关权益人间的交流,甚至比手工会计时期更艰难!必须在系统间对同一数字化信息再通过人工解读、转换、重新录入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上级部门的报表汇总系统与本单位的报表生成系统脱节等等,不一而足。
对同一数据源的重复录入,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大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其影响要比表面上深远得多。
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计算机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我国计算机平均应用水平低,网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通讯基础设施薄弱等。但除此之外,更有人的认识和行为模式上的原因,即与此相关的各阶层,普遍缺乏会计信息社会化意识,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的信息共享问题认识不足,产生盲点,进而在本位工作中忽略了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的特殊要求。
首先是制定会计制度和规范会计电算化行为的权力部门和权威机构,在注重制度的行业适用性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的同时,相对忽略了电算化会计信息交流所要求的信息规范性和一致性。其次是各财务软件开发商,较重视系统核算功能方面的完善,而较少顾及信息交流与通讯功能的开发及与其他系统兼容性的研究。再次是财会人员本身,只局限于本职核算工作的要求设计原始资料的录入和加工结果的输出,对怎样利用他人的数据为自己服务和怎样以自己的信息产品服务于他人都认识不足。
应当指出,在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信息共享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充分必要条件,有了这一基础,信息共享会自然而然得以实现,没有这一条件,就无信息共享可言。
笔者认为,情况恰好与此相反,事实上,网络设施仅仅是为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人的因素,才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大量的、基础的、关键性的工作是与网络技术无关的,是只关乎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的,是应当在技术实现之前就要作好的。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好,即使在无网络环境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实现电子会计信息的便捷交流;这方面的工作做不好,则无论网络设施如何发达,前述电子会计信息交流上的尴尬都会依然存在。
这些先行性的工作——正如前文所述——涉及到与电算化会计有关的至少三个社会层面:
首先是制订会计政策物规范的机构或社团,肩负着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和系统研制开发人员的责任,在会计人员对信息共享的认识不足、开发商缺少必要的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政府和权威机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首先在制度制订伊始,就应当考虑电算化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交流的需要,力求制度中的名词、代码、元素、表式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如各行业同一经济性质的科目名力求一致,同一科目名的科目代码力求一致,同一报表元素在在表中、帐中和表间含义力求一致等等。另一方面,在对会计软件提出安全、合法、可用性要求的同时,对其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必要规范,如规定必须提供标准格式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光磁介质对外会计信息,主要会计报表必须能够被几种通用的办公软件准确识加别,孤立系统必须留有用户级的输入输出接口等。
在软件开发商方面应注意保持软件产品的前瞻性,摒弃狭隘的市场观和短视行为,公开部分文件结构与数据标准,积极将产品从自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从核算软件向管理型软件、决策支持型软件过渡。首先是产品定位,应将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诸系统的核心与基础,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来开发。在产品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他系统的有机联系,建立信息的放射与回归机制,尽量减少系统间用户端的数据重录与迂回。其次是功能设计上,尽量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设计中应包括必要的按用户要求格式导入数据的功能、网络共享和远程通讯功能、二次开发和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以利于数据收发和交流。其三,应积极开展行业内联合与交流,形成一套系统间信息交换标准和内部数据格式约定,使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更易于实现。所有这些,对于增强软件可用性、降低业内成本、促进行业发展、扩大用户市场也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4
共享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
在日常的办公应用中,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电脑上的一些文档、目录共享出来,以便于别人调用。但是对于共享的文件夹常常无法做到在使用后即将其关闭,这样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则可能对我们的共享文件进行破坏。虽然共享给我们带来了操作上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在共享的环境中,经常出现重要的文件被人泄漏或者数据丢失等。下面是常见共享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不仅你的硬盘控制权拱手相让,就连你上机时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完全监视。你的邮箱、信件、会员账号、密码、QQ账号、聊天内容、网上银行的交易等等都被人尽收眼底。如果你有网上购物的习惯,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如果C盘被共享,即使是只读,带来的灾难也是巨大的。使用Windows的朋友可能知道PWL文件的作用。一台装有Windows系统的电脑可以被几个人用,不同的使用者通过键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来登录系统。而这些机密的信息就是存储在相应的PWL文件中的,PWL文件中还可能存放一些你上网的密码等等。如果黑客进入了c盘,并且得到了这些PWL文件,可以通过一些解密软件来打开这些PWL,得到密码。
系统验证密码是以逐次比对检测的方法,也就是说假设密码只有1位,那么只要将26个字母、数字、所有可以用到的符号都试一遍,就可以成功。
可见,我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融合网络中的各种新的安全隐患。在该网络中的每个应用都代表着黑客的一个入口。企业任须遵守越来越多的安全和私密性规定。那些平时不注意安全的人。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付出惨重的代价,才会后悔不已。有些不法用户可以利用共享功能,任意删除、更改或者破坏局域网中其他计算机上的资源,来获取更大非法利益。
面对共享的安全隐患,该如何避免?
我们知道共享最根本的隐患,就是人员的疏忽或系统的默认值,经常使用的人员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防范。安全意识的淡薄,等到出现了问题后,才开始着手应对。使得我们经常处于被动状态。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该如何避免呢?
首先将系统默认不该共享项目关闭。我们都比较清楚,在Windows默认状态下,允许远程用户使用空用户连接方式获得网络上某一台计算机的共享资源列表和所有帐户名称。这个功能的开放,则容易让非法用户使用空密码或暴力破解得到共享的密码,从而达到侵入共享目录的目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可以关闭SAM账号和共享的匿名枚举功能。打开开始菜单中的“运行”窗口,输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编辑器,在左侧依次找到“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双击右侧的“网络访问:不允许SAM账号和共享的匿名枚举”项,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已启用”选项,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经过这样的设置之后,非法用户就无法直接获得共享信息和账户列表了。
再次,合理规范用户帐号。通过简化的用户限制设置,您可以将每个用户帐户设置为高、中、低限制等级。根据用户的使用用途,建立符合权限的原则,我们可以对网络访问的账户作出严格限制。在打开的组策略编辑器中,依次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双击右侧的“从网络访问此计算机”,然后将一些必须使用网络访问的账户添加进来,然后将例如Everyone、Guest之类的账户删除。如果管理员不需要远程登录,同样可以将其删除,而只保留用于访问共享目录的授权帐户;然后再打开“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同样的道理只将用于访问共享目录的授权帐户添加进来,将其它用户全部删除。
最后要合理管理共享文件,允许什么样的人来访问或者不允许什么的人访问。对于共享文件的访问,WindowsXP提供了经典和仅来宾两种不同的模式。为了使用的方便,很多人选择了“仅来宾”方式,这样所有的登录将自动使用Guest账户访问共享目录,即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访问,这样无法对共享资源提供精确的访问控制。虽然需要知道本地帐户名称方可访问,但由于很多用户帐户并没有设置密码,这样仍然是不安全的,必须设置密码以保护本地帐户。
总结
其实。共事所带来安全隐患,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复杂,无医可救。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做好防范。能够用好系统提供的保护措施,那么即可防范绝大部分的入侵破坏活动。让资源共享为我们丰富的文化生活提供便利。
趋势科技09年市场经营策略出炉
1月7日。趋势科技在南京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渠道大会。来自全国的300多名渠道经销商和多家国内知名媒体齐聚南京,参与了主题为“Web新时代云安全护航”的趋势科技2009年度渠道大会。在会上,与会来宾共同回顾了趋势科技20年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2009年趋势科技以发展云安全为中心,坚持贯彻精英政策、坚持做深金融市场、坚持增进业内合作、坚持扩展战略联盟的在华经营“一个中心四个坚持”市场策略。
尽管全球性经济危机让IT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凭借着雄厚的基础和自身的实力,趋势科技在2008年依然取得了骄人的市场成绩,尤其是云安全技术的推出,更是堪称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面对充满挑战的2009年,趋势科技别出心裁地将整个会场布置成在云端飞翔的情景。随着合作伙伴以及媒体朋友“登机”进入趋势科技“云安全号飞船”的同时,趋势科技在2009年的航行也正式开始。
青岛举办版权行政执法培训班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1篇5
关键词:OPCServerLabVIEW组态王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58-01
LabVIEW是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一套软件开发平台,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监控、自动化测试测量领域[1]。
组态王是一款优秀的国产组态软件,由亚控科技开发。组态王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在国内的工业监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OPC(OLEforProcessControl)是一组标准接口,由OPC基金会制定及修改。该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以OPC为基础实现的LabVIEW与组态王之间的数据通信。
1系统架构
该文以某企业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项目为背景。该项目中,上位机服务器运行组态王软件,完成各个分系统的数据汇总等功能;下位机作为客户端,运行由LabVIEW开发的软件,负责向上位机提供采集的数据,同时接收上位机控制指令。
LabVIEW和组态王运行在局域网不同的工控机上,软件之间借助OPC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为LabVIEW安装DSC模块,使得LabVIEW既能作为OPC客户端,又能创建OPC服务器;组态王软件内置OPC服务器,也可以作为OPC客户端使用。
2软件实现
本方案,使用LabVIEWDSC模块中的OPCServer软件作为OPC服务器。
2.1创建OPCServer
首先使用NIOPCServer软件创建Simulator驱动类型的服务器通道,然后依次创建设备、标签组和标签(变量)。
需要注意的是:
(1)变量类型。
NIOPCServer支持多种变量类型,包括各类单数值类型,如WORD,DOUBLE等,字符串类型,还有各种数组类型。一般来说,变量类型一致时使用数组是最合适的,数据更新速率一定的情况下,数组能够显著提高更新的数据量,但是组态王并不支持数组类型变量,因此本项目中只能将多个变量分别创建为单值类型。
(2)寄存器地址.
选用不同数据类型时,内存地址段是不同的,需要参考帮助文档来确定。
(3)更新速率。
OPC适用于中、低速的数据更新,一般应在500ms以上。本项目中的OPCServer基于Simulator驱动,实际的数据读写发生在下位机内部内存之间和上、下位机内存之间,因此更新速率可适当提高。
2.2创建LabVIEW客户端
LabVIEW8.0以后的版本引入了共享变量[2],这使得基于DSC模块对OPCServer的访问更加简单便捷。共享变量可以与本地或网络上任何一个电脑的OPC标签绑定,继而实现数据读写。
与OPCServer标签的绑定步骤:
(1)在LabVIEW项目中新建一个I/OServer,类型选择为OPCClient;
(2)浏览到本机OPCServer,选择NationalInstruments.NIOPCServers.V5;
(3)保存I/OServer,右键创建绑定型的共享变量。
(4)至此完成了LabVIEW客户端的创建工作,在LabVIEW中创建的一组共享变量分别绑定到OPCServer的各个标签。在LabVIEW中只需读写相应的共享变量,就能实现对OPCServer标签的访问[3]。
2.3创建组态王客户端
组态王的开发环境中,有自带的OPC服务器选项,创建OPC客户端的步骤如下。
(1)查看并选择OPC服务器。
首先填入“网络节点名”,点击查找,在刷新后的OPC服务器列表中选择NationalInstruments.NIOPCServers.V5。
(2)创建变量。
变量类型必须是I/O类型;
连接设备选择上一步骤中选择的OPCServer;
点击“寄存器”条目右侧的下拉菜单,依次展开即可选择相对应的OPCServer标签;
数据类型须与OPCServer标签的数据类型一致;
(3)至此已完成组态王OPC客户端的创建工作,后续只需读写以上步骤创建的变量,就能实现组态王对NIOPCServer的访问。
2.4数据通信
通过分别创建OPCServer、LabVIEWOPC客户端、组态王OPC客户端,实现了两个客户端对服务器的分别访问,本质上,实现了两个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OPCServer起到了统一接口和数据桥接的作用。
3结语
在大规模、复杂的工业应用中,常常会用到不同的软、硬件平台,如何实现不同平台的数据共享、汇总和透明访问,是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LabVIEW和组态王这两种被广泛使用的软件平台之间的跨机器数据通信问题,阐述了基于OPC技术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实现步骤。OPC为解决典型的跨硬件、跨软件的数据共享与通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值得在今后的项目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ElliottC.NationalinstrumentsLabVIEW:aprogrammingenvironmentforlaboratoryautomationandmeasurement[J].JournaloftheAssociationforLaboratoryAutomation,2007,12(1):17-24.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一、引言
伴随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当今社会,各自领域网络的相互连接日渐紧密,而对网络的性能要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则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日常工作学习中,又以科研人员对计算机的要求最高,为使软硬件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充分得到应用,软硬件资源共享则显得尤为重要,对计算机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软件的网络管理
(一)网络通行证的优势
现代社会的机房24小时开放,对软件许可证同意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利于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此外,假如某位用户没有使用自己计算机的软件,而通行证被释放,那么其他人也能使用该软件,如此便将这款软件的作用最大化。又如某些特殊软件最多拥有两个通行证时,这是就能利用网络通行证这个模式使用这款软件。当用户需要使用这些模块的时候,便可以省去一些繁琐程序,直接在工作地点通过网上调度就可以使用。
(二)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通过在实际中对网络通行证模式的运用,从而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是可以成为现实的。现在就以某些软件为例,他们以前必须在那种老式的服务器上安装完成,但当进行较大的数据运算时,将会占用cpu的大部分时间,而此时该服务器也证别其他人使用时,该服务器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等待,假如把这些软件换一个服务器安装,并将软件通行证借助网络进行应用,这一情况将得到改善,这样计算机不用长期呈现时间等待的状态,而两个服务器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对网络进行升级,从而对异地工作站进行同样配置升级,同时安装高版本的软件,进而实现重大突破――远程操控。从而解决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间不同软件的兼容问题,有效提高软件使用率。
三、软件安装
所谓传统应用软件是指其安装实施在原工作站进行,但这样也造成硬件资源被浪费的现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而当本地工作站出现问题时,用户将别无选择停止使用该软件。现在通过软件网络化安装,便轻松将这一问题解决。
(一)在服务器上软件安装
若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则用户调节软件可以跟便捷,用户只要登录管理系统就可以。那么本地硬件便得到充分的利用。比方说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备份数据库或者软件库数据信息,而当系统出现问题,甚至系统崩溃,磁盘遭到破坏的情况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也就是对用户基本没有影响。但当服务器出现出现问题时,由于技术的限制达不到一定要求,对用户的影响还是有的,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变,因此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并不是最优选择。
(二)对软件安装进行挑选
在安装软件时,优先选择的服务器硬件资源要丰富,这样不但该计算机用户可以使用,其他用户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也可以使用该软件。而对有的工作站缺乏硬件资源,通过该方式,用户便可直接对软件和数据进行使用,从而解决软件安装和工区数据难题。考虑到不同工作站的网络建设和宽带速率,尽可能使共享方式在相同配置的区间进行,这样避免了不同区间远距离网络不同配置所造成的数据拥堵。
同时考虑这种方式的使用范围,若在异地工作站的话,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调度使用数据图形,再有网络的不稳定,容易发生数据的丢失和数据包不完整传输。若应用在科研计算机上,将发生好的转变。老的机型得到有效使用,现有机器的使用也会更充分。
四、外部的资源共享
其运行方式采用单机挂机时传统的机房外部设备,用户若想用这些设备就必须卸下设备,接到另一个服务器上才能使用。这样做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同时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然而通过网络技术支持,可以将这些工作简单化。
(一)网络化管理外部设备
一种是管理人员将磁盘接到另一个服务器上,从而当本机磁盘的空间不足时,通过软硬件资源共享方式储存到挂接的磁盘上,充当临时存储媒介,而用使用时可以直接卸下了。
另一种是磁盘进行自动挂接。当发生硬件资源不足或需要数据调用时,管理人员输入口令便可磁盘进行挂接。通过授权,用户在调用别的工作站的数据时就方便了很多,非常好的解决了使用权限因磁盘存储容量小而受到限制的情况。该技术的应用实施,增加了磁盘的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网络化管理绘图仪
在工作站中安装绘图仪,并且还有专业人员来进行程序编制,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快捷地使用绘图设备。尤其在用户使用时,该设备将会解释相关工作,使其得到推广尤其在科研方面。因此网络化管理绘图仪,不仅满足生产尤其是科研的需要,而且把在绘图工作中的成本降到最低,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率,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是巨大的。
五、总结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计算机工作站方面的建设和网络管理的现代化还处在发展阶段,而科技的发展对其技术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科研方面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不断钻研发展,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技术改善发展和实践推广运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更加有自信去使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应用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资源共享技术成为国家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科研技术的进步,社会综合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令征.论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实现[J]2012年第3期.
[2]刘成,使用网络技术实现记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共享[A]第12届全国计算机与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09.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共享;解决措施
一、怎样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
所谓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同一会计信息资源可以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则是使同一信息资源的电子数据形式能够被各需求方无障碍地解读和利用。对于具体的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有两层含义:分享他人信息资源和我方信息资源与他人分享。
以具体的信息处理系统为参照,可将共享的信息资源分三类:原始资料、中间结果和终极信息产品。
从信息需求者所涉及的范围看,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信息系统内各功能模块间的原始资料共用和中间结果交换;会计主体与上下级间的财务数据的上报与下发;社会范围内财务状况的披露与经济情报的搜集。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料共享的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概念,反观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程,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发展迅猛,已基本满足了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的需求;然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却非常欠缺。会计信息在部门间、上下级单位间、社会各相关权益人间的交流,甚至比手工会计时期更艰难,必须在系统间对同一数字化信息再通过人工解读、转换、重新录入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的数据、上级部门的报表汇总系统与本单位的报表生成系统脱节等等,不一而足。对同一数据源的重复录入,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它增大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其影响要比表面上深远得多。
三、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计算机技术水平方面看:我国计算机平均应用水平低,网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通讯基础设施薄弱。除此之外,更有人的认识和行为模式上的原因,即与此相关的各阶层普遍缺乏会计信息社会化意识,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的信息共享问题认识不足,产生盲点,进而在本单位工作中忽略了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的特殊要求。
首先是制定会计制度和规范会计电算化行为的权利部门和权威机构,在注重制度的行业适用性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的同时,相对忽略了电算化会计信息交流所需要的信息规范性和一致性。其次是各财务软件开发商,较重视系统核算功能方面的完善,而较少顾及信息交流与通讯功能的开发及其他系统兼容性的研究。再次,财会人员本身,只局限于本职核算工作的要求设计原始资料的录入和加工结果的输出,对怎样利用他人的数据为自己服务和怎样以自己的信息产品服务于他人皆认识不足。
应当指出,在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信息共享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充分必要条件,有了这一基础,信息共享会自然而然的得以实现,没有这一条件,就无信息共享可言。笔者认为,情况恰好与此相反,事实上,网络设施仅仅是为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而人的因素才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大量的、基础的、关键性的工作是与网络技术无关的,是只关乎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的,是应当在技术实现之前就要作好的。因而,即使在无网络环境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实现电子会计信息的便捷交流;反之,则无论网络设施如何发达,以上所述的电子会计信息交流上的尴尬都会依然存在。
四、资源共享前期应作好的三个社会层面工作
(一)制定会计政策规范的机构或社团,肩负着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和系统研制开发人员的责任。在会计人员对信息共享的认识不足、开发商缺少必要的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政府和权威机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干预非常重要。为此,在制度制定开始,就应当考虑电算化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交流的需要,力求制度中的名词、代码、元素、表格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如各行业同一经济性质的科目名称力求一致,同一科目名称的科目代码力求一致,同一报表元素在表中、账中和表间含义力求一致等等。此外,在对会计软件提出安全、合法、可用性要求的同时,对其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必要规范,如规定必须提供标准格式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光磁介质的对外会计信息,主要会计报表必须能够被几种通用的办公软件准确识别,孤立系统必须留有用户级的输入输出接口等。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8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校际合作;软件技术专业
1.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意义
1.1满足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软件技术专门人才。软件技术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编码能力、软件工程概念、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求知欲和进取心。
通过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资源,实现学生、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终身学习。同时,共享资源库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行业产业信息、专业资源、课程资源、项目资源和实训案例,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共享资源库建设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软件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1.2整合优质资源
通过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企业项目案例资源、实训资源、培训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空间不足,社会资源欠缺,信息来源少,师资队伍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2.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系统开发协调发展”同步进行,以满足全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技术员等人员的专业需求为宗旨,以“跟踪先进、共性优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先课程,后资源”为原则,以系统开发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等为突破口,采用“顶层设计,逐步细化”的方式,通过与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规范资源、课程资源、专业技术资源、认证培训资源、自主学习资源,在持续更新的过程不断发展,最终建设代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改革特色与水平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1)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基础,体现其共享性;(2)以整合专业资源为突破口,体现其系统性;(3)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体现其专业性;(4)以自学者学习路径为主线,体现其科学性;(5)以智能化网络管理为手段,体现其智能性。
3.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3.1专业建设标准库
专业建设标准库提供用户容易使用并可按照提供的素材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配置教学条件等。该资源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将专业新技术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使专业发展具有生命力。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和拓展平台,为具有该专业的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建设提供详实资源参考。
建设内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标准、实训基地标准、实训技能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课程体系(结构图)等。
3.2课程资源库
选择全国范围内普适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校企共建全国规范课程,共享数字化资源,在所有高职院校同专业进行示范、推广。同时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建设部分地区特色课程,共享课程资源。
3.3素材资源库
素材资源库依据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构建。满足专业建设标准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职业信息库的源素材提供需求,素材形式多样如文献、视频、动画、图片等。
3.4职业信息库
职业信息库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按照覆盖行业领域,为用户提供与职业及技术相关的行业企业信息,如新技术发展、企业用工信息、学生的就业、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使专业建设者能够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生和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5培训资源库
按照不同能力等级和覆盖行业基本职业资格的原则来构建培训资源库。开发新技术培训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创新教育资源、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资源等。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建设方式
4.1校际结合
全国现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50%以上院校开设了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建有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中,21所院校将软件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成了许多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实训案例等资源,但这些资源都是独自创建、相对独立,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高职院校建立的资源主要从课程角度出发,缺少企业项目案例资源,并且没有持续更新机制,建好的课程资源使用率较低。因此通过校际合作,发挥优势,可实现精品资源建设。
4.2企业共建
积极鼓励软件企业参与建设,这些软件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最高水平,拥有大量顶尖的软件技术开发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库建设,开展深度合作,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途径,共同担当人才培养职能。高职院校深入挖掘企业潜能,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校企双向兼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校企双向培训,改造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招收员工,学生解决就业。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在国家示范建设、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建设工程。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多种形式的人机互动,吸引更多的普通学习者使用资源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1篇9
[关键词]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设计方案
[DOI]10.13939/ki.zgsc.2017.02.246
1引言
经管实验中心有管理类、会计类、经济类专业实训软件和电子资源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随着课程数量增加,专业知识难度加大,中心的资源也逐渐丰富。资源涵盖了商科领域各类软件数据以及电子资源,涉及专业课程、考研、留学等方面。实训软件以及电子资源种类繁多容易导致学生们难以迅速检索,无法高效利用等问题,甚至有些资料对学生帮助很大但是并不为人所知。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对各类软件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学生查找并利用,使得不同专业不同目标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学习与实践。
2可行性分析
2.1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项目要在经济方面评价其是否合理,需要对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花费与收益进行权衡比较。对于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最主要的成本就是平台的创建与维护,因此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
2.2技术可行性分析
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平台开发与维护,利用现行技术完全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工作。困难是需要短期内完成相关技术自学与应用。
2.3操作可行性分析
操作可行性主要是指后台管理者的适应性,因此界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习惯,使得操作简单方便。例如:数据录入迅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制表灵活,适应力强,容易扩充等。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可视性等特点。此外,操作可行性还应考虑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例如:界面布局设计合理,查询系统方便快捷,软件资源丰富等。
通过以上经济、技术、操作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本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合理,从多角度考虑都是可行的。通过运行此平台,能够使实验中心的数据资源合理化分类,便捷化查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3平台设计
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学生提供软件资源和其他数据资源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共享平台可以将繁杂的软件进行系统的分类,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大多方面效益。该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总体上分为三大模块:学生实践平台、教师管理平台以及综合数据服务平台。教师们可以将教学用数据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后台管理人员对不同软件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下载相应的软件数据与电子资源进行学习与实践。
3.1系统功能
为了加强对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可以分为5个模块:新闻公告、软件资源、影音资源、资源下载、常用链接。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模块的资源进行在线访问或下载。平台具有分类汇总的功能,方便学生查找;并且可以免费下载多种网络资源。平台首页可参考图1设计实现。
3.2系统模块设计
该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分为两大模块:应用模块与管理模块。
应用模块是为整个用户提供服务的各个模块的总和,包括用户登录、在线考试、信息浏览、用户留言、修改密码、信息查询等功能。用户登录是进入系统的入口,登录时要经过身份验证,只有在校生、教师、后台管理员可以登录。通过账号和密码验证之后,根据身份的不同,用户会访问不同的页面,使用系统提供与其身份相应的各项功能,其他用户只能浏览公开的信息。在线考试模块面向对象主要是学生用户,指导教把考试题库或者相应的测评软件上传到共享平台,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规定项目。系统会自动评分并统计成绩。在用户留言模块中,学生以及指导教师针对整个系统平台提出意见与建议,可以通过留言或者私信的形式告知后台管理者。学生还可以随时针对其所学课程以及专业相关只是向其指导教师留言。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后台管理人员三方面的交流。此外,该共享平台还包括修改密码、信息查询等功能,方便广大在校师生使用。
系统管理模块用来协助后台人员实现对整个平台的管理,其中包括对系统的维护、测评监控、新闻管理、留言管理、用户管理、系统初始化、系统数据库备份等。后台人员可以测评指标体系的动态维护,管理在线测评的开始以及结束时间。此外,还需要定期查看系统进展情况,处理异常测评、留言等信息,同时通知有关部门。
4技术路线
实验中心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上述可行性分析、功能模块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时更新、自动分类、高效管理的目标,以及当下的主流技术,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技术路线图。
4.1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ers/Server)
B/S结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服务器安装SQL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4.2PHP技术
PHP(中文名:“超文本预处理器”)是一种通用开源脚本语言。语法吸收了C语言、Java和Perl的特点,利于学习,使用广泛,主要适用于Web开发领域。PHP独特的语法混合了C、Java、Perl以及PHP自创的语法。它可以比CGI或者Perl更快速地执行动态网页。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PHP还可以执行编译后代码,编译可以达到加密和优化代码运行,使代码运行更快。
4.3数据库共享技术
数据库共享技术体现在教师授课以及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任课老师可以把课程中所需要的软件或者电子资源发到共享平台上,学生们可以在任何电子设备上下载并使用。
4.4数据库挖掘与智能决策
通过数据库系统,后台管理人员可以统计软件数据与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挖掘用户登录数据、软件使用情况、数据下载记录和用户留言等数据,不仅为数据平台的有效用途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还可为任课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中心发展服务、为实践教学发展服务、为学生培养服务。
5结论
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解决软件数据以及电子资源种类繁多、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学院实践课程任课老师的工作效率,便于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和维护。通过可行性分析、平台功能模块设计、技术路线的论述,表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军民.软件项目开发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10
调试也是软件开发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常见软件开发中,调试器与被调试的程序往往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上,通过操作系统的调试接口来控制被调试的进程。而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采用的是交叉调试,即调试器运行在宿主机上,但被调试的程序运行在基于特定平台的目标机上,调试器与被调试进程通过串口或网络进行通信。不管是交叉编译还是交叉调试,都需要把文件从宿主机传送到目标机。如果考虑团队合作开发、开发环境不完全一致等因素,开发者经常也需要把文件在不同系统之间或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所以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搭建一个良好的文件传输环境是提高嵌入式软件开发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文件传输环境的搭建
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必须结合开发的具体项目和具体开发环境来选择搭建一个好的文件传输系统。虽然各类传输技术可以在不同平台(Windows、Linux等)上实现,但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更适合搭建基于Linux的文件传输系统,下面就嵌入式Linux环境下文件传输技术方法进行讨论。
2.1FTP(文件传输协议)服务设计与实现
FTP是网络传输文件的一种常见服务。在嵌入式Linux中,vsftpd是一款在Linux发行版中最受推崇的FTP服务器程序,是一款完全免费的软件。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非常高,但嵌入式系统一般是在局域网内进行合作开发,所以在搭建为嵌入式开发服务的FTP时一般不需要太多地考虑文件传输的安全性,搭建一个用户登录访问的FTP服务器就可以。下文是Ubuntu12.04下实现用户登录访问FTP配置文件(/etc/vs-ftpd.conf)的主要内容:
2.2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服务设计与实现
TFTP是一个传输文件的简单协议,它基于UDP协议而实现,适合于小文件传输。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代码文件一般不会很大,同时对文件传输的安全性要求也不高,所以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也经常使用TFTP服务来传输文件。下文是Ubuntu12.04下实现TFTP配置文件(/etc/default/tftpd-hpa)的主要内容:2.3NFS(网络文件系统)服务设计与实现嵌入式系统开发时,还可以使用NFS实现宿主机和开发板共享文件,这样也可以免去文件上传或下载的麻烦,直接把存放文件的目录挂载在目标机上或其他系统中,用户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下文是Ubuntu12.04下实现NFS配置文件(/etc/exports)的主要内容:其中,*:允许所有的网段访问,也可以设置成某一个ip段,如192.168.0.*;rw:读写权限;sync:资料同步写入内存和硬盘;no_root_squash:允许客户端共享目录所有者权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设置相关参数,还有一些参数说明没列出来,需要时可查阅相关资料。
2.4Samba服务设计与实现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宿主机上一般会安装Windows系统,同时安装虚拟机软件,在虚拟机上安装Linux,这样就存在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共享文件的问题。通过Linux提供的Samba服务可以轻松实现文件共享,可以有两种方法加以实现:一是由Windows系统访问Linux系统中的共享文件夹;二是由Linux系统访问Windows系统中的共享文件夹。(1)Windows系统访问Linux系统中的共享文件夹。由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一般在局域网内或单机上进行,对网络安全性要求不高,这里就以配置一最易实现的Samba服务(来宾都可访问)为例来加以说明。主要是通过修改/etc/samba/smb.conf配置文件:上面用户名是所访问的Windows计算机中的用户账户,验证口令是Windows计算机中的用户账户的口令。
2.5使用串口软件传输文件
在一些应急场合,没能很好地配置好上述服务的情况下,如果需要传输一些文件到目标板,可以选择使用串口软件传输文件。用串口电缆把宿主机和目标机连好,然后运行串口软件,最常用的是Windows自带的超级终端。超级终端程序通常位于“开始”“程序”“附件”“通讯”中,运行超级终端一般要求用户为新的连接取一个名字,然后选择所使用的串口,最重要的一步是设置串口属性,一般针对开发板设置的属性如下图2所示。连接上目标板后,使用超级终端上的“传送”“传送文件”菜单实现文件传输。在ubuntu操作系统下,需要使用minicom来连接开发板,本文不再赘述。
3结束语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11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引言
计算机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当前社会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效率对不同计算机的数据资源共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计算机越来越依赖,满足用户对计算机性能的需求是当前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建设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网络通行证、网络化软件等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磁盘、工作站的协调,从而有效地管理计算机资源,提高软件安装效率,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1.1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彻底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效率对计算机数据资源的供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软硬件研究中利用网络通行证、网络化软件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工作站等资源的共享,将科学的管理模式、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促进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水平的进步。
1.2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意义
1.2.1有效地管理计算机软件人工管理模式是当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模式,由人工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更新和修复,从而满足计算机用户的需求。由于人工无法不间断地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定期将计算机管理模式从开放状态更改为关闭状态,增加人力、物力消耗的同时,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当前计算机软件版本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用户的需求差异对软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软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差异性。这些现实因素增加了资源共享的难度,需要优化计算机网络,利用网络软件许可证进行软件安装。传统的软件安装模式会增加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耗损,造成计算机卡顿、不流畅。通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技术,对计算机软件安全进行智能化管理,减少中央处理器的负荷,降低内存使用量,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实现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1]。
1.2.2提高软件安装效率软件安装会占用一定的内存,加上计算机自身安装的系统软件,可能会造成计算机内存不足,影响计算机运行效率,给计算机带来了不必要的损耗,影响计算机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对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可以释放计算机内存空间,改善软件安装环境,提升计算机软硬件利用率。用户通过网络技术注册,获取系统管理账号,并用其进行软件安装、管理,对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备份,防止因系统出现问题数据被丢失、窃取,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计算机在下载软件时受限于网络资源,下载的软件无法满足功能需求,造成计算机资源浪费[2]。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可以不用对安装的软件进行选择,合理分配计算机内存,提升计算机对信息资源的处理速度。
2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
2.1软件资源共享
通过应用网络化软件管理技术可以规避软件常见的问题,降低因软件故障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合理的软硬件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能以及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当前绝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利用Windows系统终端软件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操作,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利用。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相关的软件,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对信息进行读取、使用以及存储,通过相关的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这种网络服务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系统框架,网络管理者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就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信息的管理,大大地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规避了因系统问题造成数据遗失、损坏等,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旦网络服务器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需要结合网络技术,采取服务器挂接光盘镜像文件、移动硬盘以及操作系统网络共享等方式,让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远程存储、读取,减缓资源短缺问题,突破网络服务器的局限,提高软件资源共享的实用性。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需要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网络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或者损害。
2.2硬件资源共享
对磁盘等硬件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提高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保证计算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传统计算机管理模式中,计算机主要以单机挂机方式运行,如果多台计算机需要利用同一硬件设备,需要对硬件进行拆装、安装,既浪费了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经过多次的拆卸、安装,硬件的使用寿命被严重影响。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将计算机磁盘进行网络化管理,不同的用户在设备授权下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让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使用不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大大地提升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当前计算机硬件资源共享主要利用虚拟磁盘系统,网络管理员对磁盘进行初始化设置,用户连接到磁盘通过身份验证后,就可以对磁盘数据信息进行读取以及存储。网络管理者通过设置,让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权限,合理地对磁盘进行分配,提高磁盘应用效率,同时可以实现用户的规范化管理,提升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效率[3]。该技术在企业、学校以及政府机关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硬件资源进行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对办公设备资源共享、远程设备登录,大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资源共享效果和效率不断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量,减少工了作成本,同时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在专人的管理下,数据信息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在各个方面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应用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通过应用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服务器功能的不断优化,对共享行为进行更高级的管理,如果用户没有软硬件资源共享需求时,通过网络通行证管理将资源共享进行关闭,避免了资源浪费。随着网络通行证技术的普及,对网络服务器以及工作站软件安装许可进行专项管理,实现资源的实时调动和控制。计算机用户需要资源共享的时间段比较杂乱,因此计算机服务器必须保持全天不间断开启,同时满足计算机用户软硬件资源共享的需求,随时提供信息资源读取、存储服务。在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中,通过对计算机用户访问行为的分析,针对用户推荐所需求的软硬件资源,制定不同的软件使用策略,同时通过释放未使用的网络通行证,为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访问资源。如果用户有特殊的软硬件资源需求,需要对其制定特殊的通行证,这种定制通行证的行为更加凸显了通行者释放机制的重要性[4]。用户使用模块通行证的过程可以不在网络服务器中进行,通过网络调度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行为,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通行管理模式是网络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体现,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地规避了资源浪费问题。如果用户有专业网络软件使用需求,只需要管理员在网络服务器中安装相应的软件,用户即可通过计算机客户端对软件进行操作,而软件的处理和运算都在服务器中实现,有效地减少了计算机终端的运算压力,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降低了等待服务时间。这种网络化的软件应用模式,有效地缓解了用户计算机配置紧张的问题,缓解了内存和磁盘空间压力,同时结合网络通行证管理技术,解决不同版本软件中的差异性,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资源处理速度。网络共享可以解决大数据文件占用计算机空间的问题,减少数据移动过程中文件损坏、丢失的风险。在使用特殊软件时会产生较大的数据文件,在文件挂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数据差异等问题,提高了文件管理的风险。网络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结合密码、验证码等安全管理技术,实现异地文件的共享和处理,提高资源管理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数据资源的安全性。由此可见,通过将网络远程控制和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相结合,对用户进行远程管理、指导,大大地提升了用户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效率。
4结语
共享软件的开发范文篇12
一、风险在电算化会计中存在
如果会计信息网络化在该单位一旦公开,不仅仅所有人都可以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无限制地浏览会计信息、全面控制会计网络系统,更担心的是会破坏参数设置账务表格及体系科目、修改会计数据库,能使会计系统陷入瘫痪;另外的问题存在就是为了便于工作,各终端用户公开相互密码,会计信息导致丢失、信息被篡改等不愿看到的严重后果。更为厉害的是,某些会计单位不遵守规定,违犯规定,或受人数不多的情况限制,一人兼纳多种不相容岗位,既办授权、算作账,又复核、搞结账。当然,除了不完善操作制度、分工的内部岗位不科学、权限管理不严格之外,不当操作和也是会计人员实际使用中面临风险的重要原因。系统维护和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风险。许多事业单位纷纷展示和推介自己的方法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和数据共享手段是网络财务。辅助分析、预测等功能是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地为多方共享。不能界定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中应防备的问题,在有些单位中没有合理规划出共享信息范围,或从内心就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共享数据不设数据加密等相关的保护性限制措施,设定访问密钥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网络防毒等,结果是造成信息数据盗用、信息篡改、密钥丢失,给单位经济活动和商业信息秘密、理财设限秘密被公开、网络病毒入侵等后果,加大了会计共享资料丢失的风险。软件维护与系统存在风险。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软件维护的主要内容。诊断和改正错误是正确性维护的具体过程,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变化是在适应性维护时,为适应而进行的修改活动而进行的相关措施;为了改善软件已有功能做出的完善性维护是满足需求而进行的软件修改活动。目前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各色会计软件,不断的完善、开发、改造和升级是其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某些企事业单位中,所采购的大多是不注重软件的售后服务,软件性能大多数缺乏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业务不断出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升级改造的系统缺乏必要的考察论证,改造的盲目或对二次开发软件,造成许多防不胜防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给我们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造成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防范风险的路径和措施
在配置硬件设施、购买软件资料等环节上。要运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准确的建立计算机网络,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健全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有效处理。所以,实现会计软件高效运作、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良性循环是计算机硬件配置的必备物质条件。另外,会计信息化单位在购买财务相关的软件时,应注重所购软件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技术指标应该满足使用单位的需求,符合特殊行业核算的要求和会计信息化的特性,软件功能具有长远性,并且能保证会计资源性数据无懈可击。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系统管理人员是保障。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都要靠人来使用和操作,所以,懂电脑知识,又精通财会业务,是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对于降低电算化会计的风险,具有着直接而且关键的作用。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必要纲领。岗位分工职责明确,信息化工作操作流程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要求,明确从事会计信息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在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上加大对所涉计算机设备的保障力度,确保会计信息资料以及系统的准确性、保密性。隔离非指定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以保证安全,对机内的程序和数据设定密钥,加强隔离保护。密码是对非操作人员技能限制、对操作人员身份检查的一道防线,管理好密钥,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要严格管理操作密码、定期实行更换。坚决杜绝会计软件未经授权人员操作,防止非会计人员越权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离开机器时,操作人员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人、专机、专柜保存上机操作记录,同时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并与软件中的“日志管理”相比较,开展日志审计。
作者:朱芸
-
水的重要性范例(3篇)
水的重要性范文1.1外部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当前,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监督工程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进..
-
机械概念设计范例(12篇)
机械概念设计范文篇1一、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及内容机械工程基础是普及机械和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的课程。对文科类、管理类、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
-
服饰店营销方案范例(3篇)
服饰店营销方案范文篇1结合***2003年度营销规划,制定并实施四周年店庆营销方案,以增加超市聚客力和商品销售,增强市场控制能力和社会影响,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主..
-
海洋产业报告范例(3篇)
海洋产业报告范文首先感谢你们今天上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演说。非常有幸来到斯塔万格,这座三十年前的养鱼场和造船城现在已经成长为挪威的石油之都。不仅如此,这座城..
-
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例(3篇)
海洋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海洋强国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52-032012年11月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
-
海洋生态建设范例(12篇)
海洋生态建设范文篇1《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
对外贸易方向范例(12篇)
对外贸易方向范文1篇1中国加工贸易从“三来一补”方式起步,近3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承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承接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承接全..
-
低年级教师工作总结范例(3篇)
低年级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高级中学级部管理有效性由主管副校长负责的级部管理模式是当今高级中学普遍实行的一种扁平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我于2004年至2010年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