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防治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04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篇1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经验英国启示

一、引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遇到环境污染事件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烧煤炭,烟尘超量排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上万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烧、减少尾气排放,如今大气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及教训为广东省治理雾霾天气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二、英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经验

(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经过60余年的努力,目前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中国类似,英国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市于1954年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1968年修订),将伦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国。《工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规定所有污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予以严厉处罚;《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4)规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申诉权和工业燃料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燃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进入20世纪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系列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数量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以寻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寻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措施,出台了《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清洁空气法》(1993修订)、《环境法》(1995)、《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大气污染。同时,从1995年起,英国依据当年出台的《环境法》,开始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

英国大气环境相关法律不仅体系完备,且范围广泛,涵盖了大气污染和尾气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二)公开公平的公众参与模式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英国注重通过立法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2]。

(三)重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英国不但重视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还重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经济手段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花钱”,除可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外,经济措施同传统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续的刺激作用,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人们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削减污染物数量,逐渐形成自愿减污的环境治理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就开始通过征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达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目标。作为经济干预手段,财税措施对改善英国环境质量效果明显。

(四)注重科技创新及应用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层面上,积极组织、引导和企业生产采用先进工艺;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采用先进技术减排,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激励手段,迫使企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采用更好的减排技术。

三、广东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结构复杂

目前,广东大气污染正在从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相复合转变。在城市内部,各类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种污染物,构成了复杂的大气污染排放结构。

(二)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家也适时收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东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种大气污染物在这一狭小空间集中排放,对珠三角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巨大挑战,使珠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的典型地区。

(三)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未完成建立

广东省在大气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标准制订方面,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体制。

四、启示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财税约束与财税激励是英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治理的显著特征,英国经验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对鼓励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3]。广东省也应借鉴英国经验,注重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仍应配套完善财税政策,简化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财税作为环境治理的市场调节作用,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和设备改造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实现奖罚结合的治污方式;同时,应健全交易市场的监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监管职责。

(二)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法规规章。加快《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原则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修订和完善广东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体系。

(三)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

从英国公众参与实践成效看,公众参与不仅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又对政府的环境行为施以重大影响,倒逼政府谨慎处理环境议题。建议广东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将公益诉讼引入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将其纳入普通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制度,进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环境权益救济制度,将公众日趋增长的环境权益诉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通过地方立法赋予公众对环境执法行为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监督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和协助环保部门查处大气环境违规违法案件的途径与方式。

(四)强化科技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领域软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相关技术产业,支持环保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气处置和利用的产品、设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人才与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人员培训,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管理协调能力,逐渐形成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环境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张孝德,梁洁.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03):51-63+71.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特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19-01

环保部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13年大气环境质量呈现下滑趋势,74个城市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超标城市比例为95.9%;全国年均灰霾日数达到50余年来的最高值。因此,近年来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研究尤其是对灰霾贡献率显著的大气颗粒物势在必行。大气颗粒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危害严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PM2.5,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易成为空气中有毒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的载体。而PAHs具有三致效应,两者相互作用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

本文拟从不同粒径、不同季节、不同空间解析大气颗粒物和PAHs复合污染特征,并提出科学、有效、经济、环境友好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大气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PAHs质量浓度分布及源解析

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环境效应不同,那么分析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质量浓度分布对了解并有效控制PAHs和颗粒物的复合危害意义重大。周家斌[1]研究结果表明17种PAHs总量随颗粒物粒径减小而增大,约68.4%~84.7%的PAHs吸附在≤2.0μm颗粒上。王淑兰[2]将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直径分配在3个不同粒径区间即PM2.5、PM2.5-10和PM10-100以了解不同粒径颗粒物PAHs的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约80%的PAHs吸附在PM2.5上。ShaofeiKong[3]研究表明辽宁省5市大气颗粒物PM2.5中检测到的14中PAHs含量在75.32-1900.89ng/m3,而PM2.5-10中则只有16.74-303.24ng/m3,90%的PAHs集中在PM2.5上。上述研究结果均说明大气中PAHs具有明显富集于细颗粒物中的特征。

王淑兰[2]利用比值法和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ShaofeiKong[3]主成分分析均表明燃煤燃烧和机动车污染是PM2.5、PM2.5-10中PAHs的最主要来源。

二、大气颗粒物和PAHs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4,5]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质量浓度总体分布呈现冬季高于夏季,春秋季会有一定的交叉波动。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冬季昼夜温差大,逆温天气出现频繁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二是与当地的能源利用结构相关,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采暖使用的燃煤加剧当地的大气污染。

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平均浓度同样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趋势,同时具

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早晚高峰期PAHs的浓度出现峰值。但也出现多环芳径在白天的平均含量均小于夜间的情况。推测其原因有三:一是夜间易形成逆温层使污染物不易扩散;二是PAHs(尤其是

三、大气颗粒物和PAHs含量分布的空间变化

北京、上海、广州、太原、青岛、厦门等城市的大气颗粒物(PM10)中PAHs含量检测可知:其最高范围出现在太原696.60~2765.40ng/m3,最低范围出现在青岛1.11-3.74ng/m3,PAHs的浓度总体上呈现北方城市大于南方城市,这主要与北方城市冬季燃煤取暖有关[4,6-10]。而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中,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分布也不同,其规律大体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居住区>风景区。另外,城市主城区的复合污染大于周边地区及农村。

四、污染防控对策

(1)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强化源头削减。包括利用净化装置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尤其注重小粒径的颗粒除尘效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事故性排放和包括无组织排放。

实施分区分类控制。依据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气污染程度、城市空间分布及区域内污染物的空间输送规律,实施差异化的控制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

(2)建立并完善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系统

加快建设并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和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和评估制度,加强环保、气象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平台。做好污染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优化能源结构

改变燃料构成,选用低硫燃料,对重油和煤炭进行脱硫处理,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鼓励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氧燃料、地热等新能源;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逐步淘汰小型燃烧锅炉,推进供热节能减排;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

(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深入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摸清我国不同区域细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与区域传输机理;支持国外进口设备与技术的研究再吸收,加强污染物的末端治理技术与应用;鼓励开展细颗粒物污染相关的健康与生态效应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家斌,王铁冠,黄云碧,毛婷,钟宁宁,张逸,张晓山.2005.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环境科学,26(2):18-21

[2]王淑兰,柴发合,张远航,张元勋,王玮.2005.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环境科学研究.18(2),19-33

[3]ShaofeiKongetal.,2010.Aseasonalstudyof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PM2.5andPM2.510in?vetypicalcitiesofLiaoningProvince,China.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183,70-80.

[4]贾小花.2013.太原市大气气溶胶PM2.5中有机物的现状分析.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原.

[5]陈敏.2013.重庆市主城区大气PM10、PM2.5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解析.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

[6]叶翠杏,王新红,等.2006.厦门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昼夜变化特征.环境化学,25,356-359.

[7]曾凡刚,王关玉,田健.2002.北京市部分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污染源探讨.环境科学学报,22(3):284-288.

[8]郭红莲,陆晨刚,余琦.2004.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经(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43(6):1107-1112.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危害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大气中的氮和氧的化物包括NO、NO2等,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是指其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由燃料燃烧直接生成,在大气环境中可以被缓慢氧化成二氧化氮,若大气中存在强氧化剂等则会加快氧化速度。而二氧化氮则能够参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浅蓝色、毒性更强的烟雾――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也是产生酸雨的原因之一。虽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方面,但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燃料的燃烧。氮氧化物气体是目前危害最大最难处理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来源

硫氧化物中主要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健康及环境质量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热过程。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及所有烧煤或油的工业炉窑等都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是目前危害最大最难处理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三、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

1、氮氧化物污染的主要防治技术

在工业生产当中,不同的生产过程,其废气排放当中的氮氧化物浓度也是有所不同,但是,不论其浓度是多少,针对于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主要途径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氮氧化物的产生,达到治本的效果,二是进行有效合理的净化回收。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和分析,对主要的技术进行探究,力求在实际的应用和操作当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1.1氮氧化物的产生控制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而其废气的排放,则是大气当中的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在生产过程当中实施相关的措施和手段,合理的控制燃煤氮氧化物的形成,是其关键的一点。根据煤在燃烧的过程当中,氮氧化物的形成以及其破坏的机理,可以有以下几种燃烧的技术,燃烧分级、空气分段、浓淡燃烧、低氧燃烧以及再循环燃烧等。根据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当中采用二段燃烧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燃烧过程之中的氮氧化物产生,起到较好的效果。而国外的科研人员研究的催化助热燃烧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生产过程当中的火焰温度有效的降低,进而控制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此外,在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将煤氮氢转化程没有污染的氮气,也是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途径之一,根据现今的研究成果,在碳化脱氮的过程之中借助催化剂的使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将其中的煤氮氢转化成为了氮气,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除了煤的燃烧,在电镀以及硝酸等工业生产当中,废气的排放也是我国目前大气当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针对这一现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使用光亮剂,不使用硝酸,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第二,使用相关的抑制剂,控制生产过程当中的氮氧化物生成;第三,增加液面的密闭性,同时减少液面的气体溢出面积、增加气体溢出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措施,大部分的氮氧化物都被酸液有效的溶解,进而可以减少排放当中污染物质的含量。

针对汽车尾气当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治措施,主要是有效的脱离燃油当中的氮。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加氢精制脱氮的方法,并且在实际当中的效果也是比较的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尾气之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在近几年相关的科研人员又开发除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即溶剂萃取脱氮技术,根据研究表明,此种技术的脱氮率比较的高,有望进一步的减少尾气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安装在汽车之上的控制尾气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转换装置。

1.2氮氧化物的净化回收

根据上文针对控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技术探究,可以对相关的防治技术有着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将对氮氧化物的净化回收技术进行深入的探析,力求进一步的减少生产和生活当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探索,现今净化回收技术有许多,按照其机理的不同,可以分成固体吸附法、催化还原法、液体吸收法以及生物法等。

1.2.1固体吸附法

固体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活性炭以及分子筛等固体物质当中存在有的大量的洞孔,内部表面高度的极化,可以有效的吸附生产过程当中排放的氮氧化物,进而对废气以及尾气排放当中存在有的氮氧化物进行合理的净化,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有活性炭吸附法以及丝光沸石吸附法等,在活性炭吸附法当中,氮氧化物通过之时可以生成硝酸盐,而在丝光沸石法之中氮氧化物则是被氧化成为酸。

1.2.2催化还原法

催化还原法主要是利用化合物以及金属来作为其还原剂,有效的将氮氧化物转化成为没有危害的氮气,进而使得废气以及尾气排放当中的氮氧化物含量降低,达到净化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主要分成碳氧还原法、氢气还原法以及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法等等。在碳氧还原法之中,所使用到的催化剂主要包括有铑、钯、铂等贵重的金属物质,可以有效的将汽车尾气之中的有害物质转换成为氮气,但是使用此种方式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由于铂等贵重金属的使用,也存在有价格昂贵的问题;氢气还原法是将氮氧化物进行分解,同时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来和氧结合,进而将污染物质有效的除去,达到净化的目的和效果;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法则是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废气之中含有的氮氧化物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性的催化还原,并且其还原率较高。

1.2.3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法是利用氮氧化物在通过相应的液体介质之时溶解吸收的原理,达到净化的目的和效果。使用液体吸收法,装置设备比较简易,同时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相关的处理费用比起其他的方法要更低,处理的效果显著,所以在化工行业当中主要是使用此种方法来净化废气当中的氮氧化物。在目前的液体吸收法之中,较为常用的有仲辛醇吸收法以及磷酸三丁酯吸收法,仲辛醇吸收法主要是利用相关物质的裂解产物来吸收尾气当中的氮氧化物,并且在其吸收的过程当中还会生成乙酸,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而在磷酸三丁酯吸收法之中,是先将氮氧化物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为二氧化氮,进而在吸收塔之内进行一系列的逆流吸收,达到净化的效果。

3、二氧化硫的控制技术

1、采用燃烧过程脱硫技术

炉内喷钙技术。用压缩空气将150目左右的石灰石粉喷射到炉内最佳温度区,使脱硫剂石灰石与烟气充分接触,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使石灰石粉在炉内锻烧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利用生成的氧化钙与炉内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反应实现炉内脱硫。其主要反应为:

CaCO3Cao+CO2,CaO+SO2+1/2/SO2CaSO4

炉内喷钙技术的优点是以石灰石等钙基物料作为吸着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脱硫渣为中性固态渣,无二次污染;既可用于燃用中低硫煤,也能用于燃用高硫煤。在合理的钙硫比(Ca/S≤2)情况下,脱硫率高达75%以上。炉内喷钙技术的最佳燃烧方式是流化床燃烧,其他方式效果均不理想。

2、采用烟气脱硫技术

烟气脱硫技术一般可分为湿法、干法(半干法)两类。湿法烟气脱硫。硫湿法烟气脱硫是指应用液态(液体或浆体)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硫产物的最终形态为溶液或浆液的状态。湿法脱硫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脱硫副产物可以利用等;缺点是存在脱硫废水处理的问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由于洗涤后烟气温度低,不利于烟囱排气的扩散,需要设置烟气再热器,能耗高,管道及设备腐蚀严重等。主要的湿法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将石灰石粉制成浆液,在吸收装置中与二氧化硫反应,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可以回收副产物石膏。为了降低脱硫设备的负荷,通常将其布置在烟气除尘系统之后。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占湿法烟气脱硫的80%以上。该方法脱硫效率高达95%以上,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使用于高、中、低硫煤。缺点是浆液pH值过高时,会使脱硫设备内堆积结垢、堵塞,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双碱法。双碱法烟气脱硫是利用碱或碱金属盐类(如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的水溶液来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利用石灰反应器中的石灰使脱硫后的水溶液再生,再生后的吸收液可以循环利用。可回收亚硫酸钙和石膏脱硫副产品。此方法反应机理与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类似,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氨法。氨法烟气脱硫是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由于是气-液或气-气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吸收设备体积小,可回收硫酸铵脱硫副产品。氧化镁法。烟气经预除尘和除氯后,利用氧化镁浆液或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了二氧化硫的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富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制造硫酸,而分解形成的氧化镁得到再生,可循环使用。

3、干法烟气脱硫

干法烟气脱硫是指以干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来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它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无脱硫废水、能耗低,管道及设备腐蚀小;缺点是脱硫效率较低,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主要的干法脱硫技术有:烟气循环流化床。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是指经预除尘的烟气进入吸收塔后,以石灰石干粉做吸收剂,同时少量水作为增湿水分别进入脱硫反应塔中,使烟气与加入的吸收剂及再循环灰充分混合、反应,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烟气由脱硫塔上部出口排出,经二次除尘后,固体颗粒被分离,大部分送入塔内进行再循环;脱硫后的烟气排入大气。此法脱硫效率高,无脱硫废水,脱硫副产品成干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电子束法。电子束烟气脱硫法是利用在反应器内用电子束对烟气进行照射,用氨作为吸收剂。烟气在反应器内照射后,分解产生了大量强氧化性的氢氧基和氧原子等自由基,将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氧化成高价态,与水反应后生成硫酸和硝酸,继而与氨反应得到硫酸铵、硝酸铵副产物。此法可达到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效果,脱硫效率高达95%以上,脱氮效率高达80%以上。

结束语

在大气污染的防治方面,我国应该首先要了解污染大气主要的污染源,之后根据这些方面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最后再研究应该采用何种技术来防治大气的污染,这样取得的防治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本文通过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且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今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懿.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177.

  • 下一篇:地铁施工的方法范例(12篇)
    上一篇:希腊神话故事的读书心得希腊神话故事的关键词(整理14篇)
    相关文章
    1. 大气压强实验范例(3篇)

      大气压强实验范文篇1一、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水银气压计的优点是测量结果精确,缺点是携带不方便.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和步骤如图..

      daniel 0 2024-03-04 02:16:12

    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范例(12篇)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范文日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如下形式和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区。一是景区边缘地区型,它主要依托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

      daniel 0 2024-03-04 01:44:12

    3. 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例(3篇)

      对乡镇发展的建议范文关键字:乡镇人大人大制度民主政治和谐社会乡镇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如果乡镇人大的职能弱化,就会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淡化人民群..

      daniel 0 2024-03-04 01:12:12

    4.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范例(3篇)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范文[关键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乡村政权制度建设启示苏区的乡苏维埃(与市苏维埃)作为苏维埃政权的基层组织,是“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是直接领导群众执行苏维埃各..

      daniel 0 2024-03-03 22:32:12

    5. 畜牧业发展背景范例(12篇)

      畜牧业发展背景范文篇1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农业结构的调整,则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直接影响。自从我国经济..

      daniel 0 2024-03-03 22:00:12

    6.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范例(12篇)

      地震勘探行业现状范文1篇1关键词:地质勘探;石油;技术;创新1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国家的能源物质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近年来对于石油..

      daniel 0 2024-03-03 21:28:12

    7. 积极心理学核心概念范例(12篇)

      积极心理学核心概念范文1篇1关键词:核心问题;活动;反思所谓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向考评专家或同行教师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及理论依据,以供考评专家对自..

      daniel 0 2024-03-03 20:56:12

    8. 畜牧业发展规划范例(12篇)

      畜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一、畜牧业生产情况:1、牲畜存栏:全团牲畜存栏65081头(只),完成师计划的100%,母畜存栏42711头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其中羊存栏63396只,比年初增加13880只;牛存..

      daniel 0 2024-03-03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