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培养计划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28

电工培养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崔阳(1979-),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与实训中心,讲师;吕婧(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与实训中心,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DB1211024)、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项目(项目编号:C201200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6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改革项目。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于2011年也将卓越计划作为我省高教改革的重大项目。

作为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获批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我校自启动卓越计划工作以来,先后有软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专业先后获批为部级和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作为工科电类专业量大面广的技术基础课程,是直接为各专业服务的核心课程,为贯彻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我校电工电子中心电子技术教研组继承传统的教学改革基础上,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核心,而“电子技术基础”作为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重点就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很深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各自专业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创新能力基础。

二、卓越计划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综合性的案例和结合实际项目的教学不多。工程师肩负着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使命,他们不仅要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能将设想和概念转化为现实,形成工程实践能力。所以,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相联系就非常重要。在注重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实际工程案例和任课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入理论教学内容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师生交流,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解555定时器及其应用这一章内容,笔者引入了警车音响电路的教学内容。555警车音响MULTISIM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两级555均接成多谐振荡电路,第一级555电路的电容C2上产生幅度由高到低周期性变化的锯齿波,经运放缓冲后驱动后级555,输出频率周期性变化的高频矩形波,输出端如果接上扬声器,会发出类似警车的“纠—纠—”声,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

2.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而实践环节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2]因此,大力推进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是本轮教学改革的重点。

(1)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老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实验课进行的过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把实验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动手操作实验相结合,做到虚实结合、虚实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实际实验,又解决了实验学时短与实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促进了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13年,笔者成功申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特色项目《电工电子自主学习式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该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对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对于实验教学内容,配合理论教学的改革,笔者自主研制了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如图3所示。自制实验设备的成功研制有效解决了实验室设备破损严重、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保证。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笔者将理论课堂上引入的部分工程案例项目作为附加题加入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开发了许多自主性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具体实验教学操作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比如对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只规定实验数目,不规定实验内容——即实施灵活的菜单化的实验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实验效果。

(3)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建设。作为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条件,努力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和资金保障。利用中心的学生创新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鼓励中心教师申报校级和部级创新创业实验项目,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笔者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更新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模式,以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为原则,合理安排培训进度、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从学生报名到初选、复选和校内选拔,层层推选优秀学生参加暑假集训,备战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了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和电子设计大赛中来,笔者对创新项目和电子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实验成绩优秀、免试等鼓励政策。同时依照《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参加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实验获奖的本科生保送研究生时会获得相应加分奖励。这些改革和激励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实践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4]以卓越计划为契机,为适应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笔者在原校内试用教材基础上,坚持突出注重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编写了适应新形势的实践类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和《电工电子实训教程》,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使用。

三、结语

我校自2010年9月启动卓越计划工作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积极配合,逐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我校首次面向黑龙江省内考生招收大珩精英实验班学生30人,专业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班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借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按大类培养、强化基础教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以卓越计划为纲领,积极实施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无论是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目前,笔者已经全面展开电工电子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训实践教学相关资源共享库,创造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

[2]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电工培养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实践

[作者简介]王立忠(1970-),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王广德(1963-),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齐海东(1978-),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吉林四平13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电气信息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重点教研项目“师范院校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lsdjy201136)和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电气信息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Jlsdjy2011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2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旨在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工程教育的明确目标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工程师,工程师类型的划分直接关系工科院校工程人才的培养。我国工程师的类型分为服务工程师(ServiceEngineer)、生产工程师(ProduceEngineer)、设计工程师(DesignEngineer)和研发工程师(Research&DevelopEngineer)四种类型。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应由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两部分组成。我国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每类工程师培养标准应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要求。对于地方高师院校,尤其是没有参加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以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和在现场从事运行、营销、管理工作的服务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对电气类专业来说,要与时俱进,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电子行业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同时培养少量的设计工程师。本文将围绕地方高师院校电气类专业电子行业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的培养提出几点看法。

一、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和每年培养的人才的数量足够满足社会需求,但工程教育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高校工科在校生每年700余万人,而美国只有几十万、英国只有十几万的生源,但我国企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满意,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我国工程师培养落后于发达国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环节。

校内环节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面向工程实践教学不足;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科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不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脱离市场等。校外环节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工程师社会认可度低,相对来说,金融、管理人才社会地位、待遇较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企业与学校脱节,工程教育缺乏行业引导;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多数行业没有建立工程师资格认定制度等。

二、地方院校电气类专业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工程师培养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国外已经进行相应的计划,目前我国建设目标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各类高校理应承担起这个任务。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就业情况与重点大学学生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开办的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这类高校首先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前,我国“卓越计划”为地方高师院校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定配套的战略保障措施,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践基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工程师。制订适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软件与硬件建设,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三、高等学校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订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要想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工程师,首先要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研究型院校以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设计工程师和生产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本科教学型院校以培养从事工程技术应用的生产工程师和在现场从事运行、营销、管理工作的服务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地方师范类高校的工科专业应以培养生产工程师为主体,制订的培养方案包括校内方案和校外方案两部分。

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方案培养目标明确;设置主干课与特色课;确定毕业标准、学制及学位;合理分配学分;明确的实践性课程及进度;建立培养能力标准化矩阵;设置管理与法律类课程。企业培养方案制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任务;合理安排企业学习与实践的内容、实践和学习方式;明确企业学习阶段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要求;实践项目的设置与指导。教师工程训练方案制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专业教师企业训练的时间、内容及方式;企业学习阶段考核标准等。要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比例,这对于地方高校十分重要,是学生培养工程能力的关键。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明确培养目标前提下,要研究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程实践对工程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为此,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上。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工程意识培养,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1.分层次设置训练内容。学生的浓厚兴趣是工程能力训练的基石,需要教学单位根据社会行业需求,制定适合的训练内容。训练体系要做到两个“4”和两个“5”。即训练要突出4个新:理念新、方法新、元件新、内容新;体系要做到5个化:训练内容常新化、管理规范化、作品创新化、训练主动化、实际应用化;形成4种模块:基础训练模块、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工程设计与分析能力训练模块、综合性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建立5种机制:学生训练团队机制、指导教师团队机制、鼓励机制、检查督导机制、梯级机制。总之,要建立相应的指导教师团队,学生形成梯队,构建教师和高年级有能力的学生共同指导的新模式来运行工程技能训练。

2.结合实习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教学单位要与实习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衔接,实习基地训练主要放在工程设计、应用技能、生产管理、现场技术问题处理等方面,相当于提前进入社会。在学校的训练有可能接触实际较少,利用实习基地机会,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工程设计、产品生产线组成和控制原理、生产过程、产品性能测试、产品预算、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训练。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训练可根据专业性质选择训练项目,对于电气类学生来讲,要注意生产机械的电控原理、工作过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生产机械的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基础。学生在实训基地(企业)训练时间累积一年左右,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生产运行管理、项目开发的能力。

3.校内工程意识与能力的训练。根据工程技能训练模块要求,建立如下4个训练模块:基础训练模块、应用技能训练模块、工程设计与分析能力训练模块、综合性应用技能训练模块。首先要夯实基础即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常用仪器设备、电子元器件、基本功能电路和应用软件的训练;应用技能训练指的是把所学的检测元件、控制器、微处理器结合起来智能化设计训练;工程训练是指结合企业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的科研项目等进行工程化训练;综合训练指的是高年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训练,设计制作有创新性的作品。

4.结合各种竞赛进行训练。学生的工程技能是在训练中成长的,要把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需要教学单位组织各种电子作品竞赛,参加全国和省、市、校的竞赛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赛、机器人比赛、职业技能比赛等,用实践驱使学生思考、应用、创新,体现其价值。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对刚参加训练的学生要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定期举办硬件作品和软件作品竞赛,学生从设计、制作PCB图、模拟仿真到作品焊接调试,最后撰写报告,组织教师评议。学生定期举办训练交流会,谈各自的心得体会。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颁发获奖证书,互相交流设计心得。

5.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工程训练。高校要牢固树立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服务意识。服务对于高校来讲就是服务于学生,对学生来讲就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要想服务好学生和社会,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工程技能训练要按照市场需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即按照社会需求的导向,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导向,训练体系的设置由传统教育资源导向型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型。高校应遵循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训练内容设置。首先,训练体系与市场需求挂钩。在设置技能训练的体系过程中,不仅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而且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以及人才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与计划,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需求。其次,训练内容的设置要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训练体系构建时要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并准确把握对未来的预测,体现设置的应用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2011-01-08.

[4]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电工培养计划范文

本文通过分析单片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紧扣铁道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单片机实践教学研究《电工测量》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与实践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工程训练》课程改革探索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探讨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控制理论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阶段的培养实践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崔勇,袁海文,王秋生,刘颖异.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4(5):80-81,85.

[3]李宁.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专业VB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69-70.

本论文得到以下项目资助:

1、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11ZYXYB004);

2、“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内部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2-5-11)。

  • 下一篇:帮扶学习计划范例(3篇)
    上一篇: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范例(3篇)

      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范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训室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2.131[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daniel 0 2024-04-28 22:00:50

    2. 乡镇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乡镇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乡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提升乡镇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

      daniel 0 2024-04-28 22:00:13

    3. 防灾减灾基本知识范例(3篇)

      防灾减灾基本知识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保卫处决定在校内开..

      daniel 0 2024-04-28 21:28:37

    4. 防灾减灾宣传范例(3篇)

      防灾减灾宣传范文各市(县)、区民防局(人防办):今年“5·12”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为广泛普及科学减灾知识,增强群众防空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决定于5月中旬在全市范围内..

      daniel 0 2024-04-28 21:28:13

    5. 道路建筑材料知识点范例(3篇)

      道路建筑材料知识点范文【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安全逃生策略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它赋予了城市生命,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不可否认的是高层建筑提高了现代..

      daniel 0 2024-04-28 20:56:28

    6. 防灾减灾会议纪要范例(3篇)

      防灾减灾会议纪要范文关键词:脆弱性;城市社区;防灾减灾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上世纪全球10大灾难中,中国就占..

      daniel 0 2024-04-28 20:56:13

    7. 高层住宅的建筑成本范例(3篇)

      高层住宅的建筑成本范文关键词: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一、目前我国高层住宅建筑的显著特点和问题近些年,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支持下,高层住宅建筑快速发展。在我国..

      daniel 0 2024-04-28 20:25:26

    8.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范例(3篇)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范文关键词:维修站、景观、环境Abstract:theenvironmentalsanitationfacilitiespit,buildthenewly-builtbuildingandhighwayinrealestateAngle,sotheplanni..

      daniel 0 2024-04-28 2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