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01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16-0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疾病的发生率相应上升,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各方面的负担[1]。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退变,其中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肌细胞缩小,心脏的排血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冠心病,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最终发展至心力衰竭。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各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并存[2]。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一般基础疾病多,除外心血管疾病,常见合并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等,生活不能自理、肢体活动受限,对疾病的反应较为迟钝。因此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在住院期间获得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出院得到社区有计划、有组织的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及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保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本文就我社区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综合的社区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卫生服务站管理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5-82岁之间,男性64例,女性36例,其中疾病种类有高血压44例,冠心病38例,肺心病12例,心力衰竭6例;合并有两种疾病以上的患者有88例。

2研究方法

2.1护理方法

2.1.1健康教育召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集中的讲课,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社会护士应当在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自身看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发放相关资料,为患者解疑答惑,避免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饮食、用药、护理多个方面,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强调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坚持用药及调整饮食习惯,利于疾病的恢复[3]。

2.1.2家庭寻访老年人部分缺乏保健意识,或因身体因素不便,抑或是性格高傲独立,未到社区进行卫生咨询,我站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家庭寻访对老年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并指导对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耐心劝导患者积极应对并尽早接受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抵抗力以及各项功能均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方案的制定时,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抑制、减少并发症。社区管辖内的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要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做好分类管理。有计划的,到患者家中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并进行可行的检查,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存与档案中。

2.1.3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一般发作时病情较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起病较为突然,要充分掌握社区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很大程度的决定了疾病的恢复、治疗效果。较之于老年人来说,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等等不良心理状况。此外,心血管疾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担心疾病的预后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怕连累家人,心理压力较大。应对老年人的心理异常,社区护理应秉承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各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秉承关怀与耐心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引导其用正确的心理状态应对自身疾病。部分老年患者子女不在身边,缺乏家人的照顾,加之对疾病了解不足,悲观失望情绪较重,往往有听之任之的心态,不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照顾,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以积极的状态应对疾病。

2.1.4生活护理社区护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服务,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是关键。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在饮食要求上要求低盐、低脂,老年患者长年以来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不利于疾病控制。护理人员应讲解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要求及其重要性,耐心细致反复地做思想工作,引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健康饮食。老年患者因其本身牙齿、味觉等因素,进食不便,食欲不佳,应建议其多食易咀嚼、易消化的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要避免便秘的发生,必要时可以药物辅助排便,切忌大便用力,容易引起病情加重。

2.1.5用药护理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多有药物治疗,且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详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能正确合理的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并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诸如老年人服用心得安可能会突发心力衰竭;服用阿托品可加重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可导致尿潴留等,建议患者发生可能出现副作用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在用药剂量上尤其注意老年患者减退的肾功能及排泄能力,严格注意药物的适宜剂量,注意用药期间尿量、血压及神志等的变化。

2.2观察指标进行社区护理前及随访一年后,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的康复评估分,将护理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3数据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3结果

经过有计划的社区护理后,随访一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肺心病的康复评估分与进行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其中以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多见[4]。老年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预后差,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心血管系统疾病基本属于慢性疾病,病理变化不可逆,多数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长期的病痛,带给患者及家庭加大的压力、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因患者多数的时间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有效的社区护理尤为重要,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病情进展。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不断增多,相应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关注。护理人员应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了解具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心理、生活、用药等方面综合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老年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此外社区护理,在社区及家庭进行,能衔接患者在医院中接受的护理服务,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患者在熟悉的社会心理环境下,能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节省国家卫生资源。

本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抽选的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从健康宣教、心理、生活、用药等方面进行精心的护理后,随访一年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肺心病患者以及心力衰竭的护理后康复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上升。表明除外医院的医护工作,加强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社区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良好预后,同时为社会及家庭减轻身心负担。

总之,随着老年化社会的进入,老年疾病成为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其中心血管疾病为多见的老年疾病。因其较长的病程、长期的治疗,进行社区护理能取得较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红.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特点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19):28.

[2]任惠梅,高媛.浅谈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J].长春医学,2006,4(3):61-62.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4-011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疾病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近年有逐年上升势头,而且临床危重症也越来越多[1]。不仅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病的种类也逐年增多,其病情程度也逐年加重。因此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面对更大的压力,同样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及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院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筛选条件为患者年龄大于60岁,排除血液性疾病患者、各型肝炎患者、内分泌失调患者等,符合条件者共计230例,记为患者组。其中男122例,女108例;平均年龄63岁。患者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编号为Ⅰ~Ⅴ组,每组46例。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将患者组2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编号为Ⅰ~Ⅴ组。其中Ⅰ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包括疾病治疗性护理,患者病房环境的保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患者个人清洁卫生的护理等。Ⅱ~Ⅳ组在接受常规护理之外分别外加心理干预、健康指导、人文关怀。心理干预主要是使用各种方法使患者消除疾病恐惧、治疗负担以及预后等,使患者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健康指导主要是包括提高认识,饮食指导,运动锻炼的宣教与指导,加强药物治疗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2-3]。Ⅴ组接受整体护理,即围绕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需要,采取一切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

230例患者干预前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比较,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分分

时间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因素

干预前(n=230)59.23±10.8152.08±9.6662.27±6.8659.43±12.87

干预后(n=230)62.57±10.78*61.93±9.51*62.92±7.0262.18±13.37*

*与干预前比较,P

2.2不同护理要点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

单纯性常规护理Ⅰ组与外加心理干预治疗Ⅱ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Ⅰ组、Ⅱ组=6.343,P0.05)。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等其他护理干预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Ⅰ组、Ⅴ组=15.294,字2Ⅱ组、Ⅴ组=4.039,字2Ⅲ组、Ⅴ组=13.538,字2Ⅳ组、Ⅴ组=8.425,P

表2不同护理要点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

组别生存质量评分大于60分(例)百分比(%)

Ⅰ组(n=46)2758.70

Ⅱ组(n=46)3882.61

Ⅲ组(n=46)3065.22

Ⅳ组(n=46)3473.91

Ⅴ组(n=46)4495.6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死亡率高[4]。对于老年人来说,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大,入院治疗的患者甚多,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少压力。护理中如何使患者满意并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成为护理工作探讨的热点话题。

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外加心理干预、健康指导、人文关怀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常规护理外加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最大。王世英等[5]的研究也表明,对老年患者的异常心理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护理,能明显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他们早日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此外,在本研究中,常规护理外加健康指导和人文关怀对患者的生产质量影响并不大。而整体护理是最理想的护理方式,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组别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最大。

总之,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后一般较严重,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该类患者护理要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其别是心理干预护理尤为重要。其次要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并行,这样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娟.1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89.

[2]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2-504.

[3]孙洁.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91-192.

[4]陇文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75-976.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18-02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各大医院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是医院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人身体衰老、疾病缠身以及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导致心理失衡。经分类解析,归纳了老年患者的心理表现。实践证明,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是影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并探讨出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调理对策,疗效满意。[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内科2006年~2010年期间住院的59岁以上的老年患者900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96例,女304例;普通老年患者445例,在职老干部患者87例,离退休老干部患者317例,孤寡老年患者51例,疾病分类见表1。

1.2方法:本组采取随机按住院号奇数为分析对象,经临床观察、访谈等方式,针对患者不同的社会地位、心理变异特点与疾病关系,进行解析,探讨有效的调理对策。

2结果

从表1、表2归类分析,心血管病人以心情急燥易怒,焦虑紧张的心理为多见;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以忧郁悲观,自卑疑心的心理常见;肿瘤患者以恐惧绝望、忧郁悲观的心理尤胜;孤独心理多见于孤寡老人;怀旧失落心理多发生在离退休患者,而在职老干部患者常以指令依赖为多见。

表1老年患者心理特点与疾病关系(例)

表2不同社会地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例)

3护理对策

3.1焦虑紧张的心理的调护:由于每个患者引起焦虑紧张的原因、程度不同,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使他们信赖医护人员,把心里的焦虑问题倾诉出来。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其次,耐心向患者解释有关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和疾病转归过程。必要时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剂。[2]

3.2怀旧失落感的心理调护:怀旧失落感患者,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业绩,当某种愿望不能实现时,容易诱发他们的怀旧心理,回想在职时的情景,感到生活中缺乏精神寄托,而产生极大的失落感,遇事稍有不顺心,便会大发脾气,严重的影响身心健康。[3]在护理上一是要诱导启发,人总是要老是自然规律,树立“老有所用”思想。二是要注意言行和礼貌,称呼要恰当。三是安排病床时,尽量避免和在职干部同住。四是在治疗护理时,多关心体贴,尽量给予方便,充分体现其温暖。

3.3指令依赖的心理调护: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一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缺乏某些生活自理能力,不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检查治疗,甚至要求周围的人及子女百依百顺。对这类病人主要是启发疏导,指出不配合检查治疗,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动员和协助他们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相应减少其优越条件,以促进机体康复。[3]

3.4孤独心理的调护:部分患者由于丧偶、丧子、“空巢”等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带来影响,有些老年人长期过着孤独生活,环境造成其性格孤僻,冷漠寡言,忧郁自卑的个性,严重影响疾病疗效。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及责任感,并视其如亲人。安排病房时,既要考虑单人病房的寂寞,又要避免与儿孙满堂的同住而诱发伤感。同时,要经常与他们交心,并与他们的亲朋好友及单位联系,让其感到大家庭的温暖,为身心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我们要仔细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等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心理信息的方法,在于直接与患者交谈或与其亲友交谈,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也可采取心理问卷进行调查,从患者回答问题中了解其心理反应。我们应充分理解老年患者的这种心理,同时适当、适时安排家属探视,使其性格开朗化,从而激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

3.5忧郁、悲观、疑病心理的护理:这类病人绝大多数患有呼吸系统慢性病,且反复住院,身心健康受到较长时间折磨,怀疑自己患了绝症,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首先,要耐心向病人解释,诚恳地沟通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让其看到治愈的希望。其次,及时传递治疗信息,对患者进行启发疏导。也有些老年患者忧郁,悲观,因其机体器官的机能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的感觉,对家庭、子女特别留恋,患病后深怕子女嫌弃自己,故烦恼、焦躁。住院后,一方面子女不在身边,另一方面又离开了自己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既担忧自己的病情及生活习惯等问题,又疑虑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常是坐卧不安、心神不定。对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较敏感,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应鼓励病人克服内心的忧郁,促进疾病康复。[5]

3.6恐惧绝望的心理护理:多见于肿瘤和危重抢救病人,因意识到生命将要结束,常常表现出悲痛绝望,或因难以忍受痛苦而产生轻生念头。医护人员要尽量缓解病人痛苦,要同情和体贴病人,并正确运用“语言”对病人进行引导和启发,消除顾虑,严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造成人为的紧张情绪,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剖析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异特点,按不同的心理活动,有针对的开展心理调护,是药物治疗和躯体护理必要前题。护理人员通过言语、情感和行为去改变患者的感受、情绪和行为,从而消除影响病人康复的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灵活运用上述心理调护对策,有效的改善病人的身心障碍,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从现实情况来分析,心理变异的护理,不能单一的成为一种模式,它既有社会的作用,又有个体易感性及耐受性,因此,导致了老年患者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同时,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环境、文化水平以及职务高低,在给予他们的治疗操作、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等我们都一视同仁,遵循凡是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的宗旨,尽心、尽力、尽责,时时体贴关心他们,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对老年患者护理要抱以同情心、耐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在生活上给予鼓励,使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根据老年患者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于之章.现代老年病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3,15-16

[2]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杂志,2006,3:83-84

[3]王琳.邱玉崇.病人的心理分析与研究[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14(7):2039

  •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班级工作计划(精选26篇)
    上一篇: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范例(3篇)

      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范文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

      daniel 0 2024-05-01 22:32:14

    2. 绿色建筑设计课程范例(3篇)

      绿色建筑设计课程范文关键词绿色建筑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实践课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GreenDesignStrategiesofCollegeArchitectureBuildingDesignPracticeLessonWE..

      daniel 0 2024-05-01 22:01:11

    3.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例(3篇)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论文摘要: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

      daniel 0 2024-05-01 22:00:14

    4.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例(3篇)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范文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之说,“立德、立言、立功”是人生三大功业,可见,中国教..

      daniel 0 2024-05-01 21:29:15

    5. 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范例(3篇)

      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范文【关键词】初中数学;化归思想;应用分析一、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1.化归思想方法体现的结构性初级中学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我们将这两部分..

      daniel 0 2024-05-01 21:28:13

    6. 测量仪表范例(3篇)

      测量仪表范文【关键词】电工仪表;测量方法;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99-01就目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中的电工电子..

      daniel 0 2024-05-01 20:56:55

    7. 测量员范例(3篇)

      测量员范文篇1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测量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daniel 0 2024-05-01 20:56:13

    8. 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范例(3篇)

      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范文传统的《遥感概论》课堂教学方式,其表现形是:以教科书为基础,通过黑板书写和静态的图件展示完成教学。从遥感课程的课程特点来看,课程前半部分属于理论..

      daniel 0 2024-05-01 20: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