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条件范例(3篇)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
1.1产业结构方面
多样化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包括林业、养殖业、水产业和畜牧业等很多形式。受产业结构多样化、分布不平衡和政府扶持资金不充裕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标准化水平较低。尤其在养殖业方面,不仅养殖技术水平低下,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缺乏实质性目标引导技术创新与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难以形成比较集中的结构,产业化经营无从谈起。
1.2农业技术方面
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一直十分有限,技术创新缺乏力度。从现阶段的养殖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殖技术十分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水平低下,缺乏环境控制能力,专业养殖技术人员短缺。个体养殖农户的整体素质较差,整体经营缺乏实力,这些都成为制约养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难以适应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要求,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畜牧养殖产品。
1.3市场经营方面
受养殖技术水平低下的影响,养殖业整体结构十分分散,基本属于个体农户经营,难以形成规模,这就为实现产业化经营带来了制约因素,难以推动农业发展。养殖业缺乏龙头企业,难以产生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国际市场比较,养殖产品规模化出口产量太低,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低。同时,养殖户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很多时候属于盲目养殖,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收益,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并且缺乏专业化组织能力,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主体地位缺乏明确性,缺乏市场竞争力。
2加强养殖技术提高的策略与积极作用
2.1政策上
加强养殖技术管理组织结构构建,制定养殖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出台与养殖技术建设的相关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与当地养殖业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大力倡导养殖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扩大外资引进。积极发挥先进养殖技术设备的作用,对陈旧的设备及时更新。重视从技术层面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对现有的技术水平加强巩固与发展,熟练掌握新技术,通过养殖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2养殖技术上
结合我国不同种类的畜禽养殖推广相关的养殖技术,加强配套设备的建设,推进养殖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采取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加强应用推广产品冷藏保鲜设备。各地区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举办养殖知识、养殖技术和职业素质等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加强监测系统完善,为提升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创造可靠的条件。
2.3经营方面
过硬的技术水平是养殖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也是打响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养殖业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更要对一些技术水平低的专业户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克服狭隘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强化和完善产业链建设,促进养殖专业化水平提升。加快养殖产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宽养殖产品销售渠道,转变养殖户经营方式,为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3养殖技术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
一、畜禽养殖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市牛、羊、猪、鸡存栏达到59.8万头、332.94万只、132.58万头、459.2万只;出栏达到20.1万头、244.33万只、174.8万头、428.2万只;养殖小区达到1009个(当年新增养殖小区319个),其中牛养殖小区154个、羊养殖小区499个、猪养殖小区227个、鸡养殖小区124个、其它养殖小区5个;规模养殖场达到2827个(当年新增规模养殖场254个),其中规模养牛场126个、规模养羊场1229个、规模养猪场1328个、规模养鸡场144个;规模养殖畜禽达到986.23万头(只)。
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迅猛发展。传统畜牧业,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产生的粪尿可浇灌到周围农田,进行自然处理,形成了有效的生态平衡体系。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迅猛发展,养殖业变成了一个独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此时,畜禽所产生的排泄物数量必然会明显增多,加之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囤积,随时都会对人类和畜禽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是造成规模养殖场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投入品的使用不当。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大幅提高,为防止畜禽生病、促进畜禽生长需要,养殖者滥用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品,其产生的后果就是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及污染。由于部分微量元素具有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还能潜在的提升养殖业的商业性能,导致在养殖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过量添加微量元素会在畜禽的肝脏等组织沉积,甚至引起畜禽的中毒。另外大量未被吸收的微量元素排泄到体外,对环境造成污染,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由此,不仅会增加饲料成本。影响动物对饲料中其他矿物微量元素的吸收,而且更重要的是损害动物健康,降低肉质,影响动物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危害人类健康。
(三)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养殖业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农业和畜牧业的脱节,导致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不能及时还田消纳。这一珍贵的天然肥料资源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产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占据了肥料的大部分市场,其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都较方便,因而农业生产逐渐由农家肥转向化学肥料从而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从而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畜—肥—粮”的良好生态平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也就成了养殖场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养殖场建设方面的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七条第五款“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做了明确规定,对养殖场排泄物及其它污物的处理方面都有约束,符合相应条件的养殖场才能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然而,鉴于以往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放松了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大部分规模养殖场都取得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此外,在养殖场新建过程中环保部门仅对部分大型养殖场进行环境测评,而且抓的不是很严格,这些法规、规范执行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也是养殖场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缺乏规划,场址与布局建设不合理。早期建造的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选址、栏舍建设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少养殖场建在城镇近郊、村庄旁、河流溪沟畔;栏舍建设缺乏规划,多数是边发展边建设,左一列,右一排,布局凌乱,建造简陋、设施陈旧落后,极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六)认识不足,环境意识不强。不少畜禽养殖场(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生态环保。对进行粪污治理改造缺乏主动性,不愿花钱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等靠要项目”的思想严重;对栏舍冲洗用水很少控制,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随处堆放,不建造堆放设施,粪便任其风吹日晒,遇到下雨天,污水横流、臭气腥天,严重影响了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
三、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一)对农田环境污染。粪尿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会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此外,也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
(二)对空气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是畜禽粪尿、畜产品废弃物等产生的一些有毒或有臭味混合气体。目前有关研究已经从粪中鉴定出了160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属于鲜粪的成分。这些挥发性成分可分为4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3一甲基丁酸)酚类物质(4一甲基苯酚、4一乙基苯酚)、吲哚类物质(吲哚或粪臭素)及硫化氢、氨气Ⅲ。此外粪水腐败。污染周围空气,滋生各种蚊蝇,这不仅影响场内禽畜的生长,也会危及周围居民的健康。
(三)对水污染。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氨、磷、病原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粪污经人为冲洗和降雨冲刷,大量的营养元素流人江河湖泊池塘或渗入地下水,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氧溶解度降低,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和生态平衡等。
(四)传播疾病。养殖场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肠球菌、寄生虫虫卵等其他有害微生物,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会造成大量蚊蝇滋生,甚至引起某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和流行,危害城镇郊区的卫生环境,阻碍养殖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影响畜产品安全。饲料中微量元素、抗生素、激素类添加剂的超量使用及疫苗、兽药的滥用,对畜产品造成污染,影响畜产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畜禽养殖场的合理规化建设。一是选址规划科学。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化与建造新建养殖场在传统建场选址基础上,首先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将粪污处理纳入规划之中,运用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对养猪场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对圈舍、道路、排粪尿道及粪污处理系统等进行最佳的设计、规划及建造。二是圈舍实施改进。选择安装先进的环境控制设备包括场舍的控温、通风、光照、粪便清理、粪污再利用、消毒及污水处理设备等。有条件的场(户)还应选择安装粪尿加工处理设备等。三是场地绿化。据报道,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降低温度10%-20%,减少辐射80%,减少细菌含量22%-79%,除尘35%-67%,除臭50%,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25%,还有防风防噪音的作用。具体措施是在畜禽场周围种植防护林,在各区间种植绿化隔离带,在圈舍周围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在空地种植花草等绿色植物可减少污染。
(二)推广畜禽清洁养殖。一是科学合理的饲养。根据畜禽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搞好营养调控,配制平衡日粮,在保证日粮氨基酸与能量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控制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氨等营养素的排出量;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酶制剂、微生物制剂、中草药等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氮、磷等有害物质的排泄量。二是强化管理。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产过程中计量减少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选择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绿色兽药,并严格遵守药物的休药期规定,在畜禽出栏或者屠宰上市前及时停药;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不滥用疫苗。三是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实行粪污干湿分离、雨水和污水分流,畜禽粪便干清堆积发酵后就地消纳,或运销给周边林果园,尽量减少粪污的产生量。四是推行“畜禽-沼-果(蔬莱、苗木、花卉、药材)”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养殖场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养殖场粪污就近消化和综合利用。
(三)综合治理养殖污染。一是综合利用粪便。养殖场粪便干清后经堆积发酵、污水经厌氧发酵池处理后,用于周边的果园或农田肥料,形成一个生态农业链,使粪污就近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养殖污染的“零排放”。二是粪便达标排放。畜禽粪污经厌氧发酵处理和沉淀后,在经过曝氧、生化或过滤净化等好氧处理,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向外排放。三是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生活垃圾处理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不得自行随处掩埋或焚烧,以防造成环境污染。病死畜禽的尸体处理应尽量利用焚烧炉焚烧,并做无害化处理,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养殖场应采用深埋法处理。严禁对病死畜禽的销售和生食。四是发酵床养猪。运用微生物发酵原理,通过建立发酵床,添加秸秆、稻草和锯屑等发酵基础物质和发酵微生物等,粪尿经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将猪场粪污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免冲洗栏舍,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而且经过发酵床处理后,垫料变成了很好的有机肥料。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不添加抗生素,避免了产品药物残留,实现了畜牧生产、资源利用、环境安全等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加大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依法督促畜禽养殖场(户)自身增加资金投入,主动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完成粪污治理改造;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等项目资金,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域、滩涂以及国家规定由本省实施渔业监督管理的水域从事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渔业科技水平,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
乡镇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村民委员会、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渔业管理工作。跨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公安、边防、环保、水利、交通、海事、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国土资源、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渔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立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行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职责。
渔政检查人员对渔业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查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监督。
第六条渔业生产者应当遵守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渔业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增殖,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确保生产安全。
第七条鼓励渔业生产者依法成立或者参加渔业专业合作组织。
第二章养殖业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展和改革、渔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根据上一级水域综合利用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域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水产养殖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产养殖规划,经同级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衔接平衡,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水产养殖规划应当根据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自然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养殖种类、容量、方式等内容。
第九条单位和个人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养殖证。
申领养殖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养殖的范围符合水域综合利用规划;
(二)养殖品种、规模和方式等符合水产养殖规划;
(三)有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和有关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养殖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养殖证,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对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许可,应当优先安排下列当地渔业生产者:
(一)主要依靠其毗邻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维持基本生活的;
(二)因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由捕捞业转产从事养殖业的;
(三)因水域综合利用规划调整,需要另行安排养殖水域、滩涂的。
第十一条承包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依法签订承包合同后,从事养殖生产,并可以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养殖证。对符合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条件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核发养殖证。
第十二条养殖生产者应当按照养殖证载明的养殖范围、品种、规模、方式和期限进行养殖生产。
第十三条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或者征用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征收或者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规定办理。
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已确定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四条从事水产种苗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生产,但自育自用的水产种苗除外。
第三章捕捞业
第十五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发展和改革、财政、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发展远洋捕捞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渔业资源的可捕捞量,合理调节近海捕捞能力,严格控制沿岸渔场和江河湖泊的捕捞强度。
第十六条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海洋捕捞渔船实行船网工具指标控制。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捕捞渔船的数量、功率不得超过捕捞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的分配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捕捞许可证。未取得捕捞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捕捞作业。
捕捞的许可条件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可权限的具体划分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规定。
第十九条捕捞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捕捞许可证载明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进行作业,并按规定期限和标准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捕捞许可证应当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应当随身携带。
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
第二十条特定渔区、特定水产品种的专项捕捞许可,可以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专项捕捞权的招标、拍卖所得款项应当全额用于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和渔民的社会保障。具体办法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捕捞渔船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进入他国管辖水域作业。
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应当填写渔捞日志。
第二十二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规定配备职务船员和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其他船员,保证渔业船舶符合适航要求,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渔业船舶作为单独的生产作业单位,船长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组织实施交通、生产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规程,并服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指挥。
第二十三条渔业船舶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有关交通、生产安全作业制度和规程,保障渔业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
渔业船舶上的作业人员有权依据船舶安全技术标准对渔业船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正意见;在安全隐患未排除时,有权拒绝上船作业。
第二十四条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应当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鼓励小型海洋捕捞渔船和辅助渔船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的渔业船舶,应当按规定予以补助。
第二十五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必要资金,建立渔船海上救助专项资金,用于渔业船舶海上救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当地渔业生产者建立非商业性渔业互助保障组织,鼓励渔业生产者对船舶、船员或者养殖水产品进行非商业性互保。
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第四章渔业环境保护
第二十六条渔业水域及周边的工程建设项目涉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有对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植物影响评价的内容。
在渔业水域周边设置排污口的,应当符合保护渔业环境的要求。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渔业水域周边排污口的设置时,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单位、船舶和个人向渔业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排放物达到渔业水质保护标准;禁止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等国家禁止排放的物质。
第二十八条渔业生产者投喂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因卫生防疫、病害防治向渔业水域药物的,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止渔业水域环境污染。
渔业生产者不得在开放性渔业水域直接泼洒使用对公共水域有毒有害的渔用兽药、农药。
排放养殖废水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水域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毒性和疫情等渔业环境的监测,按规定公告监测结果。
第三十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船舶和个人的监督检查。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单位、船舶和个人,应当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
第五章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十一条水产养殖用水和养殖水体的水质,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捕捞应当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内作业。
第三十二条渔业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组织生产,保证水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第三十三条渔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如实填写并保存生产、用药和产品销售记录;
(二)不得使用国家禁用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其他禁用药品;
(三)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渔用兽药、化合物、生物制剂,不得将原料药直接用于水产养殖;使用有休药期规定的渔用兽药的,应当确保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四)不得将国家禁用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保鲜剂、防腐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用于水产品初级加工、储存和运输;
(五)及时合理处置被污染或者含病原体的水体和病死养殖生物,防止病害传播。
第三十四条渔业生产者应当保证渔业船舶的设施和卫生符合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并遵守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操作规程。
第三十五条渔业水域遭受突发性污染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公告,禁止在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采捕水产品;情形严重时,可以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职责加强对渔业生产中饲料、渔用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水生动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
对依法进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渔业生产者不得阻碍或者拒绝。
第六章渔业资源增殖保护
第三十七条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工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的品种应当属当地地方品种。
实施增殖放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增殖放流的方案进行区域生态影响评估,并征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禁止向开放性水域投放外来水生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的物种;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
第三十八条禁止养殖、销售未经国家或者省批准的外来水生物种。
养殖、销售经国家或者省批准的外来水生物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外来有害水生物种的侵入或者逃逸。
第三十九条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闸坝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批机关应当对过鱼设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案书面征求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在鱼、虾、蟹生殖洄游季节,闸坝管理单位应当适时开闸纳苗。禁止在闸坝上下拦网捕捞。
第四十条进行水下爆破、勘探、采砂等施工作业,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作业单位在依法向有关部门报请批准前,应当事先同有关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协商不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严禁围填重要渔业种苗基地、重要养殖场所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水产品种的渔业水域,或者将其改作其他功能。确需围填或者改作其他功能的,应当在书面征求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符合前两款规定从事爆破、勘探、采砂、围填等施工作业,或者改变重要渔业水域功能,造成国家渔业资源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捕捞作业主要渔具的规格标准除依法由国家制定的以外,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按规定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四十二条禁止制造、维修、销售、使用电脉冲、地笼网、帆张网、多层囊网拖网等禁用的渔具。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敲■以及其他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第四十三条对省内重要渔业资源实行重点保护。除国家规定外,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及其可捕捞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据资源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十四条严格保护缢蛏、牡蛎、贻贝、文蛤、毛蚶、泥蚶等重要养殖品种的种苗及其繁殖场所。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封涂护苗、封岩礁护贝等保护措施。
第四十五条禁止捕捞鳗鲡、河蟹、鲥鱼、石斑鱼、银鱼、真鲷、香鱼、对虾、梭子蟹、青蟹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种苗。
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前款规定水产种苗的,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专项捕捞许可证,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照核定的数量捕捞。
第四十六条调运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品种的野生水产种苗出设区的市行政区域的,应当向设区的市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准运证。
申领准运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调运种苗的品种、用途、数量符合渔业资源保护规定;
(二)运输方式符合保障种苗安全的要求;
(三)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准运证;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除国家有关禁渔区、禁渔期规定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禁渔区、禁渔期应当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八条在禁渔期,渔业船舶和个人不得携带禁止作业的网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违禁作业的渔船供油、供冰,不得代冻、收购、销售违禁渔获物。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款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处滞纳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对没有捕捞许可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件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暂扣其渔具,并出具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暂扣凭证。
经查实属于无捕捞许可证从事捕捞作业的,按照国家规定处罚;属于有捕捞许可证但未随船、随身携带或者遗失后未及时补办的,应当立即发还被暂扣渔具,给予警告,并可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大中型海洋捕捞渔船未按规定填写渔捞日志,或者未按规定安装、使用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船长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渔业生产者养殖、捕捞的水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责令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无害化处理的,予以监督销毁。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没收违禁饲料、饲料添加剂及禁用药品,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采捕水产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养殖、销售未经国家或者省批准的外来水生物种的,没收非法养殖、销售的水产品和违法所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外来有害水生物种侵入或者逃逸的,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未按要求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
(二)爆破、勘探、采砂等施工作业单位未按要求采取防护措施的;
(三)擅自围填重要渔业种苗基地、重要养殖场所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水产品种的渔业水域,或者擅自将其改作其他功能的。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渔获物、违法所得和渔具,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闸坝上下拦网捕捞的;
(二)制造、维修、销售、使用不符合规格标准渔具的;
(三)禁渔期内,违反规定携带网具的;
(四)向违禁作业渔船供油、供冰,代冻、收购、销售违禁渔获物的。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擅自调运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水产种苗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水产种苗,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或者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决定,但本条例对处罚机关作出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造成国家渔业资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
第六十四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权限核发养殖证、捕捞许可证、准运证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等款项的;
(四)未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有其他、、行为的。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六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渔业水域,是指本省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渔业养殖水域、滩涂。
水产种苗,是指用于水产养(增)殖生产的原种、良种和苗种。
渔业船舶,是指从事渔业捕捞的船舶和为渔业捕捞、养殖生产服务的辅助船舶。
-
工厂个人安全总结范例(3篇)
工厂个人安全总结范文近年来,有色动力厂积极参加大冶公司“安康杯”竞赛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全年完全生产工作的主线,以劳动保护和管理创新为立足点,以教育培训和建章立制为..
-
工厂人事工作计划范例(3篇)
工厂人事工作计划范文1.在厂长、总会计师领导下,认真贯彻审计法。根据上级审计部门的要求,结合厂部的方针目标,制定审计工作的方针目标,编制年、月度审计(二)职权1.有权对车..
-
生物质能源特点范例(3篇)
生物质能源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生物质能源产业集群品牌效应Abstract:ThepaperanalyzesfouradvantagesandtheproblemsofdevelopingthebiomassenergyindustryofHeilongjiang..
-
工厂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例(3篇)
工厂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篇1——作业大队机关综合办宣传干事任伟先进事迹任x,男,1988年12月出生,201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预备党员,现任作业大队机关综合办宣传干事。从一名..
-
工厂个人工作总结范例(3篇)
工厂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电厂运行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一年来,我作为一名电厂xxx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运行规程,虚心求教,团结同事,不断提高工..
-
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范例(3篇)
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范文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像图形绘画语言材料媒介检索:.cnAbstract:Themoderntechnologyactivatesthecreativethinkingofartists,expandsthepaintingartspace.F..
-
生物质颗粒主要用途范例(3篇)
生物质颗粒主要用途范文临床应用基本情况:我院自引进中药颗粒剂后,通过邀请专家对中药颗粒剂及现代制药工艺药物提取知识的广泛宣传,使临床医生逐渐了解,并为大部分临床医生所..
-
逻辑学相关知识范例(3篇)
逻辑学相关知识范文关键词:语言逻辑;英语知识;信息粒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语言逻辑的英语知识转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22152;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