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范例(3篇)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范文
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教学办,上海201800
[摘要]目的探索“3+2”模式助理全科医生教育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通过院校联合办学方式,从临床课教学阶段开始,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考试模式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结果6年来通过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医学专科毕业生417人,规范化培训嘉定籍助理全科医生98人,初步缓解了本地区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初步形成院校合作办学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指导助理全科医生临床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
关键词]助理全科医生;教育;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1(b)-0001-03
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点。社区医生肩负着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既从事常见病诊疗,又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兼有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等多科性需求,工作更强调综合性和基层性[1]。基层医疗服务要求社区医生必须具备较独立的思维能力,所以对他们的培养应从早开始,即从临床课教学开始就应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该院为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下称医高专)的附属医院,2007年起承担医高专医学专科学生后2年临床课教学和实习带教任务,并承担助理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工作。该院通过培训带课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PBL)、小组讨论学习法、病人角色扮演、改变考试模式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在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临床综合技能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医院已和医高专共同培养医学专科毕业生417人,规范化培训嘉定籍助理全科医生98人,初步缓解了本地区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状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2010、2011届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满意率分别为96%和99%,现总结如下。
1授课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2]。医院加强临床授课教师的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训带课教师。根据全科医学师资培养需求,以临床师资和基层实践师资为重点开展培训[3]。选派临床骨干教师出国参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学习班;请市内知名专家来院讲课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变传统的灌输式为启发引导式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应用PBL教学法,使学生在接触临床课程时,即开始以问题为导入的思维方法学习,要求教师将PBL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2.1尝试采用“三导教学”模式,发挥小组学习优势
应用小组讨论学习法,尝试“三导教学”模式,在学生进临床实习前期,通过“学长引导、案例导入、学生主导”教学模式,针对学过的常见病内容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例分析练习,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向临床实习的过渡。学长引导,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长主持并担任主讲,实习阶段学长扮演病人,从临床选择典型病种的实际案例,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主讲导出案例,小组成员组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并得出临床诊断,最后各组讨论制定治疗计划。每个项目由一位同学承担,小组同学对不足之处提出补充,最终学长公布答案并进行总结。
2.2加强过程带教,培养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处理能力
“全科医生首先是医生”“社区卫生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医疗服务”这样两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经过数年的争论后才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医疗”的观念后得到认同[4]。社区医生是基层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并承担双向转诊的桥梁作用,必须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及疾病危险状态的判断能力。学生进科即分管床位,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负责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及诊疗计划的制定、病情变化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等。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学查房作用,主治、主任查房时,负责管床学生汇报病史,做必要的体格检查,提问相关知识,带教老师点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
2.3开展病例讨论和全科沙龙,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医院和科内组织的各种病例讨论,医院定期举行全科沙龙讨论疑难病例,要求规范化培训阶段学员提前对提供的案例组织讨论,以小组形式提出问题并参加大会发言。临床思维能力是每一位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仅学习书本知识是难以全面掌握的,在带教中必须注重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由纵向思维到横向思维,扩展思路,不产生片面思维,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率[5]。
2.4改变考试模式,应用临床操作技能评估方法考评教学质量
2.4.1改革考试形式、内容期中、期末和毕业考试形式均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加临床实际应用比例;技能考核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与疾病相关的操作技能等。毕业考核的技能考核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考核形式,采取三站式考核办法,第一站: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第二站:基本操作技能;第三站:心肺听诊、影像、心电图、医德医风。其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均采用临床实际案例。
2.4.2严格临床各阶段学员出科考,分层次组织考核内容该院为多所院校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还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实习、培训学生数量多且层次参差不齐,要求临床分层带教。医院设立临床教学办公室,分管院长负责统一管理,成立院教学督导专家组,设立临床教研室和教学小组,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根据不同阶段和培训要求分解带教任务和考核内容。对规范化培训阶段学员的出科考核,应用临床操作技能评估方法考核学员和评估临床带教质量。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是一种新型的操作考核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最早为英国皇家医师协会(RCP)设计而成,现已在多个国家、地区的各临床领域推广使用[6-8]。作为一种发展式的评估方法,可同时进行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评估,其目的在于了解住院医师进行临床操作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实施反馈进一步提升住院医师能力[9]。院教学督导专家组不定期巡查督导,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各科室。
2.4.3组织执业考考前辅导,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每年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前,根据全国执业医生考试大纲内容要求,组织全院师资,对规范化培训阶段学员进行考前辅导。通过规范的操作示教和训练,在提高考试合格率的同时,培养学员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每年执业考过后,征求学员意见,改进不足。2011、2012届毕业生首次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生考试,合格率分别达到63.3%和54.3%,远高于本地区和全国同类医学生水平。
2.4.4面向社区,探索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方法面向社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合格助理全科医生,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社区教学方式,包括专题讲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全科-专科联合查房、病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等[10-13]。成立导师团队带教小组,对规范化培训学员实行一对一带教。
3小结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认识中锻炼和提高。培养面向基层,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职业素质、掌握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14]。要将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对教育方法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的技巧,通过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继续医学教育,要重视并建立现代社会继续医学终身教育体系[15]。最终达到建立起一个城乡结合、上下结合、急慢结合、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参考文献]
[1]田疆,张光鹏,任苒,等.中国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来理,2012(2):127-129.
[2]王晓华,李晓延,张鸿青,等.我院开展临床带教工作的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231-232.
[3]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3):121-122.
[4]王仲.三甲医院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的作用及其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社志,2011(11):794-795.
[5]熊建琼,谢先会,邓朝霞.加强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1):40.
[6]VillatoroE,PattersonJE.Trainingandassessment.Surg(Oxford),2008(26):419-423.
[7]AugustineK,McCoubrieP,WilkinsonJR,etal.Woekplace-basedassessmentinradiolongy:wheretonowCkinRadiol,2010(65):325-332.
[8]陈倩,祝墡珠.临床操作技能评估在全科医师能力评估中应用简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30-31.
[9]顾杰,潘志刚,祝墡珠,等.临床操作技能评估在社区全科师资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9):713-716.
[10]王燕,高艳红,潘志红,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522-523.
[11]丁静,魏斌,杜雪平.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带教中的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95-3297.
[12]朱舜.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93-494.
[13]寿涓,祝墡珠,江孙芳,等.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学员临床能力强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7-20.
[14]宋国华,五福青,高凤兰,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13(2):3-4.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范文
【关键词】:三年制;临床医学;教程情况;改革
【中图分类号】R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2)08-24--01
近段时间来,中国很多医学院校都启动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程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由以往的三版块过渡为两版块(基础、实践),但仅仅在以科目为核心的教程模式上实施了改革,这部分改革只对基础课与临床课实施精讲,无法摆脱传统教程系统而单独存在。国际上1950年启动的以医学教程整合为核心的教程系统改革现已处于极为核心的地位。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始着手进行创新改革(综合教程规划),把医学与人文、基础医学各科目间、基础医学与临床诊疗进行交叉研究,以知识模式为纽带把医学相关科目整合成一个系统。
一传统教程系统的缺陷
目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程系统尽管实施改革,但基本思路并未突破从基础到临床、理论到实践的教程框架,其教学核心依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
(一)教程系统模式落后
全科医学从1980年传到我国以后,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已培养出一支30万人的全科医师队伍,为国家深化医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队伍支撑。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服务社区和农村的全科医师,中国目前全科医师的工作内容是以“六位一体”服务为核心的,但全科医学的教程系统依然沿用以往的临床医学专业系统,其知识体系依然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缩编版,并未形成以全科医学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独立教程系统,教学目标中无法体现“六位一体”的全科诊疗工作观念,更缺少进行本岗服务所需的核心技能,[2]无助于培育基层必需的实用类专才。
医学生最终要走向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立足基层,满足人民基本卫生需求的全科类技术运用通才。然而醫学专业大部分教程仅着眼于教程本身,并未考虑以后的工作实践与运用。教学中讲授具体疾病时,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套用定义、病因、发病情况、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测、诊疗与鉴别诊疗这个模式实施教学,这套教学模式与工作具体情况差别很大,致使学生在毕业后迈入工作岗位,依然要进行很长时间学习与适应。
(二)实验课与选修课设置缺少创新
教程设立依然根据基础到临床、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稳步推进。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学制原因,教程设置上缺少变通,往往采用本科课程的缩减版。
教学中因课时所限,重教学轻实验,甚至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压缩实验课时,实验课多以验证性为主,实验课中未完成对学生创造力探索力的培养和发现;因必修课课时所限,为完成相应培养目标,一部分学校未考虑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设大批的选修教程。[3]因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实验课及选修课的设计,授课方式等多种原因,实验课与选修教程的开设并未达到预计目标。
(三)实训系统脱离基层医疗实际
我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始于1999年,初步形成东部及发达地区以“5+3”为主、中西部及偏远地区以“3+2”为主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师是各类医学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办学目标。如何为城乡各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宽口径,用得上的全科实用类医师,是各类医学类院校实训课程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现今的实训系统是在学生大学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完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便开始以医院为主要实训地点的实训期,实训的时间从大学二年级当年的5月份至大学三年级的5月份,历时12个月。传统的实训教学就是安排学生到二级以上的医院进行轮转科室,通常是内科3个月、外科2个月,妇科2个月、儿科2个月、急诊科1个月、重症科1个月及传染病科1个月,医院根据实训大纲,由相关科室进行相关实训考核。这种实训考核系统看似面面俱到,但最大不足是忽略临床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培养的差异,忽视全科医师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主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
(四)毕业考核未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现行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考生应在医院试用期满1年后以医院为单位报考医师资格考试。而实践技能考试是考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部分,实践技能考试不合格则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
现今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于三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的毕业考核采取毕业理论考试和医院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毕业理论考试在学生实训返校后一周内进行,以内外妇儿常见病为考试范围,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问答题形式出卷,这种考试形式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以五选一为主的选择题考试形式相差很大,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而实训部分的培养则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于实习医院,造成学校在实训教学管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脱节。
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程系统改革策略
(一)突破传统模式制约,以课程群构建完成教程系统模块
现行以科目为核心的教程系统有利于学生体系化地解读理论,却无助于学生化解基层卫生岗位中多科目交叉性临床问题。依照国际上教程系统改革目标,以课程群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教程系统,把有关内容与有共同教学规律的几门课程进行计划整合,融合一体组成相关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内部的整合,处置好教程间的相互关联,避免重复工作,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程的结合。[5]将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目整合成五个课程群,第一是医学基础知识课程群,包括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第二是临床与基础相融合的课程群,包含临床生理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第三是临床专业课程群,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五官科学、中医学、精神病学等。第四是医学技术课程群,包含诊断学基础、影像学等;最后是医学人文学课程群,包含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区卫生服务等。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目整合成五个课程群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全科医学与社区诊疗岗位能力需要为目标,以体系为线索,以脏器教学为重要内容,以课题为核心的教程模块,即医学基础模块,系统疾病诊疗模块,临床应用技术模块、医学人文素养模块、社区卫生服务模块。
医学基础模块又分为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基础两个子模块。基础医学知识模块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群的科目为主,包括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奠定医学生基本的知识框架;临床基础模块以临床与基础相融合课程群的科目为主,包含临床生理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此模块的课程都可以与临床具体病例相结合,授课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相关临床应用中讲授基础知识,强化课堂授课效果。
系统疾病诊疗版块以临床专业课程群科目为基础,脏器为线索,以系统为纲目,依照形态机能、病痛诊疗的框架构建知识系统,突破基础与临床、临床各科目间的限制,依照全科诊疗的程序来创设教程;临床应用技术模块是医学技术课程群科目为基础,以常用的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查为纲目,将各科目常见病及适应症融入到检查技术中去;以疾病带动相关检查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医学人文素养模块分为医学人文和综合素养两个子模块,医学人文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自觉性、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卫生法规、医院管控与心理学等实际需要所设计;综合素养模块涵盖语文、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教程,并将社区诊疗服务中医院公共卫生管控系统的基本操控融合到计算机教程中,将科学健康运动结合到体育教学中;[7]社区卫生服务模块是基于中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而设立,学生应熟悉社区诊疗中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掌握全科诊疗的医疗思维模式与社区基层诊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提升其对社区常规健康难题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完成实验课与选修课教程创新改革
依照教学对象立足于社区全科岗位的实际情况,变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医学理论教程和实验教学课时比值从5:1比例增大到3:1。将分散于各个科目中的试验项目变更为三个实验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医学机能学实验模块、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主要观察性描述性实验为主,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模块主要以动态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涵盖临床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临床基础学科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以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相关实验为主,着重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探究能力及综合实验能力;实验课教程改革要以实验教程三大模块为基础,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研创造力的培育,通过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来不断深化对医学理论的认识和思考。
选修课教程改革要以拓展知识面,强化前沿、新兴交叉科目相关研究为切入点,建立与素质培养相对应的选修课系统。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要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设置前要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进行调查问卷,真正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心声与需要,建立起深受学生欢迎,切合学生今后实际需要的选修课程系统。学校可适度缩减医学技术模块及医学人文素养模块相关必修课课时,开设医学前沿技术及公共人文类选修课。医学前沿技术类选修课以医学前沿技术为主线,以临床为导向,提高学生临床兴趣和探究能力为目的,进行相关选修课的设置;公共人文类选修课则是把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有关课程互相滲透,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为初衷进行相关选修课的布局。[8]
(三)以全科医师培养为引导、社区为基础,完成实训系统改革
实训系统改革就要尝试将传统“学校教育+医院实习”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过渡到“学校教育+二级以上医院实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疾病防控中心实习”的培养模式。二级以上医院实训要让学生掌握对常见病(含急症)、相关疑难病及常见重症的规范化诊疗及分诊能力,实训一般安排6个月,即内科2个月、外科1个月,妇科儿科1个月、急诊急症科1个月,中医科1个月;此期间实习主要为毕业实践考核及毕业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打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训就是让学生掌握社区人群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的医疗康复、高危人群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及计划生育等相关技能,实训一般安排5个月,具体分配如下:常见病诊疗2个月(内科1个月,外科妇科儿科1个月)、慢性病健康管理及高危人群干预1个月、中医药及康复医学1个月、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及计划生育1个月;此期间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基层,让学生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疾控中心实训一般1个月,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科医师都是最早接触相关患者并或者第一手信息,疾控中心实训就是为提升学生们作为全科医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分析相关程序及自我防护相关能力。
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遵循,构建科学高效的毕业考核系统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所必需的通行证,临床医学专业教程改革的初衷也是让学生尽快通过资格考试,实现择业就业。而毕业考核系统对学生学习实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毕业考核系统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高度契合,是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就业率偏低,许多学生在实习阶段都在准备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考试科目是生理病理及英语,和学生实训阶段所学内容脱节。医院及带教老师因繁忙的临床诊疗对实习生的管理也不可能像学校一样严格,导致学生实训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学校只有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建立毕业考核系统,才能倒逼学生们重视临床实训,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考核系统仿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分为实践技能考核与笔试考试两部分。实践技能测试建立试题库,试题来源以近二十年医师资格考试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纵真题为基础,至少保证题库中选择题题量不少于500道,其相似相关考点的自编考题不少于500道。学生采用随机抽签方式进行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满分100分,模拟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第一站考核临床思维能力,分值60分计时40分钟,包括心肺听诊8分、心电图诊断7分、影像诊断6分、病史采集15分、病例分析22分和医德医风2分计六大部分;第二站是临床体格检查分值20分计时15分钟;第三站是临床基本操作分值20分计时10分钟;实践技能考核以60分为及格线,第一次考核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则不得参加毕业笔试考试,延缓毕业。
毕业考核系统笔试部分建立计算机试题库,试题来源以近二十年医师资格考试助理医师笔试真题为基础,至少保证题库中选择题题量不少于6000道,相似相关考点的自编考题不少于6000道。测试采用电脑按照相关科目占分比值自选习题,每次选题300道,分为基础知识笔试和临床知识笔试,每场150题计150分,时间150分钟。笔试成绩以两门合计180分为合格线,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则延缓畢业。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范文篇3
2003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设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教育结果计划(Competency-BasedResidencyEducation-GoalsoftheOutcomeProject),明确提出医学教育需要培养的6大核心能力为:医学知识,病患照顾,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基于系统的实践,职业素养,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成为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适应医学目标的转变,2005年我国医学教育专家开始探索建设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通用模型,明确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的基本要素:(1)临床医学技能与医疗服务水平;(2)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3)医学信息与综合管理能力;(4)医学知识运用与终生学习能力;(5)人际沟通能力;(6)团队合作能力;(7)科学研究能力;(8)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基于上述医学教育改革理念,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运行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临床技能教学的瓶颈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科院校的大幅度扩招,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和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达到医学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临床能力成为困扰临床医学教育的难题。临床技能教学以模拟教育的方式架起医学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是目前解决临床实践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早期的临床技能教学偏重于投入教学场地、基本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教学方面关注临床操作技能的流程完成度训练,较少涉及医学人文、团队精神及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及评价较单一,教学效果难以达成,难以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
二、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实践
2006年,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由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运营,建设有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诊室、模拟病房、模拟ICU、综合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计算机医学模拟训练室、内外妇儿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显微外科技术训练室及腔镜技术训练室、配置多媒体教学录播监控回放系统的中心控制室、PBL教室等教学。实现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实验教学及客观结构化多站式考试(OSCE)功能,承担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多层次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了临床技能教学的基本条件。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引入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三严”(严肃态度、严密方法、严格要求)”、“三临床”(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展临床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开展了以下工作。
1.确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认真领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论,以六大核心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遵循医学生成长及能力发展的规律,探索基本操作训练向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发展,从单一学科内容向跨学科综合技能扩展,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及组合运用的教学模式。临床技能教学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在1―4年级设置的教学内容有重叠、有递进、有扩展,全面开放预约训练,临床能力培养覆盖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全程培养教学模式。
2.建设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将教学项目归纳为操作技能、非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三大类,形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解决教学内容孤立、学习效果达成度低的问题。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录制教学视频,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在线课程、教学网站和微信APP平台,编制临床技能教学教材、操作流程挂图。开展虚拟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医学人文和沟通技巧的角色扮演、SP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明确教学师资同质化培养的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培训目标标准化、培训过程规范化、培训结果同质化”的师资培养机制,组建内、外、妇、儿等9个临床技能教学专业团队,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培训考核,减少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缘背景及专业成长经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模拟教学高阶课程培训,每年保持20%以上的合格师资补充,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良性循环反哺教学,保证同质化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实践结果和体会
-
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范例(3篇
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范文篇1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1)过多地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忽视人的特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
-
医院耗材如何管理范例(3篇)
医院耗材如何管理范文【摘要】目的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方法对我院多年采购工作的经验探讨、分析。结果我院加强医用耗材采购供应的规范化管理,取..
-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例(3篇)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1【关键词】中职物理;机电专业;课程优化我校是机电类中职学校,开设有数控、机制、电子、模具、机械等专业,在各专业中开设中职物理这门基础课,目的是在..
-
美业的专业知识范例(3篇)
美业的专业知识范文关键词:美术基础;广告学专业;审美观美术课程的设置在广告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体系里历来就有着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美术课程在当今以广告策划为主要方向,以..
-
科技发展的变化范例(3篇)
科技发展的变化范文篇1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外包HER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科技的发展、市场范围和种类的扩大,对大规模组织的强调、日益增加的劳动分工等一系..
-
环境设计理解范例(3篇)
环境设计理解范文篇1[关键词]关键词:环境设计空间材料文化美学引言21世纪是一个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科学、经济和艺术密切结合的时代,小区环境设计水平也正在成为现代化社..
-
环境整体设计范例(3篇)
环境整体设计范文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要求,改善..
-
文化展馆设计案例范例(3篇)
文化展馆设计案例范文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06-02高校档案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