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伦理学范例(3篇)
建筑伦理学范文篇1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艺术
一、多伦县古建筑布局
以“汇宗寺”为代表,绝大部分是清代的建筑布局形式,除了几处清真寺外,就属汇宗寺的藏传佛教建筑布局。其大多是在一长方形墙内,自前活动广场(跳舞场、排楼)开始向进深,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布置有前院、中院和后院。中轴线左右两侧布置各种附属建筑、钟楼、鼓楼等,相衔接形成左右对称。
在建筑形式上大都以一砖木结构为主,斗拱屋檐,黄绿色或灰色瓦顶,红门窗、红柱子、灰砖墙,大都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有着皇家和民间的做法。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多伦县城以北,始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蒙古语称“呼和苏默”意为青庙,又称“东大仓”。该寺于1712年正式建成,此庙与承德外八庙中的溥仁寺同属清代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之后修建,目的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行政管理,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和蒙古各部的联系。
汇宗寺的建成,意味着北方经济将获极大地发展,为以后促进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作为重要建筑的大经堂,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以木制为主。大经堂,建筑雄伟,高十五米呈长方形。经堂内外由48根明柱支撑着整个天景及藏经阁屋顶,与多伦山西会馆的戏楼有着同样的力学构造。
康熙会盟后,京城的各大商号,奉旨到多伦诺尔经商贸易,至此多伦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内地联系库伦(乌兰巴托)的贸易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晋商逐步形成气候。于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山西会馆,成为通向内外地的重要驿站(山西会馆、又称伏魔宫),也是当时多伦诺尔各大商号进行商务娱乐的办事处。
多伦的山西会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现存5500平方米。会馆是包围在52间廊房中的,由一个中国古典戏台所构成,在平面上形成长方厅形围墙之内。在此会馆内,曾经聚集着诸多商会代表。在会馆的辉煌时期,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各大商会都要在馆内召开商务会,制定一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并且由权威商会捐资,在此期间唱晋剧到农历六月十五为止。
二、多伦古建筑与传统文化
随着多伦山西会馆的建成,各种文化形式不断出现,最引人注目的是会馆中的大戏楼。此戏楼目前在我国比较罕见。这样完整的戏楼,目前现存的只有两座,另一座是东北的海城县(现为海城市)。多伦县的戏楼座南朝北,高约3丈,底部全由长方形石条砌筑,呈“凸”字形,突出部分是台口,台上两颗大红明柱支撑前身,大戏楼前台为卷棚歇山式,后堂两配室屋顶为悬山或硬山式,台面用木板所铺,木板下面布置有大小相同的许多凌缸,戏台的每处建筑特点都起着声音传导的作用。
商务会结束后,由权威商号代表带队依次进入正太殿,祭拜关公。正太殿关公像正对地面,有一形制圆形古钱币图案,直径1米穿为40×40厘米,每个人都要把双脚套到钱币的穿中,俗称“钻钱眼”,如此,商人就要挣钱。随后上香,当时没有什么公证及质量监督机构。因此利用关公来评论公证,在关公塑像面前进行承诺。这样一来,上香形成气候,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人们纷纷来此上香。特别是五月十三(农历)和六月十五(农历)上香祀拜之人络绎不绝,相继赶往,以汇宗寺“章嘉仓”为代表,进行传统念佛作法活动(庙会)。
建筑伦理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村镇建筑文化伦理思想等级制度风水观念
论文摘要:迄今为止,建筑文化尚是一个新概念,陈凯峰在其《建筑文化学》一书中认为建筑文化内涵便为有关建筑的所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要素,是建筑思想、建筑观念、建筑意识、建筑情感、建筑意念、建筑思潮这一类心理层方面的要素群。
建筑文化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以区域性差别(或空间差别)来划分建筑文化总体的话,则有城市建筑文化与村镇建筑文化之别;如果以历史性差别(或时间性差别)来划分建筑文化总体的话,则有现代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之分;如果以时空祸合关系来组合上述建筑文化的类型的话;则有:现代城市建筑文化、现代村镇建筑文化、传统城市建筑文化、传统村镇建筑文化。“村镇建筑文化”的内涵是指:目前仍位于广大村镇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传统的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制度、建筑物以及建筑思想。
1、伦理思想、宗法观念、等级制度在中国村镇建筑文化中的反映
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伦理思想反应在村镇建筑布局和建筑规格等方面,在聚族而居的村镇中形成讲究长幼、辈份与尊卑的思想观念。
1.1尊卑关系与村镇院落布局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布局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合院形式之一,不仅在官式建中。
被广泛使用,也是传统民居最理想的建筑形式。生活在四合院里的人们,即可以使自己拥有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相互之间又能充分发挥养老扶幼、互帮互助的和睦共处的团结意识,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都是不可言喻的。此外,四面建房的空间构成也更顺应“天圆地方”的大空间结构,因此,如果说四合院是以人的居住需求建造的,那么它的规模与内容以及围和形态则与大自然更为协调。然而它又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儒教文化的产物。四合院四面建房,无论是从中央庭院还是外观轮廓,包括空间内容上,都体现出规矩、方整的内涵。而在四合院四方四正中又暗含着“井”字格局,这不仅呼应了从奴隶制社会就有了的“井田制”,而是“井”字分割可为“中”字。中是对称的、稳定的,也是严肃的,它不仅容易附会出许多象征内容,而是由中字引申出的“中庸”、“中正”、“中和”等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也正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体现。
中国传统村镇建筑讲究主轴线,而厅堂由于其主体建筑,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又是最富有公共性的礼仪用房,所以布置在主轴线的最重要部位,而以高大的屋顶、显眼的外形、硕大的体量、讲究的用材来表现主人的地位或接待的规格,其次序安排也充分体现了人伦关系。
1.2家族观念在村镇院落建筑群体布局中的反映
中国的乡村一直以来处干封闭状态,一家一户是封闭的,整个村、镇也是封闭的。一般情况下,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家族往往住在一些规模大小不一的院落里,也可能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如果儿孙辈成了家,家里人口多,家境又比较富裕,则可能增建院落。随着子孙的繁衍,院落不断增多,或者在主轴线上按渐进的方式一进又一进地建造,或者在主轴线两旁另辟轴线,增建院落。
1.3等级观念与村镇建筑
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对于传统村镇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张彦玉在《明史·舆服志·百官第宅》中记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头拱、饰彩色。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架多而问少者,不在禁限。”此外,清代对村镇家庙,祠堂的规模亦有规定,如《清史稿·志·礼》所述。
2、风水观念对中国村镇建筑文化的影响
风水在古代中国相当盛行,中国村镇建筑文化不仅受伦理道德规范和宗教观念的影响,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而且也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风水讲述:“觅龙、察砂、观水、点穴”。
村镇住宅大门正对别人的屋角不吉,要挂一个牌子,上书:“对望”二字,以示平安;如大门斜对人家的烟筒也不吉,是冲撞了“黑煞神”,家人出人不顺,也要挂一个牌子,_上书“吉星拱照”—这个牌子亦颇为讲究,红底黑子,高宽比为1:4,要钉在房檐处;若有邻家的双烟筒面对住宅,则要在墙头挂镜子,利用反光把黑煞神返回去;还有合院的东、西两厢房不能前宽厚窄,因“前宽厚窄似棺形”,等于“宅之人住在棺材中,若前窄后宽,则吉。在宅绿化上,讲究“前不栽杨,后不栽柳”,因杨树不成材,而柳树弯曲,喻意钱都“溜”走了。此外,我国北方村镇街口常有刻着“泰山石可挡”的石碑,这是防止街巷煞气冲人宅内的风水镇煞。
风水内涵相当庞杂,大家说法不一,尤其中乡村风土先生不能科学的解释风水,多为穿凿附会,令人难以捉摸。不过,风水中确有合理之处,也是中国传统村镇建筑文化的结晶之一。
3、自然现象对中国村镇建筑的影响
建筑伦理学范文
关键字:多伦路定位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文献综述
已有文献对于多伦路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设计:孙施文、董轶群从地区定位、功能配置和空间状态组织等方面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定位本身缺乏适当性。郑正介绍了多伦路的保护、更新和发展的规划目标、对策及措施。米澄质对多伦路的环境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2)建筑保护:陈伟新透过多伦路改造案例,提出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观点。(3)游憩:孙淼从游憩角度出发,剖析游憩街区的结构、客源市场,认为上海游憩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宏观控制欠缺、交通问题凸显、公共空间不足等。杨荻荣从历史形成背景、利用模式、经营方式、使用者行为特征及产生的社会影响方面,得出游憩利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影响多方面改变及历史街区游憩利用是发展游憩业主流方向之一等一般性特征和规律。(4)市场特征:宋长海,楼嘉军对上海休闲街商业网点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提出了优化休闲街商业网点的建议。(5)文化艺术:蔡继福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因进行了探原。
2多伦路建设背景及方法
多伦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全长550米,南傍四川北路商业闹市,北临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属于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它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上海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印迹和文化缩影。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多伦路被步步蚕食,成为一个马路菜场,路两侧风格各异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变得破败不堪,“脏、乱、差”使多伦路昔日的文化韵味荡然无存。
因此,在1998年,虹口区政府对多伦路进行了一期改造,希望经过2-3年的时间,把多伦路打造成为以“名人故居、海上旧里、文博街市、休闲社区”为定位的文化休闲街区。但是,由于首期保护开发投入资金有限,多伦路的保护和开发主要局限在沿街地带,致使优秀历史建筑与旧区棚户混为一体,高档经营与摊贩相互混杂,居住社区日渐渗透、挤占景观街区。为此从2002年开始对多伦路进行了二期规划,拟通过充分挖掘多伦路内在的人文精神展示上海的与时俱进、海纳百川的胸怀,将“多伦”打造成为具有文化、旅游、休闲、时尚为一体的知名品牌。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对多伦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主要的原因做一些探讨。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访谈和网络资料收集法。笔者于2011年5月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调研,采集了商业网点分布的基本数据,并通过对周边居民和店铺经营者的访谈就多伦路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而后,针对具体问题,对市规划局、文化局、长远集团和虹口区政府办公室、建管科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3多伦路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原因
3.1商业网点类型单一
通过对多伦路商业网点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的数据的分析可得,从整体上看,商业网点的数量变化不大,多伦路现有商业主要有:纪念品商店、酒店旅馆、日用百货、酒吧茶室、画室等,其中购物类商店(纪念品商店、古玩、工艺品、画廊)所占比例最大,超过50%,商业类型单调划一。
因此,在对多伦路的业态进行调整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体现狭隘的表面文化的层面上,而是应该探求新时代的创新文化。在充分挖掘多伦路内在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从文化、景观、名人三大角度对概念进行延伸拓展,按照时尚生活群体、时尚趋同群体及特殊休闲群体等不同群体制定产业开发的业态,设计相应的文化象征物、文化体验项目,满足文化休闲消费者的文化需求,表达他们的文化意志和文化追求。同时通过旅游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的扩展和放大,强化多伦路文化产业的整体功能。
3.2逗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
调查发现50.3%的游客在多伦路的逗留时间不足l小时,84.2%的被调查者在多伦路的人均消费水平集中100元以下,有10.3%的调查者的人均消费为100-300RMB,数据显示旅游者在多伦路老街的逗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低。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消费人群定位的错位。多伦路已不再发展餐饮业,主营文化产业,特别是古玩字画玉器等高端文化消费。这种定位服务的消费人群大多为文化人士和办公室从业者,因此需要街区的周边有大量的从业岗位。而就虹口区范围而论,商务办公设施相对比较缺乏,数量少且分布较散,而且与多伦路都有相当的距离。
二是多伦路的开发是“一层皮式的开发”,空间布局为线性的模式。开发局限在沿街地带,致使优秀历史建筑与旧区棚户混为一体,整个街区处于杂乱状态。优秀建筑的内部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未能进行深度开发,经营方式也存在很大问题。在二期的规划中,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资金和拆迁的问题,规划一直被搁置。
3.3可达性差
多伦路可达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3.1停车场地不足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在规划初始及后来的改建方案中,都没有在其周边设置专门停车场,虽然方舟大厦、时装大厦西侧等绿地安排一定的公共停车位,但依然没有解决多伦路的停车问题。笔者现场调查发现不少机动车辆直接停留在多伦路面上,不仅阻碍行人过往,更成为游客观光的视觉污染源。
3.3.2指示系统不明确
从地铁3号线到多伦路最近距离约为350米,理论上只需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多伦路,但是从具体区位图上看,由于地铁出口与进入多伦路的横滨路成迂回的之字形,无形之中给人们直接通达多伦路增添了迷惑性和障碍性。而在地铁出入口,并没有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游客,致使游客迷失对多伦路的具体方位,造成对多伦路到达的不便。
3.4古建筑保护有余、利用不足
多伦路地块内保护建筑和保留历史建筑数量多,有些保护建筑对其功能进行了置换,有些保护建筑延续其原来的使用功能。多伦路历史多伦路历史建筑利用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继续保持其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如景云里,二、三十年代有鲁迅、叶圣陶等一大批名人居住在此,现在依然保持其居住功能。二、作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使用――中国“左联”会址,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三、作为公共事业使用,如白公馆,现为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四、从事商业活动,如赵世炎寓所、汤公馆已用作商业建筑。
多伦路古建筑保护利用方式类型以第一类和第二类居多,即保持其原有功能和用途和作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使用。这两种利用方式占所有利用方式的近80%。虽然这两种保护方式能较好地保持古建筑的原真性和展示古建筑的独有魅力,但它最明显的一个缺点是受众面局限。
多伦路历史建筑利用方式主要与文化产业相关,对于其他功能的置换,如休闲类等很少。多伦路本身的定位为多功能的都市休闲及文化社区,现有的历史建筑利用方式中文化功能是体现了,但是休闲功能却很薄弱。这说明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历史建筑的功能置换还不够深入,它只注重了表面文化的展示,忽略了文化体验者的休闲活动需求。
4.5开发管理模式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一期由虹口区区政府主持,二期由多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政府导向、企业实施”合作开发模式。政府负责制定规划、政策指导、开发定位、引导管理以及对开发进行全面支持,企业进行整体区域的文化开发和市场运作。这样,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公司对商业业态的控制能力大为减弱,不能及时地顺应市场需求对业态进行调整,新陈代谢能力的低下导致市场竞争力的不足。
5小结
多伦路逐渐衰败的境况主要分析有以下原因:
5.1产业定位不准确
多伦路名人文化街业态呈现分布不均衡、功能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不准确、产业供给与周边消费者需求脱节。文化资源开发需要有前瞻性,要突破定位狭窄、概念局限、形态平淡、结构离散、文化功能开发与其他功能脱节等发展瓶颈,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都市型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多伦路现在的产业定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上,在产业的深度开发上需向创新型、多动能、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5.2规划设计的不合理性
停车场、绿地、座椅等公共设施的匮乏暴露出多伦路初始规划的弊端。多伦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了多伦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街区内缺少人性化设计,景观环境有待改善,缺少游人驻足停留的空间。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多伦路人气不足,进而淡化了多伦路的文化氛围。
5.3开发的滞后性
2005年多伦路二期改建工程开始进行,但直到现在都未完成。从1999年至今近6年的时间,多伦路的改建工程一直处于停滞时期,二期工程的滞后发展已经与市场需求脱节,与此同时也对早已建设好的一期工程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工程开发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使得多伦路社区影响日渐式微。
5.4政府监控管理不得力
多伦路项目推进受限,政府的缺位对此责无旁贷。6年项目没有推进,政府却没有任何回应,没有收回土地,也没有要求续交土地出让金;开发商由此而进行“合理囤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公众利益受到损害。
在对诸如多伦路这样的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历史名街进行开发时,首先要依托周边环境,挖掘自身特色,准确市场定位,既不能为了保护文化氛围不发展商业和旅游,也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削弱资源特色。其次是结合市场需求,平衡业态布局,保证健康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合理的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健康持续性推进也是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中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尽可能多的创造可供人驻足停留、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氛围,政府在项目开发进行时要充分发挥其监管、审查作用,协调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宋长海.上海休闲街空间布局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张杉.旧城历史街区型游憩商业区形成机制及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
[3]宋长海,楼嘉军.上海休闲街商业网点业态结构研究[J].旅游学刊,2007,(5):80一85
[4]孙施文,董轶群.偏离与错置――上海多伦路文化休闲步行街的规划评论[J].城市规划,2008,(12)
[5]孙淼.上海游憩街区研究――以新天地、多伦路和七宝老街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8
[6]殷双喜.城市历史的另类叙述――谈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雕塑[J].城市雕塑,2006
[7]杨荻荣.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游憩利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5
[8]蔡继福.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因探原[J].上海大学学报,2003
-
单一商品经济的含义范例(3篇)
单一商品经济的含义范文篇1关键词:《资本论》第四卷;生产劳动;价值决定;精神生产;科学;管理劳动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11)05-0081-05《资本论》第四卷即..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范例(3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范文【关键词】哈贝马斯;合法性;公共领域;生活世界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1929-)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当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法兰克福..
-
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经验范例(3篇)
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经验范文今年是全面实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启动之年,也是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法治”建设工作,意..
-
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例(3篇)
市域社会治理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大气污染;温室气体;环境保护优先;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政府责任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081-007引言我国..
-
市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范例(3篇)
市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范文Abstract:Asanimportanttransportationcenter,theairporthasanimportantimpactonthesurroundingtrafficnetwork.Bythesupportofairportoperationdat..
-
医用耗材供货方案范例(3篇)
医用耗材供货方案范文篇1各区、县(市)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确保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安全有..
-
大众传播学范例(3篇)
大众传播学范文[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3-0039-04任何理论,如果与千百万人们群众的实践脱节,就会失去生命力..
-
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现象范例(3篇)
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现象范文一、民俗与民俗风民俗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文献中。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士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